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小殿下為徒后 第56節
“我奉旨做小殿下陪讀?!?/br> 賀若真,“.....?” 李鳳璟,“?!” 李鳳璟目瞪口呆的看著沈念,“你說什么,我沒聽清?!?/br> 沈念來做他陪讀? 開什么玩笑! 沈念博覽群書,驚才絕世,來做他的陪讀? 父皇得多厚的臉才會好意思下這樣的旨? 賀若真亦凝眉看向沈念。 沈念卻一臉坦然,絲毫不打算解釋。 他沒法解釋。 躲二公主躲進國師府這樣的話,叫他如何開口。 第39章 小殿下在國師府習武, 帶著一身傷回宮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京城,聽者無不震驚。 國師清冷無雙,仙姿佚貌, 怎么看也不似會下那般重手, 唉,說到底, 還是小殿下太能折騰了吧。 否則國師怎會如此嚴厲。 而之前教過小殿下的老師紛紛悟了, 原來想要小殿下聽話,打一頓就是了。 但...即便悟了,他們也不覺絲毫后悔, 小殿下那是他們能打得的? 普天之下, 也只有國師敢如此了罷。 圣上聽聞后, 亦是大感震驚。 不怪這番回來如此聽話, 原來在賀府的課業,竟是這樣學的? 嘖嘖嘖,不愧是帝師長女。 硯公公觀圣上神情半晌后,無比訝異。 陛下竟沒有生氣! 這些年圣上雖說對小殿下很是嚴厲,但那也是因為寄予厚望, 更是疼愛至極,即便是罰跪那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小殿下從小到大何曾有過這般滿身傷痕。 他看了時都覺得心疼不已,更何況陛下。 他想著陛下就算不責怪國師, 也該是有些不虞的。 可陛下震驚過后竟生出了幾分興味,不見半點怒火。 硯公公實在忍不住,試探道, “...陛下, 國師此番下手似是重了些?!?/br> 圣上卻冷哼了聲, “不重些如何能鎮住他?!?/br> 硯公公愣了愣,想想好像也是這個道理,便沒再言語。 約半刻鐘后,圣上放下折子,“可有請太醫?” 硯公公頓時了然,陛下還是心疼了。 “已經請太醫了?!?/br> “陛下可要過去瞧瞧?” 硯公公面不改色的遞了個臺階。 圣上挑了挑眉,慢悠悠起身,“那朕便去瞧瞧?!?/br> 圣上到時,太醫剛給李鳳璟上完藥。 小殿下蔫蔫的坐在榻上,任由宮人伺候他穿衣,沒喊痛,甚至連一句話都沒有... 圣上再次詫異。 若放在往常,他怕是還沒進殿就能聽到哀嚎聲了。 “陛下?!?/br> 宮人行禮的聲音驚醒了李鳳璟,他這才抬頭行禮,“父皇您怎么來了?!?/br> 圣上緩緩坐在他的身邊,上下打量了好一會才似笑非笑道,“朕聽說有人挨揍了,特意過來瞧瞧?!?/br> 李鳳璟,“......” “父皇是來看兒臣笑話的?!?/br> “這么理解,倒也沒錯?!?/br> 李鳳璟哀怨的盯著圣上,“...景伯伯都打輸了,我挨頓打不應該?” 挨頓打事小,重要的是師父真的生氣了。 而且不許他在國師府動武... 如此他想見她,就更難了。 圣上自然知道景白安與賀若真的比試,想了想后認可兒子的話,“要這么說,你沒缺胳膊斷腿倒是師妹手下留情了?!?/br> 李鳳璟,“...父皇您還有別的事嗎?” 明晃晃趕人的話,圣上也不見生氣,只起身道,“這點子小事就別鬧到你母后面前了,知道嗎?!?/br> 三尺唇角一抽。 小殿下都被揍成這樣了還叫小事.... 李鳳璟對此早已習以為常,分外乖巧道,“父皇放心,兒臣絕不驚擾母后?!?/br> 反正他也不是第一次懷疑他是撿來的了。 圣上這才心滿意足的走了。 圣上一走,李鳳璟整個人又蔫了下去。 他該怎么做,才能得到師父的原諒呢? 先是強吻,后是闖進玉池... 他越來越覺得自己同那登徒子無異。 “唉...” 三尺聽見不知第多少次的嘆息,神色愈發擔憂。 小殿下莫不是被打傻了吧。 李鳳璟就這么坐在床榻,直到宮中亮起燈火,他才猛地站起身往外走。 三尺連忙追上去,“小殿下要去何處?” “藏書閣?!?/br> 三尺一愣,“藏書閣?!?/br> 完了完了,小殿下果真被打傻了! 不然怎么會主動看書。 “你不用跟著?!?/br> 李鳳璟頭也不回道。 他得去看看那什么百年規矩有何破解之法。 雖然父皇或許能給他答案,但若現在被父皇知道他的心思怕是要打斷他的腿。 藏書閣的侍衛見到李鳳璟很是驚訝。 小殿下何時對書本都興致了? 嘖嘖,不愧是國師,好生厲害。 夜色漸濃,藏書閣里仍舊亮著燈火。 侍衛幾次探頭都不見小殿下出來,心中不免生出敬佩,小殿下這般刻苦,實乃云宋之幸啊。 殊不知,小殿下正穿梭在書架間尋找百年前的歷史。 他拒絕了藏書閣里的先生幫忙,只憑一己之力尋找,畢竟他要找的東西還不能為人知。 他今日這一遭父皇定然會知曉,若知道他為何而來,憑父皇的心思定能猜到些什么。 所以他只能裝作閑逛,漫無目的尋找。 時間飛逝,很快便是兩個時辰過去。 李鳳璟才終于翻出了那本賀若族的歷史。 他看著那本陳舊的書,遲遲不敢翻開。 他害怕里面沒有他想要的。 不知過了多久,李鳳璟才緩緩伸手,手指輕微的顫抖。 緊接著,一行行子映入他的眼底。 李鳳璟看的很認真,很仔細,最后一頁翻過時,他的眼底滿是沉重。 他聽過云宋建立之初的事跡,也知道云宋皇室與賀若族那場內斗,但如今親眼看見記載的那斷慘烈的歷史,卻又是另一番滋味。 即便賀若先祖并無問鼎之意,可卻不代表后人無人有此志向。 一山不容二虎,且賀若族太過強大,若與皇室來往密切,摻和朝政,悲劇遲早得重演,怪不得賀若族百年來避世不出。 李鳳璟將書放回原位后,又靜立了許久。 這里頭記載的不止是歷史,還有許多不容更改的規矩,比如,皇室與賀若族絕不能通婚,尤其是嫡系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