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婦女主任 第215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快穿之我家娘子是上神、睡錯男主后我徹底開擺【NP】、(HUNTERxHUNTER)獵物馴養與食用指南、永夜囚籠(NPH-架空現代)、區區五根(NP 穿書 爽文)、白月光復活之后
趙柯沒附和她的話,手指指向春妮兒,“她,嫁到隔壁李村兒大隊,因為一直沒生出孩子,被婆家罵是‘不下蛋的雞’,不讓上桌吃飯,虐待折磨得不成人形?!?/br> 蘇荷攥緊細嫩的拳頭,正義感幾乎要破體而出,“就沒人管嗎!” 趙柯看著她氣得胸脯起伏,“我們正在努力。明年新學校建成,所有適齡兒童必須入學;樹根兒名義上由大隊照顧,實際跟著我們大隊小學的顧校長和吳老師;大隊發現春妮兒的情況,重重阻撓下支持她離婚回娘家,現在她每天都跟著大隊學習上工?!?/br> 蘇荷的氣微微xiele些,牙齒咬上嘴唇,憤憤地撇開頭,“又想教訓我?” 趙柯淡淡地說:“沒有,就是隨便聊兩句?!?/br> 趙瑞是她堂哥,她也天然地偏心,愿意給他機會,希望他向好。 可明明都犯錯,沒道理男人能浪子回頭,姑娘卻被永久地釘在恥辱柱上。 打雪仗的背景音下,蘇荷沉默。 她其實已經意識到,真實的生活和虛幻的理想是有區別的。 而生活在這樣真實、貧瘠的鄉村中,是鮮活的一群人。 再不愿意承認,也得承認,這一趟出行,打破了她一直以來的幻想和天真。 偏偏最終,沒有以她狼狽離場結局,這場荒唐,趙柯主動給了她一個體面收場。 蘇荷想哭,忍住了,忽然抬起頭大喊:“趙柯在這兒!” 雪戰停了一瞬,打仗的,圍觀的,全都看過來。 趙柯忍不住后退半步:“……” 挨過趙柯揍的趙永軍舉起雪球,起義一樣大喊:“抓人啊——有仇報仇,有怨報怨——” 趙柯想跑已經來不及,幾個小子包抄圍堵,迫使趙柯進入戰場。 趙主任終日打雁,反教雁啄了眼。 蘇荷看著她片刻間就成了雪人,得意的笑。 然后下一刻,趙柯一個雪球穿越距離,砸到她的人中,一小部分還進了嘴里。 “噗噗噗——” 蘇荷生氣,“趙柯?。?!” 隨即抓起一把雪,沖動地沖進去,片刻就被砸得暈頭轉向。 蘇荷不服氣,一片白茫茫中找不到趙柯的人影,就團雪球砸向趙瑞“發泄”。 趙瑞衣襟上掛著一片雪,呆住。 蘇荷目光一轉,對上曲茜茜。 兩個人都遲疑了下。 隨后,曲茜茜眨眨眼,蹲下抓起一把雪,糊在趙瑞臉上。 趙瑞更傻。 而蘇荷再沒有猶豫,左右手一起扔趙瑞。 蘇教授看著女兒終于恢復活潑的模樣,怔然之后,樂呵呵地舉起相機,拍了不少照片。 有趙柯加入,戰局再次擴大,不過幾分鐘,就開始無差別攻擊,敵我不分。 圍觀的人漸漸遭殃。 趙新山被雪球砸滅了煙,穩重全失。 趙四爺拄著拐杖連連后退躲雪,沒有目標又全是目標地罵“沒大沒小”。 春妮兒被趙蕓蕓拉進去成為友軍,連包小雨和宋瑞這樣內向的孩子,也都拿起“武器”…… 天上的雪花飄,地上的雪球飛。 前線戰事激烈,大后方逐漸失守,參戰人員覆蓋六七歲到三十來歲的年齡段,百人混戰徹底打響…… 戰事結束之后,各家家長揪著自家的大“孩子”、小孩子回家,喝上驅寒湯,趴熱炕頭,第二天依舊有人趴菜,付出了代價。 蘇教授和蘇荷如期離開,村里不少人送行。 上牛車之前,蘇教授跟趙新山道:“你們村去省城買拖拉機的時候,報紙應該出了,一定要去大學找我?!?/br> 趙新山應承。 蘇教授又轉向趙柯,道了一句謝。 為什么道謝,他沒說,趙柯也沒問。 · 1975年3月18日,《黑省日報》刊登一篇名為《防患于未然,大澇之下的“幸運兒”》的文章。 文章只占了四分之一篇幅,講述了雙山公社趙村兒大隊在暴雨之前,挖鑿排水渠,有效防澇,保住半數莊稼的艱難過程,以及如何在災后迅速補救莊稼,補種白菜,減少澇災損失。 配圖選的是趙村兒大隊的殺豬宴。 新聞的要素之一,是具有時效性。 半年過去,人們對夏天那場二十年難遇、跨時一個月的大暴雨的關注度早已散去,尤其關于種白菜,半年前報紙早就大書特書,甚至措辭比這篇文章漂亮許多。 所以這篇報道一開始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只是小范圍的討論。 直到兩周后,《黑省日報》再次刊登一篇名為《把熱血灑在農村的土地上》的文章,三周后,影響力覆蓋全國的《群眾日報》又刊登一篇《信仰不滅,初心不改,知青力量譜寫時代之美》的文章。 配圖都是蘇教授拍攝的趙柯和十一個知青的照片。 幾天后,《青年日報》轉載,評論“人力戰勝天災”。 《紅星報》發布文章:《不負韶華,青春在農村閃耀》。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首都日報》、《廣播電視報》、《滇南日報》等數個報紙紛紛報道。 關于趙村兒大隊在澇災中“幸存”的故事,徹底發酵。 年輕的返鄉知青毅然決然地留在家鄉擔任婦女主任,帶領一眾下鄉知青和農民,在一個偏遠山村揮灑熱血,從迷茫到積極向上,不斷前進,不斷創造的故事引起大范圍的討論。 不止趙柯的名字,知青們和趙村兒個別社員的名字,都出現在報紙上。 從蘇教授的文章開始,就像他一開始設想的那樣,趙柯和趙村兒的知青們被樹成知識青年的楷模、典范,成為迷茫頹喪中的一支火炬,照亮著一些人的前路。 尤其是趙柯。 蘇教授返回到雙山公社,還特地去采訪了公社的段書記和吳主任以及趙柯曾經工作過的軸承廠領導,眾人全都對趙柯贊譽有加。 只是文章中的只言片語,一個鮮活的形象便躍然紙上,讀文章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她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極強的個人魅力。 光明的未來,永遠需要雙手去創造。 努力總會有希望,不努力,只有一場空。 學無止境,知識具有強大的力量。 青年的熱血永遠guntang,永遠赤忱…… 小小村子里的趙柯,在她還不知道的時候,成為了很多人向往的偶像,信件如同雪花一般從全國各地飛往北方。 第115章 3月17號, 歷時一個月的零四天的重要會議結束。 這期間,幾乎每天的報紙、廣播、電視都圍繞著會議內容報道。 而會議的重要內容包括:大刀闊斧地全面整頓,撥亂反正,改革發展, “把國民經濟搞上去”, 恢復生產秩序。 雖然“全面整頓”還沒展開, 就中斷了, 但大勢已初現。 沒經歷過那個時代,永遠不能真切地感受到每一步變遷的艱難。 趙柯和趙村兒大隊知青們的出現, 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 是時代洪流中幸運被知悉的一朵浪花。 一個人, 到底能在當下的時代留下什么呢? 如果讓趙村兒大隊的人回答, 能上一回報紙,簡直是祖墳冒青煙,這輩子太值了。 村里都知道蘇教授采訪,會登報, 第一份刊登了趙村兒事跡的省報一出來, 公社那邊兒便接到電話,讓人幫忙捎回來不少,當天就送了好多份到趙村兒大隊。 社員們活兒都不干了,全都擁上來看。 活動室上課的社員聽到送報,也躁動起來,心全都飄到外頭去。 趙新山難得沒約束喝斥眾人, 任他們一哄而上, 搶奪報紙, 只提醒:“小心點兒!都小小心點兒!別撕壞了!” “知道嘞~” 掃盲的好處, 這時候便體現出來, 大多數社員都能簡單看報。 “照片上咱們都在呢!” “俺家爺們兒咋沒照上?” “看這兒看這兒,有趙柯的名兒!” “還有大隊長!” “誒呦!‘社員老板兒’!板兒叔,你名字都上報紙了!” 其他社員羨慕、嫉妒地看著板兒叔,“是不是因為你送蘇教授去公社,蘇教授熟悉你的名字?” 咋就他運氣這么好呢,大家伙都采訪了…… 板兒叔一家激動地面紅耳赤,傻笑。 手小心翼翼地不住摩挲報紙。 大家伙就算沒有被寫上名字,有他們趙村兒大隊,有趙新山和趙柯,也都差不多的模樣,與有榮焉。 趙新山滿面紅光,跟許副隊長他們商量著,要搞一個玻璃框,把報紙封起來,掛墻上。 社員們喊著要傳給子孫后代。 知青們也想要,劉興學、鄧海信、蘇麗梅、林海洋還想多要一份寄給家里。 可不夠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