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殿下成功之后 第32節
阮問穎:“……” 阮問穎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律里明明白白地寫著,但她還是陷入了沉默。 因為一個一品大員一年的俸祿是千萬石糧食,折合成銀兩為三百六十兩,不多不少,與楊世醒的皇子俸祿相同。 而不管是一品大員還是楊世醒,身份都極為貴重,旁人的待遇只會比他們更差。 可是—— “有……那么窮嗎?”她有些猶疑地詢問,覺得算出來的結果和她平日里體驗到的大為不同,“只拿這么一點俸祿,這……要怎么過日子?” 楊世醒淡淡道:“尋常人家一年也就花費一兩,這樣的俸祿不少了,怎么不能過日子?!?/br> “可是……”她還是覺得不對勁。 三四百兩的年俸,相較起尋常人家來是很多,可又不是一個人過日子。 她自己家的情況倒是可以理解,她的母親和外祖母都是得寵的公主,擁有封地食邑,光是嫁妝就不止萬金,又有她父親位列鎮國公、襲司馬大將軍之職,每個人的俸祿都是頂格的。 且阮家名下有許多莊子、田地、鋪子,光這幾樣,每年的進項少說也有萬兩,時不時還有來自陛下皇后的賞賜,養活府里的一大家子人綽綽有余。 但別人不同啊,比如徐家……唔,是書香世家,族內為官者繁多,想必情況不比她們家差,不算—— 裴家……許家……都是高門大戶,簪纓世族,流傳百年的世家,根底深厚,也不指望那點俸祿過活—— 想了半晌,阮問穎都沒能想出來一個切實的例子。這固然解決了她先前的疑惑,卻又讓她生出了一個新的疑惑。 “……為什么,”她看向楊世醒,緩緩發問,聲音很輕很細,像害怕驚擾什么東西,“能夠身居高位的,都是一些鐘鳴鼎食之家呢?便是寒門學子,也是家有恒產,鮮少有農戶出身……?” 楊世醒伸手輕撥她垂下來的額發,同樣輕緩地回答:“因為真正的窮苦人家都沒有機會讀書習字,更不要提科舉取士?!?/br> “不能舉孝廉嗎?于鄉野中取賢士?”她想起那些在史書中看到的典故。 他道:“何為賢士?一個人如果孝順忠義,但半點不懂得治國之道,給他一個小小的縣令官當也不知道怎么治理,這樣的人是賢士嗎?” “楚公于鄉野中取了賢士白井,那的確是一名肱骨大才,可這樣的人古往今來有幾個?” 她無甚底氣地道:“費心找,總能找出來的吧……” 對方果然回了她:“已經有了科舉取士這么一個便捷的法子,為何還要花費大量精力去鄉野中找尋或許存在、但更有可能不存在的賢士?” “那——”她悶悶道,“我覺得宜山夫人的想法是對的了?!?/br> “讀書當官是那些窮苦人家唯一的出路,就算全家人都吃不飽飯,只要能出一個當官的,哪怕是小小的縣令,也能逃脫苦海,不必再起早貪黑地下田種地?!?/br> 她想起二丫回答楊世醒的話:每天天不亮就要起來種地,一直到天黑了也不能停止,因為插秧都是有時令的,一定要趕在時令結束前把秧全部插好。然后是澆水施肥、除草滅蟲……永遠都是干不完的活,夏天時曬得身上的皮脫了一層又一層,手指頭都能被磨出血來,還要被田里的大蟲子咬,起許多又癢又疼的疙瘩大包…… 阮問穎沒有下過田,甚至連稻谷都沒有親眼見過,只在書中看到過幾幅插畫,但是僅憑二丫這幾句話,她就能想象出普通農戶人家的生活是什么樣的。 這讓她的心里很不好受,有點難過,亦有點羞愧。 她自小錦衣玉食著長大,雖沒有傻到以為天底下的人都和她一般舒適,但也不曾覺得老百姓的日子會過得多么苦,畢竟太平盛世,怎么可能會有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呢? 沒想到竟會有這么苦。 怪不得徐茂淵總是強調:帝王之道,在于為天下萬民謀福祉。而楊世醒也總是會格外認真地應諾。 她在以前還有些不能理解,現在,她全都理解了。 她很想幫幫他們,幫幫那些像二丫一樣的孩子,幫幫那些像二丫一家一樣的農戶。 ……可是,若讓她用自己的生活交換,讓二丫當國公府的大姑娘,她當農戶之女,她也是不愿的。 所以她又難過又羞愧,替二丫難過,為自己羞愧。 也是在這時,阮問穎理解了宜山夫人的選擇。 溫飽自然重要,但如果僅僅只是溫飽,別的什么都沒有,不如咬牙讀書,哪怕花費三五年的時間也要拼一拼、斗一斗,因為如果贏了,就是一家三代的坦途。 她把這些想法告訴楊世醒,對方一一聽了,在認真的神情中含起寵溺的微笑。 他撫上她的臉,柔聲道:“你的這些想法很好??墒?,書不是三年五載就能讀出來的,多的是寒窗苦讀十年、二十年的學子,像徐茂淵和裴良信那樣的是少數,還都離不開家族的熏陶?!?/br> “你先前也說過,二丫他們一家不想讀書,只想吃飽飯,是因為如果去了學堂念書,家里就會少了干活的人,原本溫飽就已經是勉勉強強,若再這般,可還怎么過日子?” “他們能咬牙忍一年、兩年,甚至三年、五年,但是能忍上十年、二十年嗎?而一個念了三五年書,但是鄉試落選、連個童生也當不了的農家兒女,又能給家里人帶來多大的改變?” “更何況,如果他們都跑去念書了,那誰來種糧食呢?一家五口人,三個孩子去學堂,只留一對雙親在地里耕田,天底下的糧食收成豈不是要減少一半以上?” “沒有糧食,國庫就會空虛,發放不了俸祿,學堂自然也無力為繼,最終還是會回歸原樣?!?/br> 他定下結論:“所以,溫飽問題才是最要緊的問題?!?/br> 第38章 什么都有可能怕,唯獨不可能怕六殿下生分 雖然起了一場鬧劇, 但因為二丫的出現,宜山夫人的講會還是很順利地落幕了。 阮問穎也與楊世醒分別,同阮淑晗一起回往家中。 回程中,后者笑著打趣:“我還以為你今天不回來了呢, 正想著要如何與祖母、母親分說明白, 明明出去的時候是兩個人,怎么回來卻只剩了一個。幸好, 你還顧念著我, 沒有讓我太難做?!?/br> 阮問穎從來不會在這種話題上落下風, 當即嫣然笑道:“jiejie真是和我想一塊去了。我方才也在想呢,要是jiejie跟了小徐公子回家去可怎么辦。幸好, 你還顧念著我這個meimei?!?/br> 阮淑晗微有羞惱, 旋即無奈笑開,搖了搖頭:“你啊, 真是伶牙俐齒, 不但得理不饒人,連沒理也不肯讓三分。你在六殿下跟前也是這么說話的?虧他能忍得下你?!?/br> 阮問穎道:“自然不是。我又不是那等不明白事體的, 六殿下身份貴重, 我不過一介小小國公之女,如何敢在他面前造次?” 阮淑晗再度搖了搖頭:“我瞧你現在這態度,就是對他不假辭色的?!?/br> 她抿嘴一笑:“jiejie若不信,下回大可與我一同去見六殿下,來個眼見為實?!?/br> “你就促狹吧?!比钍珀仙熘更c了點她的額頭。 途中,姐妹倆聊起各自在山莊里的見聞, 基本上都是阮淑晗講, 阮問穎聽。 一個原因是阮問穎沒什么好講的, 她與楊世醒不是親熱膩歪就是談論朝堂之事, 無論哪者都不好說出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阮淑晗有分寸,知道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不會主動詢問。 只在說起前來尋徐元光的裴聞睿時詢問了一聲:“對了,你與那裴家的四公子什么時候有了交情?他初初問起你時我都驚了一驚,不知道要不要回話,又該怎么回?!?/br> “他?”阮問穎怔了一怔,片刻后才反應過來對方指的是誰。 她本想把翰林院一遇隨口說出,但想了想,還是道:“那jiejie回了沒有?是怎么回的?” 阮淑晗道:“當然回了。他問得溫文有禮,我總不能不回。只不過斟酌著回兩句客套話罷了,就是妙清meimei嘴快,多答了兩句,被她哥哥提醒后也收住了?!?/br> “那就好?!比顔柗f松了口氣。 又稍稍提起,“妙清meimei也說了?她都說我什么了?” “沒什么,就是說你去了哪里,不過這話也是接著越寬王爺的問話說的?!比钍珀习旬敃r的情景描述了一遍,“王爺和裴公子都來尋小徐公子,把話題說到了六殿下身上,王爺就想去找殿下?!?/br> “小徐公子推說殿下沒來,正要把王爺請走,不巧被妙清meimei問了一句,說先前迎走你的不是六殿下的人嗎,被王爺聽到,就過去尋你們了。他攔不住,也只好和裴公子一塊跟著離開?!?/br> 說到這里,她關切地問了一聲:“怎么樣,他們沒有打擾到你們吧?” “沒有,jiejie放心?!比顔柗f搖頭微笑。 阮淑晗也早從徐元光那里得到了回答,此刻再問不過是想得個求證,好切實安心,聞言便不再多敘。 只嘆道:“妙清meimei也真是的,她素日里埋頭詩書,本是一件好事,可也不能只顧著那些詩詞歌賦,人情往來總要懂得一些?!?/br> “直白探問殿下侍女已是不妥,又接連回答別人的問話,一點也不多想多思,全沒了平日的機敏……唉,我真是不知道該說她什么?!?/br> 先前徐元光來時,阮問穎已經從他那里得知了越寬王一事,本沒有在意,此刻聞得裴聞睿一事,心中不由得起了幾分計較,若有所思起來。 口中道:“她年紀小,又湎于詩書,只顧著與姐妹們一處,心思單純些也正常。左右沒出什么大事,jiejie不必太過計較。但愿她經歷了這一遭,能懂一點?!币驳杆哪切┫敕ㄊ嵌嘤嗟?。 阮淑晗道:“這些事若發生在我自己的身上,我自然是不會計較的,可你是我的meimei,我總要多問一聲?!?/br> 阮問穎甜甜一笑,裝腔作勢地斂了一個半禮:“多謝jiejie關懷。不過,要說這件事呢,也怪不到妙清meimei的身上,因為當她哥哥的人就好不到哪去?!?/br> 阮淑晗聽得生奇:“怎么說?” 阮問穎把發生在閣間里的事說了,當然,是添油加醋的那種。 又把和裴聞睿的翰林院一遇簡略講了,道:“我與裴公子不過是簡簡單單地說兩句話,連六殿下都不介懷,他卻刻意把它提了出來,還講一些捕風捉影的猜測。jiejie說,他這是安的什么心?” 她沒有把“離間”兩個字直白地說出來,有時候,委婉的說法能讓人想得更多,尤其是在面對聰明人時,而且她也不是真的想定徐元光的罪。 阮淑晗果然生了慍怒:“他真是這么說的?怪道他回來時神情那么不對勁,我還以為他是受了六殿下的責罵,好生安慰了一通,沒想到竟是因為這個。他——他竟還有臉回答我說無事——” “是啊?!比顔柗f繼續煽風點火,“晗jiejie,你瞧他的心思,多險惡。多虧了殿下深明大義,知道他是在胡言亂語,沒有相信,要不然我們兩個可真要為此生分了?!?/br> 阮淑晗卻逐漸平靜下來,聽出了其中的夸張語調。再一細想,她這堂妹什么都有可能怕,唯獨不可能怕六殿下生分,他二人之間的情分是她和徐元光都比不過的。 不過此事也的確是徐元光理虧,她不能因為沒有造成嚴重的后果就不予計較,畢竟她這堂妹與六殿下的感情擔不得任何一點風險,會牽扯到整個阮家的前途,遂道:“你放心,jiejie定會替你討回公道,讓他再不敢胡說?!?/br> 阮問穎見目的達成,又見對方盡管話說得嚴正,但口吻平和,顯是看穿了她的心思,便不再遮掩,露出一個靈巧的笑容,大大方方道了一聲謝。 雖然楊世醒在先前已經應了她的要求,給徐元光一個教訓,但她可沒說會就此放過他,現在好了,有了六皇子和心上人的同時責難,他在接下來的日子想必不會多么好過,看他以后還敢不敢禍水東引,找她麻煩。 不過阮問穎的欣喜只持續了很短的一段時間,因為還有更重要的事等著她去發愁。 那就是宜山夫人,楊世醒在透露溫飽和學堂的抉擇一事之后,干脆把相關的情況都說了。 原來,宜山夫人雖然被陛下擱置了奏折,但執拗地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不僅在宣政殿和陛下據理力爭,還引發了一場文官之間的大議,吵得雙方臉紅脖子粗,讓陛下頭疼了好幾日。 最終,這場爭論被陛下和徐茂淵共同壓下,延續之前的決議。 宜山夫人卻不肯罷休,見陛下不肯納諫,竟轉頭在長安郊外的幾處鄉野村莊置地,準備自己動手開設學堂。 陛下自然不滿,宜山夫人不聽圣令、固執己見還是其次,重要的是,在鄉野之地開辦學堂,還是大量的開辦,這種行為與尋常世家為了積德行善而設立的義學完全不同。 收攏民望就不說了,這些學堂里頭長大的學子將來科舉得中,當了官,會為誰效命呢?是為陛下,還是為她? 聽到這里時,阮問穎替恩師分辯了一句:“自然是為陛下。他們既然能夠中舉,就說明他們明白大部分事體,怎么可能會為了學堂之恩就忘了忠君之道?” “而且這些學堂里面有幾人能成氣候?恐怕還比不過一戶文臣之家的族學,如徐家、裴家這樣族中子弟為官者滿天下的,陛下不更應該感到擔心?” 楊世醒對此淡然道:“吏部那些人不是吃干飯的,一個人的出身、師徒、交際關系,都會在分配官職時仔細考量,所以才會有三年升遷和衣錦還鄉之說?!?/br> 又道,“而且父皇也不是不準備辦這件事,只是要先顧著另外一頭,無力其他,所以才暫時擱置。她轉頭就自己去干了,還不知會父皇一聲,這算什么?” 阮問穎明白了。 宜山夫人的所有罪責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冒犯天威。 陛下駁了的提議,她固執己見;陛下不允許的事情,她自己去做。不管是對是錯,這些舉動都大大觸犯了陛下的君威,犯了為人臣子最大的忌諱。 阮問穎自覺看透了真相,心里在升起恍然的同時,也還是有一點不明白。 她詢問道:“夫人做的這些事,別人不是沒有做過,徐大人就曾經多次違背圣命,陛下不也都在后來夸獎賞賜了?陛下不是這般……斤斤計較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