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太子 第181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帝王白月光(雙重生)、和黑紅親弟上綜藝后爆紅了、國術傳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
“大哥,在那里,快點,我們得追上,不然就看不見了?!?/br> “大哥,它掉下來了?!?/br> 掉下來? 王九娘正疑惑,就見一只風箏飄飄搖搖落在自家房頂上。 隨即敲門聲起。 管事前去開門,頓時驚住了:“太子殿下?” 王八郎與王九娘動作一頓,轉頭看去,站在門口的不是李承乾又是誰?而他身邊跟著的正是李麗質。 王九娘恍然,怪道剛才覺得聲音有些熟悉,好似在哪里聽過呢。 李承乾歪頭:“你認識我啊?!?/br> 管事脫口而出的話證明他已經認出了李承乾,此時此刻,院中眾人連同王八郎王九娘都不得不自報家門,上前見禮。畢竟皇家終歸是皇家,還是權柄在手,武力強大,民心所向的皇家,世家再傲氣,也不可能正面對抗。尤其這還是在院門口,前方街道不乏行人經過。 “哦,太原王家?” 王八郎心頭一緊,言道:“是?!?/br> 李承乾點點頭沒說什么,指著房頂的風箏道:“實在抱歉,并非故意打擾。紙鳶飛得太高斷了線,我們是追著它來的?!?/br> 王八郎忙吩咐管事架梯子去取。李承乾沒反對,而是笑嘻嘻借著空檔與王八郎閑聊起來:“早就聽聞世家嫡支子弟教養不凡,芝蘭玉樹,今日一見果真如此。近日有些流言我也聽說了。你們不必自困,不過是幾個旁支罷了。 “樹大分家,人大分支,既已分了出去,便與你們無甚干系。一缸子紅豆難免會有幾個壞的。誰家大家族沒個紈绔子弟,等過陣子,眾人冷靜下來,自然能明白?!?/br> 王八郎;amp;王九娘:……你這是在安慰嗎?呵呵,你還是別安慰了,事情不就是你捅出來的,現在對我們說這種話,不覺得是貓哭耗子嗎? 可即便知道李承乾是故意這么說,二人卻不能發作,只能笑嘻嘻附和,借機轉移話題。 管事取了風箏送過來,李麗質接了,李承乾卻沒有半分要離開的意思,反而四下打量起宅子來:“布置得倒也雅致??扇菸覅⒂^一番?” 王八郎:……他能說不嗎? 不能。 所以王八郎只能壓下滿心的不情愿,領著李承乾參觀院舍。李承乾倒是半點不客氣,反而走在王八郎前頭,這兒瞧瞧,那里看看,就這樣一步步來到書房。 此處只是京中的一處別舍,因此書籍雖有,卻不多。李承乾隨后拿起一本翻了翻:“這書有點意思?!?/br> 王八郎言道:“不過是尋常的地域志罷了?!?/br> “都說世家以詩書傳世,族中藏書千萬。這幾本我還沒讀過呢,可能借我看幾日?” 王八郎莫名其妙:“殿下,這些書皆非珍品,亦非孤本,雖說不是常用的四書五經,卻也不算特別難尋,宮中必然有?!?/br> 不說太子以聰慧漸長,所學淵博,涉獵寬廣,未必沒看過,即便當真如此,也委實用不著借。 可李承乾好似沒聽到他的話一般:“就借幾日,待我看完便差人送還,可行?” 一雙眼睛分外明亮,態度堅決。 王八郎能怎么辦,只能扯了扯嘴角:“不過幾本書罷了,莫說借,殿下若喜歡,送予殿下便是?!?/br> 李承乾將書本一抄,心滿意足,笑嘻嘻告辭離去。 唯剩王八郎王九娘一頭霧水。 “八哥,太子這是什么意思?” 要說今兒這天氣能放風箏有可能,但風箏能飛那么高,斷了線還一路掉到他們宅子里就有點過于巧合了。況且如果真的只是巧合,李承乾拿了風箏就該走,而不是這么個發展。 這點王九娘明白,王八郎也明白,但他同樣猜不透,目光掃向原本放著書籍現在已經空了的桌案:“總不會是故意來拿幾本書吧?” 就算是世上難得的珍品孤本也不值當一國太子干這種事,更何況是些對皇家而言算得上普通的書籍? 王九娘王八郎對視一眼,更加迷糊了。 另一邊的李承乾卻十分高興,將書籍隨后丟到一邊,又風風火火去監督施工了。 半個月后,“房子”落成,李承乾又花費了十來日將所有書籍整箱整箱運進去,按照不同分類擺放列柜,然后掛上門口由李世民親題的牌匾——《皇家圖書館》,并宣布規則。 圖書館內藏書千萬,不論四書五經、還是地域志異、亦或算學醫術,應有盡有,且全部對外開放。只需是大唐子民,都可入內查看,也可借閱回家。 于館中閱讀者,需遵守館中事項,譬如保持安靜、不得尋釁滋事、不得涂抹毀壞書籍等;借閱歸家需留存押金,若無銀錢抵押,可用物品,物品也無,戶籍亦可。但一次不得借閱超過三本,每本不得超過三日。同樣的也不可涂抹損毀,若不慎損壞,需照價賠償。 凡借閱書籍,都可自行謄抄留本,到期前將原本歸還即可。若要在館內抄錄也行,可以自帶筆墨紙硯,亦可在館內商店購買。 此事一出,全民嘩然。最為欣喜的便是讀書人。 他們最需要的是什么,書。他們為何會在世家“提醒”之后諸多顧慮,也是因為書。 他們有聰明才智有刻苦勤奮,靠自己的努力已有所學,但他們尋常能接觸到的不過是普通書籍,許多典藏珍本,許多深奧學識,他們是接觸不到的。這些東西都在高門士族的手里。 誠然高門士族不只有崔盧鄭王,但現今唯有此四家聲望最高,底蘊最厚。所以他們不得不再三思量,躊躇猶疑。然而現在他們不用了。 對比一下,世家自傲底蘊,利用他們的向學之心來威脅??苫始夷??皇家放出了所有藏書,不論是尋常書籍,還是深奧孤本,全都刊印,供眾所閱。 兩廂比較,高下立見。 眾人本就偏向皇家的心越發朝皇家傾斜,更有人直接將心里話說出來,剛巧被李承乾聽到,搖頭道:“不能這么說,高門士族何其多,幾家所為不代表諸家所為。世家枝葉繁茂,旁系林立,有紈绔不肖的,也有心系于民的。 “旁人如何,我不清楚,但太原王家的王八郎就很好。這圖書館中還有幾本難得書籍是他捐贈,我才能得以刊印呢?!?/br> 所有人愣?。骸巴跫??太原王家?” 李承乾肯定:“對?!?/br> “哦,難怪了。此前說崔盧鄭王如何,但崔氏鄭氏行事確實惡劣,盧家也多有不當之處,可王家卻是沒傳出什么不正之事,偶爾那么兩件,也最多是子弟紈绔,沒有傷害他人之舉?!?/br> 由此,人們對太原王家漸漸改觀。但這點卻并沒有讓王八郎王九娘感到高興,反而面色大變,神色驚悚起來。二人好容易逃脫前來交好賠禮的人,匆匆離開,第一時間門便是提筆研磨,傳信回家。 ******** 世家再聚。 嘩啦。 “東宮太子好厲害的手筆。圖書館,竟然是圖書館!誰能想到他建的‘房子’竟是圖書館。他居然搜羅了所有藏書以作刊印?!?/br> “據長安來信,皇家圖書館地方不小,書架林立,其中藏書浩如煙海。這么多書不是短期內能刊印出來的。從皇家的《氏族志》出臺,從針對我們的話本說書流傳開始至今不過三個月,這點時間門遠遠不夠?!?/br> “東宮轄下有崇文館。崇文館成立之初便不僅僅是教導館內學子,還承接整理校隊宮中藏書之事?!?/br> 眾人深吸一口氣。也就是說,這件事在崇文館建立之初,圣人以及太子就在規劃了。而崇文館是何時成立的?貞觀初年。至今已有五年。 五年,圣人與太子用了五年的時間門來布局。一出手則已,一出手便是釜底抽薪之計。 “太子公然說出世家與世家,子弟與子弟需分開來看,如此,我們之前準備的東西,許多都用不上了?!?/br> 有人輕嗤:“別說那些,但就目前的情形而言,圖書館一出,我們此前的計劃還有用得上的嗎?” 眾人一愣,是啊,不是許多用不上,而是全都用不上了。他們只覺得心口發堵,胸中憋悶,卻無法排解。 此局要如何破,暫且商討無果,四家分別,只能等后續再議。 回到家中,崔氏盧氏鄭氏都紛紛將自家各房掌事者喚過來。 “今日與三家會面,王家怎么說?王八郎怎會去給太子捐書。他既捐書,必然是提前知道圖書館之事,既然知道,為何不告知我們?” 崔家家主臉色沉重:“王家家主說,王八郎不曾捐書,這是太子的離間門之計?!?/br> “離間門?”有人輕嗤,“我們四家同氣連枝,若非調查清楚,如何會因太子的一句話去懷疑質問。長安發過來的消息,王八郎王九娘去年臘月就到了長安。不但多次與太子同在春風茶坊,彼此廂房鄰近,還特意去看了太子的蹴鞠賽。 “后來太子更是上門拜訪,這事許多人親眼瞧見,難道還能有假。況且這也不是我們一家查到的內容。鄭家盧家所查消息與我們一致。如果說我們查的有誤,難道三家分開查的,會同時有誤?王家這是把我們當傻子嗎!” “三叔的意思是,王家早已投誠?” 三叔挑眉回視:“誰知道呢。你們可別忘了,此前輿論之事,我們崔家所受抨擊最甚,鄭家次之,盧家再次??伤跫?,卻沒多少人罵?!?/br> 沒多少人罵是因為王家沒傳出多惡劣的事,戰火自然都集中在前者的身上。但都是山東士族,憑什么王家能例外?莫非王家就沒不孝子弟,還是說皇家查得到他們三家之事,查不到王家之事?怎么可能。 既然不可能,那么原因為何?結合現在的情況,未嘗不是王家早已投誠,所以皇家故意放他們一馬。 有人深思:“若王家真倒向皇家,不應該只派王八郎與王九娘二人入京。王八郎今歲不過十五,王九娘更是只有十二?!?/br> “那又如何,王家是沒派有分量的長者,卻派了有分量的管事。陪同他們的管事在王家地位可不低。你們當真相信只是王家所言的為了照顧王八郎王九娘?更何況,你們想想,王八郎游學何必非要帶上王九娘?” 眾人愣?。骸澳愕囊馑际恰?/br> “王八郎王九娘都是王家嫡支。太子今歲十一,與王九娘年歲相仿。圣人宮中還有幾位公主。你們別忘了,圣人曾透過結親之意?!?/br> 眾人眼睛猛然睜大。 兩年前,李世民確實透過欲與世家結親的心思,沒有下旨,沒有正面詢問,只是稍微傳了點口風出來,略有試探之意。 彼時他們自恃高門。崔盧鄭王乃望姓世家,望姓自需配望姓,李家算什么?所謂的隴西李氏也不過是皇家為了給自己抬轎貼上去的,真要論起來,李唐之李可算不上隴西李氏之李。因而他們自然看不上,不回應便是拒絕。 但現在…… 太原王氏祖上也是出過幾位駙馬并幾位皇后的。如今他們在四姓中排最末,會否想依靠此舉來升一升排名,甚至壓他們崔氏一頭,成為魁首呢? “嫁去王家的女娘,可以書信問問他們,王家究竟是何等情形,怎生想法?!?/br> “問確實要問,但既然王家家主如此回復我等,只怕也問不出什么來。更何況,女生外向。既入了王家門,便是王家婦。王家若真有此意,在事情未成之前,自是要防著些的。若是你們,你們會輕易告知家中王氏婦嗎?” 自然不會。 眾人心頭又是一沉。 崔家家主神色冷了冷:“此事還需與鄭家盧家商量。四家一體,不可輕易生隙?!?/br> 不可輕易生隙是真,但說出與鄭家盧家商量之語,便已是起了疑心。商量什么?自是商量王家之事他們怎么看,王家所言是否屬實,王家是否還可信。若當真全然信任,又何需商量呢。 第134章 集賢書院。 長安。 再次見到李承乾, 王八郎與王九娘的神色瞬間門沉下來。兩人心里暗自咬牙,若不是從小到大的教養勒令他們穩重自持,不允許他們撒潑罵街,他們這會兒只怕什么臟話都能說出來。 自打當日太子為他們“說話”之后, 他們這座清靜院落就熱鬧起來, 可謂門庭若市。王八郎與王九娘各自收到許多來自各方的邀約帖子。 其他人他們還能找各種借口推拒, 閉門謝客。但太子呢?李承乾數度登門, 他們怎么敢!實在沒辦法了, 王八郎只能稱病告罪。偏偏李承乾是個混不吝, 當時是走了, 轉頭就把太醫署的醫官帶了過來, 美其名曰關心王八郎的身體。 這一番cao作下來, 又是儲君親臨,又是太醫署醫正診脈, 又是贈送藥材。聲勢浩蕩,鬧得滿城皆知。 王八郎王九娘徹底后悔了,這還不如讓李承乾直接進門呢! 兄妹倆相顧無言, 唯余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