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的讀書郎 第55節
第64章 縣令換人了 東西自然是讓人送走了,讀書人是不會當客人的面,輕點禮物的,除非是十分親近的人,否則都要端著架子。 古代讀書人的風骨,不是鬧著玩的,一點不合時宜的舉動,都有可能造成名聲受損。 所以溫潤只是一個人進入了房屋里,跟來的人自然是有人接待了。 吳山長會客的地方,就是他們家的一進院落的正房,而西廂房就是他的書房。 溫潤是直接去的書房,沒有去客廳。 “老爺,溫老爺來了?!眳巧介L家的仆役可不少。 有門房,就剛才那個中年男人,還有伺候老爺少爺的小廝,長隨,后頭還有廚娘,婆子,丫鬟等等。 吳山長的家,是一個三大進宅院,帶著兩個跨院和一個馬棚子的格局,在縣城里是數一數二的豪宅。 絕對是個生活質量很高的古代舉人老爺啦。 溫潤不行,他家里人手其實都沒全乎,只是他覺得這些人夠用了,就沒再張羅。 再說了,他還要精打細算的過日子呢。 書房里就兩個人在,吳山長,跟許攸。 溫潤進來之后,就先給吳山長拜年:“新春大吉,萬事如意?!?/br> 這八個字,他琢磨了一路,其實新年的吉祥話很多,可怎么說才能讓人聽的開心,極有講究。 溫潤選擇這八個字,平淡無奇,又讓人挑不出來毛病,挺好。 果然,吳山長摸著胡子點點頭:“好,新春大吉,你來的正好,過來跟許攸拜個年,你們都認識?!?/br> “悠然兄,大吉大利,萬事如意!”溫潤笑著先給許攸見了禮。 許攸年紀比他大三歲呢,雖然功名沒他高,但是倆人算是同窗,又是舊相識。 加上他們家也有點小買賣,雖然是掛在許攸娘親的名下,但是說句“大吉大利”還是很合適的。 “如玉兄,也祝你大吉大利,萬事順意!”許攸哭笑不得的道:“我本打算初十的時候,驅車去你家拜年的,結果你來了縣城?!?/br> “我這是頭一年在老王家過,來給您拜年晚了點,順便來縣城,也帶著孩子們來走走看看?!睖貪櫟溃骸耙酝傆X得沒時間看書,現在我有的是時間啦!” 其實就是表示,他沒有往上考的意思了。 他也就止步于舉人這個階段啦! 往上考的話,他姓氏那一欄,怎么填? 也怪不得原主被活活的憋屈死,這對于一個真正的古代讀書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吳山長跟許攸也知道溫潤是什么意思,便不再繼續下去,而是另起了話題,而且一上來就是個爆料:“縣令換人了?!?/br> “???”溫潤果然驚訝了,他都沒來得及端起小廝給他上的那碗茶,喝一口,就差點蹦起來:“什么時候的事情???我都不知道?!?/br> 他還給縣令大人準備了禮物,說實話,比給吳山長的都貴一些。 畢竟是給當官的送禮,跟給當校長的送禮是不一樣的。 都是特意準備的厚禮呢。 結果,縣令換人了? “是在小年之前就有了苗頭,后來來了個官員,是巡按大人,除了來罷免縣令大人,還為了給軍中采購一些糧草,后來被風雪阻隔了幾日,走的時候很是匆忙,加上那個時候,是風雪大,年關又到了,你呢,也不來縣城,就沒人跟你說?!眳巧介L道:“再說了,那縣令大人,也不是個好東西,要走了還裝模作樣,瞞著我們不說,想收點年禮呢!結果被巡按大人押走了?!?/br>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蓮花坳太偏僻了。 沒事兒誰會在風雪天,去特意告訴溫潤一聲,縣令換人了呢? 加上那個時候,大家都在談論此事,雖然縣令大人走的突兀,但是李縣丞還在,過年又是封印的日子,衙門不辦公的,故而這事兒,就動靜小的可憐啦。 縣令大人走的悄無聲息,連個送行的都沒有,就被巡按大人給帶走了,全家都走了,包括毛師爺在內。 因為毛師爺是縣令大人聘來給他當助手的師爺。 還有其它的師爺們,也都跟著一起離開了,據說縣令大人到任的時候,那是轟轟烈烈啊,縣中鄉紳大戶們,都是擺了幾天酒席的,而上一任縣令大人離任的時候,也是熱熱鬧鬧。 因為上一任縣令大人,在本地當了二十年縣令,是退休回老家去的,二十年啊,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不管怎么說,人家來的時候也很轟動,走的時候熱鬧。 甚至要有點依依不舍,畢竟據說那一任縣令是個老好人。 這位雖然不是什么老好人,可也算是個好的官員吧,哪怕他有個不爭氣的小舅子,可對不起的只有溫潤一個人,還給隱瞞了下來,但是對整個縣的百姓們來說,只要不是刮地三尺,敲骨吸髓的貪官,都是好人。 結果這位走的,不僅快,還很安靜,簡直是悄無聲息??! 溫潤想了想,就樂了:“走了也好,免得以后找我麻煩?!?/br> 窮不與富斗,民不與官掙。 溫潤這功名,雖然是自己的,可終究是有那么一段經歷,萬一這事兒平靜了幾年,縣令大人再給他來個秋收算賬,他也怕??! 破家的縣令,滅門的知府,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真要動了心眼子報復他,溫潤自己覺得應該能應付,但也肯定消耗他的精力,何況他這也是拖家帶口。 縣令換人了,也挺好。 “不會,大人們都心胸寬廣?!眳巧介L一直以為,報喜的沒上門,是因為溫潤換了戶籍和地址。 這種事情雖然很少發生,但不代表沒有發生過。 差役,也是“役”,對于吳山長來說,都是一樣的,看不上眼的人。 覺得他們蠢笨,無知,又小人行徑。 根本沒多想,這內里可能有別的原因。 “您老說的是?!睖貪櫜淮蛩愣嗾f,但是聽吳山長這意思,縣令大人不是被罷官免職,就是降級處理了,不管怎么看,以這個時代的生活方式,這輩子八成都回不到永寧縣了。 不是八成,九成九的可能! 古代連出個遠門都諸多不便,何況是在職的官員了,按照這個時代的規定,官員不能在官員出身的戶籍本地為官,也就是家鄉當官,要在異地為官。 這種制度,就是“回避制度”。 古代不像現代,這個時候宗族啊,鄉情啊,都非常的濃郁,因為他們幾乎世世代代都在一個地方居住,所以朝廷在任用官員時,為防止徇私舞弊而采取的一種防范性措施。 要求地區回避,親屬回避,科場回避,訴訟回避等等。 說法很多,并非是你給錢買個官兒,就完事了的,買官還大有講究呢。 何況是真的手握實權的官員了。 “新上任的縣令大人,據說要過了正月才能上任,但是府城驛館那邊來了消息,說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要在府城舉辦一個文會,要各個縣去幾個人湊個熱鬧,我們這里就想著,舉辦個年會,看看誰去合適?”吳山長摸著胡子,悠然神往的道:“文會也就府城那邊熱鬧一些,咱們這里是舉辦不上的,每年也就趁著過年的時候,湊在一起過個年會?!?/br> 文會起碼要有文人雅士參與,文人有,但是永寧縣是真的沒有雅士。 勉強吃飽肚子的平民百姓們,哪兒有時間去“雅”??? 縣城就那么幾家大戶,還有各個村子里的幾個富戶,就沒別人了。 文人好培養,雅士就難了。 所以吳山長才會羨慕府城的人,可以舉辦文會。 但凡是上了歲數的讀書人,知道自己進益無望,多半會羨慕那些閑云野鶴一般的名人雅士。 可惜的是,吳山長也不是什么名人雅士。 最多算是一個山長,他還是縣城里的“教諭”呢。 要不然,他也不會當上這個山長。 所謂的“教諭”,其實就是負責縣學書院,掌文廟祭祀、教育所屬生員。 另設訓導數人,也就是那倆先生,他們就是“訓導”,官面上不能叫“先生”,但實際上,學生們就喊先生。 訓導是指輔助教諭的助手,而囑托則是約聘教員。 縣學書院里沒有約聘教員,因為沒那么多學生要教。 只有三位先生在,人手足夠用了。 府學那邊也有書院,教諭多為進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府學訓導以及縣學教諭、訓導、囑托,多為舉人、貢生出身,由藩司指派。 學官與訴訟無關,以“奉薄儉常足,官卑廉自尊”自命,就是所謂的“清貴官員”,也就是清流。 且這樣的書院,授課以孔孟學說為主,所以稱為“儒學”,分府、廳、州、縣四級,供生員讀書,多系官辦。 私辦的現在都少見了,只有那些大的書院,有本地豪族富商支持,且有辦學多年的經驗,才會被朝廷承認,比如四大書院,八大族學等等。 教諭是正八品的官職,可惜的是,這個官職什么都干不了,只能教書育人。 “文會現在離我們太遠了,還是先看看年會再說吧!”許攸道:“我們可以在年會上提出來,誰有時間就去,別挑三揀四的了,山長,咱們這里,能去的人少?!?/br> 吳山長嘆了口氣:“是啊,能去的人少?!?/br> 今年又不是鄉試之年,,明年才是呢! “要我說啊,不如不去,在家好好地讀書,明年是鄉試之年,要是真的想去,明年去唄!在那里也能以文會友,看看其他縣的考生,交流一下讀書心得?!睖貪櫾谠鞯挠洃浝?,沒有發現什么文會的記憶。 但是年會有過幾次,但都不是很清晰,因為原主的性格十分內向且老實,在書院里并不凸出,只是學習好而已。 “你說的也對,但是這個機會,萬一有人想去呢?”吳山長道:“還是年會上再談此事吧?!?/br> 剛說到這里,又有人來了。 看來吳山長這里今天可熱鬧啦。 來的都是書院里的學生們,以及兩位先生。 大家見面就是寒暄,聊天,談論書本上的一些知識。 溫潤也是舉人了,故而有兩個秀才跟著許攸圍著他,討論鄉試的問題。 還有幾個人在旁聽,溫潤也大方地跟他們分享自己的心得。 他身邊的許攸,看了看那邊大聲說話的幾個人,小聲的道:“雖然說,山長跟兩位先生都是舉人,但是他們都考過好久了,很多東西,都不如你知道的有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