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的讀書郎 第520節
“記住了,明年你記得讓阿珍姨做一些?!睖貪欀荒苓@么說。 于是,月姑滿意了,丟下賬本就揚長而去,昨天的熱鬧過后,那些瓜果啊,點心都要分一分,她可不能落下。 溫潤根本沒看賬本,跟王珺唧唧呱呱了半天,吃了點午飯,就睡午覺了。 炙熱的夏天,每日都挺難熬的,這不,乞巧節過后,就是七月十五了。 七月十五,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俗稱“鬼節”。 它的另一叫法即“盂蘭盆節”,是佛教的節日。 “盂蘭”為梵文,意為救倒懸、解痛苦。 佛教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有兩層涵義,一是教育人們要供養宗教僧眾,二是教育人們多做善事超脫先人罪孽,并提倡孝道。 老王家也不例外,大將軍府怎么了?大將軍府也得過中元節??! 在古代的是到了中元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掛起彩燈,還需要準備好祭祀所需的紙質的衣服鞋帽、房子,人偶等等,等到晚上祭祀的時候,一家人就要聚集在一起,然后祭拜祖先,并且把這些準備好的紙錢全部燒掉。 又因為這一天不管是佛教還是道教,都是節日的關系,中元節這一天是不允許吃葷的,這一天城里面所有賣rou的商戶都會關門,也不會輕易的殺生,老百姓在這一天都會吃素。 不管佛道都是如此。 然后吃完晚飯以后,老百姓們就會聚集在母親河邊,把自己親手折的彩燈和紙船,在上面點上蠟燭以后放在河水上,任由這些紙船隨著水流慢慢的漂走。 有的人還會把自己的愿望寫在紙船上面,然后放走的時候也會默默許愿,這樣自己的愿望就有可能會成真。 老王家這天就吃素,然后兩個弟弟拖家帶口的回來,全家一起祭祖,然后一起吃飯,兩個孩子胖墩墩的,如今張開了,白白胖胖的那小胳膊跟藕節似的,溫潤特別有經驗的扒拉開孩子胖乎乎的有褶皺的地方看了看:“嗯,多多注意一些,免得孩子這地方褶皺多,被汗漬淹了,可就不好了?!?/br> 小孩子皮膚嫩,很容易起濕疹。 王玨笑著告訴他:“每天要看十幾次,都擦一些香粉,淡雅的那種,防止起痱子?!?/br> “那就好,雖然外面熱,但是屋里陰涼,還是要選一個合適的地方?!睖貪櫖F在看兩個孩子,真的跟看眼珠子似的。 喜歡得不得了! 祭祖的時候,王珺給起了名字。 王玨的大兒子,就叫王靖;王瑾的大兒子,就叫王端。 都是立字旁,王珺希望他們倆能立得住。 “好,大哥放心,他們肯定立得??!”這個名字寄托了王珺這個當大伯的期望。 兩個弟弟都覺得好,溫潤更是問了小名叫什么? “王靖的小名兒,叫團團,你看他胖的,像個小湯圓!”王玨提起小名就樂了起來,自家兒子胖墩墩。 王瑾也笑著道:“我家這個王端的小名就叫圓圓,也挺圓的嘛!他母親說,盼望家里一直團團圓圓?!?/br> 兩個弟妹的愿望那個就是如此簡單。 兩個嬤嬤也終于見到了老王家的另外兩位老爺。 這才發現,不僅大將軍府如此和睦,另外的兩位老爺家里也是如此,兩位夫人一點架子都沒有,孩子托付給了溫老爺,就去廚院幫忙了。 然后,溫潤幸福的坐在炕上,手邊是兩個大侄子,正在嗯嗯昂昂的跟他說嬰兒的語言,對面是兩個粉雕玉琢的養女,正在好奇地看著兩個小弟弟。 而在皇宮里面慶祝的儀式會更加的隆重,這一天宮里面會張燈結彩的,然后太監們提前準備好手扎的紙房子以及大量的紙錢,在太后的帶領下,妃子和君王都會一同完成燒紙的儀式。 如今宮里沒有太后,也沒有皇后,只是順妃娘娘帶頭,大家隆重祭祀,這事兒沒有交給熹妃娘娘,是因為順妃娘娘到底是比她高半個頭。 氣的熹妃娘娘胸悶,但也沒辦法,這是皇上指派的,鬧得她就像是個管家婆,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忙,最后摘果子的是順妃! 各宮妃嬪將祭品送上法船,就是用紙扎的一個大船,然后順水而下,將法船焚燒,以表對故人的哀思。 這實際上與日常中的燒紙錢是一樣的意思。 二公主和太子殿下用一個法船,上面是送給大行皇后的祭品。 皇上甚至親自折了一些紙扎金錠的放上去:“皇后啊,朕……想你了?!?/br> 說的倆孩子眼淚汪汪的,皇上也紅了眼眶。 看著法船順水而下,火焰燃燒起來,好像真的會把他們的哀思,傳達給已經過世了的人一樣。 當燒完了以后,就會放天燈的活動,在天燈上面寫下祈愿的祝福然后放飛到天上。 在所有的儀式都舉行完畢以后,皇室還需要到祖宗的牌位面前祭拜,整個過程走下來也就差不多了。 當然當天宮里面的飲食跟過年是沒有差別的,只是依然食素。 因為古代非常注重祭祀活動,所以中元節就非常的重要。 第495章 秋日雁南飛 尤其是天氣炎熱,素菜固然清爽,但是也得有一些佐料開胃。 這不,一盤川味涼粉兒,就讓大家伙兒吃的十分開心,那股子酸辣味兒,開胃的不得了。 熹妃娘娘也是一吃就愛上了,不過她沒見過這樣的調味料,就問了一邊上了菜,剛要走的宮女:“這個調味料是什么?這么開胃?” “回娘娘的話,這是山西老陳醋,搭配的紅油,香油和蔥花香菜碎,還有花生碎,拌的最地道的川粉兒?!睂m女可不敢不回答。 不僅回答了,還回答的十分精細,就差放多少鹽,都告訴熹妃娘娘了。 誰不知道,熹妃娘娘在宮里,權力很大,執掌宮務呢。 熹妃娘娘聽了,其他的東西,她都知道,她是十指不沾陽春水,可她也會做飯,廚藝尚可,這都是在家培訓出來的,入宮之后也的確是做過幾次飯菜,所以知道這些調味料,可里頭有一樣,她沒聽說過:“紅油是什么油?” “就是辣椒油?!睂m女倒是知道的不少:“因為炸出來是紅色的,故而也叫紅油?!?/br> 宮女也是好心,甚至有點巴結的意思,要知道,熹妃娘娘在宮里,說話可是很有分量的,要是她能攀上熹妃娘娘,以后就前途無量了! 可是熹妃娘娘不是這么想的! 區區一個宮女,看打扮還是御膳房里的傳菜宮女,也不是什么很高的職位,更不是某個主子、小主子的貼身宮女,竟然知道紅油就是辣椒油。 她都是頭一次聽說,這讓熹妃娘娘怎么想? “下去吧!”熹妃娘娘很不高興,但是這個時候也不能發火???這么多人都看著呢。 丟面子的事情,她不會做,但是稍后就讓人將那個宮女貶為燒火丫頭,以后肯定是圍著鍋臺轉了。 除了這些,還有一道紅油抄手,味道也不錯。 不過這里叫“紅油龍抄手”,以表示跟外面不同。 而給皇帝上的那道“紅油龍抄手”,包的不太規范,但是皮薄餡大,皇上一看就知道,這肯定不是御膳房的手藝:“誰包的呀?” 二公主硬著頭皮站起來:“父皇,是兒臣包的啦!” 二公主才多大???就會給皇上做飯了,頓時皇上就高興了:“好好好,朕的二公主都會下廚了?!?/br> “父皇!”二公主大蛇隨棍上,直接就上前,抱著皇上的一只胳膊搖啊搖:“兒臣頭一次做,您可不能笑話兒臣呀?特意包的大餡兒?!?/br> 太子殿下在一邊調侃道:“可不是么,那餡兒大的,皮兒都包不住了?!?/br> 二公主不依,瞪了太子殿下一眼:“給你包的都是小餡兒的,你吃吧!” 兄妹倆的斗嘴,逗得皇上哈哈大笑。 最后三口人一起在餐桌上用的御膳,其他人只能眼巴巴的看著,順便吃自己餐桌上的飯菜。 沒有rou,但是御膳肯定差不到那兒去,紅油的出現,更是讓大家伙兒吃的直呼過癮。 唯一不高興的就是熹妃娘娘,但是她也不敢表露出來,跟大家伙兒一樣的吃吃喝喝。 夏天就這兩個節日比較隆重了,其他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在炙熱之中度過的,索性溫潤天氣熱了也不去宮里,就在家里避暑,白天基本上不出門。 一直到三九過去了,他才在白天,去了一趟宮里,給太子殿下授課,結果就聽說,宮里到處在找紅油。 “不夠吃了嗎?”溫潤覺得不能???那紅油放得少,就是個調味品,再說了,大夏天的,整天吃紅油,不上火??? “我們的肯定夠吃?!碧拥钕掳T嘴:“是熹妃娘娘,說二皇子想吃?!?/br> “你可拉倒吧!”溫潤頓時就跟太子殿下學,癟了癟嘴:“二皇子才多大?他連鹽巴都不能吃太咸的,還吃紅油?可別扯犢子了,小孩子沒超過八歲,別吃紅油,超過十歲吃,也只能是借個味道,還要少放,一點點就行,沒看二公主,把她那一份,都送給了順妃娘娘,三公主都沒吃一口么?小孩子就不能太吃辣的,不然胃口要不要了?” 事實上就是如此,二公主也愛吃紅油,可她身邊的嬤嬤們,都被太子殿下告誡過,只給一點點提味即可,不能放開了吃。 生怕把二公主養出來個好歹,那些嬤嬤們可是仔細小心,所以二公主的紅油雖然多,卻吃得少,還送了順妃娘娘一些,康妃娘娘一些做人情。 就沒給熹妃娘娘。 后宮中人都明白,大公主出降之后,后宮里的人手都交給了二公主,二公主可不如大公主手腕圓滑,滴水不漏。 二公主直接明火執仗,就是跟熹妃娘娘作對! 后宮一共才三位妃子,順妃娘娘跟康妃娘娘都有紅油吃,就熹妃娘娘沒有,而且熹妃娘娘是執掌宮務最多的一位皇妃。 偏偏二公主不買她的賬,就是不給她。 其他地方還弄不到紅油這個東西。 內務府沒這個進項,何況,紅油這玩意兒,一直是皇上,太子和二公主獨有的調味品,要不是二公主送了順妃娘娘和康妃娘娘一些,她們倆也不能有。 宮里的吃食是很講究的,他們從來不做新鮮的魚,為什么呢?因為活魚活蝦之類的東西不好保鮮,死了萬一產生毒素,可就不好了。 除非是皇上特別要求的,比如那個拆燴鰱魚頭,就是要有新鮮的鰱魚頭來做,且必須是現買的活魚。 所以如果要新添一份調味品,那手續可就復雜了,除非是皇上發話,否則內務府的人是不會隨便增加的,萬一吃懷了呢? 聽太子殿下身邊的人說,這東西比大蒜都厲害,萬一被辣出來個好歹……責任誰擔待? 所以內務府為了明哲保身,直接拒絕了熹妃娘娘要求添加紅油作為調味料,也拒絕了送入宮中的調味料里,加上辣椒油。 別以為內務府不懂這些,內務府的人,沾上毛兒,比猴子都精! 熹妃娘娘為了表現自己的權威,非得要紅油不可,于是,宮里頭暗潮洶涌。 二公主不開口,兩位皇妃關門過日子,一心照顧孩子,并不跟熹妃爭權柄。 后宮里就熹妃娘娘在唱獨角戲,可憐皇上還不知道,這種小事情,沒人拿去打擾皇上。 “她就瞎折騰?!睖貪櫽X得熹妃娘娘自打生了孩子之后,就有點傻了。 一孕傻三年,也不知道有沒有關系。 不過這么一折騰,金玉樓那里的紅油食物倒是賣出去不少,畢竟宮里頭的娘娘想吃,都吃不到呢。 而且熹妃娘娘也不敢找金玉樓的麻煩,因為溫潤說了,冬天還有一場拍賣會,讓他們現在就做準備,皇上也關注此事,讓人特意給龐家撐腰,不要被人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