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術傳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 第173節
講究一點的,還在明面上尊崇著齊國皇室,只是聽調不聽宣,給彼此一個回旋余地。 而有那直接粗暴的,干脆就自封為王:什么大明王,蒼天王,風波王之類的,管他三七二十一,有出處沒出處,撈著一個是一個。 反正山頭拉起來,亂世割據,勝者為王。 當然,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下,各種魔幻的事情也是層出不窮。 刺客之道因而也在齊國大肆盛行,俠以武犯禁,官方力量薄弱的地方,身懷絕技的武者就是這混亂江海中閃耀的星火。 當初程靈深入軍帳,在宴飲中刺殺臨海王,又于千軍萬馬中全身而退,此等事跡,便仿佛是拉開了齊國刺客時代的帷幕。 此后,名妓宴飲殺人之事又發生過兩次,死了兩個刺史。 就連從前的云川郡守,如今的大明王,王邕都在宴飲中遭遇過幾次刺殺。 只不過王邕身邊高手不少,他自己也足夠謹慎,這幾次的刺殺便終究都以失敗告終。 但割據在齊國東部一帶的風波王,卻在某個深夜,離奇被殺身亡了。 有小道消息傳出來,說是風波王之子,因為與父親爭奪同一個美姬,失敗后心生不甘,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使計暗殺了風波王。 如此一來,風波王既死,那史連海就繼承父業,成了新的風波王。哦,不,史連海自稱越王,一字王強于二字王,越王也自認為強于風波王呢。 自然,那個被父子爭奪的美姬,如今就又到了越王帳中。 此事是真是假其實很難定論,畢竟越王可從未承認過弒父之事。越王勢力對外也只宣稱說,風波王是因為疾病,暴斃而亡。 不過,這種正經的宣告永遠比不上小道消息來得刺激,在許多人心里,還是更傾向于相信那“弒父”之說。 包括在此次事件中出現的那位美姬,如今也在整個天下都有了艷名。 據傳言說此女出身商戶,原是湖山郡郡守柳某小妾,名為春姬。后來因其美貌動人,而被柳某送給風波王之子史連海。 史連海將春姬帶回東郡,卻沒能守住美人,反而被風波王將其納入了內帷。 至于最開始擁有春姬的柳某為什么不配擁有姓名,卻是因為他早在齊國亂起來的最初,就已經被隔壁郡守偷了家,直接滅了全族,自然,其地盤也被一并占了去。 亂世之中,像這樣連一點水花都沒能激起來就被滅了的小勢力,可不就是不配擁有姓名么? 任是英雄豪杰,都有可能今天風光無限,明日血濺三尺。 反倒是那個春姬,因為此等經歷而在整個天下都有了美名。 美名,顧名思義,就是美貌的名聲。 究竟是要有多美的人,才能如此在割據一方的諸侯之間輾轉,又引來父子相爭,如今還依舊受盡寵愛? 據說,這位春姬如今在越王的勢力中甚至都頗有威望呢。 后來越王還帶著軍隊去湖山郡,將那位滅殺柳某的“隔壁郡守”趕出了湖山郡,從此又多占一郡,成為擁有四郡之地的大軍閥。 而最開始發動叛亂的王邕,曾經全盛時期,他甚至是打開了齊國京城大門,一路殺到齊國皇宮的宮城之下。 那是去年八月之事。 倘若那一次王邕能夠一鼓作氣將宮城攻破,驅逐甚至誅殺司馬氏族,那么王邕改朝換代或許就在當時。 可惜,關鍵時刻王邕沒能將宮城攻破。反而是徐太后當機立斷,點齊了貼身的高手護衛,就帶著小皇帝從皇宮的密道,連夜跑了。 等到王邕將宮城破開,攻入那宣政殿時,卻一個重要人物也沒捉著。 哦,也不是一個都沒。 徐太后和小皇帝雖然是逃走了,原本權傾朝野的太師梁騁,卻被王邕當時斬殺,其頭顱被懸掛于京師城墻,受風吹日曬,以及無數目光侮辱。 王邕歷數梁騁三十大罪狀,將其釘死在jian佞的恥辱柱上。 王邕最初入京,打的就是清君側的旗號。如今“君”雖然跑了,君側的jian佞卻還是要清理的。 太師梁騁就是這jian佞之首,不清理他,又如何與天下交代? 此后,王邕自封為明王,暫行監國攝政之實。 而逃出去的徐太后和小皇帝,被原先就鎮守在天元關的司馬沖收留。司馬沖并非皇室嫡支,此前也沒有封王。不過他鎮守天元關,實際實力絲毫不弱于當初的臨海王。 徐太后與小皇帝投靠司馬沖以后,小皇帝就以皇帝的名義,封了司馬沖為蒼天王,又尊稱司馬沖為亞父。 王邕原先攻入京城的時候,大概是打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主意,準備通過攝政的方式,逐步收攏齊國權利。 結果卻沒想到徐太后硬是帶著小皇帝跑了,最后這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處,卻反而被司馬沖給白撿回家。 后來王邕也多次公開發文,表示要迎接皇帝與太后回朝,可惜不論是徐太后還是小皇帝,都不可能聽他胡吹。 他便是打開京城的城門,你看看徐太后與小皇帝可敢入京? 齊國的局勢就這樣僵持了起來。 大方面就是三大勢力分割三路,實際上各種小勢力分別穿插在三大勢力之間,其影響卻也不容小覷。 最可怕的是,天下大亂,仗打得太狠,百姓失土,流民遍地。真實的齊國,已經變成了一座煉獄般的大熔爐! 如今魏國想要收割齊國入版圖,又該怎樣入手呢? 第274章 農神在世 魏京,東井巷。 程靈在京城得到授官以后,便在官牙的介紹下,在東井巷買下了一座二進的小宅子。 論理,程靈現在是五品京官,三進宅院其實也能買得了,但實際上事情卻沒那么容易。 京城大,居不易,不僅僅是體現在物價貴,還有一點就是,好地段的宅子有時候不是沒人能出價,而是出了價也買不到! 東井巷整體坐落在京城東區,離三司不遠,出了門不論是騎馬還是坐轎,要不了多久就能到達三司官衙以及皇宮。 這種地段,居住于此的,不是朝臣就是勛貴,再不濟也要沾親帶故,祖上有仕途能人,余蔭至今。 程靈能通過官牙在東井巷買到二進小宅,還要多虧她是被皇帝直接拔擢,因此官牙才賣她面子,給予方便。 倘若是想要再住得寬敞些,那出了這一帶,外城區倒也不是買不著大宅子。 但沒那必要,兩進三進的,現在都只是過渡,目前來說,小宅子反而更方便。 程靈此番進京,一共帶了十來個人,都是糙漢子。宅子買下來后,程靈單住在后院,楊林、洪峰等人就住在了前院。 兩三個人一間房,盡可以住得下。 程靈授了官,洪峰等人就又成了官員部曲。不過程靈暫時還沒有正經差事要派給他們,于是洪峰等人目前的主要任務就是滿大街行走,目的就一個:熟悉京城。 不僅僅是熟悉地形,更是要熟悉京城的風俗、風物,還有人物。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戰不戰的先不說,總之這地頭得先熟悉起來。 各種各樣的消息也得打聽著,從上到下,要有一個自己的信息網,才能在任何時候,面對任何事情都有應對之策。 洪峰如今就成了一個打探消息的好手,他本來就是市井出身,喜好結交三教九流的朋友。不論是酒樓跑堂的,還是場子里的打手,又或者是大戶人家的小廝采買,洪峰都能自然而然地就結交上線。 南征的消息在京師上層烈火烹油地傳蕩著,從洪峰這里,程靈卻也能聽到各家各戶,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 比如說,那章臺御使解大人,看起來是個威嚴人物,實際上卻懼內。據說他的夫人比他小了將近一輪,老夫少妻,妻子卻是個河東獅。 又比如說,侍中大人崔凱官威賊大,便連他家門下的管事,走在外頭都要被人敬稱一聲爺。 崔大人家的某位管事,前些日子才娶了外城某小戶人家的女兒做第八房小妾,可是羨煞旁人呢。 …… 不得不說,任何時候,市井間的小道消息總比上頭的正經消息還要流傳得廣,流傳得快。 據程靈所見,崔凱在皇帝和同僚們面前,那叫一個溫吞柔和,稱一句“和稀泥成精”都不為過。結果到了外頭,原來崔凱官威賊大? 呵呵,真假且不說,總之這人必定有許多面! 這一天,程靈下值回來,洪峰興沖沖地來到程靈面前,卻是遞出一封帖子,道:“郎君,這是國子監祭酒,章大人家送來的帖子?!?/br> 國子監祭酒章殿臣? 程靈當然認得這位,畢竟章殿臣是魏皇釣魚小會上的???,而最近程靈也總是在當值的時候被魏皇叫去釣魚小會。 作為天子近臣,沾了皇帝的光,與此等大員也混了個面熟。 程靈一邊接過帖子一邊問:“來送帖子的有沒有特意帶話?” 洪峰忙道:“說是得了一方奇石,邀好友共賞?!?/br> 程靈眉梢微動,頓時覺得很有意思。賞奇石就不說了,她跟章殿臣是好友嗎?如果相互之間見過面,她給章大人行過禮,這樣就算是好友的話,那就算吧。 緊接著,洪峰又道:“郎君,大柱和二毛他們最近在外頭聽了許多關于您的消息?!?/br> 程靈奇道:“什么?” “是最近才有的?!焙榉宓?,“聽說民間有人將您稱作是農神菩薩呢!” 什么什么? 程靈有點摸著了邊,但卻又覺得更驚了。 只聽洪峰繼續道:“咱們兄弟們市井間走,那小攤,那茶館,那書肆,近來多了許多人在議論您的《農桑實紀》,說您寫的這本書,里頭的肥料方子,是當真有大用!” 《農桑實紀》推廣至今已有兩月有余,京師這邊可以說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周邊的農田如果說用上了更先進的肥料,到如今也是應該可以看見成效了。 但是,一本農書,影響力雖然必定會有,可是大到成為“京師頭條”,這正常嗎? 尤其是,當初皇帝將此書交給何翰推廣,何翰雖說是行動迅捷,可他只管推書,卻并不會特意去提書作者是哪個。 事實上,何翰在推書的時候,甚至還特意將書作者的存在感降低隱匿了。 不知道的,只當此書是朝廷所作,又哪里會特意去關注作者程靈? 更何況,這個時候大家的焦點不應該是在南征上頭嗎? 當然,南征的消息目前還只在上層流轉,市井間不知道——不,就算沒個確切消息,也該有點蛛絲馬跡,捕風捉影吧? 難道說……這一瞬間,程靈想了很多。 而在當天夜里,一位故人的突然來訪,解開了程靈心中的疑惑。 蕭蠻是悄悄過來的,沒有帶隨從侍衛,他甚至沒有走正門,而是在整個街巷都安靜了的深夜間,忽然來到了程宅后院的小門外。 咚咚! 兩顆石子輕輕敲響了那扇小門,程靈就住在后院,當即和衣而起,推開房門,輕功一展,來到后院小門邊,問:“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