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千金她躺平了(美食) 第429節
尤其是看著兩人相處時的融洽和甜蜜,還有聶峋對昭朝明目張膽的偏愛,老夫人心里就十分寬慰,哪怕是現在就閉上眼,她也能安心了。 這一住就是小一個月,就算是春闈三場考試都結束了,老夫人都沒有回林府,一直在莊子上住著。 一直住著,自然不可避免的同一直只聞其名的宴庭深見了一面。 是在他下了考場的當天,雖然身心俱疲,依然在得知林老夫人在莊子上小住時,換了套衣服,便去見過了林老夫人。 第一次見宴庭深,林老夫人還挺驚訝的。 她這一輩子識人無數,一眼就瞧出宴庭深的品性。 也幸好她這個小外孫女后來從執念中走了出來,否則,若要一直折騰下去,就是不回來,一直在宴家生活,倒是也不錯。 莊子里難得的歲月靜好,然而,京城卻是一點兒都不太平。 打從三場考試結束后,關于聶峋暗害宴庭深的傳言就越發甚囂塵上。 直到放榜當天,宴庭深高中杏榜第一名,也即是會元,傳言更是兇猛,乃至于都快壓過了春闈放榜的熱度。 但無論外界怎么謠傳,聶峋始終無動于衷,就連宴庭深都以準備三日后的殿試為由,不見任何人,更是對此不做任何回應。 兩方當事人,就像是癡了聾了一半,皆成了無事人,這讓謠言更加兇猛。 更‘有人’猜測,宴庭深怕是有什么把柄在聶峋手里,要不然他怎么連面都不露,怕不是身家單薄已經被控制了! 堂堂郡王,仗著自己是皇室子孫就可以為所欲為,兩榜進士尚且如此,普通百姓又該何為? 在有心人的煽動下,一時間京城里掀起了一股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要將平遠郡王繩之於法還宴庭深公道之風。 這股風來勢洶洶,大街小巷,茶余飯后都是這件事。 一直到殿試前一天,才有人留意到一件細思極恐的事情:流言至此,皇上居然毫不知情。 也不知道是平遠郡王一手遮天阻隔了消息,還是有人故意為之。 總之不少人都開始警惕。 更別說進來朝堂明顯不穩,表面的平靜,不過是掩飾暗地里的洶涌浪濤。 今年的科舉皇上異常重視,加班加點下殿試的第三日便出了結果。 圣旨從宮里出發,一行三路,其中一路送往城南,兩路送往城西。 送往城南的這路,除了主城區,直奔有家山莊。 雖然圣旨還未宣布,但滿京城已經嘩然。 宴庭深中了一甲! 雖不知他是一甲的第幾名,但能中一甲,必然史上留名,前途無量! 短短幾個月,有家山莊第二次收到圣旨。 雖然這次的圣旨,與莊子的主家無關,但于莊子而言,也是榮耀的事。 更別說最近流言還越傳越離譜。 跟誰傳旨內官而來的,還有不少湊熱的百姓還有各方眼線。 因著有家山莊距離皇宮最遠,內官到莊子時,另外兩路人已經宣完了旨。 一甲第二名,也即是榜眼,是溫大少爺溫若濱。 三甲第三名,也即探花郎,乃是薛家三少爺,薛彥成。 自然剩下還未宣的這道旨意,便是狀元郎了! 旨意未宣,滿京城就已經知道宴庭深高中狀元,不僅是狀元,更是三元及第,自大衛朝建朝以來的第二位三元及第之人。 打賞了宣旨的內官,穆昭朝又讓丹若和桃枝她們給圍觀的人群散喜錢。 一時間喜氣洋洋,倒是讓人暫時忘卻了最近甚囂塵上的傳言。 宣旨的內官和上次來宣賜婚圣旨的是同一人,便又自然地借著這樣的大喜事,蹭了點莊子上的茶點吃。 當然,他們自然也不敢耽擱太久,畢竟皇上還在宮里等著見今科的三鼎甲。 只略坐了坐,便請更了衣的宴庭深一起進宮面圣。 穆昭朝是在宴庭深和內官離開后,才知道,林正清是二甲第一名,也即是總榜第四名。 縱觀歷史,這個結果也十分優秀了。 雖然男主被逆襲掉了,但到底博學的人設還在,科舉中第于他而言也不算什么難事。 只是…… 林正清這樣一個為了能取得奪目成績不惜對自己親堂弟下毒手的人,怕是對這個結果不能接受。 事實上,得知三道圣旨分別去了三個地方后,一直精神昂揚的林正清就瞬間xiele氣。 張榜后,那些恭喜聲,于他而言都是嘲諷。 周圍全是對他行為和能力的不齒與譴責。 本就因為事情敗露而內心受煎熬,只等著杏榜一出一雪前恥。 卻沒料,等來的是個莫大的恥辱。 本就因為太過緊張和良心的煎熬只靠著一口氣撐著的林正清,收到消息后,站起來轉了兩圈,便直接暈了過去。 當然林正清如何,穆昭朝絲毫不會關心。 相比而言,她更關心的是聶峋的計劃。 殿試結果已出,聶峘和寧王隨時都有可能動作。 事實上一切確實都在他們的預料之中。 就在三鼎甲和內官一起進宮的路上,在京城沸騰了一個多月,關于聶峋謀害三鼎甲榜首宴庭深的流言便傳到了皇上耳朵里。 皇上知道后,龍顏大怒。 當即便讓人宣了聶峋入宮。 聶峋趕到時,宴庭深也剛剛好到了宮門外。 兩人對視一眼。 內官已經知曉皇上知道流言的事,見此,頗有些緊張。 然而聶峋和宴庭深短暫的眼神交流后,便抬腳先進了宮。 第188章 晉江 ◎晉江首發◎ 武義三十二年春, 傳臚大典結束后的當天晚上,御王世子被廢, 并貶為庶人, 幽禁宗人府。 就連寧王也被皇上訓斥,勒令其閉門思過,禁足半年。 處置結果一出, 滿朝嘩然。 直到流言的真相昭示天下,不明真相的那部分人這才明白, 前段時間新科狀元宴庭深意外落水一事以及后面沸沸揚揚傳得人盡皆知的, 平遠郡王謀害宴庭深的各種流言, 都是御王世子聶峘所為。 這就罷了,聶峘還蠱惑寧王, 以聶峋看不上寧王,在他想要提親時請旨賜婚當眾打寧王的臉,煽動寧王一起造謠生事。 穆昭朝倒是沒想到聶峋這一招釜底抽薪居然就把聶峘給廢了。 還是哥哥回來跟她解釋, 她才明白, 聶峘是犯了帝王的大忌——揣測圣意。 借著太子的死,引發皇上心里的憤怒,從而讓聶峋被罰。 若只是單單的陷害、造謠生事、蠱惑皇子,皇上倒還不會處罰這么重。 他錯就錯在, 自作聰明, 自以為拿捏了皇上的想法, 這才使得本就對太子的死無法平息怒火的皇上龍顏大怒。 雷霆之勢下, 聶峘又怎么可能保全得了自己。 若非很多事寧王確實不知情,他又一股腦把聶峘對他說的計劃在皇上面前坦白, 還痛哭流涕認錯, 寧王也不單單只是被訓斥被禁足。 經此一事, 寧王一派元氣大傷。 宸王一黨覺得宸王上位穩了,便又趁勢提出立儲一事,并暗中為宸王造勢。 什么猛虎下山口吐人言,五彩祥云籠罩宸王府、黃河岸沖上一塊昭示宸王是天命之人的異石…… 總之竭盡所能地把宸王烘托成上天選定的人間天子。 宸王自己也在皇上打壓了寧王后,飄了。 覺得皇上定是屬意他的,否則絕對不可能在這樣的時候,下旨訓斥寧王,還把他禁足。 禁足事小,丟臉事大。 如此以來寧王的威信全沒了,一個沒了威信的皇子,又如何能登基為帝? 莫說擁護宸王的諸人,就是宸王自己都已經以‘儲君’自居。 人在狂妄和得意時,便是最容易出錯的時候。 宸王和宸王的擁護者壓根不知道,他們種種行為,全都落在皇上眼中。 也心知肚明他們皇子之間的爭斗。 原本太子的事就足夠讓他痛心疾首,這陣痛和怒,還沒徹底緩過來,又發生了寧王一事,現在宸王又如此。 幾個兒子,沒一個省心的。 皇上那叫一個恨鐵不成鋼,在一日早朝上,尋了個宸王不大不小的錯處,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痛斥其不孝不義。 莫說宸王,文武百官都被皇上這般給驚到了。 足足痛罵了一個時辰。 把因太子那般不堪死亡而郁結了這么久的怒火,都于這一日,統統發了出來。 罵到最后,宸王都跪俯在大殿上,一句話不敢說。 痛斥還不算完,皇上還處置了幾個擁護宸王擁護的最歡的官員。 就連宸王也被勒令閉門思過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