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搞基建 第109節
“回去寫一份詳細的手術報告交給朕?!?/br> “是!” “后續還要認真觀察孩子的恢復情況,特別是今夜,孩子很容易發熱,這是身體的本能機制。及時用藥,仔細護理,如果發生暈厥或者其他反應,及時告訴朕?!?/br> 張郎中猶豫的詢問:“陛下,我也能寫一份報告嗎?” 宋玉竹道:“可以,寫完直接送到這里就行了?!?/br> 交代完事情宋玉竹凈了手,脫掉外套和口罩,走到門口見張娘子正在等候。 “孩子怎么樣了?”張娘子連忙拉住丈夫。 張郎中先是喜極而泣,嚇得張娘子一屁股坐在地上,以為兒子沒了。 緊接著他又笑出來:“好了!治好了!” “你嚇死我了!” 壓了他們身上這么多年的石頭終于挪開,夫妻都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哭完又開始給宋玉竹磕頭感謝。 宋玉竹:“起來吧,一會孩子醒了恐怕會疼痛難忍,千萬別讓他亂動,免得掙開傷口?!?/br> “哎!”倆人趕緊跑進了屋里,看見兒子躺在床上呼吸平穩,除了臉色有一些蒼白,其余跟平時沒多大區別。 張娘子握住兒子的小手,心中百感交集,誰能想到來到上京會遇上這般奇遇?這種事說出去別人都不會信,簡直比畫本上寫的故事還離奇。 給事中賀之年上前請罪。 “微臣叩見皇上,剛剛下屬跟臣稟報過,說他差點誤了皇上的手術,臣已命人將他羈押,聽候皇上發落?!?/br> “放了吧,他本就沒經歷過這種事,膽子小很正常?!?/br> “多謝陛下開恩!”賀之年擦了把頭上的冷汗,幸好手術成功了,不然自己今天怕是吃不了兜著走。 宋玉竹走到內廳,李得海把準備好的茶水和點心端上來,宋玉竹一口氣喝了三杯茶水。 “陛下累了吧?”李得海遞上帕子。 宋玉竹擦了擦嘴角,累倒是不怎么累,上輩子連軸轉的時候可不少,最多連著八小時的手術也不是沒做過,下了手術臺餓的恨不得能啃下一頭牛。 不過這一世還頭一次做這么精細的手術,難免有些體力不支。 “賀大人?!?/br> “微臣在?!辟R之年躬著身子走上前。 “你們醫學府現在有多人?” “回稟陛下,算上臣一共十七人,其中大部分都回老家過節去了,只有這兩人住的比較近才被臣召過來?!?/br> “人是有點少,今年春闈怎么沒招些學子入府?” 醫學府的人實在太少了,比起隔壁的軍工府和民造府差了好幾倍的人數。 提起這個賀之年一肚子苦水:“年紀太大的不好招,年紀小的也招不來,好不容易招了幾個人,結果他們嫌棄這沒前途,干了幾天就撂挑子走人了?!?/br> “培養醫學人才也是國家重要的發展之一,明年準許你們醫學府在各地招收科研人員?!?/br> “遵命!” 其實宋玉竹早有建立醫學院的想法,因為他本職就是醫生,這一世也學了十多年的中醫,對醫學方面了解頗深。 醫學發展對社會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古代醫療落后,人們平均壽命才四十多歲。若是趕上災荒和戰爭,平均年紀最低達到恐怖的二十五歲。這也是人口增長緩慢的原因之一,如果能是把醫療體系發展完善,可以大大增加百姓的壽命。 就拿懷孕分娩來說,古代分娩死亡率非常高,達到百分之三十,女子懷孕產子說是在鬼門關走一遭一點都不為過。 遇上難產,中醫只能保守治療,西醫就不同了,可以進行側切或者剖腹產,最大程度上保住大人和孩子的性命。 其次傷寒感冒、肺炎和闌尾炎也是這個時代死亡率超高的病癥。 能把這些小病解決,百姓的平均壽命至少能提高五至十年,這樣大啟的人口才能迅速增長,國家才能快速發展起來。 * 宋玉竹決定在上京建立一所新式醫學院,招生目標便是全國開蒙后的學子們。 過了假期便吩咐戶部撥款,由工部和科研部共同著手cao辦。 學校全稱為“上京醫學學院”,學校的位置是宋玉竹親點的,就坐落在皇城附近的君王府上,這里是前朝隆武帝小舅子的宅府,如今早已空閑出來,正好拿來蓋學校。 整座校園占地面積三百余畝,教學樓按照宋玉竹的要求,使用鋼筋混凝土澆筑,共計六層,每層有十間教室,可同時容納三千名學子同時使用。 學校內配有宿舍、食堂、公共湯池和公共茅廁,還有蹴鞠場和休閑場地,可以滿足學子們的日常生活所需。 當然想要考取上京醫學院的也不容易,需要背誦《藥典》《傷寒雜病論》《脈案大全》以及宋玉竹親自編撰的《疑難雜癥論》。 學校采取三年制,主要教授的課程有臨床中醫學和理論醫學,還有現代醫學。 教課的老師,暫時擬訂太醫苑的白寧,方敬,醫學府的敬會敏,寶芝堂的林老先生,以及宋柏和宋橋。 學校建成前,那個叫劉陽的小助手和張郎中都跟在他身邊學習外科醫學,將來這二人負責教授學生現代醫學。 原本宋玉竹打算去學校親自教授現代醫學,但思考再三放棄了這個打算,他身份特殊不方便經常出宮,只能把知識點教給這兩個人,再由他們傳授給其他學子。 * 九月末宋柏和宋橋扶靈從江城縣回到上京。 這一路雖沒有風餐露宿,但兩人也累的不輕,都瘦了四五斤,不過精神倒是不錯。 回到江城老家見了不少親戚和老街坊,大家都知道宋玉竹當了皇帝,見到宋家兩位老爺都恭恭敬敬的拜禮。 宋柏還特地回了自己曾經的醫館轉了轉,如今醫館已經盤給了宋大明,就是之前的掌柜的。 宋大明乍一見到宋柏,激動的話都說不出來,跪在地上磕頭,半晌才道:“東家,您回來了!” 宋柏將他扶起道:“回老家挪墳,不日還得歸京?!?/br> 宋大明紅著眼睛感慨:“真沒想到少爺竟然做了皇帝,真好!” 自從大啟建立以來,百姓們都感受到了新朝的好。免了三年的稅不說,如今又取消了丁稅,百姓的日子可是越來越好過了! 主仆二人聊了半個時辰,宋柏還有事在身,準備離開。 宋大明望著他的背影有些不舍,這一別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次相見。 宋大明的兄弟一家跟著二老爺進了京,聽說宋全現如今是府里的管事,日子過得很不錯。 他留在江城縣雖不如弟弟,但比起其他人已經足夠富裕了。 能遇上這樣的東家是他們上輩子修來的福報,只盼著東家和少東家福祿雙全、長命百歲。 第106章 柔佛土著 宋柏歸京后,宋玉竹把打算讓他去學校任教的事說了說。 這幾年宋柏在上京一直只能閑賦在家中,原本想繼續開醫館,奈何身份不同,有許多不便的地方,最后只能放棄了。 聽聞兒子讓自己去教書,宋柏心中有些忐忑,畢竟他沒干過這種事。 宋柏道:“我沒教過學生,萬一教不好,豈不是砸了學府的招牌?” 宋玉竹笑著說:“父親放心,您能把我教導的這般好,將來一定可以教出許多名醫?!?/br> 宋柏被兒子逗笑:“你與旁人不同,我只是幫你引上了路,其余都是你自己學的?!眱鹤游鍤q開蒙,八歲能背上千個藥方,十歲就跟著他一起行醫辯證。這樣的孩子,一萬個也未必能挑出一個來。 江蓉道:“兒子建學府不容易,你既然有這個本事就別藏著了,多費心幫其他學子引引路?!?/br> 老輩子講教出徒弟餓死師傅,大多數郎中都只傳給本家人,而且傳男不傳女,也變相導致許多方子都失傳了,這也是宋玉竹建醫學院的原因之一,他一定要中醫傳承下去。 宋柏猶豫再三后點頭道:“好吧,為父盡力為之?!?/br> 宋橋跟弟弟差不多,來上京的時候原本打算將自己的藥坊擴大規模,做成啟朝最大的藥坊。 結果大兒子入了市舶司,小兒子對做生意沒興趣,一心只想讀書,他一個人實在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只開了一間藥坊,還掛在管家的名下。 聽到侄子打算讓他去醫學院任院長,激動的好幾天沒睡好。那可是從四品的官職,比兒子的官位還高呢! 宋玉竹之所以讓二伯當院長是有原因的,宋橋此人能言善辯且善于經營,對藥材方面也非常精通,學校交給他管理肯定不會倒閉。 這方面宋柏就不行了,當初幾家醫館差點倒閉,所以他只適合做個授課的夫子。 大啟的醫學校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另一邊希望號也行駛到第一站——柔佛 * 一輪紅日從海平線緩緩升起,把海面照射的波光粼粼。蒼藍的大海上,希望號仿佛一葉扁舟,顯得的格外渺小。 甲板上士兵們打著赤膊正在摔跤,這是他們每日消遣時間的必備活動,那幾個西洋人也跟著湊熱鬧,不過他們身上的狐臭味實在太大了,士兵們都不愿意跟他們一起摔跤。 希望號已經在海上航行了四個月,剛上船的時候大伙還挺興奮的,畢竟沒人乘坐過這么大的船出海遠航。 航行幾天興奮感就沒了,因為出海真是一件非常無聊的事,每天睜開眼,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海面,聽到的也只有海鳥和海浪的聲音。 慢慢的士兵們的情緒變得失落和暴躁,這種時候就要看領導人的能力,若是壓制不住這些士兵,恐怕這次航行會以失敗告終。 這也是趙驍必須來的原因之一,因為除了他沒人能頂住這么大的壓力。 船上有人暴躁,趙驍就把他拉到甲板上跑圈,不跑滿一百圈不許休息。 焦慮的人多了,就讓他們互相搏擊、摔跤,輸的人負責洗衣服刷碗做飯。 白天把他們累的跟孫子似的,晚上回到宿舍倒頭就睡,根本沒時間焦慮。 時間久了,大伙也漸漸適應了海上的生活,趙驍每天領著他們鍛煉身體、釣魚以及種菜,日子過的簡單又充實。 按照大啟歷算,現在已經進了九月,可天氣反而越來越熱,幾乎比夏天還暖和,大太陽曬得他們一個個像泥鰍似的,皮膚又黑又亮。 “將軍,船上的淡水不多了,這幾天一直不下雨,我們得找地方補給?!闭f話的人是船上的大副,名叫姚慶。 此人之前是濱州一個船夫,因為經常出海捕魚,最遠乘船去過瀛洲,對大啟周圍的海域非常熟悉,所以選了此人跟隨軍隊一起出海。 趙驍拿起望遠鏡朝遠處看了看,隱約能看見一點翠綠的山頂:“還能堅持幾日?” “大概能用十天?!?/br> “夠了,馬上就到柔佛了,派人上岸補給淡水和食物?!?/br> 柔佛就是那幾個西洋人說發現橡膠的地方,宋玉竹特地囑咐他們,一定要帶一些橡膠的種子回來,播種在嶺南一帶。 提起那幾個夷人,趙驍一開始還挺煩他們的,特別是宋玉竹總叫入皇宮的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