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1991年當首富 第973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書七零:尤物知青被糙漢纏上了、二嫁東宮、我 妖精 受氣包[穿書]、新手法醫、守寡后,死男人回來了[六零]、一覺醒來成了神二代、幸孕霸寵:九爺,早上見!、春日灼吻、貓貓a也是a![abo]、殊途
這家公司聲稱,他們研發出了一種很先進的空調:光觸媒空調。 華寶宣稱光觸媒空調,將是二十一世紀空調業的重大突破。 這個消息一出,可以說在華夏空調行業,引起了地震般的轟動。 如果華寶真的掌握了這種科技,那在空調行業基本上是沒有對手的。 董曉蘭也是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后,第一時間就把電話打到了陳江海這里,希望聽一聽他的意見。 陳江海聽完后,平靜地問道:“你說是光觸媒空調嗎?” “是的,陳總?!倍瓡蕴m認真回道。 在確認這個名字后,陳江海卻是一點也不擔心,不動聲色地問道:“那你覺得我們應該準備什么應對措施?” 聽了陳江海的發問,董曉蘭毫不猶豫的就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了。 第1082章 不要本末倒置 既然華寶能夠研究出這樣的產品,那么立志做華夏空調第一品牌的格立一樣可以。 按照董曉蘭的想法,格立為了不落后于人,現在就要開始把科研重心,迅速轉移到光觸媒上面。 “陳總,你看這樣可以嗎?”董曉蘭問道。 “董總,研發重心根本不必轉移!” 聽到她這個提議,陳江海是直接否決了。 “陳總,為什么呢?” 董曉蘭表示完全無法理解。 印象之中,陳江海領導的秋海,始終走在研發創新的前沿。 可為什么到了格力這里,反倒就被他拒絕了? 陳江海笑了笑問道:“董總,這個新產品只是他們說的而已,你見過實物嗎?” 這個問題,一時讓董曉蘭有些語塞。 在收到這個消息后,董曉蘭便急忙給陳江海匯報。 至于消息的真假性,確實沒有去深究。 在董曉蘭看來,這可是報紙上的新聞,這還能有假? 只能說現在的董曉蘭,心思還是太單純了,還不知道某些不良企業,在商業競爭時使出的卑劣手段。 “陳總,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董曉蘭有些疑惑地問道。 陳江海淡淡說道:“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這可能就是一個煙霧彈罷了?!?/br> 董曉蘭這個時候也明白過來了,可心里還是有點擔心。 畢竟陳江海應該也只是猜測而已。 “陳總,要不我們也考慮開展這個課題研究吧?” 董曉蘭跟著提議道。 她認為既然這技術有人提出來了,格立跟著有所動作,也是很正常的事。 落后就要挨打。 況且這個技術聽起來就挺先進的,沒道理別人有了格力卻沒有。 陳江海不緊不慢地說道:“研究可以研究,不過不必作為重點項目?!?/br> “因為以現在的技術,想要突破太難了,你們如果把精力全部放上去的話,就是本末倒置了?!?/br> 董曉蘭點頭應道:“好的陳總,我知道該怎么做?!?/br> 放下電話,陳江海嘴角微微一翹。 國內的電器市場,是越來越好玩了。 這個所謂的光觸媒空調,其實就是個噱頭般的存在。 它無非就是在過濾器上,加裝一張含有活性炭的過濾網罷了。 活性炭潮濕了之后,拿出來曬一曬太陽,就能繼續用了。 這一張網的成本不到一塊錢,卻被宣傳成了光觸媒,而且還受到了消費者的熱烈追捧,只能說十分的可笑。 至于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那就是因為現在的家電企業,都在打造價格戰。 在技術層面上,除了秋海外,其他的都是一樣的。 價格戰打到一定的程度,肯定會停下來的。 這些企業降價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虧本。 降到成本警戒線,就是他們的底限。 在這種時候,有人開始動歪腦筋了。 如果有公司能夠在技術上面實現創新,那他就會比其他品牌更具競爭力。 帶著這種想法,很多公司便會在這個時候,開始了一輪又一輪,以技術創新為噱頭的概念大戰。 其中,這個光觸媒空調便是其中一個有名的例子。 跟這個相似的,還有什么無菌冰箱,數字彩電等,這些都是噱頭來的。 無菌冰箱的概念出來后,他們說是冰箱進入綠色時代的標志。 其實就是在冰箱的塑料部件上注入一些藥劑,成本十塊錢不到。 靠著這個技術概念,他們就可以把冰箱的整體價格,抬高兩百元左右。 還有什么環形立體風空調,說是大企業在空調研發上投入上億元,才開發出來的專利產品。 其實就是在風葉上裝了一個定時器,讓他定時上下左右變化而已。 憑借著這些概念性的簡單技術,這些公司在初期確實賺到了不少的錢。 只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這些東西買回家總是要用的。 只要一使用,馬腳就直接露出來了。 消費者們一用便發現了問題,這結果自然是不用多說的。 這些東西,眼下可能覺得只會出現在小公司身上。 其實國內的那些大公司,境況也是差不多的。 現在如今華夏最優秀的家電企業,也沒能在核心技術上有什么厲害的突破,依然還受制國外企業。 甚至很多大公司想在這方面下功夫,卻被大環境的限制。 這就是所謂劣幣驅良幣,最后搞得有理想的大企業也只能與之同流合污,和光同塵。 這其中,海爾的地瓜洗衣機便是一個很經典,很著名的事例。 話說有一次,張瑞明到川省農村去考察。 他發現當地農民用的洗衣機,排水管經常被泥污給堵住了。 一問之下,他這才知道農民買的這部洗衣機,洗衣服的同時,還用來洗地瓜。 現在聽來,這事有點魔幻。 可是在那個年代,卻是真實發生的事。 張瑞明在知道這個情況后,便回去跟科研所的人員說了說。 農民用我們的洗衣機洗地瓜,把排水管都堵住了,能不能想辦法解決一下這個問題。 科研所的一位小伙子對張瑞明說,洗衣機是用來洗衣服的,怎么能用來洗地瓜呢? 張瑞明卻說,農民現在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 這個信息是用金錢買不到的,你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研制出一款能洗地瓜的洗衣機。 到時候投放到市場上,銷量肯定不會差。 研發部門在接到這個任務后,也是集思廣益,用了短短一個月,研制出了全球第一臺地瓜洗衣機。 其實解決的辦法很簡單,科研人員在洗衣機上裝了兩個排水管。 一個粗一點,一個細一點,洗地瓜的時候用粗的,洗衣服的時候就用細的。 后面,海爾又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研制出了洗龍蝦的洗衣機和打酥油的洗衣機。 按理來說,這聽起來很搞笑,可海爾是真真實實的開搞研發。 一個產品,要能解決顧客的難題,這也是研發的一個方向。 可惜的是,海爾這種創新精神并沒有得到延續。 在那段日子里,海爾的地瓜洗衣機,是傳媒津津樂道的創新故事,甚至被寫進了大學教材。 當然,是反面教材。 第1083章 直營店的布局 有專家學者指出,地瓜挑到河邊用水洗就行了,省力省錢又干凈。 為什么非要費水費電費時間的用洗衣機洗呢? 這種對產品創新的曲解和誤導,讓華夏家電業的技術陷入了形式主義和技術空心化的歧途。 在所有的家電品類中,核心技術的突破仍然沒有實現。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零八年,華夏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家電制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