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368節
幾乎是瞬間,他就認出了這不是自家姨母,至少不是與他姨甥多年,對他照顧頗多那個。眼前這婦人就如許許多多普通宅門貴婦一般,所思所想皆是夫婿子女與切身利益。 與自己利益無關事,不說外甥,便親姐的死活也照樣不顧。 那般冷漠冷酷,生讓胤禛震驚之余萬般不敢相信。瘋了似的試圖沖將上前,問她何故如此?難道忘了他們血濃于水的姨甥情,忘了幾十年相互照應么? 可惜此時此刻的他就好像游魂般,根本觸碰不到任何實質。 無數次徒勞后,只能怔怔地瞧著事態發展。 看著阿靈阿跟揆敘兩個為了將老八推上至尊的位置不遺余力,不惜搭上自己的萬貫家財。不但在民間大肆鼓吹,傳播老八的賢名,還抹黑別個。 作為孝懿皇后養子,德妃親生,甚至還被康熙親自帶過一段的雍親王胤禛彼時已經成了廢太子之后的第二貴,對胤襈影響巨大,自然也沒少被詬病。 再加上這里的康熙死不放權,一直到臨死前也沒有明確表露出要將皇位傳給哪個皇子。以至于哥幾個都心存寄望,各種龍爭虎斗。 連老三都因為前面老大老二齊齊倒下,他因為編纂古今圖書集成等被皇父夸過幾回、年年駕臨他那園子進膳故。以為自己在諸阿哥之間年紀最長,最有希望而沒少上躥下跳。 老八更是前期跟著老大,后來自立,再后來成功挑動十四。 活躍了一整個康熙朝不算,在雍正朝也沒少舞,甚至將胤禛家的小弘時哄得跟自家阿瑪離了心。氣得胤禛直接將之過繼給老八,就又革除宗籍,讓他小小年紀便郁郁而終。 看得其余人等好生唏噓,都覺得這邊的老四過于狠辣。 可被眾兄弟側目的胤禛卻目光沉沉,越發感念自家姨母。果然,沒有她老人家奮力相救,弘暉就折在了康熙四十六年那冰冷的荷花塘里。 沒有弘旻,沒有弘陽。 弘時又是個扶不起來的阿斗,年側福晉那幾個孩子都沒長到成人。選無可選之下,‘他’只好將天下交給那好大喜功、自負到幾乎狂妄的弘歷。 大清未來的衰敗幾乎可以預見。 所以不管是于家還是于國,姨母都居功至偉。 沒有她,就沒有虎威和三胞胎。沒有他青春年少時,那許多溫情美好,也沒有那許多助力。莊親王盼了一輩 子,也沒有盼來個親生兒子。自然也沒燃起那些熊熊斗志,沒為了給兒子打底子與他在戶部配合默契,處處護著他這個老搭檔。 同在戶部,夢里的胤禛簡直步履維艱。 不但沒有那么大的建樹,還被冠以冷面王、抄家王的諢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小小年紀,就被皇父斥責喜怒不定,親書戒急用忍四字。 少了虎威這員福將,二征噶爾丹的時候那家伙果然就跑了。無奈何之間,皇上只好三次御駕親征。 勞民傷財無數,才算勉強將準部壓制住。 根本就沒有在康熙年間就徹底解決準噶爾問題,還因為諸子奪嫡,互相使絆子、互相防備的原因。在這個‘雍正’即位之初,就將同母弟從前線撤了回來,所有可能與他交好的武將都被替換下來。 以至于前線已經略見明朗的形勢,再度急轉直下。 別說什么攻占李氏、東瀛了,就是北邊的沙俄都趁機從中漁利。迫使朝廷簽下了恰克圖條約,把整個貝加爾湖都讓了出去。 更別說什么發展海貿了! 根本就沒有那么回事,早在康熙年間皇上就因為沿海商人為了漁利而將糧食、船只外賣。沿海諸島有反清勢力等等問題,直接海禁了。 這邊的雍正帝上位之后,不但沒改,還更變本加厲了。 以至于海禁越來越嚴,與外頭的聯系、對外頭的了解等等越來越少。不知不覺,就被甩在了后頭。恰逢當時西方諸國正漸漸展開著千萬年未有的工業革命,發展的那叫一個日新月異。 百多年間,就完成了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的轉變。 而那好大喜功的乾隆還在東施效顰,拿著他老子累死在龍案上才終于攢滿的國庫揮霍。 南巡北狩,每年不間斷地折騰著。 花光了老本,就再養個巨貪和珅為自己斂財。搞什么議罪銀制度,賣官鬻爵。以至于吏治敗壞,貪腐成風。 天災人禍之間,民不聊生。 偏那混賬王八羔子看不見民生疾苦,只以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以十全老人自居。 荒唐到胤禛頻頻皺眉,頗為嫌棄另一個時空的自己。 名聲名聲不行,奪嫡又不爽脆。 連教子上都乏善可陳。 對嫡妻相敬如賓,沒有足夠的尊重與愛護。以至于嫡妻也不與他一心,生了十個兒子,活到成年的竟只有四個,還一個賽一個的不堪。 哪像他? 自打大婚到如今,府中子嗣雖稱不上多卻精。生一個,活一個,沒有任何折損。連宋氏所出的大格格那般孱弱,跟個小貓似的。剛出生的時候,讓他這個當阿瑪的都不忍多看。生怕一個不小心之間,就直接天人永隔了。 孱弱成那樣,都福晉一點一點的,令人精心撫養長大。早幾年便風風光光嫁出去,如今膝下都有兩子一女了。 孩子們存活率之高,遍數大清,都難有出其右者,更別說風譎云詭的皇家了。 孝道方面,那家伙也遜色自己良多。 因為虎威弟弟的報信,姨父的指點。他早在康熙五十七年,就堅定拒絕了皇阿瑪的禪位旨意。 且幾次三番。 朝野之間,哪個提起來不得高高豎起大拇指,說上一聲皇上至賢至孝呢? 皇考在時,都沒少在公開場合夸獎于他。 還親自主持給他過生辰,令人給他制龍袍,父子兩個同坐龍椅。在世時,就早早給他選好了年號。并言雍正二字,就是這天下交給雍親王才是最正確選擇的意思。 論君王對繼任之君滿意程度,古往今來,他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比前朝滿朝都是太子黨的懿文太子朱標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讓他至今想來,都無限驕傲。 可這個時空,同樣的雍正二字,卻是那人自己繞過禮部親自所寫,意思為雍親王得位之正。 兩相比較之間,簡直天淵之別。 再看與兄弟之間的相處,除了被自家親兒子坑死的老二胤礽外,如今所有兄弟各司其職,齊心合力共建大清。 可以說每一個都是他的左膀右臂。 大哥曾跟十四他們幾個往南邊打李氏,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如今雖因為年紀原因,不好再南征北戰。卻也又往西山大營任職去了,致力于為大清培養出更多的武將人才。 老三還在積極編撰古今圖書集成,要為大清的文化事業做出屬于自己貢獻。 老五、老七在理藩院。 老八管著海事衙門,老九主理海貿這一塊。哥倆一個負責海事上的規范與穩定,一個積極開拓更多的海上商路。 相互配合之間,給朝廷填了不知道多少條源源不絕的金銀路。 國庫、私庫皆爆滿,年年都要新建銀庫。 連老十這個在自家阿瑪面前都藏拙大半輩子,努力咸魚的家伙,都披甲上陣,對沙俄作戰時沒少出良方、立功勞。 十二管著宗人府,十三看著戶部,幫他分理許多政務。 十四更是驍勇善戰,打策妄阿拉布坦、攻李氏與沙俄等等,為大清開疆拓土,替他這個兄長分憂解難。 除了那幾個小的尚未長成之外,兄弟們各擅其長。 哪像這個時空??? 專注窩里斗,自家兄弟打得頭破血流。老大老二圈禁至死,老三也被尋了由頭關了起來。老五一生未得重用,老七也表現平平。 老八被改名阿其那,老九被改名塞思黑。 數條鎖鏈鎖住,早早郁郁而終。 連兩家的子嗣們都沒討了好去,叫菩薩保的菩薩沒保住。老九家的更被取名什么不爭氣的、愚蠢的、討厭的之類。 老十背靠著鈕祜祿氏,倒是沒被改惡名,也沒有被除宗籍,但也被圈禁到乾隆年間。 這個時空的十四倒是厲害呢,大將軍王假天子依仗代父出征,立下赫赫之功。結果卻在最關鍵的時候被扣在京城,連皇父命人篆刻記載其功勞的碑文都被親哥找由頭推了。 一輩子郁郁在禁所,直到乾隆上尉才終于重獲自由。 所有參與過奪嫡的,也就十三被他青眼,被他器重。諸多國事相托,儼然常務副皇帝。什么吉壤、封爵、賞賜的,接連不斷。 以至于十三殊死報效,年紀輕輕就生生將自己累死。 胤禛:…… 嘴角狂抽,所以,這個時空的兄弟們,包括他自己,就沒有一個好下場唄? 寫大義覺迷錄自證 清白,結果卻越描越黑。生生背負矯詔甚至弒父的罪名,被質疑皇位來歷合法性數百年,還被誣逼死生母,辣手羞辱并處決親弟弟…… 跟隨他打天下的年羹堯、隆科多等,也是鮮有善終。 不忠不孝不悌,刻薄寡恩,吹毛求疵…… 稍稍動一動腦子,胤禛就知道這個時空的自己將會背負如何罵名。但真看到‘自己’忙忙碌碌一輩子,拼了老命收拾好皇父留下的爛攤子,給傻兒子攢了好多家底子,為此生生累死在龍椅上。卻依舊在康乾盛世中不配擁有姓名時,他還是忍不住破防了。 咬牙切齒地醒過來時,卻不想看到同樣咬牙切齒,眸光含恨的兄弟們。 頓時,不妙兩個字就浮現在雍正心頭。 果不其然,聲聲哂笑之后老八第一個開口:“我以為,四哥最是重情重義,簡直如我再生父母。結果……阿其那?” “塞斯黑?”老九也黑著臉,騰騰往出冒寒氣兒:“虧爺兢兢業業,山南海北地拓寬航道,就為了給你多撈些銀子,好讓你致力于大清發展。結果你特么……” “殺人不過頭點地,你要殺就殺,何故如此折辱?還連孩子們都不放過呢!” 提起這茬兒,十四就不免委屈巴巴:“以命相搏的時候,使什么手段也就算了。四哥錯就錯在不該臨陣換將,給前方戰事帶來那么多惡劣影響。以至于為人所趁,今天丟了那許多國土……” 越想越氣之間,十四都恨不得要親自披甲上陣一路打到沙俄都城去。 讓那些癟犢子玩意兒趁火打劫! 生生把自己氣醒的雍正:??? 別別別,你們聽我狡辯。哦不,是聽我解釋! 夢中之事做不得準,兄弟們且看大清如今之繁華呀。 但如今,哥幾個都如當初的胤禔一樣,深信這就是上天預警,是他們已經死去的皇阿瑪在天有靈。用這樣的方式提醒他們,若非…… 大清如今,他們哥幾個如今會是什么慘樣。 怒火蒸騰之間,幾人連什么君臣之別都暫時放在腦后。眾人拾柴火焰高,先把某個心狠手辣的混賬家伙收拾一頓再說。 于是,前頭還在慶功,兄弟幾個互相敬酒,君臣一片和樂的大殿上上演全武行。 群臣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