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的讀書郎 第490節
回頭回了宮里,皇上竟然在東宮等他:“你回來就別亂跑了,朕過來看看你,腳丫子怎么樣了?” “還行……御醫給配了藥水兒泡腳?!碧拥钕掠悬c羞澀而小聲的道:“兒臣忍得??!” “腳下的水泡都是自己走出來的,你小子行啊,朕還以為你會哭呢!”皇上挺稀奇的,太子殿下不說嬌生慣養,可也沒吃過這樣的苦。 在蓮花坳的時候,他可是聽說了,那溫雅士慣著他,可沒讓他吃苦。 “兒臣覺得,兒臣不如父皇?!碧拥钕抡溃骸案富市⌒∧昙o就已經隨軍了,可兒臣這個年紀,卻是在東宮,由最好的先生教導,最好的伴讀陪著,吃喝上更不用說了,自從母后去了,父皇看待兒臣,就跟看待眼珠子一樣,小心謹慎,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兒臣最初,還覺得很好,很舒適,可是先生帶著兒臣出門去,體驗百姓人家的生活,兒臣才知道,這世間有很多的事情,看起來是輕松愜意,實際上也是很吃苦的,比如現在,兒臣只是牽著牲口來回的運送谷穗,就走了一腳的水泡,這還是秋收時節,農家最基本的活兒,孩子老人都能做的那種!” “可就算是這樣,兒臣也累的滿腳大水泡不說,這兩天,手也起了水泡?!彼焓纸o皇帝看:“楊叉子還是楊木桿兒的呢!” 楊木桿兒的軟,一般人家用這個楊木做的木頭農具,不怎么抗用。 用兩年就會換掉,不然容易半路壞掉,那就耽誤事兒了。 而楊木桿兒不抗用,只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軟啊,不費勁兒不說,還不磨手掌。 當然,這里的“不磨手掌”,只是針對常年累月做農活兒的農人而言,不包括太子殿下這樣嬌生慣養的半大少年們。 “就算如此,兒臣也手腳都是水泡,那百姓們呢?聽聞最結實的木質農具,是用鐵木打造而成,或者是棗木的,那樣的話,能用十幾二十年,甚至是更久,有些農具代代相傳,竟然三四代人都沒用壞!”太子殿下道:“兒臣是太子,父皇春秋鼎盛,兒臣肩上的擔子還不重,兒臣就想在農業方面,做點貢獻,哪怕是能改良個農具,也是兒臣為天下百姓做的事情,未來兒臣要是跟您一樣忙了,就沒那個時間了,所以現在要趁早?!?/br> 這也是另類的表示,自己不會貪權。 現任皇帝跟儲君,一直是矛盾的存在。 皇帝權柄,不容人覬覦;同樣的,他的權柄有一個人可以光明正大的惦記,那就是儲君。 什么叫儲君??? 儲備的君王??! 他是預備役,皇帝是現役。 天地君親師,倆人先是皇帝跟太子,其次才是父子。 太子殿下這么未雨綢繆,也是一種成熟的表現了。 “好,好,好!”皇帝連說了三個“好”字給他:“我兒好志氣,好,你的先生很好,教導的你并不拘泥于世俗?!?/br> 他夸贊了一下溫潤,又吩咐人好好伺候太子,心滿意足的走了,走路都帶風了呢。 甚至去看了一下大公主和二公主,還去看了看三公主,最后是二皇子,玩了半天才在熹妃那里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又去了康嬪那里用早膳。 康嬪有了身孕不能侍寢,但是在一起吃一頓飯還是可以的。 而第二天,溫潤又換了一個地方,找了個曬谷場,讓小少年們舉著楊叉子,開始翻那些谷穗,通風透氣干燥的同時,也免了它們捂著發霉。 溫潤這一天在曬谷場,跟幾個老頭兒竟然吃到了鹽水煮的毛豆! 享受了一把。 鹽水毛豆很好吃,他帶著的點心茶水,讓老頭兒們也愛不釋手。 形成了一個雙贏的局面。 忙忙活活的好幾日,小少年們的胳膊都酸疼了,吃飯的時候,筷子都是抖動的,溫潤問他們:“知道秋收是怎么回事兒了吧?” “知道了!”一起回答,有氣無力。 “這才是谷子而已,稻子和其他農作物的秋收,你們都沒經歷過,以后慢慢學就是了?!睖貪櫺剂艘粋€好事兒:“今天晚上好好休息,明天帶你們去采蘑菇?!?/br> 前兩天下了一場淅淅瀝瀝的秋雨,有一些地方起蘑菇了,距離京城不遠不近,就是可能要走的早一些。 不然蘑菇都讓人采沒了。 他選的地方,是金大雅他們家的一座山,這座山他們家是作為山地來用的,山上不僅有好大一片樹林子,還有一些果樹呢。 采集一些蘑菇,讓他們放松一天,后天繼續上課了。 他不能帶著他們老是出來體驗生活,那武技課的先生該不滿意了。 “好呀!”一群小少年歡呼了一聲。 他們的手和腳都起了水泡,也磨破了,實在是難受,每日的泡藥水兒已經不太管用了,他們的手腳上都磨出來一點點的硬繭子。 溫潤鍛煉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就開始收手。 第二天果然帶著他們上了山,山上早就清空了,只有他們一群人在,山上的蘑菇也的確是長出來了,而且蘑菇都是沒有毒的那種,因為這里經常有人采蘑菇,長出來的毒蘑菇都被掘了根兒,好蘑菇都保留了下來。 午飯是吃的晚了點兒,在山下的一戶農家,采來的蘑菇不太多,太子殿下毫不客氣的將好的都挑出來,自己用大碼針穿了棉線,一個個將蘑菇穿了起來,然后放到屋檐下掛著風干:“我要把這個帶回去給我父親,嗯,晾曬好了,冬天的時候吃?!?/br> 他一口氣穿了兩串兒,有撿了一些出來要晚上拿給父皇吃。 剩下的就沒多少了。 溫潤讓人將蘑菇開水焯了一下,然后在燉大骨頭湯的時候,撒了進去。 蘑菇味兒的大骨湯,簡直沒誰了! 清淡開胃不油膩,很適合秋天這個時候喝一喝。 太子殿下喝的肚子都圓了:“這個太好喝了!” “新鮮的豬筒骨,加上蘑菇,放一點兒蔥花香菜碎進來,美味的不得了?!睖貪櫼埠攘藗€水飽:“這邊一大早上就殺了豬,豬筒骨就熬湯了,再加上蘑菇,嘖嘖嘖!” 中午的主食,是蛋餅,加上這湯,菜就簡單了,是蒜泥白切rou,加上涼拌野菜。 吃了一頓好飯,就是不怎么抗餓,帶著他們下了山,回了京城,就肚子空了。 畢竟喝的都是湯湯水水居多,溫潤送他們回去之后,到了家里,就先干掉了一盤子的點心,其實也就五塊麻將大小的槽子糕而已。 剛好趕上王珺回來,見到溫潤開心壞了:“這幾天你跑的可夠勤快的呀?” 整日地帶著一群小子們,上躥下跳。 “秋收完事了,讓他們吃點苦頭就行了,不能真跟個農家小子似的,累得半死?!睖貪檽u了搖頭:“何況今天沒干活兒,就上山采蘑菇去了?!?/br> 算是秋游的一種吧。 “家里也采了不少蘑菇?!蓖醅B坐了下來:“晚上吃蘑菇?!?/br> “好呀好呀,我都餓了?!睖貪櫭嗣瞧?,他是有點餓了。 “看出來了,你都吃了槽子糕了?!逼綍r溫潤飯前一般不吃東西,就怕吃不下飯。 不用王珺吩咐,張三兒那邊已經開始傳飯了。 老王家今天吃了個全蘑菇宴,各種蘑菇分門別類的做了出來,可把溫潤美壞了,更有家里的熬煮的蘑菇雞湯,比大骨湯更好喝。 甚至讓溫潤想起來一道西式菜品:蘑菇奶油濃湯! 嗯,過年的時候,可以算一道進貢上去的菜。 第二天休息,晚上倆人滾床單,溫潤上午才起來,收拾利索吃了點東西,就跑去看他的西紅柿和辣椒了。 這幾日就要透一下籽兒,然后用紗布包起來,明年就能擴大種植。 辣椒皮被他碾碎了,放上白芝麻,一點花椒大料做的料油,趁著熱乎勁兒,澆上去,吱吱作響,一大份紅油辣椒就做好了。 溫潤忙忙叨叨的整理自己這點兒番邦的農作物,突然家里來了客人,指明要見他。 “見我?誰呀?”溫潤擦了擦手:“認識的人?” “對方說是一個叫彭飛的人,托人給您帶來了一些番邦的東西?!睆埲齼旱溃骸皯撌莻€管事,不過說官話有點拗口?!?/br> “彭飛?快讓他進來!”溫潤頓時就興奮了。 他委托彭飛在沿海地區,找一些番邦人采買番邦的植物,有好幾年了,他畫的那種玉米啊,土豆啊,甚至是番薯,都畫的很仔細,可一直沒消息。 現在彭飛沒寫信給他,卻是派人來了一趟,肯定是找到了什么! 溫潤顛顛的往外跑,急切的不得了。 很快他就見到了來人,來人長得很有個性,是個客家人,自稱叫彭大海,是彭飛的奶爹,也就是彭飛乳母的丈夫。 第467章 玉米,西天麥 “飛少爺說,您要番邦的東西,可沿海地區番邦的東西不少,京城也不知道有沒有,后來還是家里夫人做壽,有人獻上來一樣東西,看著挺好的,飛少爺就留了一點兒籽兒給您,托了別人怕給弄丟了,小人此次進京辦事,正好給帶來了?!眮砣四昧藗€巴掌大的荷包,恭敬的遞給了……張三兒。 溫潤伸出手,有點點尷尬呀! 按照這幫人的習慣,東西是要交給張三兒這個管家,檢查一下沒問題了,才會交給作為老爺的溫潤。 溫潤一興奮,把這個繁文縟節給忘掉了。 幸好張三兒激靈,也知道溫潤的性格,這才沒出丑,一轉手就放到了溫潤的手上,還打開了荷包。 溫潤低頭一看,驚呼一聲! “玉米粒兒!” 玉米,也叫玉蜀黍、西天麥、包蘆、玉茭、苞米、棒子、粟米、玉麥、蘆黍、包谷、麻蜀棒子。 溫潤只知道,在一四九二年十一月哥倫布到達新大陸時,玉米僅僅存在于美洲。 當時玉米是印第安人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沒有玉米就不可能有印第安人的文明。 而他前世,經近代農民的選擇和育種家工作,玉米獲得了更高產的性狀,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飼料作物和糧食作物之一。 溫潤對于吃的東西,一直都很執著,了解的也多一些。 關于玉蜀黍品種傳入中國的問題,《中國玉米品種志》中說:“玉蜀黍十六世紀前半期由歐洲傳入中國,在明田藝衡《留青日札》和李時珍《本草綱目》中都有記載?!睋毡救诵谴ㄇ逵H說,十六世紀初葡萄牙人將玉蜀黍傳入印度,而后從印度傳入中國。 但是,溫潤記得他穿來之前,最新的發現表明,玉蜀黍傳入中國的時間顯然早于明朝。 據說元朝的時候,賈銘的《飲食須知·谷類》卷二:“玉蜀黍即番麥,味甘性平?!本陀杏涊d了。 而元朝的李東垣在《食物本草·谷部》卷五:“玉蜀黍:一名玉高粱,種出西土。其苗葉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出三四尺,六七月開花出穗,如秕麥狀。苗腋別出一苞,如棕魚形,苞上出白須垂垂。久則苞拆子出,顆顆攢簇。子亦大如粽子黃白色,可炸炒食之?!?/br> 估計那個時候,這東西是當做稀奇的菜品來看待的,并沒有當做糧食。 不管是什么時候傳來的,溫潤一直在尋找。 據說康乾盛世,就是因為有了這玉米跟土豆,才消滅了很多的饑荒。 現在這個時候,他沒找到土豆,但是找到了玉米! 真是謝天謝地! 他還有了番茄跟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