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的讀書郎 第42節
只是這樣的話,不適合跟哥夫說,可是哥夫的關心,他們都體會到了。 溫潤本以為,這下了幾天的風雪,陰天了好幾日,也該見一見太陽了吧? 結果才見了幾天的太陽,又開始下雪了,還是那種碎末一般的雪沫兒,跟他熟悉的東北大的鵝毛大雪不一樣,這里的雪,細細碎碎的,沒有一片兒是完整的,都是沫兒。 軟綿綿的,還哪兒都愛鉆。 早上起來,他推門出去,一腳踩在地上,頓時“咯吱”一聲,激起了他全身的雞皮疙瘩。 吃飯的時候,二弟王玨還說:“過幾天要臘月了,是不是該準備過年了?” “哦,對,臘月了???”溫潤想了想:“喝過了臘八粥,就開始準備過年?!?/br> “明天就臘七了哥夫?!蓖蹊嵝褱貪櫍骸昂筇旌戎??!?/br> “這么快呀?”溫潤抬頭:“明晚就讓人準備熬粥,后天吃!” 吃過了早飯,孩子們來上學了,又是刮風又是下雨,溫潤同樣跟孩子們說:“這幾天就不回去了,初一再走吧!” 這頂風冒雪的,回去再來?何況蓮花坳這地形,并非一馬平川。 “是,先生?!焙⒆觽兒苈犜?。 “今天我們講一下《千字文》里”金生麗水,玉出昆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這段?!睖貪櫞蜷_了眼前的書本:“讀書識字明事理,我們也要了解這里說的是什么意思?!?/br> 他不是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他那個時代,古文研究和解讀,才最重要,他需要讓孩子們知道這些。 講了一上午的課,中午吃的是奶香小饅頭,一人三個,以及老母雞湯,每一個人的碗里頭,都有兩塊雞rou。 表現好的會分到半個雞腿兒,作為鼓勵。 下午巴拉算盤子,講解《九章算術》,這個時候,溫潤發現,上午表現好的孩子,下午未必就表現好了。 “你這是偏科???”溫潤看張大爺家的二孫子,上午讀書的時候,這孩子抓耳撓腮,字兒倒是認識的全,可也就認識全了而已,寫字也不錯,但不如他大哥,張家的大孫子。 可是等到下午學《九章算術》的時候,這孩子靈巧的很,算盤珠子也巴拉的最麻利,算什么都很快。 “先生,我認識字兒了,你講的那些我也記住了?!笨梢f起讀書,他還真含糊,他就喜歡算賬。 “你呀!”溫潤伸手摸了摸他的頭:“這么喜歡算術嗎?” “嗯?!睆埣倚《c頭:“我覺得這個,先生一講我就懂,那些文字的意思,先生講了兩次,我還是有些糊涂,大概意思懂,精確的說,卻不行了?!?/br> 這孩子很有自知之明。 “行,那你喜歡,就好好的學?!睖貪櫩戳丝雌渌耍骸澳銈兌歼€小,有的是選擇的機會,擅長哪一個,就學哪一個,先生不強求?!?/br> “可是,先生?!睏钅咀谀抢镅郯桶偷氐溃骸爸灰x書好了,考出來功名,才能光宗耀祖,《九章算術》只是數術,學問里的一道,學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當個賬房先生嗎?” 楊木是楊家的長子,這個時代“長子”的責任重大,不止要繼承家業,給父母養老送終,還要能頂門立戶,有的地方,甚至叫他們“頂門杠子”。 而他的理想目標,就是溫潤這樣的,除了不嫁人,就是要科舉。 他要考秀才,中舉,成為蓮花坳的榮耀。 且他學習的確是刻苦,靈氣不夠,勤奮來湊。 這孩子仗著離王家近,跟王家的倆個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湊在一起讀書,有什么不會的,立刻就能找溫潤來解答。 溫潤也很看好他,這樣努力下,考個秀才沒問題。 “那也要看在哪兒當賬房先生?!睖貪檯s道:“學問很多分科,沒有一個是無用的,都是有用的,你覺得《九章算術》沒有用,那是因為你現在用不上,不代表以后就用不上,這么說吧,你考中了功名,甚至是當了官,那么你知道當官有什么需要你做的嗎?最少,要會看賬本,比如你當了縣令,跟上官交接,那么你需要查看衙門里的公賬,私賬,甚至是縣里記載的田畝數量,丁口多少,賦稅如何收???糧草幾何?” “可是先生,那不是有幕僚和師爺嗎?”幾個孩子幾乎是異口同聲。 尤其是楊林:“我聽我父親說,他們去送稅銀糧草的時候,接收的都是賬房,師爺,庫房等等,根本見不到縣令大人?!?/br> “是啊,縣令大人好像很忙!” “我沒見過縣令大人,我今年都十二歲了?!?/br> “我見過毛師爺!好威風的……?!?/br> “我想當賬房先生,我看過賬房先生,坐在那里,可威風啦!” 一群孩子七嘴八舌的討論,然后眼巴巴的看著溫潤這位先生,希望得到一個答案。 “賬房先生做好了,也可以名留青史?!睖貪櫺χ溃骸盃柕瓤芍:胙??” 孩子們搖頭,他們還沒認識這個人呢,而且姓氏很少見,他們蓮花坳沒有姓“?!钡?,也不認識姓這個姓氏的人。 “桑弘羊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歲時以精于心算入侍宮中。歷任侍中、大農丞、治粟都尉、大司農等職?!睖貪櫺χ溃骸八墒俏鳚h時期政治家、理財專家、漢武帝的顧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br> 溫潤這天下午,也沒給孩子們上課,就講了桑弘羊。 其次是管仲、鮑叔牙,甚至是夏原吉等等,歷史上有名的經濟學家,當然,在這個時候,他們有個統一的俗稱:賬房先生。 “如果你是一個朝廷的賬房先生,是天下的賬房先生,那么,你就是能名留青史的賬房先生,也是能利國利民的賬房先生?!睖貪櫩偨Y道:“孩子們,學問一道,千萬條,全看你們對哪一條感興趣,讀書并非一條路,就算是你當了戶部尚書,可你不識數,將來被人糊弄的時候,頂罪的是你,因為你看不懂賬本!根本就不會查賬!哪怕是當個縣令大人,你不會查賬,也不會看賬本,更不會算數,那么你的手下,不論是幕僚還是師爺,是下鄉催收田糧賦稅的衙役,都是人,是人就有私心,他們面對老百姓們的血汗錢,會不動心?他們在下面干了什么你能知道嗎?你只有通過身體力行,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心去體會,去感悟,才能看到真實,比如丈量田畝,明明五百畝地,他們就上報了三百畝,剩下二百畝,他們私下里自收賦稅,瓜分百姓們的油水,一旦官逼民反,第一個倒霉的就是你,因為百姓們會說,官府收取的賦稅和糧草,太重了,太多了,他們活不下去了!可是你呢?還啥都不知道,一頭霧水呢!” 這話他不是白說的,古代這種當官的,其實還真是如此,一些事情都叫手下的幕僚出主意,師爺去盤算,甚至是叫縣丞去辦案,自己呢?安坐大堂,整天的汲汲營營,想著往上爬,真正干實事的沒幾個。 “再說了,你們以為聘的幕僚,請的師爺,甚至是手下的衙役,捕快,班頭的,不需要花錢的嗎?”溫潤又教了他們一個知識點:“一個縣令一年的俸祿,也才不到百兩,而且不是按月發放,是按季發放?!?/br> 本朝的俸祿很有意思,縣令的俸祿一年有九十兩銀子的俸祿,當然,這是普通的縣令,如果是上縣的話,是一百兩,要是像京畿之地,萬年縣令那種,一年的俸祿,可以達到一百二十兩之多!, 而且這九十兩白銀并非分月發,而是季發,從正月到七月各發一次,這也是為了留住人才,它還發一壓五。 在這個物質匱乏、經濟落后的朝代,溫潤粗粗的換算過一次,這一白銀相當于他前世的多少錢? 他是用米價做換算,因為糧食好歹是硬通貨啊。 結合當時的物價來看,這個時代的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百多斤的大米。 前世的時候,大米價格約為三元每斤、一兩銀子換算一下,相當于三五百元左右的購買力。 算上朝廷給與的各種補貼,冰敬碳敬,三節兩壽等等可以外撈點浮財,一年也就能落下三五百兩銀子吧。 一個人的話,肯定夠花的……可是縣令不止一個人,他有家,有下人奴仆,一大家子人都要張嘴吃飯,另外就是,一有什么活動,比如上官的冰敬碳敬,三節兩壽,你不表示一下? 還有自己本身,出門得有車馬轎子吧?隨從啊,小廝啊,丫鬟啊,哪怕是促使婆子,你也得配一個吧?總不能自己去洗衣做飯,疊被掃塵吧? 作者閑話: 今天起來晚了,急急忙忙先去做了核酸……要不大白們該下班了!現在人都有保質期,比酸奶都短的保質期…… 第54章 風雪里歸來 除此之外,家里親戚不走動???人情往份,不走禮??? 同窗聚會,總不能老是讓別人請客吃飯,你就白吃白喝??? 好歹是個當官的,官府只給官員發一套官服,就是在你任命的時候,給你的,剩下的時間里,你這官服的開銷,也是要你自己負責的,而且就算是朝廷不賺你的那點工服錢,可朝廷官員的臉面可不能不撐起來,故而官府所制的官服,那也是很精巧的,用的是蘇杭那邊的貢緞,江南織造府制作而成,一套的價格可不低,至于多少錢? 抱歉,溫潤也不知道。 他又沒當過官員,但是他知道這里的規矩。 這種種花銷加在一起,就朝廷和外撈的那點錢,其實是不夠花的。 因為封建時期的統治者需要集中皇權,手下人呢,也跟著搜剮民脂民膏、魚rou百姓,不僅百姓苦不堪言,底層的官員也備受剝削、所發俸祿僅能維持生計,這點銀子的月薪在現代生活恐怕只能維持溫飽、稍有額外活動都捉襟見肘。 古代更是如此啦! 這一下午,溫潤跟孩子們喝了五大壺白開水,說的口沫橫飛,古代官場分析報告,他又不是沒有做過,甚至做過不止一場。 太知道這里的彎彎繞啦! 甚至有一些隱秘,他們都給研究出來了。 他不希望孩子們太想當然:“你們不能凡事只看表面,就算是官員,風光無限,可同樣的,有榮耀就有責任,他們需要代天子牧守一方,就算是縣令大人,也會被當地百姓稱為一聲”父母官”,因為他們在當地百姓看來,就像是自己的父母一樣,需要敬仰的存在,同樣的,他們也必須是愛民如子,因為百姓們有什么不懂得,會找他們解惑,有什么不平事,也會找他們解決,孩子們,什么事情都不能只看一面,更不能道聽途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是有的時候,眼見的未必是真實的,一切都要用心去看?!?/br> 說的孩子們大氣都不敢喘了。 作為總結的話語,他說的很認真:“等你們長大了,我們再談論一下今天的話題,你們會懂得更多,現在只能說到這里?!?/br> 剛說到這里,王玫小姑娘就出現了,在門口喊了一嗓子:“哥夫,二哥哥,三哥哥,開飯啦!” “知道啦!”溫潤大聲的應道,又對孩子們揮了揮手:“走,去洗手,下課,開飯啦?!?/br> 一群孩子,到底還小,一哄而散,跑出去找地方洗手了。 溫潤搖了搖頭,自己收拾起了書本,小課堂里其實一點都不亂,孩子們的書本都擺放整齊,桌面干凈,地面更干凈。 根本不需要打掃,不過他知道,孩子們會在一些時候,背著他,默默的打掃好課堂,這是陳旭教他們的,溫潤沒有阻止,默認了。 晚飯是兩菜一湯,主食是粳米做成的米飯。 紅燒蓮藕,蓮藕是老程家送來的,他們家在池塘里挖出來的,送了兩擔過來。 白斬雞,這是秋天的時候,送來的當年的小公雞,做這個白斬雞最合適了。 湯就是羊rou湯,多放胡椒粉,驅寒的,孩子們一人一碗。 羊rou湯里還放了很多的生姜,是翠花嬸子的意思,她是怕孩子們著涼,現在天氣越來越冷,都入了三九天啦。 因為后天就是臘八了,溫潤讓孩子們臘八放假一天,回家喝粥。 結果臘八當天,天氣也不太好,又陰天下了雪,溫潤覺得煩死了,這風雪不大卻一直陰陰沉沉的,雪沫子洋洋灑灑,沒完沒了了。 臘八粥,溫潤是喝到嘴了,當天還有臘八蒜佐餐,有臘rou炒蒜苗,千張炒臘腸,清蒸臘魚等臘貨。 大早上的喝過了周,溫潤特意去看了看自家的柴火和煤炭還夠不夠用。 很好,好大一堆呢。 溫潤看了半天,發現王珺留下的木柴,基本上沒怎么動。 這不是溫潤的吩咐,應該是三個孩子的意思吧? 另外就是家里的雞鴨鵝,在入冬之后,能凍住的時候,能殺的就都殺了,畢竟孩子們每天消耗不少,家里的人也消耗不少。 這么吃下去,未必能支持到開春兒,但是過年足夠了。 何況過年,溫潤也要準備一些禮物,作為年禮,上次人家給他送禮,他這年禮同時也是回禮。 他還需要想一想,這回禮既要新鮮,又要不費錢,還得是自己親手做的……什么禮物合適呢? 首先他想到的就是沒多少錢的白面紙扇,就是沒有任何畫作在上面的那種,他想寫上自己大廳里的那對對聯,非常應景,都是讀書人。 這“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多合適??! 不過他打算用飛白體寫這個,飛白體比較難寫,且傳說飛白體乃是唐太宗最喜歡的草書書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