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1991年當首富 第1613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書七零:尤物知青被糙漢纏上了、二嫁東宮、我 妖精 受氣包[穿書]、新手法醫、守寡后,死男人回來了[六零]、一覺醒來成了神二代、幸孕霸寵:九爺,早上見!、春日灼吻、貓貓a也是a![abo]、殊途
不過秋海和海信合作的消息一出來,其他事頓時就靠邊站了。 這件事情之所以造成這么大的轟動,當然是有原因的。 原因之一,就是秋海過于低調,一直都沒有在國內找人合作過。 秋海的實力有目共睹,在眾人的眼中,那可是相當強大的。 因此在很多人看來,它根本就不需要合作伙伴,就能完成全部產品的閉環。 至于第二點的話,那就是秋海選擇的這個合作對象,實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在華夏整個電器行業,海信屬于發展比較早的。 這些年海信的發展,卻始終是不溫不火,沒有什么特別厲害的產品,自然也談不上有多么亮眼的成績。 也正是因為這樣,對于海信這個品牌,國內的消費者實際上并不是很熟悉。 第1835章 現實的殘酷 現在秋海突然要跟這么一個連消費者都不怎么熟悉的品牌合作,普通老百姓自然是十分驚訝的。 實際上不僅是他們,就連電器行業里面的那些國產品牌,都有點無法理解這一場合作究竟是如何催生出來的。 不少人都在感嘆海信的運氣是不是太好了,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竟然就砸到了他們的頭上。 實在是這些年海信在整個行業當中,表現的并不怎么出色,存在感有些低。 前世沒有秋海的時候,海信在整個華夏的電器行業中,發展還是相當不錯的。 秋海的出現,其實路線跟前世的海信是差不多的。 正是因為這樣,前世靠技術起家的海信,這輩子被秋海壓的是死死的。 就像以前的科舉,人們往往記住了第一名的狀元,對于第二名就不怎么關心了。 如此一來的話,海信這些年表現的不夠亮眼,然后被大多數人忽略掉也是很正常的。 媒體們在知道這個消息后,那報道也是沒停過。 當然,他們文章的重點,永遠都是秋海。 至于海信的話,完全就是一個陪襯。 很多文章都在分析,秋海為什么會在這樣的時間點,突然跑去找海信當合作伙伴。 至于分析的內容也很簡單,那就是秋?,F在遇到了困境。 秋?,F階段在跟外企打價格戰,程度還不夠激烈,但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不提前做好準備的話,時間一長,秋??隙ú粫沁@些外企的對手。 如果找了合作伙伴的話,起碼秋海還有一個依仗。 在面對外企的時候,秋海就有更多的實力和資本了。 這場戰爭持續了也算有一段時間。 如今眾人對于秋海,還是很有信心的。 第一秋海這些年,創造了太多的奇跡。 第二就是在前兩輪的交鋒之中,秋海不僅沒有像眾人認為的那樣直接就落入下風,反倒是占據了優勢。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秋海能夠在這一場外企的聯合狙擊之中,再一次創造奇跡。 至于選擇跟海信合作,就是一步很重要的棋。 只是作為秋海老總的陳江海,做事情向來不按常理出牌,指不定又在憋著什么大招。 當然,還有一部分人則有些質疑這一場合作。 這些人認為,秋海在這種時候跟海信合作,就是一部昏招。 就算是秋海為了拉盟友,要找合作對象,在實力方面肯定是要差不太多。 海信的綜合實力,完全沒有能力跟秋海相比。 兩家公司實力這么的不均等,合作只會對弱勢一方有好處。 至于秋海的話,根本就得不到多少的好處。 說的再夸張一點,這一次的合作,說不定海信不僅沒辦法幫到秋海,反倒是會拖秋海的后腿。 他們十分的不理解,一向精明的陳江海,怎么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難道是因為面對外企品牌的壓力,陳江海已經自亂陣腳,所以才會病急亂投醫,做出如此不明智的選擇? 外人自然沒辦法理解,秋海為什么要在這個時間點突然宣布跟海信合作。 關于這一點,秋海和海信只是對外宣傳,兩家公司會合作。 至于合作的具體內容,兩家公司都肩口不嚴,沒有向外披露哪怕是一丁點相關的信息。 兩家公司越是不說,外界的人就更加的好奇。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媒體就這件事發表了不少的文章,給出了各種各樣的猜測和推斷。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報紙的頭條,基本上說的就是這么一件事。 看到這些新聞的時候,周侯健是一臉的苦笑。 別看這些報紙上的文章,寫的是秋海跟海信合作的消息。 整篇文章下來,百分之九十的內容都是關于秋海的。 至于海信的話,完全就是順口一帶的事。 根本沒有多少人,把關注點放在海信身上。 華夏的電器行業,秋海就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執牛耳一般的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關注的自然是最厲害的那一個。 至于海信的話,關注的人自然就少了。 眾人關注秋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為秋海老總陳江海。 只要秋海一有什么風吹草動,媒體們就便會立馬聯想到這個極富傳奇色彩的掌舵人。 他們知道不管什么新聞,只要跟陳江海拉上關系那么,絕對會有很多人關注。 用后世的話來形容,陳江海這個名字就是這個時代的流量密碼。 當然,凡事無絕對。 也有想要標新立異,另辟蹊徑的媒體選擇了與眾不同的視角,著重提到了海信。 對于秋海,如今的媒體們都是滿滿的溢美之詞。 就算有人想黑秋海的話,也沒有那個膽子。 秋海的法務部,可不是吃干飯的。 之前的幾次戰績下來,不少人都記住了秋海法務部犀利的手段。 一旦想要針對秋海,所有人都得掂量掂量,根本不敢造次。 當然,秋海法務部的威懾力固然是一方面,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秋海的身上根本就沒有多少黑料給他們黑。 對于海信的話,媒體就沒有那么客氣了。 反正話怎么不好聽,就怎么寫。 就算得罪海信的話,他們也是一點也不擔心。 實在是逼的沒有辦法,大家都在寫秋海寫陳江海,寫的多了,讀者們早就已經審美疲勞,所以不得不換些內容。 一些編輯思來想去,最后只能將目光落在海信身上。 秋海有人夸了,那他們也就只能黑海信了。 看到這些文章,周侯建的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當初他接管海信的時候,信誓旦旦要把海信發展為一個國際大企業。 一開始,海信在周侯健的領導和努力之下,發展的確實不錯,各項業務都可圈可點,全然是一派欣欣向榮,未來可期的狀態。 在那個時候,周侯建意氣風發,心潮澎湃,對于未來充滿了信心。 他認為自己要實現這個目標,并不是什么難事,只是時間的問題。 而且距離這個目標的實現并不遙遠。 隨著秋海的橫空出世,直接驚醒了周侯健的美夢。 這也讓他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做現實的殘酷。 第1836章 導火索 這么多年過去,海信一直被秋海壓著,根本就抬不起頭來。 在這種情況下,要說周侯健不服氣那是不可能的。 光靠不服氣是沒有用的,想要打敗秋海就必須拿出真本事來。 在陳江海的超前眼光下,秋海不管是在技術,還是在經營方面,都把海信遠遠的拋到了身后。 想要追趕上秋海的話,海信要做的實在是太多了。 周侯健心中也知道彼此之間的差距,但他并沒有放棄。 實際上周侯健時刻都想要追趕秋海,而且也為此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但一直沒有什么成效。 秋海在陳江海的帶領之下走的實在太快了,海信雖然也是開足了馬力,全力追趕,可是完全跟不上它的步伐。 也正是因為這種情況,周侯健無奈之下才會把公司的重點轉到芯片研發上面。 沒想到陰差陽錯之下,陳江海竟然會主動找周侯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