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的讀書郎 第221節
“來一趟信不容易,給他媳婦兒的信更厚?!痹S老太爺笑著道:“要不是他兒子還小,肯定會給他兒子,寫更多的話?!?/br> 溫潤也樂了:“悠然兄這是惦記家里頭呢?!?/br> 許攸給溫潤寫的信,就放松多了,說了他在京中的見聞,先是說京中大氣,不愧是天子腳下,什么都很講究氣度,大氣的不得了。 城門樓子都比別的地方高一些。 另外就是吃的不怎么順口,味兒比家鄉重一些。 大油大鹽的東西,吃的他每天都要喝茶,不然覺得渴。 又說京都果然是大地方,天下最大的地方,他去了這么久,都沒逛遍呢。 什么北京的烤鴨,南京的狀元豆,他都吃到了,想給他們帶回去一些。 就怕他們吃不慣。 京都的地方跟別的不一樣,各個胡同都各有千秋,還去看了各色衙門口兒,希望以后能在里頭當官。 考試的事情,他其實也沒什么把握,可是不去會試他不甘心,考好考壞的考一把先看看情況吧。 京都居大不易,干點什么都花錢,以至于他的書童都后悔,沒帶幾個婆子來,自家婆子們的女紅還是不錯的,可以在家里閑著沒事的時候,繡繡花,南方的繡品在這邊價格不錯呢。 不過京繡也不錯,蘇繡精細,京繡大氣。 也是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一頁頁信紙上都是口水消息,不過有幾點,溫潤看出來了。 京中都知道,皇太子薨了,皇帝老爺子吐血了。 二皇子傷心難過,身體一下子也垮了,據說這一年都沒怎么露面兒。 三皇子鐵石心腸,竟然沒有回京奔喪,一直在江南大營這里守著,據說是圖謀不軌呢。 四皇子五皇子成親不久,后宅不寧。 四皇子妃跟五皇子妃掐上了! 兩個皇子妃娘娘,還比上了。 你管丈夫管得嚴,沒有什么通房大丫鬟,沒有側妃、庶妃甚至是妃妾。 我就管的更嚴格,丈夫看一眼的女人我都要清理掉,堂堂皇子身邊跟著的不是太監就是模樣平平的仆婦婆子,連個宮女都沒有。 聽說逼得兩位皇子開始在外面琢磨面容清秀的男孩子啦! 皇帝聽說了,大為生氣,但是好像沒出手管教的意思。 宮里的貴妃娘娘也不管,任由兩個皇子妃娘娘鬧騰來鬧騰去。 這種事情都傳遍四九城了,大家議論紛紛,聽說兩位皇子妃的娘家都派人去說了兩位皇子妃娘娘,收斂一些吧,這是皇家,不是普通人家,由得你們胡鬧。 其次是京中的治安情況很好,怎么個好法呢? 除了九門提督的內九城管的嚴格,連外城的兵馬司,都增強了駐軍,巡邏的可勤快了,許攸去了這么久,都沒見過幾個小偷。 說是比縣城都嚴格,到了晚上就宵禁,誰在外面亂晃,就抓起來! 要是在天黑了不回家,就得找個地方入住,賭場啊,秦樓楚館啊,澡堂子的都是過夜的上選之地。 他住的地方還挺好的,選在了西城區前門大街西側,西至南新華街,南起珠市口西大街,北至前門西大街,地理位置優越,明永樂十八年的是,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重建北京城,延壽寺一帶位于北京內城正陽門外。同年,延壽寺一帶建成廊坊四條。 明弘治元年,為防盜賊,廊坊四條巷口設立木質柵欄,因這里的柵欄由商賈出資,比其他胡同的都要大,因此被人們稱為“大柵欄”。 “這個地方挺有意思的,大柵欄??!”許老太爺對兒子住著的這個地方,還挺感興趣的呢。 “這個叫大柵欄兒,不叫大柵欄,是京都的一個繁華地點?!睖貪櫽浀眠@里。 是因為他去旅游過,記得那里在民國的時候發展到了極致,但是在這個時候,也就是個比較繁華的街區,還是古代的街區。 “是嗎?到底是溫雅士,足不出戶就知道天下事?!睖貪櫟脑?,讓許老太爺覺得開了眼界了。 兒子跟好友的信件,也就是一些亂七八糟的雜事。 他也不多問,能知道兒子挺好的就行了。 溫潤覺得許攸有點話癆,估計一個人在京都,有些寂寞吧。 看得出來,許攸在京都的日子,過得還行,就是還沒混入比較有名的圈子,依然在外徘徊。 溫潤也沒多想,今年的拜年早一些,這會兒走禮的不少,不過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紛爭,溫潤盡量避開那些無聊的糾纏。 今年的燈會依然絢麗多彩,不過書院里頭沒搞什么鰲山燈,也支撐不起來,更沒人來挑釁溫潤這個雅士的才華。 倒是讓溫潤松了口氣,過了正月二十,他帶著孩子們回了家。 蓮花坳還是老樣子,等到過了二月二,龍抬頭。 吃過了豬rou頭,溫潤讓人收拾了一下,又帶著五個孩子,來了縣城,住在了老許家,然后先去拜訪了一下吳山長。 本朝取士,沿襲前朝故例,考的不只是文章,還有相貌,也要算在內! 所謂“牧民者必有官相,無官相則無官威”。 因此在取士時,有一個附加條件,其實也是必然條件,就是要相貌端正,六宮齊全。 譬若面形,第一等的是“國”字臉、“甲”字臉,“申”字臉;次等的也要“田”字臉、“由”字臉。官帽一戴,便有官相。 倘若父母不仁,生下一張“乃”字臉,文章再錦繡,必然落榜。 其次就是體型,務必要修長有型,或者健壯一些。 總不能挺胸腆肚的弄個大胖子上來,那是不行滴。 當然,你當了官之后,再胖的話,人家會說你有威嚴。 但如果太胖的話,也不行! 太瘦更不行,總不能竹竿似的吧? 搞得朝廷好像沒給官員吃飯似的。 第212章 縣試 所謂牧民者必有官相,無官相則無官威。 生得有沒有官相,也是當時對男子的唯一審美標準。 這種選擇,從最開始的童生試就開始了! 樣貌和品行,缺一不可。 所以在考試之前,溫潤讓陳強家的將五個孩子收拾了一通,穿著統一的廣袖長衫,千層底的布鞋。 一個個干干凈凈的拎著竹編的考藍。 里頭的東西,都是經過精心測量,絕對不會出現問題的文房四寶。 吳山長親自檢查了一下:“挺好,挺好,不錯呀?!?/br> “您看好就行?!睖貪櫺χ?,眼神自豪。 四五年的時間,他可是培養了一群孩子,現在最拔尖的五個,就要考秀才了。 這考秀才的第一個考場,就是院試。 在本縣的書院里考試,就叫“院試”! 且在這里考試,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熟悉環境。 書院的學生沾點便宜,山長應該對每一個學生都了如指掌。 “留下來吧,在書院住幾日,一起讀讀書,等到考試的日子,他們一起考?!眳巧介L道:“你那竹林居,還給你留著呢?!?/br> 溫潤在書院里,有單獨的一個竹林居,緊挨著竹林小筑。 那里年年更新一下,反正竹子花錢少,不管學政大人什么時候來,都能入住。 “好?!睖貪櫬爮闹笓]。 “如果考的名次不理想,可以選擇一下科考?!眳巧介L道:“你看呢?” 科考是鄉試的預選考試,一般從四月到五月,由一省提學官分別赴各府學中,集結學宮中的在籍生員,進行考試。 成績分三等,其一二等及三等前十名,共一百名考生準應鄉試。 除此之外,還可通過另外兩次考試舉得鄉試資格,一次叫”錄科”,另一次叫”錄遺”。 所謂錄科,即科考落榜者;因故未參加科考者;以及籍貫是他處的監生、蔭生、官生、貢生,這些人雖然在國子監受教育,但還是要回原籍應舉。 又因為學籍不在本地學宮,所以不參加科試,便需于六七月份參加錄科,取得前五十名者,方能送考。 如果你經錄科考試,仍未能取得鄉試資格,或者因故錯過錄科考試,那么也不要慌,大明朝完善的科舉制度,會馬上再給一次機會,這就是”錄遺”。 如果在這次考試中,考到前三十名,那么恭喜你,可以被送考了……如果這次還考不中也不要緊,大不了三年后從頭再來。 但也不是非經過這些考試,才能參加鄉試。 按規定,還有四種情況可以保送。 那就是府縣學的學官,準由學政直接送考;在國子監肄業的貢生和監生,由本監官直接送考;正印官胞兄、弟、子、侄中隨官員在任讀書的貢生、監生,準許本官申送參考;學官、州縣佐貳也可由本任地方官申送參考。 經過這三次考試加上若干保送名額,最終整個永寧縣,有百余人,可以九月去永清府,參加今年的乙卯鄉試。 從這次考試開始,考官便全部出大題,完全考察考生對經義和八股掌握了,所以許多年長的考生紛紛脫穎而出,而許多在生員考試中優秀者,反倒可能成績不佳,甚至直接被淘汰掉。 而且和舉人考進士不同,考中秀才后,不能隔年就考舉人。 按照規定,得在學校讀上兩三年,過了兩次歲試才能考。 所以說科舉考試優點很多,其最大的優點就是折磨人,僅憑這連續數年、側重點不同的十數次考試,便足以考生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了。 但那都是對一般人來說的,對于不一般的人,總是有破例的機會。 比如說這人是小三元,就是考秀才的那三道考試都是第一,就是小三元。 比如說這人是官宦子弟,自幼有名師教導,且自己也學問扎實,才華驚人。 這樣的人,才能連續參加考試,其他人不行。 溫潤不求家里的孩子拔尖兒,只要他們按部就班。 “這個再看情況,再看情況吧!”溫潤沒想那么遠:“先看看考得情況如何?!?/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