我在首輔科舉文里重生了 第161節
“你們倆小子可真是鬼機靈,小不點大就知道抱大腿了,以后有皇爺爺撐腰,你們怕不是要日天日地了?!?/br> 喬楠:…… 夫君別以為他是古代人就聽不懂了,他現在可懂現代知識了。 喬楠趕緊把倆兒子耳朵捂住,沒好氣道,“不許胡說!” 大寶、小寶也好似聽懂了般,當場就一起在俞州身上尿了,然后發出“咯咯”的響亮笑聲。 真是撒野得很。 “兩個小壞蛋……” 俞州嘴上笑罵,倒也不嫌棄倆兒子,還湊過去在倆孩子臉上各重重親了一口。 他和卿卿的孩子真是怎么都愛不夠。 ******* 之前文德帝一直沒有啟用俞州,除了想多觀察下俞州的心性,就是想讓他多陪陪兒子,讓喬楠在懷孕期間不那么辛苦。 如今孩子落地,文德帝也就不準備再讓哥婿閑著。 于是很快,俞州施展拳腳的機會就來了。 景朝的上朝規定,是三日一次大朝會,平日都是小朝會。 小朝會只能五品及五品以上的官員參加; 大朝會則則不少品級較低的官員就能參加了,只不過后者官位越小,站位也就最后面,基本都插不上什么嘴,就是來走過場的。 俞州是翰林院正七品的編撰,是可以參加大朝會的。 這天大朝會上。 文德帝在處理完臣子們的上奏后,提起了邊疆士兵的供給。 因為文德帝當初是親自上過戰場的人,對于兵將方面十分重視,朝中的大臣們不管是誰,都不敢往軍費上伸爪子,所以軍餉并沒什么問題。 但軍餉不會少,其他方面就不好說了,由于國庫不夠豐盈,每年士兵們的冬日御寒,夏日消暑的待遇供給,都是讓人頭痛的事情。 今年的天氣馬上又要熱了,文德帝此刻提起邊疆士兵們的消暑供給,朝臣們并不意外。 就是…… 今年陛下胃口有點大,竟然要拿五十萬兩給邊疆士兵做消暑之用! 不過,要銀子是戶部的問題,其他五部尚書全都沒說話,這跟他們無關,他們只需要老實站在旁邊就好。 而戶部這邊。 戶部的幾個官員聽到五十萬兩銀子,一個個當時臉就綠了。 五十萬兩銀子國庫倒不是拿不出來,但國庫的銀子都是用在刀刃上的,每年收完稅錢后,國庫的銀子都會做一個預計消耗,每筆錢都是提前分好待用的。 往年給邊疆士兵準備的消暑費用,也就是十萬兩,今年陛下竟然要五十萬兩,他們上哪里掏去? 陛下這是存心又為難他們嘛! 沒錯,就是又。 因為文德帝可不是什么性格溫和的帝王,每次找他們戶部拿錢,都是滿足不了要求,就直接撤職換人,換到能夠給他解決事情的人為止。 當然,文德帝每次要銀子,也不是毫無底線的獅子大張口,都是能夠讓戶部人自己想辦法東拼西湊,最后給湊足的數量。 戶部的人雖然每次都很惱火皇帝的無賴行為,但為了保住官位,也只能努力想辦法完成任務。 畢竟銀子和官位,當然是官位更重要! 不過,往日遇到這種事情都有廖尚書主持大局,分配湊銀子的數額,齊心協力完成任務,現在廖尚書停職在家反省,戶部之中相互爭斗,各自不服對方。 此刻誰敢站出來應答?萬一應下了皇帝的吩咐,回頭戶部其他人不配合,那五十萬兩銀子豈不是得自己一個人出。 因此,文德帝的話說出來好半天,戶部都沒有一個官員敢上前應聲,一個個縮著脖子恨不得自己原地消失。 見此。 文德帝當即不悅生氣道,“戶部,朕問你們話呢,一個個都啞巴了?五十萬兩什么時候能撥出來,劉侍郎,張侍郎,你們來說!” 廖尚書不在,戶部目前最大的官,就是左右兩位侍郎了,他們被點名并不奇怪。 只是兩人現在一點都不想被點名,因為差事實在太難辦了。 兩人不敢托大,這差事他們真的接不了,只能頂著皇帝不悅的臉色,磕頭表示, “陛下,戶部去年稅收只有一千萬兩,至今早已消耗不剩多少,今年稅收還沒有收上來,實在拿不出五十萬兩了,往年邊疆消暑銀錢,都只有十萬兩……” 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即便兩人想保官位,也有心無力。 又不是誰都像廖尚書一樣,有個強橫的妻子娘家幫助,又壓制得住戶部眾人一起分擔壓力。 果不其然。 文德帝頓時發怒,“沒有銀子你們不會想辦法嗎?朕讓你當官,給你們榮華富貴,是讓你們給朕解決事情,不是讓你們尸位素餐的!” “沒有銀子就怪國庫,就給朕喊窮,如此你們和府宅之中的管家有何區別?為何不想辦法幫朕豐盈國庫?區區五十萬兩都拿不出來,朕要你們有何用?” 文德帝把戶部的官員給劈頭蓋臉罵了一頓。 這話很不中聽,但確實不是蠻不講理,戶部只知道節流抱怨國庫空虛,從不知想辦法開源,每次要錢都百般喊窮,上位者能不生氣才怪。 但……道理是這個道理,開源卻也不是那么好開的。 至少目前戶部中,還沒有出現能夠想出開源辦法的人才,一個個跪在地上不停地摸汗,任由皇帝大罵就是不敢出聲。 其余大臣則是老神在在站在旁邊高高掛起,反正事不關己。 就這樣罵了一會兒。 文德帝情緒才平復下來些,暫時沒有像往常那般用撤職來威脅戶部的人咬牙辦差,而是環視整個朝堂道, “各位愛卿對此可有何良策?” 眾大臣:…… 良策是不可能有良策的,唯一的良策就是自掏腰包填國庫。 但他們又不是戶部的官員,憑啥幫戶部解決麻煩? 文德帝看到眾臣反應有些氣悶,可也早猜情況,這些個朝臣不是走中庸之道,就是不見好處不上前的主兒。一個個不能幫他解決麻煩,還怪他經常換官員冷血無情,真是一群混賬。 好在他今日也沒指望這些人。 文德帝環視眾臣后,繼續裝作略帶怒意的開口, “不過是給邊疆士兵五十萬兩的消暑之銀,這偌大的朝堂,難道就沒有一個人能夠幫朕分擔解憂嗎?” “楊閣老,杜閣老,許太傅……你們也都沒有辦法嗎?!” 朝中幾個舉足輕重的大臣一一被點名。 但這些人也不接差事,紛紛跪下道,“陛下恕罪,臣等無能……” 五十萬兩而已,大家肯定是有辦法解決的,可前提是文德帝得拿點好處,有利可圖才行。 而少部分想幫皇帝分擔解憂的清正忠臣,一時間也沒想到什么好辦法。 偌大的大殿就這樣再次陷入安靜沉默。 直到。 站在大殿后面的低品級官員之中,突然有人站了出來,朗聲道, “陛下,臣有籌銀之法,臣愿幫陛下分擔解憂?!?/br> 眾朝臣聞言,趕緊循聲看過去,想看看到底是哪個冤大頭,竟然愿意掏自己腰包幫朝廷填國庫。 戶部的官員更是激動地伸脖子去看,暗道今日走了什么好運,竟然有人主動幫他們背鍋。 而翰林院的官員們,則呆滯地望著剛從他們隊伍中走出去的俞州,下巴都快跌破了。 第95章 初露鋒芒18 翰林院的官員們,簡直都要被俞州的突然站出來給嚇死了。 誰能想到自從進了翰林院就一副養老混日子,毫無奮斗之心的俞州,不搞事情則已,搞起事情來就如此兇猛。 陛下要的這五十萬兩銀子,真的就能把整個朝堂上的臣子都給難住嗎?不,這不僅僅是銀子數目的問題,還有官場權利的博弈啊。 翰林院的官員們和俞州平日關系都還不錯,此刻不免在心中狠狠替他捏了一把汗,有點擔心。 而楊閣老、杜閣老等重臣,看著傻不愣登的俞州冒頭,心思也百轉千回起來,暗暗猜測俞州到底是哪方勢力的人。 畢竟,他們可不相信一個能夠考上狀元的人,真是個看不懂形勢的蠢貨,此刻必定是受人指使才會處出頭。 正好廖尚書如今停職在家,戶部正是混亂空缺安插人手的好時機…… 眾朝臣心思各異。 而坐在龍椅上的文德帝心中滿意極了,他就知道俞州會站出來。 俞州是個很有能力的人,想提攜這種有能力的人,根本不需要他多費什么力氣和叮囑,只需要給對方一個機會,對方自然就會把握住。 文德帝當即點頭詢問,“哦,這位愛卿有何籌銀之法?” “拍賣眾籌?!?/br> 俞州當即就把自己的想法大概講述了一遍。 拍賣眾籌的概念,其實在古代也并不是沒有,比如說青樓紅牌的初夜競價活動,再比如說誰家哪個不肖子孫在外面欠債,長輩就壓著全家一起籌錢填窟窿等等。 這些都是拍賣和眾籌的表現,只是古代思想受規矩束縛,大多數人想法都比較刻板,因此這些想法就沒能好好利用罷了。 如今俞州卻是正好利用遠超時代的見識,在朝堂之上攪風攪雨,迅速積攢實力,幫自己岳父和大舅子對付朝中的老狐貍們。 俞州一派正氣稟然的道, “陛下,如今戶部官員尸位素餐,導致國庫空虛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我們決不能因此就讓邊疆士兵受委屈……” 戶部官員:…… 誰尸位素餐了!他們明明很努力好不好!不帶這么拉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