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265節
“嗻?!?/br> 梁九功親自上前,恭恭敬敬地接過那偌大的萬福萬壽圖。好似不經意地提了句:“怪道這紙能一書兩面而不透呢,拿到手中才瞧著與尋常不同??!” 胤禛笑:“梁諳達好眼力,這紙確實是我與孩子們專門學來,特意制成的。到底皇阿瑪六旬壽辰,此生唯一次。便再繁瑣些,也是咱們做兒孫所應當應分的?!?/br> 同在造紙上出了些力的弘暉、弘時與弘旻齊刷刷點頭。 表示如今山河無恙,海晏河清都仰仗皇瑪法。他們當孫兒的深沐皇恩,自然也盼著皇瑪法福壽安康,護佑他們千秋百載…… 小彩虹屁不停,恭維聲不斷。 吹得其余皇子們生理性不適,都覺得老四爺幾個未免太過。 老十跟十三甚至悄悄為他們爺幾個捏把冷汗,生怕他們這用力過猛,引起皇阿瑪厭煩。只當事人康熙微笑點頭,直接將孫兒們的祝福歸類于赤子之心。 弘時怎么樣姑且不論,弘暉跟弘旻兩個小小年紀不畏時疫,不遠千里跑熱河行宮去看他們阿瑪,一直以來都是康熙心中的好孩子代表。 好孩子怎么可能說假話? 必然字字出自真心呀!跟他們阿瑪一樣,都是至賢至孝的。 成功邀請皇阿瑪往熙春園用宴,父子情深了好一陣子。以至于心生驕傲,還以為大哥二哥都不成之后,自己也有那么點小希望的胤祉:?。?! 就,萬萬沒想到,老八這個大對手未除,老四還有支楞起來的跡象了。 旁觀者特別清的胤禔樂,積極給狗老三找事兒。讓那狗小子為了討好太子,幫太子復位,不但誣告還真要下黑手往他院子里埋東西。 當下一聲驚嘆出口:“長生天??!你們父子幾個也是能耐,不但巧思,也確實付了不少辛苦吧?嘖嘖,難為你們一片孝心。竟以皇子皇孫的身份,屈尊做這種活兒,你說是吧三弟?” 胤祉這么略微錯愕之間,那微微有些扭曲防備的眼神就映入了康熙眼簾。 偏他的好大哥還在不遺余力坑他:“你這是什么表情,難道是覺得我說得哪里不對?都說誠感動天,匯聚萬人之力,之愿,之虔誠祝福,肯定能讓皇阿瑪益壽延年、福壽雙全的你說是吧?” 天知道,胤祉是用了怎樣畢生之忍耐,才死死閉嘴,沒有把到了嘴邊那句是個屁直接禿嚕出來。 而是連連點頭,道了句大哥所言極是。然后還被吹毛求疵:“怎么是了?三弟平時文采斐然,都能編書立傳。此情此景,你不即興賦詩,大夸三百篇,也不該這么干巴巴吧?” 胤祉強笑,只說自己是被震撼到了。 原本他以為許多百姓自發來京城給皇阿瑪賀壽,便已經極為壯觀。哪里想著四弟還這般虔誠知道,用心至誠,給皇阿瑪準備了這么一番厚禮呢? 不過如此浩大的工程,怕也是耗時良久吧? 這簡直是在說胤禛早有預謀。 弘時當即氣咻咻,怒瞪他三伯,但到底沒敢多說什么。 倒是弘旻笑:“若是換個人來做,或者說給別人來求,那肯定是個大工程。但是,是寫給皇瑪法,獻給皇瑪法??!” “那些老人家不辭勞苦來到京城,懷揣的可不就是對皇瑪法的一片至誠至孝之心嘛?聽說阿瑪是為皇瑪法求墨寶,老人們可積極踴躍了。都不用分說,就自覺排隊。自己仔仔細細的把手洗干凈,在一旁練好了字。生怕一個疏忽間,連累整幅字都功虧一簣……” 分明是質疑四阿哥弄虛作假,誆騙君王的場面。硬被弘旻繪聲繪色、栩栩如生的一番講述給徹底扭轉。 成了雍親王起意,兒子們從旁協助,所有與會的老人們積極配合。 尤其那些六十以上,六十五以下,明明跋涉千里到了京城卻因為年紀原因無緣參加千叟宴的。聞聽能用這種方式給他們敬愛的皇上送上份祝福,一個個積極踴躍著呢。 到最后人多名額少,一群老人家差點動手打了起來。 說完,小甜嘴兒還笑呵呵跪下,給古往今來都難得一見的仁皇帝請安,向仁皇帝致敬。 直逗得康熙哈哈大笑,所有朝臣皆跪,向仁皇帝山呼萬歲。生讓胤祉質疑不成,還白白多給了胤禛一個表現的機會。 就,萬分郁卒。 更糟糕的是,弘旻那小子什么都吃,就是不吃虧。為自家阿瑪解釋完之后還笑:“因為皇瑪法英明神武,各地百姓心生敬仰,所以積極配合故,這萬壽萬福圖可沒有三伯想的那么耗日持久。倒是您為了給皇瑪法尋董其昌那秋興八景圖,正經沒少費工夫,還……” 說到最關鍵之處,弘旻直接捂嘴,連康熙問起,他都笑嘻嘻說要為親者隱。 讓胤祉又驚又駭又怒。 不明白這么私密的事情,怎么就落到了這臭小子耳朵里。 堂堂皇子,自詡對董其昌書畫研究頗深,結果差點被幾個升斗小民所騙,丟了好大臉什么的。 就算最后斥巨資買到了那秋興八景圖,也成功送給了皇阿瑪。在皇阿瑪心中印象這一塊,也要一落千丈了吧? 胤祉暗悔,早知道如此,他剛剛就不該有那么句質疑。 可人生哪來那許多早知道? 倘若胤礽知道他皇阿瑪整日說太子預立,關乎天下社稷,不可輕變不等于不可變。他也能乖乖收斂,好生不作妖啊。 倒是淑寧因為預知夢這個金手指,知道夢中的四阿哥以不爭既是爭的路子最后通關,成為即位新君。所以不免有些擔心,他這般鋒芒太露,會不會反而引起康熙警惕,諸皇子聯手對敵。 出頭的椽子可不好當。 為此,稍后四福晉烏拉那拉氏生辰的時候,淑寧還特意讓擅長打造武器的三兒媳婦幫忙給制了把沒開刃的劍形匕首過去。 看得烏拉那拉氏一臉迷茫,胤禛卻只笑:“姨母這是借著給你的生辰禮,來提醒爺呢。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她啊,怕爺鋒芒畢露,以至于傷人傷己呢!” 果然,姨母就算是因為姨父做了九門提督,不得不與他們疏遠。 可實際上,也萬般惦念著他呢。 唯恐他行差踏錯,成了太子或者八阿哥第二。 無限感動欣喜之間,烏拉那拉氏剛到手還沒捂熱乎的禮物就被迫轉讓了。 成為了胤禛的新愛物。 氣得她皺眉,連說不帶爺這樣的。早知如此,妾身就該好生珍藏起來,讓你連個影子都瞧不見。 胤禛抬手刮了刮她鼻子:“好歹親夫妻,哪有你這么小氣的?想爺因為你們娘幾個,可是連皇阿瑪賜的側福晉都給拒了?!?/br> “已故湖廣總督年遐齡的女兒,四川巡撫年羹堯之妹啊,要知道其兄年羹堯這幾年也算簡在帝心,屢被重用,正經的封疆大吏?!?/br> 他的妹子,就算丑如夜叉,在急需要擴張勢力的大志皇子眼里也能被美化成西施。 指給誰,都得被樂顛顛的收入懷中。 也就是他! 呵呵。 烏拉那拉氏冷笑,說你那是不想要嗎?那是一者聽說那年氏一則做過三胞胎的備選,心里多少有些膈應。二是為了降低皇阿瑪的防備吧? 畢竟重感情,一心想著好生培養現有的幾個子女。連送上門的封疆大吏之妹都不要,只踏踏實實過日子,兢兢業業辦差事,時不時地往宮中孝敬皇阿瑪。 怎么瞧,怎么跟野心二字扯不上關系! 實際上,但是因為他根本不缺軍方勢力,瞧不上那年羹堯。覺得那人太善于鉆營,功利心也重。 前頭有人詐稱自己是和碩誠親王手下,四處勒索官員。 作為雍親王府所屬佐領的年羹堯非但沒有將這事兒稟告給胤禛這個主子王爺,還真掏了銀子。一直到那騙子被戳穿,尋根溯源之下,才知道他竟然也在受騙之列。 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雍親王大怒,寫信狠狠地斥責了他一番。 嘖,那個措辭嚴厲程度,烏拉那拉氏都不忍卒想。 被拆穿的胤禛臉上一赧,直接伸手將人攬在懷里:“有些事情,福晉心知肚明就好,何苦非要說出來呢?” 烏拉那拉氏給了他個偌大的白眼:“誰讓爺不但截胡我禮物,還試圖讓妾身領這莫須有的情?自打姨父做了這九門提督,姨母與各家來往時少之又少。妾身整整盼了一年,才碰到這么個專門送給妾身的禮物。結果還沒捂熱,竟遇見了強盜!” 再度被指責的雍親王無奈,只得趁著這難得的浮生半日閑,親自執筆給自家福晉好生畫了兩副頭面,還有配套的衣裳。 為雍親王夫婦和諧,恩愛情濃的傳說又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讓康熙都隱隱擔憂,生怕孫子隨爺爺。 好在老四是個靠譜的,就算是愛重嫡妻,也不會因情廢事,耽擱了為愛新覺羅家開枝散、綿延子嗣。 六月里頭,他后院的武氏跟耿氏就先后有妊。平靜許久的雍親王府,又將迎來新生。 次年,兩人先后生下小阿哥。 三嫡三庶整整六個兒子的雍親王不說將兄弟們都遠遠落在后面,這子嗣數量也頗多了。更主要的是,人家府上的孩子生一個,活一個。 連當初宋氏那病病殃殃的小格格都順利活了下來,眼看著到了婚嫁之齡。 光是這一條,四福晉烏拉那拉氏就堪稱諸皇子福晉中最賢。 不像隔壁的某位阿哥福晉,自己不生,還攔著旁人。以至于好好的阿哥爺,大婚至今膝下竟只有那么一根獨苗苗。 就差被指名道姓的八福晉郭絡羅氏:?。?! 天地良心,前些年剛剛成婚的時候。她確實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早早把爺身邊的人事宮女都給打發了。后頭也沒少對宮中賜人推三阻四,以至于一度風評不佳。 可自打她年歲大了,生育幾率渺茫之后。她可就不在這方面拘束著他們家爺了,甚至還對此多有鼓勵。就盼著他勤耕耘些,多生養幾個孩子。 結果,頻頻耕種,不見收成,她又能有什么法子呢? 也許是淑寧暗示成功,也許是胤禛也摸透了自家皇阿瑪的心思。只適當表現,并不過分強求。橫豎自從萬壽萬福圖之后,雍親王又重新回歸到兢兢業業的差事中。 沒辦法,巡幸塞外歸來之后,他那老搭檔莊親王就得了風寒。來勢洶洶的,瞧著頗為嚴重。莊親王伯母不顧他的反對,以王伯終究老邁再不堪如此重負為由,直接請皇上免了他這個戶部尚書。 這么些年來,康熙與博果鐸也是君臣相得。 聞聽他這一病,還親自過府瞧了兩回。囑咐他安心養病,戶部雜事暫時交給老四跟十三便可。 嗯,是的。 他這一病,還給賦閑在家許久的胤祥病出了個差事來。 于是,四阿哥不但得一個人扛起所有,還得教導他十三弟。好在十三打小就聰慧,最會舉一反三。上手極快,短短不到半月,就能反過來幫著他好四哥處理不少事。 就在哥倆聯手,漸入佳境的時候。前頭被派往廣東平糶的趙申喬回來了,被任命為新的戶部尚書。又要抽空探望老搭檔,還得跟新搭檔好生磨合的胤禛立即又重新忙了起來。 等莊親王纏綿病榻兩月有余,終于康復后,卻已經回不到他熟悉且為之奮斗了許多年的戶部。 而是榮養一般,被安排在了宗人府。 起初,卸下重擔的他還很不習慣。等悠閑了一段時間之后,就不免拎著酒壺往昭仁殿,求皇上開開金口。 對于絕對皇黨,康熙還是萬分包容的。 當即停了御筆,頗有些興味地問:“卻不知你所求何事呀?” 莊親王嘿笑:“簡單簡單,奴才何曾讓皇上您為難過呢?就是吧,陡然間從忙忙碌碌的戶部,到了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宗人府,奴在這空余時間大把大把的?!?/br> “百無聊賴之間,就是想找好兄弟喝喝酒。您知道的,奴才素來嫉惡如仇,最見不得那識君之祿,卻不肯為君分憂的。是以這么多年,也就九門提督、議政大臣阿靈阿那么一個好兄弟。偏他是個謹小慎微的,當了這個九門提督后,再鮮少與奴才私下見面?!?/br> “如今奴才都已經人在宗人府,想來該沒有那許多忌諱了。您能不能下個口諭,讓那死心眼別矯枉過正,連自家老哥哥都丟了?!?/br> 康熙很滿意阿靈阿這個態度,自然沒有幫人敦促他改掉這好習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