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的讀書郎 第463節
主考官稱總裁,同考官十八人,由皇帝欽派。 另設監臨、知貢舉、提調、監試等官。錄取人數不定,最多為四百零六人,最少為九十六人,一般為二三百人,分省錄取,欽定錄取名額。 但是會試的舉人,卻有三千多名。 全國的舉人上萬名,還在不斷的增加之中,但是會試,卻只有三五千名。 一個是因為有些舉人屢試不第,就不來會試了;另外一個就是舉人學習不夠年頭,一般舉人會試都市在獲得舉人名頭之后的三年之內。 更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舉人沒足夠的錢財,支持他來京城會試。 可是天下舉子來這里趕考的也都是在自家地面上頂尖的,他們的花銷可大了去了。 京城居大不易,要不然溫潤也不會弄了一個趕考別院。 倒是小豪,他媳婦兒出嫁的那個院子,他們倆住著了,畢竟是媳婦兒出嫁的地方,而小豪買的那個院子,修整好了,直接租出去,趕考的時候,這樣僻靜的院落最受歡迎了。 還跟溫潤說,好多人家空閑的房子都租出去了,連王玫的陪嫁房子都沒空著,而且因為地段好的關系,價格還挺高。 “眼看著就要會試了,京里也來不少舉人,大家伙兒緊張嗎?”溫潤來趕考別院看望這幫舉子們。 這又有新人來報道,都是老家那邊的,不管認識不認識,溫潤都收下,派人精心照顧,還有各個名人雅士指導他們。 弟弟王玨摸了摸頭:“緊張,但是比前一次好多了?!?/br> 他們這邊考過一次的倒是不那么緊張,沒考過的一個個緊張死了。 “放心吧,大家只管好好的考試,一切都有人安排好?!睖貪櫯闹约旱呐殴切靥疟硎?,他一切支持大家會試。 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準備起來很麻煩。 他弄了不少尹府面,其實就是簡易版的方便面,還有干菜等等,讓考生們都能在里頭吃得好一點兒,還搞了統一的考箱。 統一的服飾,古代科舉是不能穿帶夾層的衣服,只能是單衣。 所以溫潤給他們預備了七八套魯布衣服,魯布其實有點像是牛仔布,厚實抗風保暖。 還有什么頂上的防雨布,各色柴炭,準備的差不多了,會試的時間也到了。 而會試呢,也如期舉行,在貢院大門那里就有搜身了。 進去之后,每個人的考試場所十分小,叫單間。 在古代這種單間叫號,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 在進去前先搜身,搜身后沒問題就每人發三根蠟燭,進去后房門馬上封鎖,考生就在里面答題,晚上也在里面休息。 環境安靜又寂靜,沒人說話的,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下,考生才寫出一篇篇妙筆生花的文章。 溫潤早早的就訂好了地方,他寧愿在門口等著,也不想在家待著。 王珺回家找了好幾天,人呢? “老爺在貢院門口的客棧里?!睆埲齼嚎鄲赖牡溃骸罢f什么也不回來?!?/br> “在那里等著也行,安心?!闭f完王珺就去找溫潤了。 溫潤在客棧里看到王珺一點都不意外:“你也來了?” “考的怎么樣?”王珺看了看貢院,大門緊閉,周圍站滿了兵丁,他一個都不認識:“這是哪兒的兵???看著服飾不像是京城的???” “這些應該是外調過來的兵丁,戍邊的人,跟各個考生都沒關系,檢查的時候也嚴格,不會留情面?!睖貪檱@了口氣:“這些兵丁要是檢查出來一個,是有二十兩銀子的獎勵,如果他們檢查不出來,后頭檢查出來了,前頭這些檢查的都等跟著吃掛落兒?!?/br> 這就是人治大于法制的古代,這種事情在他前世,是不可能發生的,檢查高考學生?誰那么閑得慌???各種高科技就檢查了。 但是在古代不行啊,這檢查的時候,真的是很損人顏面的一件事情,那些兵丁也不會放過這些趕考的舉子們,搜查的那叫一個細致入微,就差扒光了衣服摳屁眼兒了。 “原來如此,我說沒見過這樣的,那檢查也是厲害一些的吧?他們畢竟戍邊,守在關隘那里,進出商隊多,檢查的也是熟手了?!蓖醅B沒想那么多。 溫潤就想的有點入神,也不知道兩個弟弟能不能忍受這樣的屈辱。 實際上,他多想了,有過經驗的都知道,這事兒其實也是為了他們好,一旦有人夾帶,查出來幾乎是所有考生都憤恨的看過去。 畢竟大家寒窗苦讀,不想被一個作弊的趕超過去。 加上王珺也是從軍伍上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他們這些人又受到了溫潤的照顧,故而對兵丁沒那么排斥,甚至是主動配合檢查。 都是農家窮小子出身,沒那么多講究。 倒是讓搜查的官兵愣了愣神,還記住了他們,后來問了人才知道,這是王大將軍的親弟弟和堂弟兩個人,以及他老家來的舉子們。 不由得跟人說:“到底是大將軍的人,對俺們就是熱情周到,主動配合檢查,哪兒跟那幫舉子似的,脫個衣服跟要了他們的命似的,磨磨蹭蹭的不說,還哭唧唧的,什么玩意兒??!” 會試考核是九日的時間,多一天少一點都不行。 九天之后,龍門打開,無數考生蜂擁而出,王珺極目遠眺:“那幾個臭小子在哪兒呢?” “放心吧,他們后頭出來,不會跟人搶的?!睖貪櫟故浅恋米猓骸拔腋麄冋f了,所有人聚到一起,等人走得差不多了再出來,不然這么擠,萬一出現踩踏事件,可就得不償失了?!?/br> 他剛說完,那邊果然有人倒下了,還因為人多的關系,被人踩了好幾腳,幸好有官兵在,把人拉了出來,趕緊放上擔架抬走。 王珺看的擦了冷汗:“你說的也太準了?!?/br> “每次考試都如此?!睖貪櫼粩偸郑骸拔矣惺裁崔k法?” 這不是常識么?可這么多人就是沒人注意,擠出來有什么用?又不能擠出來考試結果。 一直到人走得差不多了,王玨他們一伙人才出來。 他們的服裝統一,一眼就能看到他們出來了,溫潤這才蹦跶起來:“快!扶著他們回車上,家里已經熬好了人參雞湯,大夫也預備下了,趕緊的回趕考別院?!?/br> “回府里不行嗎?”王珺覺得,趕考別院不如大將軍府條件好。 “你不懂,他們報名的時候,留下的都是趕考別院的地址,在那里等通知,方便一些?!睖貪櫅]說的是,留大將軍府的地址不妥。 王珺沒想那么多,他先把兩個弟弟拖上了馬車,其他的舉子也有人照顧,然后一溜煙兒的去了趕考別院。 到了地方已經有人備好了湯湯水水,先讓人給他們一人灌了一碗人參雞湯下去,然后洗漱休息。 一直到兩天之后才緩過來。 王珺頭一次直面弟弟們會試,有些急躁的在客廳里走來走去:“什么時候能有消息???” “且等著吧!”溫潤拉他坐下:“考過了會試,是不可能立刻就發下成績的,要有朝廷派遣的人磨勘試卷,校對答案,期間,所有相關人員不能離開禮部后堂,任你是王親貴胄,還是高官顯赫,都不行?!?/br> 溫潤告訴他,磨勘會試的目的主要是“防弊竇,正文風”。 說白了就是從考生的試卷以至考試的各個環節,都在磨勘的范圍之內。 如果考生的試卷有文體不正,字句可疑,全篇抄襲,朱、墨卷不符,策文所答非所問等情況,即行斥革。 如有不尊傳注,不避廟諱、御名、至圣諱、謄寫用行書、草書,文中引用史實和書名,抬頭不合規定,或論及本朝臣子人品學問等情況,則罰停殿試一科至三科。 主考官、同考官等也將因情節的輕重,受到罰俸、革職等處分。 可以說,科舉的每一道關卡,每一個功名,都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甚至會試之后,殿試的時候,都有被戳落的可能。 因會試磨勘,針對的都是已取中的貢士,可以說是全國最優秀的讀書人了,不過因一些人往往連累考官,以往的磨勘官員大都秉持寬宏的原則,盡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不是過分嚴重的問題,很少有真的斥革罰科的,大家都是讀書人,知道你讀書人的不容易,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磨勘會卷主要兩個環節,先閱朱卷,再校對朱卷與墨卷是否相同。 朱卷是考試結束后,由謄錄所謄錄的學生試卷,之后的閱卷閱的都是朱卷,原卷也就是墨卷,會送到外收掌封存起來。 原因是怕有人作弊,認識筆記,所以謄錄是必須的,而且需要糊名,看不到名字,又是一樣的館閣體,能基本上做到公平公正了。 在此期間,誰也不知道自己考沒考上,能排第幾。 聽的王珺一個頭兩個大:“早知道會試這么麻煩,我就不讓他們考了?!?/br> “考上是好事兒,起碼能幫你?!睖貪欀?,兩個弟弟要是不考試也沒什么,如果是在江南老家,舉人的身份肯定夠用了,可是在京城,不行啊,起碼是個進士出身,才能壓得住人。 不過多數人都會趁機舉辦個文會啊,聯系一下感情,認識認識青年才俊什么的,倒是可以參加一下。 “您可饒了我們吧,哥夫啊,我們只想在家養幾日?!蓖蹊宦犝f什么文會就頭疼的樣子:“考過了就等著發成績吧,文會什么的就不去了,我們就在家養著?!?/br> 其實每次考試就跟拔了一層皮似的,難受的很,出門文會之類的也不是他們愛去的聚會。 “那就不出門,在家養著,我讓人給你們做爆炒海參吃! ьeiЬei。 ”溫潤也覺得弟弟們辛苦了,學生們都面有菜色,這幾日好好的養一下吧。 于是,這文會也沒人去參加。 倒是平時教導過她們的一些名人雅士,來看過他們,知道溫潤在這里,要給孩子們養一養,也紛紛送來了東西,人參啊,靈芝之類的沒少給。 有幾個緊張的舉子,睡眠不好,溫潤就讓他們吃靈芝安神。 因為已經是四月份了,溫潤用辣椒籽兒,細了一些辣椒苗,看著長大了不少,就趁著天氣好的時候,移栽到了大將軍府的后花園,還有他的番茄苗兒。 這幾樣植物被他細心呵護,讓人看好,不許糟蹋了。 他還有閑情逸致種菜,以及倒騰那些外邦的東西,倒是讓趕考別院的舉子們松了口氣。 就是王珺都不那么急躁了:“你要這些東西,到底有什么用???” 讀書人怎么能種地呢?可是看溫潤的樣子,他是真的要種地??! “你不懂的,有大用處?!睖貪櫜亮税押梗骸白?,回去休息會兒,對了,兩個弟妹是不是要出孝了?這都四月份了?!?/br> “是要出孝了,不過四個人是想看看會試結果?!蓖醅B有點猶豫,因為他也沒把握說弟弟們一定能考中。 “無所謂了,考中考不中,都得成親不是?”溫潤笑著道:“就算沒有考中,小登科一次也好?!?/br> 會試考中叫大登科;成親一般都叫小登科。 原因是男生在這個時候,都是穿紅色的衣服。 “也是?!蓖醅B想開了,就讓人著手預備兩個弟妹的出孝。 按照這個時代的習俗,一個人死后,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稱“服三”,滿一周年燒紙祭奠,叫“周年”或“燒周年”,古代稱為“小祥”。 第二個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墳地致祭。滿三周年燒紙祭奠,死者的親友畢至,各帶供品、紙扎。 三周年過后,死者的子女即可脫去孝服,改換平常衣著。 所以三周年又叫“脫服”或“除孝”,古代稱為“衤覃”(tan坦)服。 按照傳統的說法,喪葬禮儀至此才算正式結束。 第442章 放榜: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