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術傳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 第181節
鄭良翻看這塊令牌,輕輕吸口氣,似驚似喜道:“有了!這令牌,這是絕影門的令牌!” 程靈眉梢微動道:“鄭將軍知道絕影門?” 鄭良不愧是黑甲軍的精銳將領,他道:“天下刺客出兩門,一為聽雨小閣,一為絕影門。這兩門,在咱們魏國雖然是不怎么敢冒頭,但是在南邊,可是猖獗得很呢!” 魏國境內其實也不是沒有刺殺事件發生,但畢竟朝廷的統治力強大,刺客不敢太過橫行。 可是在混亂的南方,刺客卻是大行其道。尤其是在齊國,前面就提過,齊國多方勢力混戰,許多首領人物就是死在刺殺之中。 那速度,那頻率,稱得上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鬧得齊國人簡直聞“刺”變色,而哪方勢力的首領要是沒被刺客刺殺過,簡直都要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首領人物了。 有鑒于這種情況,盡管魏國刺客相對少見,身在黑甲軍中的鄭良對此仍然極為關注。 程靈道:“依鄭將軍所見,這絕影門刺客,會是哪方勢力派來的?” 鄭良目中閃爍精光道:“程大人前次說過,要我等提高警惕,這刺客,若是陳帝買兇……” 陳帝買兇? 不! 程靈一時并沒有反駁鄭良的話,但她的心里卻接了一句:不是陳帝買兇,因為這刺客就是陳帝養的啊……陳帝自己養的刺客,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又哪里還用得著買呢? 是的,十條刺客守則中,其中有一條說的就是:圣皇永為吾主! 這個圣皇指的是誰?就是陳帝! 出人意料,這是真的太過出人意料了。 誰能想到呢,看起來是個傀儡,被陳國諸多豪強架空,整日花天酒地,只知酒色度日的陳帝,他居然會是當世最頂尖的刺客組織,絕影門幕后主使! 程靈并沒有得到天十的全部記憶,但通過十條刺客守則,她還是知道了很多東西。 比如說,在絕影門,天字號刺客永遠只有十人,不會增,不會減。減員的,死亡的,很快就會有下一個替補而上。 因此天十不是人名,只是代號。 又比如說,絕影門存在有天地玄黃四等刺客,天字號以下的三等刺客,他們雖然也會背誦刺客守則,但他們更多的只相當于機器,沒有信仰。 而天字號刺客,是有信仰的。 陳國皇帝被他們稱為圣皇,就是他們的信仰! 也就是說,今天來刺殺程靈的如果不是天十,而是其他下三等刺客,那么即便程靈可以人品爆發,采集出他們的記憶,也不可能會得到陳帝就是絕影門幕后老板的這一消息。 因為在絕影門,知道這一消息的,本身就只有天字號的十名刺客。 而天字號刺客又都是陳帝的狂信徒,如果不是程靈的采集術神秘詭異,正常人不論通過什么方法,只怕都不可能撬開天字號刺客的嘴,從他們口中得知真實消息。 程靈應該感謝陳帝看得起自己,派來了天十。 陳帝,真是一個有意思的昏君。 程靈對鄭良道:“鄭將軍,準備準備,咱們明日一早便將這刺客尸首,包括令牌,一起送到陳國京衙去。擊鼓,鳴冤,讓整個京城,整個天下都知曉,本官在陳都遭到刺殺了!” 鄭良一驚道:“程大人,倘若此事真是陳帝指使,咱們如此行事,豈不是火上澆油?” 程靈嘴角噙笑道:“不,鄭將軍,陳帝只敢暗中行事,我等一旦將此事鬧大,他反而要戰戰兢兢,下死命保全我等?!?/br> 陳帝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程靈此前就與何宴清分析過,陳帝不甘心做傀儡,摸約是要激怒使團,激怒魏國,使魏國與陳國開戰。 陳國最大的豪強張氏就駐扎在陳國北部,其地盤與魏國相鄰,魏國一旦發兵,首當其沖的就是張氏。 但陳帝想借刀殺人,程靈卻必定不會給他機會。 不但如此,程靈還要將陳都的水再攪渾一點,以達到拖延時間,等待魏、齊之戰落定的目的! 第287章 程靈是個老實人? 魏國大使在陳都遭到刺殺的消息,在一日之間便四散傳開了。 陳都上下如何洪流涌動且不說,只說陳帝在宮中,又“失手”打死了幾名宮人。 消息傳出后,一時又不知引來多少嘆息。但沒有人敢再勸諫陳帝了,從前勸諫過的,不是被陳帝殺死了,就是被他貶謫了。 至如今,朝堂上?;庶h的存在已幾近于無。 程靈覺得陳國的朝堂真是畸形得古怪,而陳帝此人,他明明在背后cao控著絕影門這樣一個頂級的刺客組織,卻只對著外頭使力,也不拿來清理清理自家朝堂,真是令人難以理解。 雖然說刺殺絕非正道,但陳帝既然不甘心做個傀儡,為什么不干脆解決那些讓他變成傀儡的人呢? 比如說張家的家主,那位大司馬? 三天后,程靈的這個疑惑得到了解答。 陳國大司馬張通又一次在府邸遭到了刺殺,而這一次刺殺他的,居然是他寵愛了足有三年之久的小妾! 夜間,張通在榻上與小妾歡好,緊要關頭處,小妾拔簪刺殺張通,在張通的臉上到脖頸間留下了一道長長的血痕。 這一次的刺殺自然是以失敗告終,但張通卻也丟人丟大發了。 最丟人的是,這種消息居然還傳到外頭去了! 行館這邊,楊林領著打探消息的人回來,模仿那市井閑人說閑話的語調道:“如今大街小巷都傳遍了,走出去隨便一聽,就有大司馬與那美人的愛恨情仇……至少五六十個說法?!?/br> 五六十個說法是夸張了,但五六個說法卻是當真有。 閑漢們說話可是沒個譜,怎么粗魯夸張怎么來:“據說大司馬為人特別警惕,就是晚上在自家院子里睡小妾,也要叫護衛在外頭守得嚴嚴實實呢?!?/br> “什么?大司馬居然愛好叫人聽自己墻角?” “……” 很難說事實是不是真的就這樣,不過這個事兒是真的叫程靈開了眼界。 在陳國,真可謂是沒有最荒唐,只有更荒唐,你永遠都想不到這些人的下限在哪里。 而張通遇刺的這個消息,又掩蓋住了程靈遇刺的消息。 魏國大使遇刺,這固然是大事,可這種正經的刺殺事件,又怎么比得上大司馬的墻角來得勁爆呢? 程靈猜測,這背后大概是少不了陳帝的手筆。 陳帝的手段……也真是令人一言難盡。只能說,好好的國君,技能點卻全都點歪了。難怪要被人冠以昏君、暴君之名。 陳國的日子過得烏煙瘴氣,各種混亂交織在陳都,卻也正好給了魏國使團亂中求穩的機會。 從這以后,魏國使團牢牢駐扎在了陳國。 刺殺事件沒有再繼續上演,陳帝又兇又慫,這令程靈多少松了口氣。 當然,她也沒有放松緊惕,而是在這樣的亂局中,更加加強了對自己,以及對整個使團的防護。 與此同時,魏國使團又開始了在陳都的第二輪“搞事情”。 程靈這邊的任務,主要是負責對接張家。 張敬賢自從獻上碧水蓮華琉璃盞給張通以后,就嘗到了這個琉璃帶來的好處,從那時起,他便格外想要得到更多精美的琉璃制品。 那么,最美的琉璃要從哪里來呢? 自然,毫無疑問這最終還是要著落到魏國使團這邊。 于是張敬賢在私下里便與程靈越走越近。 別看程靈曾經對張敬賢威逼利誘過,張敬賢卻并不恨程靈。相反,整個魏國使團,能被張敬賢看在眼里的,也就只有程靈一個。 何宴清算是半個,其余人,張敬賢都懶得與其交往。 尤其是最近,程靈曾經在魏國寫過的書,不知怎么都開始往陳國這邊傳了,張敬賢看過《農桑實紀》,對程靈就更是欽佩了。 某一次,他還拿著一本魏國刊印的《農桑實紀》到程靈面前來,問她上頭有關于織機的事情。 程靈也是有問必答,既向他講解這織機之妙,又告訴他:“陳國的氣候或許并不適宜種植棉花,但棉布的提花織機只需更改幾處尺寸,也可以應用到絲綢的織造上?!?/br> 張敬賢詳聽一番,與此同時還不停提問,越問越深,如此一問一答到后來,程靈還沒什么,張敬賢自己卻是聽懵了。 他從前評價程靈狡詐如狐,兇狠如狼,可如今的程靈在他面前,怎么……看起來倒像是一個圣人? 張敬賢無法理解,但這并不妨礙他暗中對程靈生出敬意。 而經過這么一個過程以后,再與程靈說話,張敬賢也自在了許多。 他開始旁敲側擊地向程靈打探琉璃的制造技術。 沒錯,這才是張敬賢最開始想辦法與程靈建立私交的最大目的所在。 琉璃不是天然的寶物,而是人工燒制而成。只是因為燒制的技術難度太高,出產量極少,優質的上等品更少,這才顯得格外稀有珍貴。 張敬賢有一股野心,他思量:倘若自己能拿到魏國的琉璃技術,那該能獲得何等巨利? 巨大的利益驅使張敬賢幾次三番向程靈套話,直到程靈朦朦朧朧地說:“其實,琉璃最大的難處在于透凈,而這透凈,是有配方的……” 配方是什么? 張敬賢因此而心跳加速,立刻往下追問。 這一次,程靈卻不似先前提到織機時那般爽快了。 她先表示這是魏國國寶,自己不可能私賣,又隱隱約約地流露出“倘若真要賣,或許也不是沒可能”這么個意思。 那到底是能賣還是不能賣呢? 行了,甭管程靈的說法是不是自相矛盾,只要她這邊流露出一絲可能,張敬賢就必然會瘋狂地撲上去。 他若不撲,自然也有的是人會撲。 總之從這里起,張敬賢就算是真的上鉤了。 程靈開始通過張敬賢,購買到了第一批大數量的糧食,從陳國邊境,通過大風河,運往南征軍中。 而買賣物資這種事情,基本上是有一就必定會有二,有了二又難免會有三。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張敬賢上了船,就下不去了! 張敬賢不知道的是,在陳都,像他這樣的,被琉璃配方所迷惑的權貴家中層子弟,并不僅僅只他一個。 而是三四個、五六個、七八個…… 混亂的局勢中,又始終有一條南征的線,在向前牽動著,從不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