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被迫從頭再來[種田] 第202節
盧栩好奇:“你還會做什么?” “會可多了?!彼割^數,“我會打絡子、做毛球、做小羊、戳小羊和小狗?!?/br> 盧栩蹲到她旁邊,“那你能教我編東西嗎?” 小姑娘歪頭看他:“編什么?” 盧栩指指架子上已經編好的:“就這個吧?!?/br> 待羅純、盧慶將要帶的東西裝好,盧栩也從鋪子里出來了,手上還拎著一個大大的包袱。 羅純笑他:“你注意點兒,這么大人扎小姑娘堆里像話嗎?” 盧栩:“東家勉勵員工,怎么不像話了?” 他把包袱扔上車,解開給他們看,“瞧,小兔子,小狗,小羊,小牛,多可愛?!?/br> 羅純瞧著也挺可愛,“那個老虎給我留著,我拿回去哄我兒子,還有那個頭花?!?/br> 盧栩:“小老虎是給我們家盧銳的,這個給你留著?!?/br> 他拿出一只小狗。 羅純:“不要小狗,我兒子當然得要老虎!” 盧慶面無表情看他們倆爭執,抬頭望天,雙目放空,沒一會兒,他抬腳走了。 一個十八九,一個二十好幾了…… 還得他cao心這,cao心那的。 就在他們返回觀陽同時,崇寧和文丘的商隊也從觀陽進貨回鄉了。 文丘商人還好,他們和州府也接壤,從前都是去州府進貨。 雖然州府的大商人不怎么愛搭理他們,但好歹見過州府的繁華。 崇寧人不一樣,因為地理位置不好,穿山越嶺又難,崇寧面積還大,出縣一趟十分艱難,即便是號稱為了利潤無所不至的商人,基本也沒怎么出過崇寧縣。 有進取心的,最多也是跑文丘進貨。 這也不怨他們,畢竟他們不比繁華的南方。 大多百姓都是吃自己種的糧吃自己種的菜,布也能自己織自己紡,一年忙活到頭,銀錢是賺不到的,但靠勤勉,勉強也能溫飽。 他們實在不愛出門。 出門難,還耽誤他們種地。 尤其是崇寧,田地不如別處肥沃,別處一畝產的糧食,他們要種一畝半才能收獲。 每年交完稅,剩下的也就夠餓不死,買東西? 他們連趕集都不積極。 這樣的環境下,商人也很難,百姓不愛買,他們不好賣,他們進貨少,價格就高,越高,百姓越不愛買。 簡直惡性循環了。 因此,崇寧也沒啥實力強勁的大商人,這次官府牽頭組織他們去觀陽,名義上是去進貨,其實是想賣貨。 他們崇寧山多,出山貨出藥材??! 尤其是他們地廣人稀,有些地方常年無人去,總能找到年份足的草藥。 他們想好了,就是觀陽人不稀罕,觀陽不是還有不少南方的貨商嗎? 便宜賣給他們,總能賺到錢吧! 而且這次三縣商量好了,不收入城費,路上食宿他們出一半,衙門出一半,到了觀陽還會統一組織他們買貨賣貨,特殊的東西需要他們自己選自己談,但常見的東西,觀陽衙門會監督物價,保證他們不會上當受騙。 這已經不是行商了,簡直是不傻的都能干。 崇寧縣衙滿縣劃拉了一下,要求每個鎮必須至少出一個行商,帶上自己鎮上特產,到縣城集合。 等他們烏泱泱湊好,就可以出發了。 崇寧路段崇寧衙門護送,文丘路段文丘衙門護送,進了觀陽,觀陽衙門一路護送。 這些小商人每家規模不大,但人數也不少,即便羅家已經在沿途開客棧了,依舊不夠住,不少人都被安排到附近的村子里借住。 要接待他們的村莊也提前得到了消息,早就收拾好屋子,準備好飯菜。 反正錢都是官府先墊付的,能賺錢他們也樂意。 兩縣的商人就這么旅游似的一路到了觀陽,路上吃喝不用cao心,安全不用cao心,車子壞了都有人搭把手。除了走路運貨還是那么辛苦,好像也沒什么特別的感覺。 畢竟不出門,在家種地,也是辛苦的。 進了觀陽縣城,文丘縣內來的商人沒啥感覺,但文丘各鎮和崇寧商人,全都驚呆了。 尤其是崇寧深山硬被衙門薅來的小商人,他們癡癡地望著觀陽,他們從沒見過這么繁華的城市。 這么寬這么平坦的大街,這么漂亮的房子,這么多琳瑯滿目的物品,這么多人! 還有那條大河。 寬敞,平坦,溫柔,緩慢。 他們深山里的河流不能載船,到夏天還可能山洪泛濫,沖毀他們的田地房屋。 為什么兩地連水都不一樣呢? 崇寧人站在觀陽碼頭聞著魚的腥味兒,看著繁忙的行船和碧綠如帶的河水,久久回不過神。 觀陽縣衙早就收拾好了驛站,官差把他們領進驛站休息,住不下的就安排到縣城的客棧里。 下午由他們自由活動,隨便逛街。 第二天官府就在觀陽碼頭到縣城的空地間組織了貿易會。 第177章 是甜的 崇寧人眼中的大城,其實也不夠大,滿街擺攤,混亂不說,還影響城中其他店鋪生意,影響百姓生活。 縣令想了想,干脆像村鎮集市一樣,在南門到碼頭間的寬闊空地分區畫了四片地方,分別分給崇寧縣、文丘縣、觀陽縣和南來的行商。 四片外圍的小片區域直到碼頭,或是他們占不滿的地方,則留給觀陽百姓擺小攤。 頭一天觀陽縣衙就在空地畫好線,早上一開城門,就組織各路商隊過來擺攤。 四片區域都是矩形,兩兩間留著供行人走的過道,道路形成一個巨大的十字,大十字又連同許多小十字,將商戶們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小區域,保證每個攤位前都有小路直達,路過的行人都能看到。 天亮時,忙著擺貨的商人們一抬頭,赫然發現整個碼頭都被占滿了。 講究的,推了柜臺來,其次的,有個板車,有些不講究的,直接往地上一鋪就開賣。 平時在東街早市賣菜的百姓都到碼頭擺攤了,縣里還有賣吃食的小攤販也跑出來擺了個流水攤…… 維持秩序官差來回地巡邏,不過只要他們沒占道影響走路,官差就不管。 這一天,觀陽縣出入縣城不收費,觀陽聯盟和船幫的客船免費,貨船也只收半價。 附近村鎮不少人都坐船過來瞧熱鬧,縣城的百姓更是全家都跑出來玩了。 崇寧在哪里,崇寧有什么? 文丘在哪里,文丘有什么? 許多百姓壓根是不知道的。 対許多人來說,觀陽已經夠大了,崇寧、文丘人,是遙遠的來客。 崇寧、文丘人也是頭一次參加這樣展銷會似的活動,比觀陽人還新鮮。 百姓們把這當成了燈會、廟會,還真有做了燈籠過來賣的。 今日恰逢休沐日,顏君齊抱著盧銳,盧舟牽著文貞和臘月,一起來逛街。 才出城門,盧銳就先要了個糖人,最小號的糖人只有巴掌大,他一只手就能舉著啃。 臘月和文貞也跟著每人得一個糖人,他們倆還不時遞給盧舟、顏君齊吃一口。 盧銳見了,也拿著往顏君齊嘴邊遞,但他準頭不好,一下戳到顏君齊臉上。 顏君齊拽出盧銳的專用小手絹擦擦臉,再給盧銳擦擦他吃花的小臉,“我不吃,銳銳自己吃吧?!?/br> 臘月咯咯笑:“要是哥哥在,肯定一口咬走銳銳一半!” 顏君齊莞爾。 他和盧舟在攤位間走著,遇到比較閑的攤子,便問問対方住哪兒,有什么特產,本地是什么樣子。 崇寧地域廣闊,不同的鎮子方言都不盡相同,每個人說著口音怪異的官話,說的人費力,聽的人也只能將將聽懂。 但即便這樣,盧舟也感到收獲頗豐。 家鄉外是他從未見過,從未聽過的風景,那些風景,那些人,比書上寫的要鮮活百倍,辛苦百倍。哥哥說,他不能只悶頭讀書,他似乎又懂一些了。 比他們更早一點兒出門的盧文則帶著陸勇在問價看貨搞采購。 像什么干菌子,干果子,他們食鋪用得著,雜貨鋪也能賣。 崇寧、文丘這些干貨品質不錯,價格也比觀陽劃算,盧文打算采購一些。 閑逛的百姓們在各個攤位逛上一圈,也都有了同樣的想法。 冬天食材匱乏,這些收拾一下都是不錯的菜。 一圈還沒逛完,不少人籃子都滿了。 和他們不同,籃子漸空的是在攤位間流動賣吃食的本地小販。 rou包子,素包子,饅頭,豆沙包。 還有特別機智的,先跑去盧記食鋪買些油條、油餅,再跑出來提著籃子賣。 一樣加一文錢。 盧文瞧見了直瞪眼,但這么干的基本都是小孩兒,有人見了他還很崇拜地喊“文哥”,盧文便只當沒看見。 誰讓他沒先想到這個生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