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太子 第199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帝王白月光(雙重生)、和黑紅親弟上綜藝后爆紅了、國術傳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
“我讓你偷我的孩子,讓你虐待悅兒l,讓你利用恪兒l,還妄想恪兒l是你兒l子,你做夢!太子說得對,你這種人不配有子嗣,更不配活著!” 說到此,楊妘咬牙切齒,恨意滔天。這人將她將她的孩子全部當做棋子不算,真相大白后竟還想在圣人與太子心里扎根刺。 楊妘渾身顫抖,她不敢想,如果不是太子寬和良善,如果圣人與太子當真因為他的話對李恪的身世存疑,李恪今后會如何。他能有好日子過嗎! 楊侑!楊侑這哪里是不想李唐好過,分明是不想她好過。 尤其心思被揭穿,他卻還叫囂著要讓悅兒l陪葬!他怎么敢,怎么能??! 金釵又拔又刺。一下一下又一下。 楊妘的耳朵不斷回響著那些話,便是光想想楊侑毒計得逞的后果,她便已經渾身冰冷,如墜寒窖。因此她發了狠,手上動作不停,血液浸染全身亦毫無所覺。閔崇文的吶喊怒吼謾罵等一切聲音也好似聽不到。 “阿娘!”李恪唬了一跳,連忙跑進去保住楊妘,“阿娘,夠了,夠了,他死了,他已經死了,死透了。阿娘!” 李恪聲聲呼喚,將楊妘的神智一點點拉回來,她這才發現,楊侑身上被她扎出無數細孔,不斷有鮮血滲出,而自己也是全身染血。 楊妘臉色煞白,渾身抖動。說實話,這一刻她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盍巳?,她歷經國破家亡,從公主到皇妃,自認見過的也不少,尋常亦處置過下人??捎H手殺人還是頭一回,這人還是她的侄兒l。 楊妘手一抖,金釵落地,她閉上眼,終于放聲大哭,泣淚不止。 李恪卻松了口氣,能哭出來便好,宣泄出來就好了。 唯有他知道,自從他對李承乾坦白,有在李承乾的幫助下,對李世民坦白,對她坦白開始,她就一直強忍著。強忍著憤怒,強忍著怨恨,強忍著擔憂,強忍著恐懼。能夠忍到現在已經是極限了。而今,她終于手刃仇人,也終于能放肆哭出聲。 李恪抱緊她,任由她滿身的鮮血沾染到自己身上,他一遍遍喊著阿娘,一遍遍安撫。 阿娘,你還有我。 阿娘,你也還有李悅。 阿娘,會好的,我們會好的,一切都會好的。 第151章 如今的牢房已然是滿目殷紅,觸目驚心。而楊妘的哭聲又是如此悲痛欲絕,在場之人無不動容。長孫氏偏過頭去,不忍再看,李承乾亦是感觸良多。 這一夜,李恪與楊妘宛如歷經劫難,重獲新生。這一夜,李承乾一手挽著李世民一手挽著長孫氏,死活不肯離開。 李世民十分無語:“你都多大了,還當自己是三四歲的孩子呢,比雉奴還黏人。走走走,回去就寢去。你不睡,我跟你阿娘還要睡呢?!?/br> 李承乾出乎意料地沒有懟回來,只是抱住他的腰,將頭埋進他懷里。 李世民有些訝異:“怎么了,發生什么事了?” 李承乾搖頭:“沒事,我就是很慶幸。慶幸被設計調包被偷走的人不是我?!?/br> 被偷走的李悅,此生最重要的時光都活在楊侑的控制之下,承受著楊侑的冷言冷語冷暴力,壓抑天性,不得自由。就算現在解脫了,可那些記憶猶在,那些感受猶在,每個午夜夢回,他或許都會想起,成為此后一生的陰影。 被留下的李恪,雖則過了十余年安穩人生,現今也真相大白,好似什么都過去了,一切還如從前一樣??烧娴哪芤粯訂??他這一年來內心的苦楚與煎熬要怎么算?更別提這中間還隔著李元方一條人命。 即便李元方的死不是李恪所為,卻是因為李恪,甚至事后李恪因為種種緣由,種種顧慮,到底壓下了真相,按照宋清的要求,做了偽證。 如果李恪是罔顧人命之徒,或是他心性差一些,大可以不必在意。人不是他殺的,他沒有動手,甚至他想過要救人,卻被宋清阻止,更是攻其不備把他同樣踹下湖,他亦不會游水,亦是死里逃生。他有一萬個理由說服自己。 但他不是,他沒有辦法用這種方式將自己全部摘除出來,然后“原諒自己”、“放過自己”。自那以后,他便一直背負著這個罪孽,而可以想見,往后還會一直背負下去?;蛟S三五年,或許十余年,又或許一輩子。 這些經歷,任意一個,若換成自己,李承乾光是想想就覺得心里難受得緊,好似有只無形的大手掐住他的喉嚨,讓他無法呼吸。 李世民與長孫氏亦是心有戚戚。李世民一嘆:“別瞎想。不會的,你與他們不同。阿耶怎么會讓人將你偷走呢?!?/br> 雖是寬慰,卻也是事實。 李承乾知道,若換成自己,若當初生產的是長孫氏,李世民絕不用只讓她身邊帶著那么點人,更不會覺得母子平安,表面看沒發現任何端倪就揭過去。他必會將寺院里里外外查個清清楚楚,半點蛛絲馬跡也不會放過。 李悅能被偷走,雖然根本原因在于楊侑,可換個角度,又何嘗不是因為李世民不那么重視呢? 李承乾將李世民又抱緊了兩分:“所以我也同樣慶幸,我是被阿耶偏愛的那個?!?/br> 李世民頓住,目光復雜,這是覺得他對別的子女不好? 李承乾確實是這么覺得的。他覺得李世民這個阿耶當得實在不咋地。既然不重視庶出,為何要生呢?生而不管,這算什么?渣爹??!但他不能說。 李恪李悅并李祐等所有人都能這么說李世民,他不能。因為他是被偏心的那個,是既得利益者??梢屗艞夁@份偏愛,他又做不到。他自私地享受著這份偏愛,并可恥地想要一直擁有。 他做不到舍棄,但他愿意去勸導李世民,讓他的偏愛有時候顯得不那么讓人心碎。 李承乾從李世民懷里抬起頭來,坐直身子,握住李世民的手:“阿耶,老裴之前不是傳信說他們很快就到了嗎?我們一起去接他們好不好?” 李世民:??? 他自然明白李承乾這里的“他們”,實際上最重要指的是李悅??伤頌榈弁?,坐著等不就行了?哪有親迎的。更何況,素來只聽過子迎父,何來父迎子的道理。 他沒說話,反倒是長孫氏先開了口:“承乾想去的話,阿娘陪你一起去?!?/br> 李世民看向長孫氏,長孫氏身為母親,更能將心比心,身臨其境去感受那份悲痛,也更明白楊妘的凄苦與那個孩子的不易。 她說:“那個孩子過往十幾l年確實苦了些,即便如今被帶回來,恐怕也是忐忑不安,心慌難定的。他這會兒只怕是既期待又惶恐。 “承乾方才說,慶幸被偷走的不是他。我也慶幸。當年楊侑不過是因為換不到承乾,他最有可能換到的唯有楊妃所出??扇羰撬芰Ω鼜婞c,若是他有別的選擇呢?二哥覺得與恪兒悅兒相比,他更愿意換誰?” 李世民面容嚴肅,答案顯而易見,比起楊妘所出,自然是長孫氏所出更有分量。想到此種情況,李世民心頭一梗,對楊侑一伙人的厭惡更重了幾l分,稍稍試想著將那個孩子換成承乾,很好,心臟揪得更緊了。 他張了張嘴:“好?!?/br> ******** 在行宮休整一日,李世民下令啟程回宮,卻在臨近長安的道口歇腳,帶著長孫氏等人在十里亭靜坐。此地正是南來者入京的必經之路。 李悅與裴行儉并肩而行,裴行儉笑道:“我就說你一定行的,看,你現在不是就騎得很好嗎?” 這話有個前提。李悅從前生活在楊侑的眼皮子底下,是未曾學過騎馬的。自江都趕往京師,前兩日都規規矩矩坐在馬車里,可眼見裴行儉與諸玄甲軍皆是策馬揚鞭,好不快意,未免眼熱。 裴行儉察覺他的渴望,便主動提出教他。剛開始學得磕磕碰碰,混在一眾騎術上佳的人里面,顯得尤為突出。他差點以為自己太笨沒這天賦,好在裴行儉很有耐心,不厭其煩,經過多日的練習,他現在已經能自己驅馬小跑了。雖然太快了仍舊不行,卻已經相當不錯。 聽到裴行儉的夸贊,李悅無比欣喜,誠心誠意道:“多謝裴二哥?!?/br> 從陌生到熟悉,如今他已經能輕松將裴二哥這個稱呼叫出口。 裴行儉手持馬鞭指向前方:“快到了,再走數里應該就能看到長安城?!?/br> 長安,也是他的家。李悅握著韁繩的手緊了緊,這一路他都期待著快些到家,快些見到親人,卻在此時生出了幾l分近鄉情怯之感。他帶著雀躍忐忑的心情跟著裴行儉繼續前行,沒走多遠,便見前方浩浩蕩蕩的隊伍。 裴行儉眼前一亮:“是義父的圣駕。義父他們必是在等你?!?/br> 李悅雙手又緊了兩分,在等他嗎? 兩人再往前,看到一處亭子,廳內或坐或站十余人,最中間那位衣服上還繡著龍紋。 裴行儉翻身下馬,又伸手接李悅下馬,二人還沒入亭,便見一人走過來,笑嘻嘻道:“你便是悅弟吧。聽老裴說你貌似阿耶,今日一見,果真如此?!?/br> 李悅怔愣愣的,有些不知所措。 裴行儉輕笑介紹:“這是太子,亦是你大哥?!?/br> 李承乾朝李悅眨眨眼,張開手臂,抱住他:“歡迎回家?!?/br> 歡迎回家。 回家。 李悅瞬間鼻子發酸,眼眶紅起來。 李承乾親自牽著他的手入亭,李悅第一眼就瞧見坐在正中間之人,渾身氣度不凡,不怒自威,他莫名有些發怵,待看清對方面容又不自覺生出幾l分親近。 裴行儉落后一步過來,躬身拜禮:“見過義父義母?!?/br> 李悅頓了頓,這才反應過來,學著裴行儉的樣行禮,李世民站起身親自將他扶起,拍了拍他的頭輕笑:“回來就好?!?/br> 長孫氏亦笑:“是啊,回來就好?!?/br> 溫柔的聲音,親近的姿態,仿佛他只是一個外出遠行如今歸來的孩子。李悅眼眶又紅了兩分。 李承乾牽著他的手,一一介紹李元嬰以及李泰李麗質李治,最后走到楊妘與李恪面前:“這是你生母與胞弟,嗯,也可能是胞兄?!?/br> 李恪李悅誰大誰小,誰先出生,如今大約只有老天爺知道了。 楊妘再忍不住,將他摟進懷里:“我的悅兒!” 不知道是不是母子間天然的親近,李悅很是能感受到她的情緒,傷心難過心疼欣喜等等交織在一起,無比復雜。淡淡終歸還是心疼與喜悅大過其他的。 李悅一點點回抱她,眼淚亦是落了下來:“阿娘?!?/br> 李承乾退后幾l步,來到長孫氏身邊,與裴行儉一道領著李元嬰與諸弟妹退出來,將空間留給母子三人以及李世民。 李世民一晃神就發現身邊空空蕩蕩已經沒了人:……行吧。 李承乾遠遠看著他們,看著他們從最初的母子抱頭痛哭到互擦眼淚,各訴衷腸,最后都浮現出難得的笑意。 李承乾也勾起嘴角,心道真好。哪怕從前有過苦難,哪怕以后仍存陰霾與愧疚,但他們都是好孩子,老天總會垂憐。 李承乾相信,一切終會過去,一切都會好起來。他以及他們所有人都會幫助他們往前走,往陽光下走。 回到宮中還有一堆的事要處理,首當其沖的兩項,其一閔崇文宋清等余孽全部處斬,即日執行。其二,高寶珍高寶珠姐妹的處置。 李承乾提議:“殺自然是要殺的,不如拉到陣前去殺,也能給高句麗大軍一點震懾?!?/br> 李世民點頭,并無異議。 李承乾眼珠骨碌碌一轉,直接跪下:“父皇,請許兒臣親自率軍出擊?!?/br> 他叫的是父皇,自稱為兒臣,這是作為兒子亦是作為臣子的正式請纓。李世民卻蹙起眉來:“一個高句麗罷了,也值當大唐太子親征?給他們臉了嗎?” 這便是拒絕了。李承乾不服氣:“若照阿耶這般說,西突厥可值當?吐谷渾可值當?這世上哪里值當?” 李世民眉宇又皺了幾l分,看向李承乾,神情嚴肅,目光銳利。 李承乾半點不懼,抬眸直視:“阿耶讓我全權主持 高寶珍姐妹行刺與楊侑造反復國之事,更讓我親臨現場指導,甚至令我與高寶珠交戰,為的是什么?不就是想讓我親身了解何為戰場嗎? “可阿耶以為高寶珍姐妹并楊侑這點場面與手段,當真能讓我瞧見真正的戰場以及戰場的全貌嗎? “阿耶為我指定那么多朝中重臣為老師,讓我學文習武,更是暗中吩咐李將軍秦將軍程將軍等人與我切磋之時,亦同我講述當年征戰之事,還時常親自教我兵法韜略,為的又是什么? “因為我是太子。我可以不必次次親征,卻不可不知仗應該怎么打,更不可不知戰略戰術如何定制,兵力糧草如何調度??墒前⒁?,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即便我兵法學得再好,沒有真正施展過,嘗試過,亦是枉然。 “阿耶教我這些,卻又不讓我去,是想讓我做趙括嗎?” 李世民一震,趙括……他從未想過讓承乾做趙括,只是…… “阿耶,你想要我體會的場面,要我懂得的東西,要我理解的知識,我總要親自來一回才能更深切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