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356節
允禟大樂,再沒想到請罪,還請出個大好消息來。 讓他笑得見牙不見眼,當即跪地,好一番地表忠心。言說但凡皇上不棄,他就一定將海貿事做到底。 雍正微微頷首:“虎威說的對,雖然你不缺銀子,根本不在意這些。但海上風高浪大,一不小心就……好好歹歹的,你這也是為咱們大清掙錢呢?!?/br> “雖人不在戰場,但功勞赫赫,再不該給大清掙來江海般的銀子,自己卻連幾個水花都撈不到。等奉皇阿瑪入土為安后,你再行海貿時,可取每次凈利潤的半成作為你的提成?!?/br> 允禟:?。?! 再沒想到驚喜接踵而來,還有第二波。 是,他確實不缺銀子??赏瑯拥?,誰還嫌棄銀子咬手呢?半成聽著不多,但基數大呀。上一次,他率船隊出航,一往一返之間就賺了小三百萬兩銀。 半成,那就是小十五萬兩呢,頂一個親王十五年俸銀! 知道老四雖然小心眼,但向來說話算話。允禟也就不推辭,當即磕頭謝恩:“皇上放心,為了自己和大清臣弟一定嘔心瀝血,爭取最大程度上的雙贏?!?/br> 嗯。 雍正點頭:“出海的時候要加倍小心,注意好自身安全的同時,也別忘了自己是個大清親王。做生意的同時,也別放松政治上的警惕性?!?/br> 允禟:??? 有點迷迷糊糊,但雍正一提起李氏之事,他就悟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以往大清又是三藩之亂,又是鄭氏,噶爾丹叔侄兩個也像地鼠似的。打了一下又一下,打了叔叔換侄子。還有北邊的沙俄跟著虎視眈眈,隨時添油加醋,然后趁著朝廷與準噶爾如火如荼的時候,過來渾水摸魚。 只讓大清不說左支右絀吧,也在沒有余力往海外伸出觸角。 現在不同了??! 如今國內已平,兵強將廣糧也多,因為兩度滅國之功備受獎賞的士兵們熱情高漲,皇上的武功之心也空前激烈著。 自然而然也就越發容不得左近小國叫囂了吧? 疑問的句子,肯定的語氣。同樣喜歡自己背靠的國越發強盛,走到海外都無人敢惹的海親王整個肩膀都一沉,頓時覺得自己責任重大。 于是乎,皇宮里出來之后,這位就有事兒沒事兒沉浸于書房。 不是研究地圖,就在研究地圖的過程中、間隙里。 期間,老八找他品了回茶,然后也被傳染了。哥倆一個看地圖,一個瘋狂看書。那個認真程度,讓老十瞧了直搖頭,說他們怕不是中了學習的毒。 那個瘋狂勁兒喲! 嘖嘖,比當年在無逸齋的時候還要瘋狂數倍。 結果話音剛落,人就被叫去養心殿談心。 好家伙,他四哥開口就老戳人痛處了:“小的時候,我其實挺瞧不上你的。有那么強盛的外家,那么慈愛的額娘。偏偏你小子不是曠課,就是想法子曠課,從不將聰明勁兒用在學習上,不惦著為那么好的額娘爭氣?!?/br> 允俄直接一個大無語,想說你知道什么啊,你就瞧不起爺? 但為了以后長長久久的躺平富貴日子,他還是憨笑撓頭。言說皇上誤會了,術業有專攻。弟弟不是不想,是不能,根本…… 不是學習那塊料的后話還沒有說完,雍正就點頭:“的確,后來年長些,我才想明白。不是你不爭,是不敢爭這口氣。畢竟鈕祜祿氏開國勛臣之后,著族大姓,根深葉茂。是你的后盾,也是你的禁錮。依著當時皇阿瑪處處為二哥著想的勁兒,再不肯讓你出頭的?!?/br> “性子敦厚、學業稀爛且胸無大志,才是對你們母子都好的選擇,所以你才韜光養晦?!?/br> 允俄笑著搖頭,連說沒有沒有,四哥你太高看弟弟了。沒有什么韜光,在才學上,咱就是這么晦。 雍正沒有耐心與他爭執這個,只認真地道,皇阿瑪已逝,如今的大清是他的大清,也是他們所有兄弟的大清。 大哥跟老八事不遠,應該能夠完全體現他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懷。 不計前嫌,也不論之前諸子奪嫡時,各自到底是怎么個站隊法。只要大家都收斂好原本那些不該有的小心思,一心一意地為了大清的發展建設而獻計出力。 那么他這個當皇帝的就必然能給兄弟們一塊施展各自所學的平臺。 然后才雙目灼灼,認認真真地看著允俄:“我容得下大哥和老八,能讓姨父父子四個同居高位,自然也不會忌憚于你。保證不會因為你的優秀而去打壓皇貴太妃,去牽連鈕枯祿氏。如此,十弟可愿意展露自身風華與為兄齊心,咱們哥幾個一道,將大清帶進更高、更好的臺階了嗎?” “我記得當年皇阿瑪帶諸皇子親征噶爾丹的時候,你幾度懇求,豁出去撒潑打滾也要跟隨。說做夢都想身披戰甲,當個威風赫赫的大將軍。如今,這個夢想還在么?” 那只要你肯點頭,為兄就敢讓你披甲上陣,完成當年所愿的鼓勵眼神誒! 直讓允俄大呼遭不住,稀里糊涂之間就點了頭。 咸魚躺平到死的堅持宣告破碎,人到中年的他開始積極練起拳腳、看起兵書來。就等著皇阿瑪入土為安,北邊沙俄那不長眼睛的再來挑釁。 他也好跟著虎威、十四一道殺過去,做不成統帥,就當一個最勇猛無匹的先鋒。 嘿嘿。 雖說他在文科上藏的夠拙,甚至有草包十那么個諢號??晌渌囈坏?,他可不遜于任何皇子阿哥。 就連號稱皇子中武力之最的大哥也被他撂倒過呢! 他家福晉一邊給他擦藥酒,一邊皺眉疑惑:“咱不都說好了,要躺得平平的、藏得拙拙的么。爺這好端端的,又在鬧騰什么勁兒???” 老十特別高傲地睨了她一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你們爺我……哎喲……你這熊娘們輕著點,爺的老腰??!” 是夜,月朗星稀,蟬鳴陣陣,敦親王府正院前的風微冷。 一家之主敦親王被福晉怒而趕到了院外,正甕聲甕氣地道著歉。沒辦法,誰讓這女人生了他最愛的一雙兒女,又與他最尊敬的七舅母與皇后娘娘都交情莫逆呢? 連太后都因此之故對她高看一眼,皇上都愿意給她幾分好顏色。 若她上來那個胡攪蠻纏的勁兒,還真能讓自己剛剛續上的將軍夢就此了斷,再也沒有以后了。 就在雍正這一番兄弟同心,共建大清的慷慨激昂下。 所有成年皇子都意氣風發,躍躍欲試。等著盼著皇阿瑪快些入土為安,他們好大展拳腳。 等啊等,盼啊盼,終于盼到了禮成。 結果所有人都落后一步,被渴盼激流勇退的阿大人搶了先。 第280章 阿大人告老成功從十幾歲到如今,三…… 這一回,阿大人心里可有底兒了。 知道自家福晉已經做好了皇上的思想工作,只要他開口,就能得到一個滿意的答復。 所以,他也就不再絞盡腦汁地引經據典了。 只特別樸實地那么一跪:“皇上明鑒,自從康熙五十五年,臣大病一場差點重回長生天懷抱那時起。就已經身體看似健碩,實則精神到底不濟了。想想,老臣康熙九年生人,至今已經五十有四了,年歲不可說輕?!?/br> “九門提督事關系重大,事多且雜。亟需年輕精力強,又辦案經驗多的同僚。老臣實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勉強為之,怕是會辜負先帝與皇上的信任和重托……” 簡直要把老了,干不動了幾個大字刻在腦門子上。 其余朝臣等:…… 就瞧著他那紅光滿面,精神奕奕,瞧著至多四十、不能更多了的俊臉疑惑:這家伙,把皇上當瞎子,也把他們當瞎子了嗎? 還是說他故意搞這么一出,想以先退帶動后退。讓他們這些個更老、精神更不濟的也跟著聞弦歌而知雅意。趕緊的急流涌退,給好人騰地方呢! 所有人狐疑,恨不得屏聲靜氣,就看皇上這波要怎么辦。 是傾情演繹,再給他們來一回苦苦相留的戲碼。還是終于厭煩,直接大手一揮允他掛冠離去呢? 雍正其實強忍著,才沒有在朝堂之上做出諸如扶額的不雅動作。 只來了兩字浮現在腦海。 果然,前腳皇阿瑪才入土為安,他家姨父就迫不及待了。 還真是一點都不拖泥帶水。 已經被姨母、武威弟弟等勸過,也知道自己注定留不住這老臣的雍正笑。親自走下丹墀,雙手扶起自家姨父:“皇阿瑪在時,每與朕提及愛卿忠誠。言說九門提督事,事關重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著皇室與皇帝的生命安全,非常人可任?!?/br> “阿靈阿系出名門,忠正之后。雖與數名皇子有姻親關系,卻一直不偏不倚,只牢記皇考知遇之恩,忠于他老人家。九門提督之職一當數年,沒有絲毫疏漏。經手案件上千,無半點營私舞弊處。人品上佳,能力出眾,是不可多得的良臣,也是皇阿瑪留給朕的寶貴財富……” 要知道康熙晚年雖標榜一個仁字,但卻守著太子之位猶如守著財寶的巨龍。 軫念甚深,防備也甚深。 虎毒不食子,他倒是舍不得弄死自己的崽兒呢。于是乎就把罪名悉數推到各位‘有大志’的皇子身邊之人身上,言說是他們帶壞了皇子。 比如太子黨頭目索額圖,那也是順治爺托孤大臣的兒子,從擒鰲拜開始就一直為皇家嘔心瀝血的人。 結果被拘禁下獄,活活餓死,定名為國朝第一罪人。 凌普、托合齊、齊世武等。 腰斬的腰斬,凌遲的凌遲,沒活到凌遲的,還要挫骨揚灰以泄憤。公推太子那會子,所有推選八阿哥之人都被污蔑是瞧著八阿哥軟糯可欺,所以打了立傀儡皇帝的好算盤。 朝登天子堂,暮在刑部、宗人府大牢甚至天牢的倒霉蛋們串起來,至少能從乾清門到午門。 如此重壓之下,阿靈阿能得到如此夸獎,怎不羨慕的人眼珠子發紅? 連他自己都感動到熱淚盈眶,滿心激蕩。 差點控制不住,為表自己對先皇的感念與對今上的效忠而撤回請辭要求,當場表示愿意為大清繼續進忠五十年。 直到發落齒搖,老眼昏花,真正有心也無力為止。 好在他是個善于自我控制的人。 艱艱難難的,到底還是控制住了心里那股子不該奔涌的沖動。只連說謝謝,謝謝先帝爺的肯定與皇上看重。 微臣本愚駑,承蒙先帝不棄,揀拔為一等侍衛,旋即襲一等公爵。 使微臣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自是感念深恩。數十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唯恐托付不肖,傷了先帝英明。 再未想過,區區奴才還能在先帝眼中有如此高評價。得此一句,做奴才的死而無憾。 只可惜年老體衰,實在有心無力。 不能按著他老人家之愿,繼續輔佐皇上。不過老臣雖無能,愛妻卻出類拔萃。所教養四子各有其才,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輔佐皇上,共襄盛世。 雍正嘴角微抽,就想問問自家姨父到底是多怕他又出爾反爾,將他繼續留在朝堂??? 居然還抬出姨母來威脅他啊。 可恨的,雍正發現自己還真吃他這個威脅。 畢竟如今朝堂人才濟濟,愿意當這個九門提督的人很多。多試幾個,總能試著最佳人選。但姨母,對他如親生般的姨母卻只有一個。 非關大清生死存亡的前提之下,他自然是愿意讓姨母余生歡喜,每一日都幸幸福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