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廬
雖然小賤很不愿意承認,但是教父給他找來的這幾位大興學宮的女煉金術士的專業實力著實比他的紅巾男團強多了。 小賤許諾了他另外一棟鄉下別院送給她們做報酬,讓她們破譯古籍,她們果然很快就給出了成果。 同時,小賤震驚的發現,大興科學技術要比他想象中要高超的多。 在小賤的現實世界中,人們開始意識到物質是由原子構成是從18世紀末開始的,化學家拉瓦錫和普魯斯特的研究提供了關于物質質量守恒定律的重要證據;到了1803年,英國化學家約翰.道爾頓提出了到道爾頓原子論,認為所有物質都由不可再分割的原子組成,每種物質都有其特定的原子種類和大??;同時期,德國物理學家約翰.拉瑞爾的光譜實驗揭示了不同元素釋放的光譜線都是獨特的,為原子內部結構的差異提供了重要證據;再后來,到了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厄內斯特.盧瑟福的金箔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的核實結構模型,即認為原子內部有一個體積極小、帶正電的核,并且核周圍存在著帶負電的電子軌道,這個原子模型甚至一直延用至今。這些有關世界認知的發現也引領促進了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的誕生,促使著西方生產力的崛起。 不過遺憾的是,小賤所在的東方封建大國彼時正處于閉關鎖國和集權固化的階段,對于這些先進的科學發展并沒有重視,因而錯失了一波重要的發展機遇。 可是,大興對于科學的重視和接受程度令小賤瞠目結舌,在她們的永興大典里早就記錄了下了世界各地的科學進展,因而她們也早已了掌握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這種基本概念,甚至她們的大學士已經先于西方科學家提出了不少常見的化學元素,盡管命名和小賤所熟悉的現代元素迥異。 比如他想要的水楊酸,在大興叫做甜樺之精華酸,意為可從甜樺中榨取而得;甲氧基rou桂酸則被叫做川芎之精華酸,可從當歸、川芎、升麻、酸棗仁等中藥材、以及竹筍、茄子、花生等食物中榨取而得;而乙基己酯被叫做柳樹皮之精華二酯,意為要從柳樹皮中取得。 這些材料其實在大興學宮的化學室中已有儲備。 有了這三種原料,他只要再在綠礬油(硫酸)的輔助催化下,分別將水楊酸、甲氧基rou桂酸和乙基己酯混合,在加熱的條件下發生酯化反應,即可得到他的最終目標產物,水楊酸乙基己酯和甲氧基rou桂酸乙基己酯! 在幾位大興學宮煉金術士她們的幫助下,幾天后,小賤很快成功制得了基本原材料。 接著,他又結合大興古籍中制作化粧品的的方法,加入了米粉,珍珠粉,丁香,蜜蠟,調整了比例,成功做出了一款“增白遮瑕膏”。 再經過一番精致包裝,小賤的產品已經初具雛形,躊躇滿志他已迫不及待的將這些拿到公集市上去檢驗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