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1991年當首富 第1622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書七零:尤物知青被糙漢纏上了、二嫁東宮、我 妖精 受氣包[穿書]、新手法醫、守寡后,死男人回來了[六零]、一覺醒來成了神二代、幸孕霸寵:九爺,早上見!、春日灼吻、貓貓a也是a![abo]、殊途
徐棟清楚的知道,他之所以能夠擁有如今的財富和地位,靠的就是陳江海。 沒有陳江海就沒有他徐棟今天。 離開了陳江海的幫助,他什么也不是。 如果不聽陳江海,為了自己這點利益一意孤行的話,那就意味著這種日子,隨時可能會離他而去。 因為在此之前已經有過一次教訓,徐棟至今想來還心有余悸,根本不敢再犯。 早已習慣享受眾人羨慕目光的徐棟,自然是舍不得現如今的生活。 不僅如此,家美這一次戰勝娃哈哈,徐棟管理的純凈水也算是跟著水漲船高,實現了一次飛躍。 雖然對于眼下擁有的一切,徐棟已經是非常滿意了,可是站在這個位置上,他也感覺自己的眼界開闊了許多。 于是,他更加渴望站在更高的高峰之上欣賞更美的風景。 而他心里非常清楚,以自己的能力,能夠守住眼前的局面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若是想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幾乎是不太可能的。 可是如果有陳江海的幫忙,這就不算是什么夢想,而幾乎是必然的事。 他只需要緊跟家美的腳步,自家的純凈水有朝一日就能賣遍整個華夏,成為純凈水行業之中的龍頭! 陳江海放下電話后,身旁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陳立業忍不住問道:“江海,現在災區的情況怎么樣了?” “受災面積很大,但政府方面早就做足了準備工作,及時進行防汛抗災,情況沒有咱們想象的那么嚴重?!标惤;卮鸬?。 聽到陳江海這樣說,陳立業他們總算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氣。 這場災情,現在全國上下都很關心。 一旁的王淑芬忍不住說道:“江海,我聽說你們公司捐了不少的物資,這次具體花了多少錢?” 陳江海隨口答道:“現在應該花了幾千萬,不過還不夠。我準備繼續加大力度,盡可能的多把必須的生活物資運送到災區受災群眾手上?!?/br> “剛才那邊打電話過來就是說飲用水的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br> 幾千萬,還要追加? 聽到這個數字,陳立業他們紛紛倒吸了一口涼氣。 一直以來,他們都知道秋海生意做得很大,賺取了大量的利潤。 但具體能賺多少,他們其實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 從秋海這次捐贈物資的大手筆來看,秋海每年賺的錢,已經完全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因為在陳江海的口里,幾千萬說的如此輕描淡寫,仿佛根本就沒有放在眼里一般。 一旁的薛春麗根本不敢想象陳江海竟然捐了這么多的錢出去,忍不住問道:“江海,你這樣會不會花的有點太多了?” “錢花掉了可以再賺,但是抗洪救災這件事絕對不能耽誤,這也算是咱們這些企業人的社會責任!”陳江海十分坦誠地說道。 聽到陳江海這樣說,陳立業他們連連點頭。 就連剛才還覺得有些心疼的薛春麗也微微點了點頭表示認可他這種說法。 “江海,你說的沒有錯,我們支持你!”林建國在一旁極為贊成的說道。 王淑芬忍不住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說:“希望災區的人,能夠平安無事,也希望這次的天災,趕快過去?!?/br> “不知道災情現在具體是個什么情況,電視里根本就看不到什么,全是記者們的文字報道?!绷滞袂锿蝗粐@了一口氣,神情之間充滿了擔憂。 其他人也跟著嘆了一口氣,顯然也希望能夠通過圖片和視頻之類的盡快的了解到災區的具體情況,而不是單純的文字描述。 因為并不直觀,也缺乏真實感。 陳江海立即對眾人說道:“放心,很快就能看道災區的具體情況了?!?/br> 聽陳江海這么一說,大家都有些詫異的看著他。 不過出于對他的信任,大家還是相信了他的話,于是便期待著能夠盡快看到災情。 常人都知道,在天災面前,人力終究是渺小的。 然而,華夏的子弟兵告訴全世界的人,當這些看似渺小的力量一旦團結起來,就能度過任何的難關。 在上一世的九八年抗洪期間,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很多,災情過后也進行了大面積的報道。 其中讓陳江海印象最深刻的,是關于一個富二代的。 這個富二代的名字叫做李向群。 李向群出生的那個年代,很多人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成為萬元戶。 而那個時候李向群家的年收入,已經有好幾十個萬元戶了,妥妥的富貴人家。 家境優渥的李向群并沒有像小說里那些主人公一樣,成為一個混吃等死的富二代。 他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要當一名光榮的戰士。 高中畢業后,李向群選擇去參軍,結果因為體能問題,遺憾的落選了。 李向群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居然跑去當民兵。 當了一年的民兵,李向群的身體素質總算是過關,最后如愿以償的成為了一名士兵。 一進隊伍的時候,李向群身上有著父母給的錢,花錢是大手大腳。 后來部隊開展了四不一有的活動,即不抽煙,不下館子,不進發廊,不要家里寄錢,有存款。 李向群在部隊的教育下,覺悟提升的很快,很快就把煙給戒掉了。 在李向群犧牲后,在他的一個日記本里發現了一張每月開支十元的計劃單。 第1847章 最可愛的人 每月只花十元錢,其中買牙膏一點五元,香皂兩元,洗衣粉一點五元,衛生紙一點五元,其他開支三點五元。 指導員在整理李向群遺物的時候,發現李向群沒有留下一分錢。 對于這一點,同志們都十分的驚訝。 大家給他算了一筆賬,李向群當兵二十個月,總共領津貼費八百三十元,入伍時從家里帶來了九百元,總計一千七百三十元。 日常用品每月十元,函授學費三百六十元,累計捐款一千零三十元,加起來一共花了一千五百九十元。 除此之外,其他開支僅一百四十元。 從這些很小的數據中可以看得出來,李向群這個人在部隊中得到了深刻的鍛煉,真的是如同脫胎換骨了一般。 九八年洪災期間,李向群跟著部隊奔赴災區。 第一天,他就扛著沙袋在水里泡了一整天,肩膀磨出了血,腳也被割出了一道長口子。 后來他發燒暈倒了,被送到了當地醫院,醒來后再次奔赴抗洪前線。 指導員和同志們都勸他先回去休息,這樣下去是會要命的。 李向群的回答很簡單,全團都上了,我在醫院躺不住。 就這樣,李向群帶著病連續奮戰了十六天。 到后面高燒不退,體力嚴重透支。 戰友們勸他休息,李向群卻是咬牙堅持,最后暈倒在了堤壩上。 在這種情況下,李向群只是休息了幾分鐘,然后又開始扛沙袋。 如此勞累之下,李向群的身體終于是扛不住,最后口吐鮮血昏死過去了。 等送到醫院的時候,他極度勞累,導致心力衰竭,肺部大面積出血,多方搶救無效。 年僅二十歲的李向群,剛入黨八天,就光榮的犧牲了。 前世陳江海在聽到這個事跡的時候,內心滿是感動,也忍不住紅了眼,落了淚。 李向群的英雄事跡只是這些抗洪戰士之中的一個縮影。 華夏之所以能夠越來越好,正是因為有這么一群可愛的人存在。 現如今,陳江海有了一定的能力,他自然要竭盡全力去幫助災區的人民,做出屬于自己的一份貢獻。 顏飛把秋海的工作安排好后,便和西江電視臺的記者去找了災區的負責人。 災區現如今的抗洪救災負責人,名字叫鄭學兵,是從軍區過來的。 聽說這些記者要采訪,要錄像,鄭學兵是不同意的。 現在災區這么危險,誰也不知道下一次洪峰會什么時候到來。 一旦洪水爆發,什么事都會有可能發生。 這些記者大多數都是文文弱弱的,這種情況他們肯定應付不過來。 新聞報道是要真實要可靠,但前提是必須要保證生命安全。 現在整個災區都是由鄭學兵來負責,記者這邊要真的出了什么岔子,那他的麻煩可就大了。 對于這一點,西江電視臺的記者也十分的清楚。 實際上就算真的叫他們去前線拍攝,他們也是不敢的。 面對如此巨大的洪水,哪怕是遠遠的看著,都會讓人心底發寒。 真要讓他們深入前線,估計連攝像機都扛不穩,更別說做什么一線報道了。 他們趕到這里來,完全就是因為手里掌握了這一件王牌——帶有高清攝像功能的無人機。 在這些高清攝像功能的無人機制造出來后,陳江海便在第一時間拿了一批給齊靜易。 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要讓西江電視臺的記者,盡快的熟悉這個東西,確保能夠在災情來臨之際正常使用。 經過半個多月的學習和訓練,對于這些無人機的cao作,西江電視臺的記者可以說駕輕就熟。 看到記者手里面的無人機,鄭學兵很快就認出來了。 當初西江電視臺的無人機比賽,鄭學兵可是每期不落。 對于這東西,鄭學兵一開始認為就是一個比較高級的玩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