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1991年當首富 第1726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書七零:尤物知青被糙漢纏上了、二嫁東宮、我 妖精 受氣包[穿書]、新手法醫、守寡后,死男人回來了[六零]、一覺醒來成了神二代、幸孕霸寵:九爺,早上見!、春日灼吻、貓貓a也是a![abo]、殊途
而且還要花費不少的錢安置這些工人,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之前岳宏盛還在為收購的價格感到偷笑,幾乎就像是白撿的一般。 可廠子不運轉起來放那兒,跟廢廠有什么區別? 設備自然老化,到時候就只能賣廢鐵了。 關鍵是廢鐵能值幾個錢? 陳江海怎么會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是微微一笑,開口解釋道: “宏盛啊,把眼光放的長遠一點,我們先將這些好的地皮占下來,以后集團是要發展壯大的,說不定什么時候就用上了?!?/br> “而且,就算是荒廢不用,你也不用擔心賠本。隨著咱們華夏經濟的騰飛,對于地皮的需求必然越來越大,價格自然會水漲船高?!?/br> “我可以這么跟你說,以后這些靠近市中心的地皮會越來越高,越來越難買?!?/br> “那些哪怕閑置的廠子,以后不僅不會貶值,價格還會一路往上飆升,不說興建住宅小區或者修建辦公樓,光靠地皮我們也能賺不少錢哦?!?/br> 第1980章 修祖墳! 聽了這話,岳宏盛一雙眼睛瞪的老大,難以置信的看向陳江海。 他感覺自己的認知被顛覆了。 在岳宏盛的理解之中,廠子最值錢的應該是設備。 只有設備運轉起來,這個廠子才有價值。 其次則是工人。 那些有技術,有經驗,而且勤勞肯干的工人,同樣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結果現在陳江海說,地皮才是最值錢的? 這實在是有些顛覆他固有的觀念。 不過剛才陳江海提到了住宅小區,又讓他不由的想到了秋海集團修建的那個員工小區。 因為各種條件相當不錯,所以無論是秋海員工,還是外面人,都想在這里擁有一套住房。 只可惜員工小區的房子是一概不對外出售的,于是不少人已經將目光放在了周圍的土地上。 也幸虧陳江海有先見之明,跟平山政府已經溝通達成了共識,這些地如果要進行轉讓的話,必須優先考慮秋海集團。 以如今秋海這邊跟當地政府的關系,這些地皮只要被秋??瓷?,那基本上就沒跑的。 “好的陳總,我知道了?!?/br> 岳宏盛點了點頭說道。 雖然現在他仍然無法完全理解陳江海對地皮升值的說法,但他還是選擇相信陳江海的判斷。 跟隨陳江海這些年,他早已經領教了陳江海的遠見卓識。 而且陳江海愿意花這么多口舌給自己解釋,那就說明他已經有了全盤的考慮和謀劃,絕對不是一時興起。 所以,自己根本就不需要杞人憂天,或者妄圖跑去改變陳江海的決定了。 因為那純粹就是瞎折騰,到頭來搞不好還要碰一鼻子的灰。 雖然這一場價格戰最終的結果已經出來了,可是在隨后的一段時間里,外界對于這場價格戰的議論一直持續著,始終熱度不減。 這在華夏的商戰史上,這一次秋海與外企聯盟之間的價格戰也可以算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秋海集團以一己之力打敗了諸多國外企業聯軍,這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勝利,也是華夏的勝利。 普通大眾對此津津樂道,甚至是交口稱贊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其他也沒有什么好說的,總之是秋海集團勝利了,打出了華夏人的志氣,大家應該為它感到驕傲,支持秋海。 唯一讓他們想不通的是,陳江海竟然沒有乘勝追擊,直接把外企聯盟徹底趕出華夏。 外企聯盟只是在市場上損失了不少份額,傷了不小的元氣。 可常言說的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他們的基礎還在,而且在總部的支持之下,用不了多久就能緩過勁兒來,還有東山再起的資本。 按照大多數人的想法,秋海集團就應該趁著這一波痛打落水狗,徹底將這些外企趕出華夏,牢牢的占領市場。 甚至有不少陳江海的熟人直接將電話打到了他的手機上。 意思就是讓陳江海再加把勁,將外企聯盟徹底打垮,讓他們在華夏站不住腳離開這里。 尤其是牟紅中,顯得異常激動。 一方面稱贊陳江海打出了華夏人的志氣,為他們這些人狠狠的出了一口惡氣。 另外一方面,他也在敦促陳江海一定不要對這些外資企業有任何的仁慈,要直接將其趕出華夏市場,免得對方緩過勁兒來,又要折騰。 面對這樣的要求,陳江海知道對方是為自己著想,卻也有些無語。 如果真能把外企徹底趕出華夏,他又怎么會不去做呢? 實際上,真正要做到這一點,根本就是難如登天。 外企在華夏經營了這么多年,早已經是根深蒂固。 有道是兔子急了還咬人呢! 如果真的要將他們斬盡殺絕,肯定會引來瘋狂的反撲,這是現階段陳江海不愿意看到的結果。 甚至直到現在,還有一些人堅持認為外企的產品是最好的,是質量的保證。 在這些人的眼里,他們始終固執的認為,外企品牌是正品,是名牌,買了有面子。 此外,在這些外資企業的背后都有強大的總公司撐腰,無一例外都是世界型的大公司,任何一家都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秋海集團身為世界五百強固然厲害,可是要想將這些外資企業一股腦兒的徹底趕出華夏,怕也得付出不小的代價。 搞不好就是兩敗俱傷的結局。 總而言之一句話,就目前這個階段來說,陳江海沒有必要,也沒有這么大的本事將這些外企全部趕盡殺絕。 事實上,陳江海也不認為將外企趕出去,對國內的企業就是一件好事。 外企的存在也有它積極的意義,至少可以時時刻刻提醒國內的本土企業,萬萬不能驕傲自大,必須得不斷的學習和進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立于不敗之地。 就和動物界的生存關系一樣。 如果羊群沒有狼群的驅趕,養尊處優,無憂無慮,很容易走向滅亡。 企業想要發展的好,該有的競爭還是要有的。 一家真正健康的企業從來都不怕正當的競爭,反倒會在這種競爭之中不斷的學習和進步,越發強大起來。 至于外企死灰復燃,重新強盛起來是不可避免的。 這是人家多少年積累出來的實力和底蘊,根本就難以改變。 不過,到時候陳江海依舊有信心把他們打壓到合理的水平,不讓他們壟斷市場。 九九年的元旦,在忙碌中不知不覺的到來了。 國內管元旦也叫洋年,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西方的文化對華夏的滲透有多么的厲害。 陳立業最近一直在關注著兒子陳江海和外企聯盟之間這一場世紀之戰。 當秋海宣布獲得最后勝利的時候,作為父親的他才算是大大的松了口氣。 在這種事情上,家里人都知道根本就幫不上陳江海,他們能做的只能是盡可能的不給他添亂。 同時,陳立業做出了一個決定,修祖墳! 老一輩人多少還是有點迷信的,而且家族觀念很重。 家里如果出了光耀門楣的子孫,總是想著把祖墳修一修,一方面可以告慰祖先的在天之靈,同時也借此激勵后輩。 希望家族能夠出更多的人才,越來越興盛發達。 第1981章 當初定下的規矩 自從陳江海的事業越做越大,作為父親的陳立業這個想法就越來越強烈。 雖然他嘴上一直沒說,可是在心里又怎么會不因為這個兒子而感到驕傲呢? 自己的崽如今成了大人物,有多少錢暫且不說,光是名聲,就傳遍了整個華夏,在國外也有了名氣。 以至于很多原本在新聞上才能看到的人物,都紛紛前來拜訪,而且一個個姿態都放得很低。 每每看到自家兒子與他們談笑風生的樣子,陳立業心中那股得意勁兒就別提了。 這可是他老陳家的兒子! 整個村,整個縣,乃至整個省里,也就出了這么一個人物。 不僅是享譽華夏,在整個世界上都有了相當的名氣和威望。 況且,陳江海發達之后也沒有忘本。 他還拿出真金白銀幫村里做了那么多的事,帶領整個陳家村的村民發家致富,讓每一個村民都過上了好日子。 這絕對算得上衣錦還鄉,光宗耀祖。 名流清史或許還談不上,但絕對可以寫進族譜,甚至是當地縣志。 陳立業打定主意之后,立馬把電話打給了兩個兄弟,二弟陳從軍和三弟陳建功。 聽到大哥陳立業的想法,兩個兄弟立即就表示了強烈的支持。 實際上,如果不是陳江海做事向來低調,兄弟二人恐怕早就把這個想法提前提出來了。 實在是他們不想給陳江海惹麻煩,所以一直把這個想法憋在肚子里,只想著等再過些年,然后找機會提一提,看看陳江海究竟怎么個說法。 反正如果陳江海有異議,他們兩個做叔叔的也絕對不會堅持。 跟陳江海唱反調這種事,他們還干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