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首輔科舉文里重生了 第96節
可是誰能想到,向來穩重冷靜的父皇,竟能那般愛屋及烏,各種奇珍異寶都往六皇弟的宮殿里搬不說,竟還抱著六皇弟去上朝,接受百官跪拜! 或許那時父皇并沒有想太多,純粹就是因為高興和喜歡六皇弟,才會做出那般出格的舉止。 但在朝臣們眼中,就難免忍不住多想了,接受百官朝拜,這可是太子才能擁有的尊榮啊。 盡管六皇子是個哥兒,按理來說不應該被忌憚,可往前朝前代看,也不是沒有女子哥兒登上那個位置的! 文德帝雖然號文德,實際卻是從戰場上歷練出來的武帝王,骨子里本就帶著武將的豪邁奔放,對于規矩禮教沒有那般迂腐。 現在文德帝就對六皇哥如此喜愛,將來六皇哥若真有本事,難免文德帝不會愛屋及烏,真把六皇哥扶上去。 就算他們想多了,可六皇哥不是還有大皇子這個親哥哥嗎? 六皇哥這般受寵,只要對方多在文德帝面前,幫自己哥哥說幾句好話,文德帝的心必然會偏向大皇子……總之,這是二三皇子勢力絕對不允許發生的事情。 而當時,他母妃更嫉妒父皇對甄后君的愛,于是便慫恿他舅舅做了出頭鳥,借用當年碰巧的天災之事,給六皇弟扣上天煞星的頭銜,讓父皇將六皇弟處死,以穩固國本。 老三那邊的勢力也不想六皇弟活著長大,自然與他們“齊心協力”,滿朝大半的官員在宮門外靜坐,利用流言逼迫。 當時景朝才剛剛建立,民心根本禁不起煽動,最后父皇逼于無奈,只能把六皇弟送去祭了天…… 這祭天自然是對百姓好聽的說法,他們朝中之人心里卻都清楚,這所謂的祭天,不過就是處死二字。 現在。 父皇要讓他表哥去祭天,這就是明晃晃的報復! 這么多年過去了,父皇一直都沒有忘記六皇弟,沒有忘記那個只相處了幾個月都不到的奶娃娃,要給六皇弟報仇。 也是要趁著剛處理完銀礦之事,帝王威嚴最足的時候,警告那些投靠皇子的官員們,帝王還沒有老,帝王的威信,不允許任何人觸動。 這個天下,這個朝廷,是帝王的。 …… 楊閣老嫡三子將祭天的消息傳出來后。 朝廷中原本還在因為銀礦之事爭吵的官員們,不出意外頓時全部都安靜如雞了。 這些年祭天二字就是文德帝的禁忌,也是朝廷百官們恐懼的字眼。 要知道,當年逼迫文德帝承受喪子之痛的那批官員,雖然當時勝利了,可事后結局卻無一不是慘淡收場。 跳得兇的那幾個,除了楊閣老和杜閣老兩個,后來基本都因各種原因,被抄家流放,遇赦不赦! 跳得不那么兇,但參與了的,這些年基本也是被貶官的貶官,撤官的撤官,總之朝堂很是換了一遍血。 文德帝這般做,固然是有喪子之痛的原因,可大家都清楚,也是因為帝王尊嚴不可挑釁的緣故。 楊閣老也知道他們當年做得過分,與帝王鬧成那樣心里也虛得很。 所以文德帝要拿那些官員撒氣,他也沒太過反抗,只能忍痛犧牲掉那批人,重新培養棋子心腹。 結果沒想到,文德帝如此記仇,十幾年過去了,竟還要他兒子給六皇哥陪葬! 圣旨下到楊府后,楊老夫人直接當場就暈了。 那可是她最疼愛的小兒子,四十多歲才生的老來子啊,不僅一表人才,還文武雙全,她疼得跟眼珠子似的,怎么能夠去送死呢? 楊老夫人拉著楊閣老哭,“老爺子,你快想想辦法,不能讓咱們老三去祭天啊,誰不知道那祭天就是送死!我的兒啊,老爺子,你要救救我們的兒子啊……” 可楊閣老有什么辦法?他在朝中勢力的確很大,但文德帝也不是吃素的,他要敢硬碰硬,早就直接逼宮把外甥送上皇了。 何況‘穩固國本祭天’之說,還是當年他提出來的,現在他不讓自己兒子去祭天,那當年怎么能讓皇子去祭天呢? 他要敢去找文德帝,人家一句話就能把他堵回來! 楊閣老只能沉痛的搖頭,“沒用的,救不了的,陛下這是存心要讓我兒子,給他兒子陪葬……只是沒想到這么多年過去了,陛下竟還記得……” 楊老夫人聞言,哭得更厲害了,忍不住捶打著丈夫哭罵, “都怪你,都怪你那個meimei!你都知道心疼自己兒子,陛下自然也不可能舍得自己的孩子,何況那六皇哥,還是甄后君生的?!?/br> “當年你們那樣做,就是在剮陛下和甄后君的心,他們能不記仇嗎?現在好了,陛下終于報復我們了,嗚嗚……” “我早讓你不要聽你那meimei的話,你偏不信我,她要是真有手段,怎會這么多年都不得寵?一天到晚就知道作妖,現在竟要我兒子給她的錯誤陪葬,嗚嗚,我的兒去……” 楊老夫人哭得肝腸寸斷。 恨麗妃,恨丈夫,也恨自己。 要是早知道會有今天,她當初說什么都不會允許丈夫那般做,如今,她們可算是也體會到當年陛下后君的錐心之痛了。 楊閣老也后悔得很,他當初確實不應該腦子發熱,聽信了meimei的計劃。 這些年他也算看明白了,meimei當初純粹就是想針對甄后君泄憤而已,根本不是為奪位計劃考慮。 他當初是被meimei利用了,結果現在卻要他為此付出慘痛代價。 想到自己疼愛的小兒子即將送命,楊閣老在怨恨文德帝記仇的時候,心中也不免對麗妃生出了責怪…… 而后宮之中。 聽到如此壞消息的麗妃,則又暈了。 她倒不是對侄子有多么重的感情,而是她也知道,哥哥嫂子死了兒子,必定會怨上她。 兄長可是她兒子上位的最大助力,現在生了嫌隙,以后就算把她兒子扶上位,她們母子也多半是倆傀儡,什么大權在握都別想了! 想想這種前途,麗妃就眼前發黑。 ……鳳安宮。 甄后君和往常一樣,處理完后宮事務后,就焚著香抄佛經。 兒子多年杳無音訊,久久尋找不到,他不知道自己還能為兒子做點什么,只能多抄些佛經。 微薄地希望上天能夠看到自己的誠心,保佑他的兒子平安順遂,保佑他們父子還能有團聚的那天。 文德帝拿著密信來到后宮時,看見夫郎如此單薄的身影,憂愁的眉宇,便忍不住心疼自責。 都怪他無能,才沒能保護好心愛的人,還有他們的兩個孩子。 把周圍宮女太監揮退,文德帝走上去。 親自替自己的愛人披了件衣服,從背后將人抱住,才在愛人耳邊輕聲道,“明丘,人找到了?!?/br> “啪……”甄后君手中的筆掉落。 “承兒的回信很詳細,你瞧瞧,聽說那孩子的性情與你像極了?!?/br> 文德帝將人抱在懷里,就著如此擁抱的姿勢,把密信放到愛人手中。 甄后君靠在文德帝懷里,細細看著密信,喜極而泣。 文德帝看得難受,將人臉上的淚水擦掉,聲音愧疚, “明丘,對不起,都是朕沒用,才讓你和兩個孩子受了這么多年的苦。若是朕能再強大些,朝中那些大臣,當年定不敢那般逼迫,還有承兒的腿……” “不怪陛下,陛下已經做得夠好了,世家權貴自古本就是歷代帝王都未能解決的事情,陛下能將其壓制至此,真的很好了?!?/br> 甄明丘搖頭。 他和兩個孩子確實受了不少苦,但他從未怪過文德帝,當初為了家族順從太宗指婚的時候,他就做好了迎接這些刀光劍影的準備。 只是前朝后宮的兇險,還是超出了他的想象,甄氏族人不在朝中為官,能給他的助力有限,他能活到現在,有大半都是靠文德帝的保護。 否則他一個母族不夠強盛的后君,早就被別人拉下去了。 只要他兩個兒子好好活著,他就滿足了,不想其他。 可他越是這般淡然,文德帝的心就越痛。 文德帝抱住甄明丘的腰,將人頭按在自己胸口,嘆氣, “明丘,朝中那些人,還有麗妃她們,總覺得是朕對你感情太過深厚,才偏愛承兒,遲遲不立太子,可他們從來都不想想,朕敢把這個江山,給老二老三嗎?” “老二性情陰鷙,麗妃心胸狹窄,楊閣老乃世家之首;老三蠢笨沖動,杜貴妃更是草包,杜家乃勛貴領頭?!薄叭羰前呀絺鹘o這兩人,那將來這天下,到底是我李氏的,還是那些世家勛貴的?這些人心中只有家族,根本沒有天下百姓,江山到了他們手中,怕是要不了多久,又是一場亂世而來……” “即便我看中承兒,不在乎他的腿,開創殘皇先河。但我看承兒對他身邊那夙清,怕是……” 文德帝嘆了口氣,自己的兒子還年輕不懂,他這個過來人怎會看不出兒子對身邊那小太監,怕是已經動了深情。 一個想和太監在一起的太子,怎能讓滿朝文武臣服呢? 甄明丘有些自責,“陛下,其實讓宮里再多些人,我不介意的?!?/br> 按照慣例,帝王為了綿延子嗣,每隔幾年都是要定期選秀的。 但因為文德帝喜歡上了他,文德帝登基過后,選秀這事就沒影了,后宮中的妃子,基本都是當年太宗賜下的那些潛邸老人。 當年陛下與他心意相通后,就不怎么寵幸那些妃子了,如今大家都上了年紀,陛下更加不會再去,后宮中自然也就再無新的皇子皇女出生。 若不是因為他,陛下不至于才三個兒子,連個合適的太子都選不出來。 甄明丘覺得有點自責,他不是個稱職的后君。 文德帝卻是搖搖頭, “你不介意,可朕介意。明丘,朕只遺憾與你相遇太晚,朕給不了你一生一世一雙人,朕能做到的,只有不讓這宮里再進其他人?!?/br> 他這輩子最遺憾的兩件事,一是當初不夠強大,沒能保護住他和明丘的兩個孩子;二就是沒能早點和明丘相遇。 若是能早點相遇,他沒有接受先皇在婚事上的安排,他和明丘之間就不會有那么多事,他們的感情會更純粹。 文德帝輕輕在甄明丘額頭落下親吻,輕嘆,“明丘,若真有來世,朕定在過奈何橋的時候,少喝一口孟婆湯,來世早點找到你?!?/br> “那我也少喝口,等著陛下?!?/br> 甄明丘伸手環抱住文德帝,露出笑容。 ****** 皇宮中發生的事情,喬楠無法得知。 但孫知府很快就因為私挖銀礦,被撤掉官職押送上京的消息,卻是很快就在府城中傳開了。 不過因為有之前羅玉瑩傳出來的流言做鋪墊,大家都知道孫知府和孫家不是東西,如今對方被繩之于法,百姓們都有種塵埃落地,惡有惡報的痛快感。 比起孫知府的下場,大家倒是對蓬萊茶樓更感興趣?,F在明眼人都已經能猜到,蓬萊茶樓沒表面看上去那般簡單,背后多半有什么不為人知的背景。 否則,茶樓怎敢如此明晃晃用表演話劇的方式,揭露一城知府的秘密?最后這知府還真被查辦了呢? 而不知情的百姓們,則更加興致勃勃的,繼續猜測蓬萊茶樓是否真的有神仙這個老話題。 百姓們就是圖個樂子,比起復雜的官場爭斗,大家還是更喜歡帶著玄幻色彩的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