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秋闈
微涼雨霧染上面頰時,江蘺醒了。 她不知道自己趴在木板上睡了多久,手臂已經麻得失去知覺,下意識揉了揉眉眼,指腹印了一抹脂粉的暗黃。 抬眸望向號舍外,絲絲煙雨從淡青天空飄搖而下,恰似銀珠落瓦,流蘇掛檐,洗去了東山貢院中彌散的桂子濃香。 中秋佳節,卻不見月。 江蘺嘆了口氣,將手在草紙上一抹,迭好十五頁考卷,右上角“田安國”三字沾了水汽,洇開幾縷墨色。起身拉鈴喚考官收卷時,恰逢考場暮鼓敲響,酉時到了。 鄉試從八月初九開始,考七天三場,今日是最后一天,按大燕律,最早可暮鼓時分交卷。巡考大人聞鈴聲趕來,不由捋著白胡子打量她一眼。 考生大多奮筆疾書到深夜才離場,眼前這個青衫書生,乃是全場四百生員中頭一個交卷的,也忒年少輕狂。他收了卷,命差役將人帶到明遠樓,畫押留印、收回紙筆,還好心腸地贈了把油紙傘。 “學生告辭?!?/br> 江蘺板板正正地一揖,振袍邁出門檻,面上風輕云淡,心里卻有些著急——看這雨勢,一時半會兒停不下來,她臉上的妝快化了。 好在過了今天,這輩子都不用再擔驚受怕。 身為桂堂的“甲首”,她替人考過的科舉足有二十多場,若加上歲考、科考,便連自己也記不清數目??伤降资莻€女兒家,年歲漸長,今后再怎么易容化妝、往身上貼假皮rou、吞變聲藥,也定然瞞不過搜檢。 桂堂主連請帶嚇,求她在金盆洗手前干最后一票,替豫昌省的田老太爺之孫田安國考取舉人。這屆考生實力強勁,而且田家力求名次,堂主叮囑她盡力而為,事成之后予她銀票百兩,作為十一年來為桂堂效勞的酬謝。 代筆捉刀求穩為上,最忌惹人注目,江蘺不管他抹了蜜的嘴,鐵了心不做出頭鳥。她的保留之處在于策問一環,今年有道題是“鄭伯克段于鄢”,她洋洋灑灑揮斥一番,必定惹閱卷官生厭。 只要確保田安國順利中舉即可,銀子打個折扣,收七十兩也罷,足夠她帶娘親和meimei遠走高飛了。 江蘺這般想著,唇角不由彎起,眉心忽落下一滴冷雨,右眼皮突地一跳。 左右環顧,只有幾個小兵站在南北文場邊打瞌睡。她松了口氣,笑自己太過緊張,走到游廊盡頭將將跨出龍門時,抬手撐開油紙傘,隨口哼出一段小曲兒來: “偷天妙手繡文章,必須砍得蟾宮桂,始信人間玉斧長……” 說時遲那時快,傘頂“砰”地一下,結結實實撞上什么東西。 江蘺驚呼一聲,不待收回胳膊,傘便被人強硬奪去,灑了她一臉水珠,隨即聽得一聲怒喝: “誰這么不長眼!” 江蘺頃刻間出了身冷汗,低頭瞄見一雙暗繡金絲綴南珠的皂靴,還沒等對方下一句吼出來,便雙膝一折,“啪”地跪在地磚上: “大人恕罪,學生得意忘形,竟沖撞了大人,實在該死!大人心慈,網開一面,放學生回家吧!” 雨水從廊下鐵馬淅瀝滴落,濺在她低伏的脊背上,薄薄青衫洇濕一片。 良久,有人淡淡地笑了聲。 “心慈?” 這聲音低而冷,渾似鎮在壁龕下的一團幽云,凝著數點冰晶。 她以額觸地,不敢起身,四周一片死寂,只有微弱的呼吸聲。 “叫什么?抬頭回話?!?/br> 江蘺咬了咬牙,頂著一臉雨水直起腰,小心翼翼地向上看了眼,這一眼卻好巧不巧瞟在那人腰帶的佩飾上,剎那間猶如白日見了鬼,僵了一瞬,沒再往上看。 “學生永州人士,姓田名安國,家中是販絲綢的?!?/br> 她很快便恢復鎮靜,流暢地自報家門。 “時辰尚早,怎么現在就交卷了?” “回大人的話,今日中秋佳節,祖父正病著……”江蘺泫然欲泣,“我自覺考得不錯,想早些回家與他團圓報喜?!?/br> “報喜?早了吧!”剛才呵斥她的那名仆從嘲笑。 江蘺以袖拭面,惶然不語。 正盤算再說點什么脫身,后頸倏然搭上一只溫涼的大手,這突如其來的接觸叫她險些躥了起來,死死按捺住心臟狂跳,腦中全然空白。那只手修長有力,掌心帶著薄繭,好似如來佛的五指山,帶著沉沉威壓卡在頸骨處,還使力揉捏了兩下。 “起來罷,本官又不是什么吃人的妖魔,要攔著你盡孝?!蹦侨耸帐掷淅涞?。 她倉促理了理單衣,淌著汗站起來,又聽他問:“年歲幾何?何人作保?第幾號舍?” 江蘺垂首一一答了,對方又接連拋出幾問,好在她對雇主身世倒背如流,無一漏怯。 那人沉吟須臾,抬袖一振敝膝,跨上石階,攜一股凜冽清霜之氣與她擦身而過。 她回首看時,只見四個帶刀的玄衣侍衛簇擁一人,飄飄然往后堂去了。隔著丈許遠,那寬大緋袍流金溢彩,數只白鶴展翅欲飛,彤云清雨間,腰上系的一只皓白小球依稀可辨。 惹禍的傘丟在地下。 江蘺慢慢撿起,長長呼出一口氣。 這口氣還沒吐完,遠處隱約傳來人聲:“楚閣老,這邊請……” 若說剛才是活見鬼,這下就如晴天一個霹靂,直直劈在了江蘺天靈蓋上。 姓楚? 饒是她聽說這屆鄉試管得比以往嚴,卻怎么也沒料到歷來考風清正的豫昌省,竟被朝廷秘派了這一位大員過來整頓…… 不,他肯定是專門抓人來了! 今年新入閣的文華殿大學士楚青崖名聲在外,資歷雖淺,卻在內閣中排行第三,是最得小皇帝信任的大臣。廟堂江湖幾乎無人不知他的冷血鐵腕,關于他如何扳倒政敵、抄家滅門的事跡傳了百八十個版本。最要緊的是,其人科舉出身,刑部淬煉,據傳當年就是被作弊拉下了進士名次,因此最厭惡考場弄虛作假。他要抓作弊,一定會抓出幾個血淋淋的前車之鑒,以儆效尤。 他楚閣老,乃是四殿兩閣的酷吏,金鑾殿上的羅剎,一手遮天的閻王,仿若一尊托塔門神,如今就鎮在這東山貢院中。 遲遲入場、早早交卷乃是槍替慣例,目的是少讓人看見,可她偏偏撞上個不得了的家伙,只能希望他沒看清自己的臉。 雨越來越大,在耳朵里匯成一片兵戈錚鳴,吹打得桂樹凋落滿地碎金,似碎了一地的封筆錢。江蘺頭也不回地走出最后一道門,離開貢院數十步遠,才敢豎起眉毛罵罵咧咧地自語: “好一個狗官,還摸人家脖子……” 她走入小巷,上了輛馬車,低聲喚車夫:“先去總堂?!?/br> 與此同時,貢院的提調道署公門大開,兩側守衛彎腰行禮。 楚青崖踏著一地落花行至屋外,抬頭看了看烏沉天色,莫名涌起一股不好的預感。為官十年,這種預感曾多次應驗,當下面色便不大好看。 不過,這回與公事無關。 他冷著臉落座,受了一杯熱茶,屏退眾人,不多時,一人被五花大綁押了上來。 “玄英?!?/br> 方才在院中呵斥考生的侍衛得令,朗聲道:“稟大人,這小吏是負責安排考生號舍的,此次鄉試共收賄銀五十兩,乃是首次犯禁。 ” 楚青崖撥著玉瓷杯蓋,撇去幾點浮沫,“都說豫昌民風淳樸,考風清正,倒也不過如此。賄銀在何處?” 被綁來的小吏不知經歷了什么,顯然受了極度驚嚇,面如土色,戰戰兢兢地答話:“我,我收的錢是親戚的,他讓我尋個離茅廁遠點的號舍,銀子都送回去了……” “為何送回去?” 小吏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閣部明鑒,只因我舅姥爺的孫子暴病死了,再不用考試了,我拿著錢沒用,權當奔喪的禮金送了回去……小人該死,求大人網開一面,留我一命,我上有老母下有小兒——” “今日已網開過一回了。全家流放,你一家老小還能在中秋團聚?!?/br> “我還有事要報!”小吏拼命爭取,“本省有專門對付科舉的一幫人,做槍替、賣夾帶、替人行賄,無惡不作,叫——” “桂堂?”楚青崖道。 小吏沒了底牌,當下呆了。 楚青崖繼續問:“是哪家的考生死了?” “是販絲綢的田家,田老爺的孫子田安國,初八死的,昨日奔喪,今日出殯?!?/br> 名叫玄英的侍衛一腳踹倒他,“你胡說八道什么?” “千真萬確啊大人……” 楚青崖揮揮手,“按律辦了?!?/br> 小吏屁滾尿流地被拖下去,叫聲慘絕人寰,幾名侍衛看著這一幕,皆眼觀鼻鼻觀心。 死人若中舉,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楚青崖翻開桌上考生畫押的名冊,豫昌行省三百九十七名來自各府州縣的生員,全部就考,無一缺席,“田安國”三字方正光潔,甚是端麗。 這館閣字體,倒是比他這貨真價實的館閣中人寫得還像那么回事兒。 田家富甲一方,請的代筆定是桂堂內名列前茅的人物。初九開考,考生初八酉時就要進場,若人死得晚了些,代筆就不知道原主死亡,照樣替他在考試中大顯身手。 可這其中尚有疑點。一共考三場,考完前兩場回家,這代筆就沒得到人死了的消息,提前溜走嗎?不是桂堂不知道此事,就是故意要讓他坐這欺君之罪。 想到一盞茶前在龍門內撞上的那個“田安國”,他長什么樣來著?滿臉雨水,身上還有股極淡的花香。 楚青崖蹙眉把茶往漱盂里一潑,這兒的下人不知從哪里打聽到他嗜甜,往千金難求的璧山銀針里加蜂蜜,味道極其怪異。 茶水難喝,事也難辦。 這時,有人風塵仆仆地進門。 “接飛鴿傳書,老爺夫人總算盼您從京城過來,說等月底閱完卷回府,給您報個喜事,您看要回信問問不?” “不回。報正事?!?/br> “那名生員出貢院后進了燕尾巷,巷子里有三輛馬車,同時向東、南、北出發,某等已派人追尋?!?/br> 楚青崖頷首:“別跟丟了。此事甚密,不許旁人知曉,他的卷子先留著,等判完卷,本官要親自拜讀?!?/br> 他低頭望向腰間墜的牙雕球,拿在手里把玩片刻,嘴角微勾,墨黑眼曈深不見光。 那小書生不過十五六歲的模樣,卻是撒謊的一把好手,把一個得意忘形、突然受驚的文弱公子演得惟妙惟肖,可還是露了馬腳。 他在盛京府當了三年通判,后來又做了三年刑部侍郎,對于謊報案情自有一套甄別之法,很多時候靠的是最初干縣令嚴刑拷打罪犯積累的經驗。這名考生身量不高,從正面看略胖,但伏拜之時領口露出一截雪白脖頸,骨骼相比身材太過纖細,加之擦過臉的袖子有些泛黃,應是化了妝的緣故。 而那雙沾著水珠的眉…… 楚青崖望向窗外落雨的水潭。 那雙鴉青的眉,如平湖出月,霧染春山,確是我見猶憐,生在一個滿口謊言的半大小子身上,實在浪費了。 只有一事不明。 他看到自己的腰帶,為何那般震驚? —————————— 大家好,還記得我嘛(???)?來寫古言啦?!21:00還有一章,之后就不加更了。存稿充足,每章字數多,不用養肥,依然是周二不更。 謝謝監考老師送傘,送出一個狗官夫君,記住小閣老現在拽天拽地的樣子∠( ? 」∠)_ 注:本文架空,不完全按照歷史制度。童試、秀才職業審核測試(歲考、科考)每年都有,鄉試、會試通常三年一次,也會開恩科,本文中恩科頻繁。女主平均每年替人考4場,很正常的數字。明代楊廷和7歲備考科舉,10歲中秀才,12歲中舉,近代梁啟超6歲學完五經,12歲中秀才,所以學神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