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的讀書郎 第14節
“乖啊,不哭,不氣?!睖貪欀荒馨参咳齻€孩子:“等你們長大了就好了?!?/br> 王玨看著溫潤,小小的少年,稚嫩的臉龐上是前所未有的認真:“哥夫,不用聽二伯娘胡咧咧,以后我給你養老送終,我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我們王家以后上墳燒紙,供奉祭祖,都有您的一份!” “我也是!”王瑾也趕緊表態:“哥夫,我也是?!?/br> “好,哥夫知道?!睖貪櫩扌Σ坏茫骸昂昧?,趕緊去洗把臉,今天的事情就當它過去了,別多想,咱們該過日子過日子?!?/br> 婆家人什么的,對他來說,只有這三個孩子。 二伯娘什么的,說實話,溫潤沒看在眼里。 敢打王玫小姑娘的主意,溫潤覺得他們是豬板油吃多了,蒙了心了! 溫潤沒當一回事,第二天跟兩個弟弟商量,秋收的糧食,他們要都留下,不夠吃的話,甚至要再買一些回來儲藏。 “不如就買咱們蓮花坳的糧食,去糧店買還貴,直接收購村里多余的糧食就行?!边@是溫潤的意思。 二弟王玨剛要說話,突然門口來了好幾個人,隔著木頭大門,朝王家喊,出聲的是張大爺這個村長:“溫秀才?溫秀才?你在不在?” “在的,村長?!睖貪櫼宦犨@動靜就帶著三個孩子出了門,結果一抬頭,頓時愣住了。 第24章 衙役 只見張大爺身后跟著好幾個人,可這幾個人,均穿著衙役的衣服,這是正兒八經的在班衙役。 衙役,衙門里的差役,亦指在衙門中當差的人。 這個時代的地方州縣等衙門內供驅使奔走之差役隸卒人等,統稱衙役。 具體又有內班與外班之分:內班是在衙內服役,如門子、侍役之類;外班又有壯班、皂班、快班等“三班”以及糧差、仵作之類。 都是招募自民間市井,屬于職役性質之義務職。有的父子相承、世代執役;有的臨時調集,事畢仍復為民。 其身份地位也有所區別。 按照現在的規制,凡衙門應役之人,除庫丁、斗級、民壯仍列于齊民,其皂隸、馬快、步快、小馬、禁卒、門子、弓兵、仵作、糧差及巡捕營番役,因為他們的工作內容都有些低賤,故而皆為賤役。 尤其外班中之皂班、快班及糧差等衙役,大都來自市井,世代相承執役,類多無賴之徒,往往倚仗官衙之勢,巴結上官,并與劣幕、惡吏等聯為一氣,敲詐勒索,侵害平民,為惡鄉里,被時人稱作“衙蠹”,實為地方吏治一大弊害。 但是呢,有些地方氏族做大,上官又不得不依靠這些潑皮無賴,狠人惡徒來震懾那些氏族,以期能管理好這一片治下之地。 不過這些衙役的地位低于吏員。 吏員盡管沒有品級,但好賴還是官方人員,而衙役根本沒有官方身份,只屬于為衙門服役性質。 這些人負責衙門的站堂、緝捕、拘提、催差、征糧、解押等事務。 以本縣衙門為例,胥役分為四班,即皂、捕、快、壯班(也有稱分為三班衙役,不包括捕班,或捕快合一)。 各班均有班頭,或稱頭役,統領本班。 衙役也有定額編制,并非是沒有限制。 而本縣衙役定額為:門子二人,皂隸十六人,馬夫二人,禁卒八人,轎夫與傘扇夫四人,燈夫二人,庫卒四人,倉夫四人,民壯二十人。 但實際上的衙役數量,都大大超過了編制。 一般來說,一名正式衙役,手下往往有三四名“白役”。 通常,小縣有衙役數百人,大縣有上千人甚至數千人。 許多人以為古代官衙機構簡練,實際上往往是不計算吏員和衙役造成的誤解。一個數萬人口的縣,有數百名吏員,上千名衙役,怎么也不能說成是“小政府”,沒這么多人管不過來,尤其是大縣城那種,通都大邑不止是人口多,來往的人員更多,人手不夠如何管理。 別看衙役比較兇,可他們的身份卻上不去,主要是分兩種:民壯、庫丁、斗級、鋪兵為良民,皂、快、捕、仵、禁卒、門子為賤民。 這些賤民同倡優奴婢同列,其中捕役社會地位最低,幾乎被看作準罪犯。賤民衙役包括子孫都不能參加科舉(限制三代),也不準捐納買官,為士紳所不齒,有些家庭嚴禁子孫從事衙役。 各種衙役在班的話,可以得到三至十二兩年薪,平均每天薪水在兩文左右,相當于一頓飯錢。 所以,一干吃不上飯的閑人無賴,往往去當衙役,主要是為了糊口。 況且衙役根本不靠薪水生活,他們的主要收入來自陋規。 多數衙役的規費,屬于書吏和衙役分享。 只要派差,就能得到規費或賄賂(例如,一樁殺人案,從勘查現場到審結案件,各種規費可達數萬錢)。 一般州縣也認為,衙役辦差向當事人收取的車費驢費鞋襪費和飯費茶水錢都屬于“正常收費”,只是不準借機勒索敲詐,這在古代是規矩。 捕役由于發案不規律,沒有案件時就沒有額外收入,所以主要從娼妓戶和宰牲戶收取陋規。 這樣以來,小地方的捕役,缺乏規費來源而生活像乞丐,但大城市的捕役,則規費花樣繁多而十分滋潤。 有的衙役,這種陋規收入一年甚至有數千上萬兩銀子的進項。 所以古代的平民百姓,見到這些衙役們,都是要害怕的,生怕自家攤上事兒,衙門口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打個官司所花費的遠遠要比勝訴之后,追回來的多得多! 所以很多時候,有些人發生口角了,第一個找的不是衙門,而是各家氏族的族長,族老。 或者是村里的村長,里長。 要不然不可能溫潤一說報官,二大娘就害怕了,馮家的也不樂意,這牽扯到了衙門,事兒就不能善了。 如今張大爺親自帶著這樣的人上門,溫潤不得不多想一下。 三個孩子也害怕了,作為只見過里長叔叔的他們而言,衙役,太陌生了。 而且這是正兒八經的衙役,都佩戴著刀子的那種,一個個精氣神兒就很不一般。 溫潤雖然也害怕這幫帶刀的人,但是他是家里的主心骨,大家長,不能先亂起來,而是非常文雅的一拱手,行了個禮:“村長,這幾位是?” 溫潤今天穿了一身天青色的青衿。 衿是系玉的佩帶,古人的衣服領子是斜的和系玉的帶子相連,所以衿其實就是衣領,青衿就是青色衣領的深衣,深衣是一種特定的服裝樣式,跟普通人不同,這一看就是個讀書人,還是個秀才! 不是秀才,沒有功名在身,是不可也不能穿青衿的,否則就是僭越。 若是讀書人的話,可以穿長衫,廣袖,著袍服也就是了。 穿了青衿,就是秀才啦! 領頭的衙役也不敢多么頤指氣使,而是非??蜌獾囊槐骸靶∪耸钦嘌靡鄣陌囝^,姓元名刀,可是溫潤,溫秀才?” 元刀這么客氣的時候,可不多見。 就連張大爺都有些吃驚的看了又看。 心說這就是有功名的人,跟我們這小老百姓的差距? 他去縣衙辦了很多次事情,可只見過元刀兩面,因為元刀是真正的在編的衙役,又是班頭,可高傲著呢。 在衙門里做事,估計也就那么幾個人說了算。 而衙役這一塊,就是這位元刀班頭說了算的。 手下管著衙役和白役也二百多號人呢! 但是對溫秀才如此客氣,溫潤卻沒有端著秀才的架子,但是也體現了讀書人的風骨和傲氣:“不才正是學生,元刀班頭,你們這是來尋學生?” 第25章 一波又起 “正是?!痹犊蜌獾牡溃骸按笕擞辛?,請溫潤溫秀才隨我等去一趟縣城,衙門里談一下事情?!?/br> 不是“問話”,更不是審問。 就是“談一下事情”,溫潤有些納悶兒,他跟本地縣太爺只見過兩面,還不是他,是他的前身。 這位小秀才,在書院上學的時候,見過一次縣令大人,那位縣令大人去書院看望在讀書的人。 第二次是在他中了秀才之后,去了縣衙,集體被縣令大人接見。 印象里,縣令大人是一個中年留著短須的男人,這個男人是個進士出身,來自一個叫榕城的地方,南方靠海,是個很繁華的大城。 說話慢條斯理,很有一種官威,還打官腔呢! 手下的人都是他自己帶來的,尤其是師爺,三個呢。 但是本地的縣丞可是有名的李氏一族的秀才公,同時也是李氏的族長。 李氏是本地大族,有三千多口子人,這算的都是男丁,在這個時代,男丁才算人頭,女人跟小孩兒都不算數的。 過了五十歲的就算是老人了,因為“五十而知天命”,勞役都不找他們。 溫潤快速的捋了一下縣城衙門的情況,發現他沒什么關系,認識倒是認識幾個人,可那也是辦事的時候認識的,都是泛泛之交。 公事公辦可以,要是讓他們幫忙,小忙可以花點錢,例如上次他去賣房子賣地的時候,給點錢就能辦理的妥妥當當。 可一些大事上要找他們,不知道要花多少錢,而且一旦幫了忙,就是欠下了人情。 溫潤心里沒底,但是也不能墮了自己“秀才”的威名。 “好,我跟你們去,但是我先安排一下家里人?!睖貪櫥仡^看了一眼:“我家還有三個孩子,不安排好了我不放心?!?/br> “可以?!痹逗芙o面子:“我們是有馬車的,直接坐車走?!?/br> 張村長不放心:“我也跟著去?!?/br> “張大叔就不用去了?!苯Y果元刀竟然沒同意:“溫秀才去就可以了?!?/br> 再說大人也沒允許張大叔去??! “我……?!睆埓彘L很想去,他們蓮花坳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了個秀才,可不能就這么失去了。 一定要維護好他。 孩子們還指著他學本事呢。 “請張大爺跟我去一趟吧?!睖貪欓_口了:“我家沒有馬車,出行的話,不太方便?!?/br> 去的時候有車子接,回來呢? 總不能他坐車去,腿兒著回來,他也走不動啊。 就他這個小體格子,是標準的文弱書生,他試驗過,繞著蓮花坳,他能跑一圈,走兩圈。 這還是他養了許久才有的一點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