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被迫從頭再來[種田] 第374節
瞧著黑壓壓的人群,盧栩莫名想起從前他們等顏君齊和盧舟出成績的情境。 盧栩默默嘀咕一句:“也不知道京城童生試的成績出了沒有?!?/br> 自然是出了,姜濯寫給盧舟的書信,也已經在路上了。 若不是大雪封路,這時候他們早該拿到了。 為了正式點兒,盧栩特意讓顏君齊寫了榜張貼,還寫了聘用書。 以防百姓們不識字,他們也在名字下寫了他們的考號,由盧舟從第一名開始一個一個念。 名字,考號,舊籍貫,現住址。 保證不會弄錯。 他念一個,人群中就一陣激動的呼喊,第一名更是在全縣人的羨慕和好奇中走上前,從盧栩手上領制服,從顏君齊那兒領聘書。 盧栩:“衣服回去試試,不合身自己改改,或者拿回來調換?!?/br> “好好!”第一名抱著衣服,拿著薄薄的一頁聘書,激動得臉和脖子都通紅通紅的。 他爹娘老婆和孩子高興得差點兒要飆出淚來,等他下來,都小心翼翼的摸摸衣服,看看那頁聘書。 字他們認不全,全家卻都認得他的名字,認得縣衙鮮紅的章。 “回家,咱掛起來!” “對!裱起來,掛起來!” 第二名、第三名…… 每個人都差不多。 到了十五名后,氣氛從歡快逐漸緊張起來。 名額越來越少了。 到晚了排在后面的更是墊腳豎耳朵,生怕自己錯過了。 每報一個名字,他們就要急迫地問問是誰,是不是他們家。 到二十五,許多人已經焦慮到臉色難看了。 很快,到了最后一名。 還在等成績的人全屏住呼吸。 榜太遠了,字也不夠大,除了前幾排,他們看不清??辞宓?,這時候也懷疑起自己識字到底對不對,雖然明明沒自己名字,也在幻想萬一看錯了,萬一認錯了,就是有呢? 現場安靜的針落可聞。 連孩子們都不鬧騰了,全在等盧舟念完。 盧舟:“第三十名,九十九號……” 不待他念出籍貫和住址,人群一角有人“啊”的一聲喊起來。 “是我!是我?。?!”一個只有十八九歲的年輕人又哭又喊的。 “我就知道能行!”他家人拍打著他,拳頭又實又狠,“這號吉利,吉利!” 年輕人一抹眼淚,掏出他從考試后一直揣在身上的考號紙,擠過人群跳到臺上,領了衣服眼淚還啪嗒啪嗒的。 一邊跟顏君齊保證他一定會好好干,一邊掉眼淚。 不認識他的,難免失落。認識他的,卻全都為他高興。 顏君齊、盧舟、盧栩全知道他。 他家土地在北邊兒,來西北時他爹還在虎賁軍當差,來了沒多久,他爹就受傷退役了,后來從北邊南撤,他爹還沒好透的傷復發,差點兒丟了命。 他小小年紀就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到處給人干活兒。 他捧著衣服蹦下臺,像小孩似的撲到他爹娘懷里。 當了官差,有了俸祿,他就能養家了。 他教訓meimei不要老想著嫁了自己換聘禮更理直氣壯了。 有人歡喜有人憂,這個元宵節注定了難以平平常常過。 見人群漸漸要散去,盧栩忽然高聲道:“等等!都等等!還要招募一批手藝人和學徒,有沒有人感興趣?” 眾人一怔,學徒? 盧栩:“工匠薪酬是官差的一半,學徒薪酬是官差的三分之一,不過做好了東西能提成,銀錢也是縣衙按月發,還不用寫公文,不用會騎馬,蠻語也不用翻譯,能懂日常用語就行?!?/br> 他聲音一落,人群瞬間炸了鍋。 一群人沖過來把盧栩給圍了。 他們落榜的,幾乎全是掛在這幾項??! 不想剛剛還在看熱鬧的jiejie大娘們沖得比他們更猛,縣衙說了,官差要騎馬出外勤,有危險,不招女人,可手藝人、學徒也許行呢? 他們縣衙現在不就有縫衣裳的女工么? 她們逮著盧栩問:“要女人嗎?!”“我們手比男人巧多啦!” 盧栩:“要!” 自此,盧栩成了他們北庭縣最受女性歡迎的小伙子。 第304章 進貨嗎 正月過了二十,年味逐漸淡去,縣衙的幾個工坊,還有規劃的東城街市漸漸招到了愿意開鋪子的人家。 商議之下,顏君齊暫時不會給他們改成商籍,若是一年后他們依舊愿意繼續開鋪子做買賣,再進行改籍。 另外,工坊雖是縣衙主導的,若有手藝人自己能找到人手,也不需要縣衙提供什么支持的,則可以自行向縣衙提申請,填寫一下想要多大面積的土地,想要經營什么生意,以后便能自己開店了。 若不想承擔自負盈虧的風險,直接去縣衙考試,手藝合格,就算受聘,以后從縣衙領工錢和分紅便可。 不過,這樣的工匠是要教學徒的。 當然也不會叫他們白付出,學徒頭五年,都要從自己的分紅中抽十分之一給師父。 誰若有盧栩那樣可以用于生產的秘方,縣衙也愿意買走。 一次性現錢買清,或者參股拿百分之五的分紅,都可以。 這一番招聘和號召下,縣城又熱鬧了好幾天。 有點兒手藝的人都挺糾結。 尤其是那些多少算是家中祖傳手藝的,就不大樂意把手藝交給外人,他們想給子孫后代留個謀生手段。 可讓他們自己去經營一個作坊,他們又不大敢。 本來就窮,賠了咋辦? 也有果決的。 家里隨便商量了一下,就去縣衙填表去了。 縣衙說能自行經營的工坊,沒錢的可以租場地,只租地自己蓋,五年不收地租,需要直接租鋪子的,頭三年不收租金。 這么算來,他們成本主要就是人力和材料。 人口多的人家不少人認為自己能承擔得了。 另外些覺得自己手藝比較大眾,或者沒啥野心,人丁單薄的,就思量著與其自己冒險,不如給官家打工。 至少每個月一家人的飯錢有著落了。 忙活了幾天,最后登統下來,愿意來縣衙領工錢的還是多數。 顏君齊他們統計好,根據人數與工坊的種類、規模,開始在西城劃地。 等雪一化,就可以開工蓋房子了。 東市,則由盧栩來統籌。 相比工坊,愿意開鋪子的人可就少多了。 還有人問盧栩,能不能像工坊那樣,也聘他們給縣衙干活兒。 盧栩有點兒哭笑不得。 總不能縣衙自己開雜貨鋪吧? 無奈下,盧栩又搞了個北庭縣商會。 以后他不零售了,商會從他這兒進貨,以后他還會組織大伙兒去北關縣、西峰縣和蠻人那兒進貨,甚至去關內進貨。 以后集市他也不單獨雇人去替他賣貨了,由他們商會的店家先從他這兒進貨,再自己去和蠻人做生意。 從前在老家最多做過幾天貨郎的百姓們聽得一臉懵逼。 還能這么干? 盧栩就差手把手教了,無奈道:“先試一年,一年后誰要是虧太多,就去西城當學徒,或者找地方種地、放羊、砍樹、撿蘑菇去!” 他給每人發一個縫好的小冊子,“拿好了,這叫存折,每人啟動資金十兩,到年底,每人要還給我五兩,銀子或者同等價值的物品都可以。若想再多借,就要收利息了,一年利息百分之五,就是你再找我借一百兩,明年底還我一百零五兩了。走,咱們去庫房看看?!?/br> 盧栩領著老老少少們去縣衙庫房參觀。 各種物品分門別類的已經安置好了,價錢也標好了。 盧栩:“今天先看看我這兒有什么,然后都回家想想自己要做什么買賣,要進什么貨,要不要再借錢,明天拿上存折來我這兒進貨?!?/br> 他放的都是日用類的,奢侈品全都在另一個庫房。 先從便宜的貨物開始吧,虧也虧不了太多。 挨個兒給大伙兒介紹一遍貨物和物價,他又給每人發了一頁常見的加法題和乘法口訣。 以免有人著急算不清價。 盧栩:“都弄懂了嗎?懂了可以解散啦!” 一上午,他這邊兒動員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