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婦女主任 第179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快穿之我家娘子是上神、睡錯男主后我徹底開擺【NP】、(HUNTERxHUNTER)獵物馴養與食用指南、永夜囚籠(NPH-架空現代)、區區五根(NP 穿書 爽文)、白月光復活之后
往年這時候,趙村兒已經進入農閑,今年收回來的莊稼還沒脫粒。 所幸那場初雪之后,一直沒下第二場雪, 冷是冷了點兒, 糧食沒糟盡。 趙村兒大隊的社員分成兩撥, 男社員們在曬場上拖著圓滾滾的碾子打黃豆, 婦女們用牛車拉苞米往村外大庫去。 村外大庫兩百三十平方,并不是完全的大開間兒, 隔了兩間:一間一百三十平方, 是一個工作間, 明年要用的水車會在這兒打造;一間一百平方, 是婦女們冬天的活動室。 中間的隔墻用的是木板,有需要可以隨時拆卸。 地下挖了地龍,土窯的熱氣會在大庫地下游走,天熱的時候可以在煙道口插上隔板, 阻止土窯的熱氣進入大庫。 大院兒庫里冷, 知青們試驗土窯左右都得燒火,在大庫里剝苞米暖和很多。 大隊明年打算買好糧種,不需要保留玉米的完整性,婦女們把能用上的工具全都搬出來。 一種就是一根尖尖的木簽,跟鉛筆差不多粗細,扁一些, 上面綁一根布帶, 方便固定在手指上。 這種工具只比空手剝玉米省力一點。 另一種玉米推子, 長長的木頭中間有長凹槽, 寬度正好放下一根玉米, 凹槽中間斜插著一根一指節長的粗釘,玉米推過去,一條玉米粒就會脫棒。 一根玉米棒在推子上隨便推幾下,就可以換下一根,其他人拿兩根推過的玉米棒放在一塊兒一撮,手腳麻利的,三兩下就搓干凈兩根玉米棒,大概也就兩三分鐘,效率比較高。 第三種工具,是傅杭和余三舅新仿做的手搖剝粒機。 依舊是純木制,玉米棒放進槽里,一手下壓,一手搖動把手,出來時便是一根光禿禿的棒,效率不比第二種快多少,優點是相對來說不那么費力費手。 工具達不到人手一個,但婦女們都挺新奇,上手很快。 而且大伙兒手上都戴著手套,手不會磨出更厚的繭子,也不會凍得麻木,一群人完全不懼十一月下旬的寒氣,邊干活兒邊嘮嗑嘮得歡。 趙柯沒在大隊辦公室蹲著,搬了小書桌小馬扎,坐在邊緣,聽著她們的說笑聲奮筆疾書。 “趙主任,你忙啥呢?” 東嬸兒好奇地看她。 其他人聞聲,都望向趙柯。 趙柯豎起筆記本,轉向眾人,“我在做今年冬天的活動計劃書?!?/br> 婦女們一臉懵:那是啥? “有一個好的規劃,可以提高效率,事半功倍。就比如……”趙柯看著她們幾個人圍坐一圈兒,微笑道,“掃盲課程可以和剝玉米同時進行?!?/br> 婦女們:“……” 這么上進,沒必要吧? 趙蕓蕓抽了抽嘴角,對她這種“惡行”無語至極。 趙柯仿若看不見她們吃了黃蓮一樣的臉色,眺過一眾婦女們,捕捉到莊蘭和蘇麗梅,“莊知青,蘇知青,你們倆備課情況怎么樣?明天可以上課嗎?” 終于輪到她們發揮作用了嗎! 莊蘭和蘇麗梅手握玉米棒,興奮地站起身,回應:“可以!” 趙柯便道:“那就從明天開始?!?/br> 莊蘭和蘇麗梅全都干勁十足,一群婦女們面面相覷,憂愁地嘆氣。 這一刻,家長們和孩子們同頻:讀書啥的,真讓人喜歡不起來。 然而,她們喜不喜歡都改變不了趙柯的決定,轉過天,莊蘭和蘇麗梅就搬來了小黑板,重啟掃盲課。 一心二用,剝苞米的速度就有所下降。 有的人很有上進心,像曲茜茜、春妮兒、趙萍萍她們這些年輕的。 另有一部分人,比如田桂枝,就是覺得沒用,就想?;?,學得慢,學得費勁…… 這一部分婦女一攛掇,趙二奶就成了代表,直接跑到大隊長趙新山面前提意見:“這掃盲不得講自愿嗎?我們這些老骨頭都不想上啥勞什子的掃盲課,再說,還耽誤干活兒嘞!你看大伙兒干多慢?!?/br> 趙新山直接駁回:“今年不用交糧,苞米早剝出一天晚剝出一天,沒影響?!?/br> “那……那……俺家沒糧吃了,晚一天全家就得餓一天肚子?!?/br> 趙新山道:“沒糧就提前支你幾斤,分紅的時候扣下來?!?/br> 反正這個掃盲課,誰都跑不了。 趙二奶想要撒潑耍賴。 趙新山就一句:“你可以不聽,但不能脫離集體活動,也不能搗亂?!?/br> 拿工分的活兒還能不干嗎? 趙二奶忍不住罵罵咧咧:“你現在咋這么軸呢……” 趙新山充耳不聞。 趙二奶沒辦法,只能嘟嘟囔囔地回去,老老實實地干一份兒活兒還多遭一份兒讀書的“罪”。 而男社員們提前一天先打完黃豆,篩完后,牛會計和趙蕓蕓統計入庫。 隊委會四個人在村外大庫碰了個頭。 大窯還在試驗中,等到正式開始燒磚,同一時間用不了太多人,需要調班。 他們有造水車的經驗,到時候各大隊來學習的人就是現成的人手,現在也不用著急干活兒。 所以四個人一商量,干脆讓男社員們一起剝苞米,干完先放幾天假。 婦女們驚喜:“那掃盲課……” 趙柯無情地打斷:“掃盲課每天照常,不能低于一個小時,具體課程安排聽從莊知青和蘇知青的?!?/br> 婦女們憋屈。 本著我不舒坦,別人也不能舒坦的心理,有婦女問:“憑啥村里的老爺們兒不上掃盲課?” 這是個好問題。 趙柯挑眉。 而男人們本來任勞任怨地搓苞米,突然來這一下子,就像是老老實實看家的狗,突然被踢翻了食盆。 “俺們掃盲干啥?” “我們休幾天還得進土窯燒磚呢,哪有那閑工夫?” “造水車也是精細活兒,哪能分神?” “我們不用掃盲!一家有個不瞎的就行唄?!?/br> “再說這老些人,今天我干活,明天他干活兒,課都對不上,咋學?” …… 一群男人態度十分堅決,反對意見還能列出個一二三四來。 婦女們還非得踢翻他們的食盆子,堅持大家伙兒一起進步。 最后趙柯給出了辦法:“你們忘了?學校要放寒假了,不缺老師。大隊會請顧校長結合大家的排班時間出一個課表,保證進步的道路沒有一個社員掉隊?!?/br> 男社員們:“……” 日子沒法兒過了。 他們轉向趙新山,“大隊長,你評評理?!?/br> 趙新山表情嚴肅,咳了兩聲,道:“記得勞逸結合,不要一味地忙碌?!?/br> 趙柯笑道:“好的,我們會科學、系統地作出規劃?!?/br> 社員們搓苞米的力氣都沒了,蔫頭耷腦。 朱建義猛地抬起頭,“那村里的孩子們呢,瘋玩兒一冬不得跑野了?大人們都上課,不能落下他們吧?” 他這一句話,幾乎全村兒人都附和起來。 “對對對,孩子們得管起來?!?/br> “讀書要緊?!?/br> “哪能沒文化?” 以前他們不咋重視讀書不讀書的事兒,都是老農民,種地要多大文化? 可趙柯和傅杭他們這半年多的表現,社員們漸漸意識到讀書有用。他們自個兒讀不讀書不要緊,娃娃們讀書有文化很有必要,當然得抓緊。 趙村兒小學的學生們完全不知道,他們期待的寒假,要泡湯了。 趙柯心里想笑,面上極其感動地對趙新山道:“大隊長,你看我們趙村兒大隊學風多濃郁?!?/br> 趙新山假裝信了,再加上上次大隊開小會,特地就趙村兒大隊的教育問題討論過,便點頭道:“安排?!?/br> 趙柯忍笑應承。 今年冬天,大隊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必須得使大隊的勞動更系統化、規范化。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把一盤散沙凝聚起來,必須得作出改變,必須得有章程,否則大隊的副業不斷增加,仍然按照之前那種上工模式,時間長了會亂套不說,管理也不方便。 這是大隊發展不能忽視的一步。 趙柯請來顧校長和傅杭,三個人商量著,作出一個囊括全村人的冬日計劃,幾乎細化到一周的每一天。 倒是也不難,表格畫出來,輪班固定,課程固定,往里填充人就行。 再定一個考核獎懲機制,不合格扣工分,優秀的有獎勵。 那么期間,有個別調班或者缺課的情況,照常記錄,但是只要考核超過合格線,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至于大隊的規章制度,隨著副業增加,產業擴大,絕對不能完全由個人擬定,所以之前合作社的社章不可以直接沿用,得重新開大會,由全體社員投票協商決定。 威信是威信,制度是制度。 · 大隊今年的糧食全部入庫入賬,大隊長趙新山和牛會計、許副隊長研究分紅,趙柯帶著他們大隊燒出來的磚,獨自去了一趟公社找段書記和吳主任。 兩人聽到了一些關于“趙村兒大隊燒磚要蓋磚瓦房”的風聲,閑聊的時候還討論過趙村兒大隊這么做是不是有點兒激進。 他們沒想到趙柯惦記上了酸菜廠。 但磚擺在兩人桌面上,兩位公社領導一對視,趙柯這種主動爭取的性格,會惦記其實完全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