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太子 第183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帝王白月光(雙重生)、和黑紅親弟上綜藝后爆紅了、國術傳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
崔家家主在攙扶下坐起來。崔家還得靠他是真,但“沒有完全輸”幾個字卻是純粹的安慰了,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 若還不算完全輸,怎樣才算? 見他神色不好, 崔夫人只能又道:“一家圖書館容易, 一家書院也容易, 可要這二者遍布全國卻是難上加難。朝廷這些年便是增加了不少科考名額, 總共也才多少。能滿足集賢書院的教學, 又如何能滿足全國的州學府學縣學呢? “再說圖書館。那么多藏書便是與民間紙坊書局合作,也非易事。說白了,此事談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似四書五經這等常用書籍還好,對于別的叢書呢?更別提與民間合作是怎么個合作法? “光是長安一個皇家圖書館便不知耗費了多少精力與錢財,想遍布全國, 單是掐指算個大概, 便不知要付出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即便朝廷現今國庫豐盈,也還有許多旁的用處, 不可能全攤在圖書館上。 “因此, 我倒覺得這事郎君無需過于著急。圣人的旨意雖下,想要達成還不知要用多少年光景呢。我們還有許多時間可以想辦法,說不定過幾日便有轉機呢?” 崔家家主搖頭嘆息:“若是早前我或許會這么想, 可現在怕是不可能了。圣人與太子這一局布了五年,不說十足的把握,至少要有八成才會這么大動作。 “開工沒有回頭箭, 他們此舉已然同我們撕破臉。若是失敗,非但無法徹底壓下我們,還需承擔我們的反撲,讓我們踩著他們給的臺階更上一層樓,這等局面,他們怎會愿意看到。 “所以我猜,他們手里應該還有別的倚仗。他們的牌還沒完全出盡?!?/br> 這也是他越發擔心的地方。 旁邊的崔家大郎聞言,幾度欲言又止,都被崔夫人眼神阻止。近在眼前的眉眼官司,崔家家主如何看不到,心頭一顫:“可是又有別的消息傳來?” 崔夫人剛要張嘴,崔家家主已搶先指向崔大郎:“我不問你,我問他。你來說?!?/br> 崔大郎一時犯了難。崔家家主神色嚴肅:“你只管說,我身子受得住。我乃一家之主,你們也說了,還有許多事要靠我。若我無法掌控全面信息,如何知道接下來該怎么應對?此乃我崔家生死存亡之際,半點馬虎不得?!?/br> 崔大郎對上崔家家主凌厲的視線,低下頭去:“有消息說,太子研制出了新式造紙法與新式印書法?!?/br> 崔家家主渾身一震,面色又白了兩分,強自鎮定,深吸一口氣:“有消息說?從何得來的消息?!?/br> 昨日管事才把打探到的事情告知他,才過去一天時間,長安不會這么快又來新消息?不太可能。所以這個消息八成不是出自他們崔家。 崔大郎知瞞不過,又有崔家家主先頭的話在前也不敢再瞞,老老實實回答:“是王家?!?/br> “王家?” “是。昨夜王家派人傳信,送信的人是王家家主身邊的心腹管事。本是要親自送到父親手里的,奈何父親彼時昏睡未醒,兒子只能出面接下?!?/br> 崔家家主深吸一口氣:“可知這新式之法是什么?” “王家說不知?!?/br> “信上還寫了什么?” 崔大郎嘴唇一張一翕,不知如何開口,躊躇半晌才再崔家家主的目光催促下硬著頭皮道:“王家說他們已決定向皇家投誠,配合皇家開辦書院與建造圖書館?!?/br> 嘩啦。 崔夫人剛送到崔家家主手邊的藥碗摔了個粉碎。 崔大郎低眉順手,半點不敢抬頭,只將懷中書信掏出來遞上去:“父親,王世伯說,不論你信與不信,在此之前,王家從無背棄之舉,未與皇家達成任何交易,王八郎王九娘在京中種種皆是一出局。他們亦只是旁人棋局上的棋子。 “但現在投誠皇家卻是他再三斟酌后決定。事情至此,已可見大局將定。我們便是堅持,亦不過掙扎數年,改變不了結局。身為一家之主,他得為全族考量。 “自古以來世家無數,比咱們強的也比比皆是,如今安在?而今我們所倚仗的資本不再,若還與皇家僵持,數年后,恐也會落入此等下場。不如盡早服軟,表明態度,全心效忠。如此,便是世家地位不在,總還能保有貴族體面,不至于走向落魄?!?/br> 崔大郎悄悄抬頭看了崔家家主一眼,見他臉色雖難看,卻沒有發病的情況,又繼續道:“王世伯說,看在過往姻親與世交的面子上,在王家已有決定后告知我等,是他現在唯一能做的事。 “太子手中握著的新式造紙法與新式印書法究竟是什么,他確實不知。但從圖書館同書院便可窺見一二。世伯是想提醒我們,莫抱有僥幸之心,盼我們不要過于執著?!?/br> 執著? 這哪里是執著!他們堅持了數百年的世家地位,難道就要這樣輕易放棄嗎!崔家先祖打下的基石,一磚一瓦替崔家墊起的堡壘,莫非就要毀在他手里? 這個決定一做,他便算是毀了崔家祖上所有的心血,成了崔家的千古罪人??! 可是如果走向落魄,如歷史上諸多已然泯滅的世家一般,他亦是罪人。 他該怎么辦,到底該怎么辦! 崔家家主閉上眼睛,臉色灰敗一片。 ******** 長安。 李世民的案上擺放著十多種紙,紙的厚薄質地各不相同。 李承乾言道:“阿耶也知道,自崇文館成立以來,我招收了許多紙匠,崇文館下設有造紙坊與印刷坊。 “我讓熟紙匠改進造紙術,主要從兩個方面。其一是制造工藝,譬如打漿程度。以往的打漿程度最高不過七成,現在我們已經可達八成。如此造出來的紙白度提高、表面更光滑、結構更緊密,紙質也更細薄。 “其二是制造原料,從前我們基本以楮皮、桑皮、藤皮并麻類為主?,F在我讓他們嘗試不同的原料。譬如竹子、稻麥秸稈等,也可以混合不同原料嘗試。另外還能收集故紙重新打漿回槽再造。如此便能廢物利用,將成本降到最低。 “阿耶你看,這個這個還有這一排。都是?!?/br> 李承乾一一指過去:“其中竹紙的表現最佳,經實驗,也是結合成本、落墨情況、細膩程度等多方面而言性價比最高、最適合用來印制書籍的。當然除此之外,諸如竹麻、竹楮等混合材料的表現也十分突出。甚至是回槽紙……” 李承乾停頓片刻,拿起桌上幾張紙:“這幾張都是故紙回槽重造出來的,是不是完全看不出來?” 李世民一一比對,甚是驚訝:“確實看不出來。都很不錯。圖書館中所印書籍用的是那種?” “圖書館用了好幾種紙,這些新制的合適的種類都有用到?!?/br> 李世民嗯了一聲,又指向旁邊的三套裝備:“這些呢?” “這是用來印刷的?,F今書局里的書要分為三類。手抄本,拓印本,木刻本。手抄費時費力更費人,不但要求抄寫的人識字,書法還得工整。拓印本在拓印時講究頗多十分麻煩,唯木刻本相比起來,較為便利些。 “但木質刻版容易損毀,印的次數一多就沒法用了,需要重新制作刻版。如此一來又需耗費一波時間與成本。另外刻版的方式過于單一,印刷全部文字的書籍還行,可若需印刷帶有圖畫的,就沒辦法了。 “所以我在刻版的基礎上讓人改進做了雕版,方式與刻版相同,但嘗試著增加了不同材質做底,并讓人雕撰畫圖。另外還利用多種顏料,使其能做到彩印。 “最后是活字印刷。將一個個文字單獨擰出來雕刻鑄造模型,需要時再拿出來排列成序進行刊印。雕版可以用來印刷量大的書籍?;钭挚梢杂脕碛∷⒘啃〉臅?,如此便不用額外做版了。 “甚至活字也能采用不同的材質。譬如泥活字,木活字,銅活字,陶活字等等。我都試驗過,效果都不錯?!?/br>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眸中光亮閃爍:“有了這幾樣,我們就能更多的印刷書籍。市面上的書籍越多,種類越廣,有學之士就會顯著增加?!?/br> 李承乾眨眨眼:“這也代表朝廷可用人才越來越多,我們的選擇越來越廣?!?/br> 選擇越來越廣,世家的作用便會越來越弱。 李世民眼中光亮又勝了幾分,他看向桌上的紙張與印刷套具:“你打算用這些換取與民間紙坊印坊的合作?” “對。朝廷即便掌握技術,也無法承擔全國圖書這么大的量。所以我想著,我們提供給他們技術,他們無償幫我們印刷需要的書籍。當然印刷的量可以根據紙坊印坊的規模大小進行調整,設定一個他們能夠承受的范圍?!?/br> 李世民笑起來:“這法子極好。新式造紙法與印書法出爐,若彼家有了此家沒有,那么要不了多久,此家便會逐漸衰落。只需我們的要求在合理范圍內,為了自家產業能夠延續,他們必會答應?!?/br> “對?!崩畛星c頭,“更何況,我還做出了花紙,譬如用木芙蓉皮添加花汁,如此制出來的紙便帶有花香。其他花木亦可。這類紙造價不便宜,售價也高。寒門庶民買不起,但士族高門,權貴富戶定會喜歡。如此,紙坊也可賺上一筆。 “至于印坊書局,有了這等印刷術,各類話本都夠他們賺不少了。選擇與我們合作,非但能讓產業延續,還有利可圖;不合作,只會被市場淘汰。如此一來,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該怎么選?!?/br> 李世民眼神閃爍:“王家已經表態,崔盧鄭三家也不會遠了?!?/br> 李承乾挑眉。是啊,不會遠了。畢竟能成為世家者,誰會是傻子呢? 李世民站起來,走到廊下,雙目遠眺,看著宮門之下:“長安,又能熱鬧一陣?!?/br> 誠如他所說,改進造紙術與印刷術的消息一經流出,全民再次沸騰,豈是熱鬧二字可言?街頭巷尾議論者眾。茶館酒樓食肆,處處可聞探討之聲。每個人的聲音中都透著難以言說的激動與欣喜。 此前朝廷說要在各地辦學建圖書館,要“有教無類”,要讓高寒士庶都讀得起書。他們雖然高興卻也擔憂。 但凡接觸過知識的,不論才學多少,全都明白其中不易。似圖書館,還是全國圖書館這樣的大工程,好是好,但真的能夠實現嗎? 他們內心不是沒有懷疑。畢竟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們在高興之余也有顧慮,倘若此舉不成呢?如今希望多大,他日失望就有多大。所以此前他們雖然歡喜,卻是克制著的。然而現在不同。 有了新的造紙法與印刷術,他們知道此事一定會成功。他們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的曙光。他們歡呼著,雀躍著,喝酒唱詞寫詩作曲。通過一切手段去抒發自己的激情。 一時間,不論朝廷還是市井,不論長安還是外地,全國上下的文人,又或是接觸過讀書、憧憬過讀書的人都難掩喜色。他們日日掛著笑臉,神采奕奕,仿佛渾身充滿了力量。 與之相反的,崔盧鄭三家不少人齊齊犯病,皆是急火攻心之癥。三家好一通兵荒馬亂。 但不管他們愿不愿意,都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因而等這些人病愈之后,家中長輩齊聚再度議會。議會怎么開的,李承乾不知。但他知道結果。因為沒過多久,李世民就收到了三家的不同“誠意”。 譬如他們承諾,自家旗下紙坊書局均會配合朝廷行動,并主動要求承擔印刷量比尋常人家多一成;譬如他們承諾,派遣族中有學子弟入州學府學縣學輔助教諭;譬如他們承諾,會開辦書院,“有教無類”,其寒庶學子占比不會少于四成。 諸如此種,等等等等。并且每一項都自愿接受朝廷監督。表示他們愿意為朝廷培養“國臣”,而自身之“家臣”。 說實話,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在朝廷強勢、民心所向,而世家示弱、民心匱乏的對比下,即便世家想借此招攬家臣,也是收效甚微的。 因此,李世民與李承乾完全不擔心這方面,即便真的出現。一個已經被他們釜底抽薪,根基底氣不在的世家,有何可懼?抬手就能覆滅。所以,對于他們的表態,李世民很滿意,李承乾也很滿意。 長安一片歡天喜地,千里之外小院中的青年可就不那么高興了。 楊侑看著最近從京師不斷送來的信件,看著上面一件件全部可稱“驚雷”的消息,面沉如水。 閔崇文心底也是五味陳雜:“世家地位存續數百年,李唐居然能在短短一年里將其顛覆。若不是親眼所見,當真難以置信。圖書館、書院、新式造紙法、新式印刷術……他們到底是怎么想出這些的。當今太子……李承乾……” 他咬著牙,說出話來。心里卻嘀咕著,世上真的有這種人嗎! 土豆紅薯玉米,哪樣不高產! 筒車水車灌溉,哪樣不重要! 更有火藥成為國之利器,今又出造紙法與印刷術。這是人嗎!就問這是人嗎!他怎么能什么都會! 恐怖如斯,簡直恐怖如斯??! 這怕不是哪座山里走出來的妖孽! 楊侑閉上眼睛深呼吸,又緩緩睜開,雙手成拳,咯咯作響,壓抑良久最終話為一句嘆息:“可惜了,怎么不是楊家的孩子。倘若是楊家子……” 倘若李承乾為楊家子,他們何愁大業不成。 但不是就是不是。 楊侑沒忍住再次陷入劇烈咳嗽,好一陣才緩過來:“最近楊安那邊如何?” 看著楊安那張臉,楊侑每每都覺得好似看到李世民。他實在不愿看下去,加之最近又一次急病,不能再受刺激,便以此為由,不怎么去楊安那邊了。楊安倒是每日都會來,多是在床邊問候幾句,便被楊侑用各種借口趕走。 楊安院中之事,除原本的蘭姑等人外,便全交給了閔崇文。 閔崇文一邊為楊侑遞上溫水一邊回答:“小郎君還是老樣子。就是或許太久沒出門的緣故,性子越發沉悶。蘭姑說,他大多時間把自己關在房里,偶爾在院中歇一歇,轉一轉。 “提紅十分殷勤。也不知是不是太殷勤了,小郎君對她的態度并不算好。蘭姑常聽他發脾氣罵提紅。不過提紅倒是一點都不介意,不管小郎君何種態度,待小郎君依舊如初,還從蘭姑手里接了許多活,恨不得與小郎君有關的所有事都親力親為?!?/br> 楊侑對這些不甚在意:“只需盯著他們沒有異動,別出去就行。其余隨他們吧?!?/br> “是?!?/br> 楊侑將溫水喝下,有轉了話題:“之前大夫不是說,若用猛藥,能讓我暫時好轉嗎?” 閔崇文聽出他的言外之音,十分難受,很是不忍:“主公!” 楊侑擺手:“不必再勸。便是好生將養,處處妥帖也不過多活一二年。似這般活著有什么意義?我們還有大事未成,我這個樣子,如何主持大局?” 閔崇文低頭。這就是現實。若想成就大業,就必須讓楊侑好起來。而想讓楊侑短暫好上那么兩三個月,就必須用猛藥。用了猛藥之后,身體會急速衰敗。 楊侑望向窗外,神色堅決:“長安那邊,讓他們開始準備吧。我們選的螳螂該用起來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