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家致富奔小康[九零] 第151節
書迷正在閱讀:姑姑來自異世[七零]、和離后他跪了、小樓一夜聽春雨、七十年代婦女主任、快穿之我家娘子是上神、睡錯男主后我徹底開擺【NP】、(HUNTERxHUNTER)獵物馴養與食用指南、永夜囚籠(NPH-架空現代)、區區五根(NP 穿書 爽文)、白月光復活之后
他們的縣電視臺是個沒什么人看的十八線小破電視臺,除了新聞就是廣告,都沒什么節目,誰要看這種電視臺,他們一般都是看省電視臺和幾個播出熱播劇的電視臺,為了那段采訪,他愣是守著縣電視臺看了大半個月的新聞和廣告。 因為有采訪,幾天未見的江檸和宋培風又湊到一起。 記者和攝影師看到他們后,頓時眼前一亮,實在是這兩個重點高中出來的學生,不僅僅是成績好,就連相貌都這么好,不得不說,這對他們的節目來說,也是一大看點,誰不愿看年輕的帥哥靚女呢? 兩個人,一個是吳中的,一個是一中的,兩個人在一起采訪時,以吳中為背景不對,以一中為背景也不對,宋培風干脆走到江檸的店鋪面前,以江檸的店鋪為背景,來采訪。 記者回頭看了眼店鋪后面,在門口曬太陽的江爺爺,讓兩個人先做自我介紹。 她將話筒舉到宋培風嘴巴邊,雙目晶亮的看著他。 她是一個年輕的圓臉女記者,為了上鏡效果,她還給自己上了妝,將臉涂的非常白,可脖子和手卻沒有涂,一個很明顯的上鏡妝。 她身邊跟著一個扛著攝像機的男攝影師。 宋培風只簡單的介紹自己說:“我叫宋培風,是吳城高級中學的二年級十班的學生?!?/br> 她又將話筒遞給江檸,眼睛不由羨慕地看著面前這個高挑瘦削皮膚雪白的小姑娘,眨了眨眼睛。 江檸臉上是帶著笑的,笑的親切又友好:“我叫江檸,是吳城第一高中高二年級三班的學生?!?/br> 女記者笑著問:“聽說你們一個提前被清大錄取了,一個被京大錄取了,請問是真的嗎?是怎么被提前錄取的呢?能和我們詳細分享一下嗎?也好讓我們后面的學子們,學弟學妹們,學習一下我們這一屆的兩位天驕,將來也以清北為目標,考上清北!” 她站在宋培風身側,自然又是先讓宋培風先說。 他們都是知道宋培風家世的,他們都不由自主的以宋培風為主,眼睛和關注力主要都在宋培風身上,這也是人之常情,江檸心里清楚,卻并不在意,在鏡頭前,她笑的很是溫婉隨和,整個人落落大方。 可惜,宋培風好像并不太配合,只簡單地點了下頭:“是真的?!彼钢鴮γ鎱侵写箝T樓上的橫幅說:“上面都寫著了?!?/br> 被噎了一下的女記者:…… 女記者微笑:“是的,只是據我所知,你們才都高二對嗎?能在高二年級,就被清大提前錄取,平時是有什么學習的訣竅嗎?” 宋培風又看了她一眼,說:“我們是通過在全國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金獎,在冬令營中被清大和京大兩所學校的招生老師提前招入的?!?/br> 見宋培風絲毫不配合自己,女記者笑著點頭說:“那請問你是怎么走上競賽這條路的呢?平時在學校里,要怎么平衡競賽和校內成績的呢?我之前在吳中的公告欄上看到,宋同學不光是在全國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了金獎,在中考的時候,也是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入吳中的,對嗎?” 宋培風見她只采訪自己,絲毫不理旁邊的江檸,笑著轉身,稍稍側身面相江檸這邊說:“現在全縣第一不是我了,我早就被她超越了?!?/br> 他笑的時候,真是滿滿的少年氣,穿著吳中的校服,吳中的校服是藏藍色與白色相間,明明不是太好看的校服,穿在他身上,卻如小白楊般挺拔。 女記者微微一愣,又把話筒遞到江檸嘴邊:“原來這位就是我們吳城的新任縣狀元,難怪能在高二的時候就和這位宋同學一樣,提前被京大錄取,請問你是怎么走上競賽這條路的呢?” 江檸非常配合的,微笑臉說:“學校需要我,吳城需要我,我就報了?!?/br> 女記者眼睛微微一亮,剛剛在宋培風那里采訪受挫,此時到江檸這里,節奏終于正常了,忙問:“那請問你是如何平衡競賽與校內考試成績的呢?我之前在一中的公告欄中,看到年級第一依然是你的名字,我聽說你剛進一中時,成績并不好,請問你是如何做到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做到超越旁邊的宋同學,成為全縣第一,還能在全國奧賽這樣具有含金量的比賽中,獲得金獎的呢?” 公告欄之前來一中采訪時,就已經拍過,到時候剪切一下就可以。 江檸配合地笑道:“堅持!努力!堅持不懈的努力!”頓了頓,她又說:“與此同時,我還得到了一中非常多老師的幫助,我的班主任王盛鵬老師、教務處張主任、計劍偉老師、……夏云之老師等等,他們都是非常認真負責任的良師,給了我非常多的幫助,其中,夏云之老師并不是我的任課老師,她曾在我非常困難的時候,對我伸出了援手,對于我來說,如果沒有她,可能就沒有如今的我,夏老師或許并不記得我,畢竟像夏老師這樣溫柔的好老師,可能在不經意時幫助過很多同學,但我還是想對夏老師說:夏老師,謝謝你!” 她很認真的對著鏡頭鞠了一躬。 今生她和夏老師并無交集,可她卻無法忘記恩師。 攝影師的鏡頭,沒有錯過江檸眼中的一抹水光。 最后記者又問他們,有沒有什么想對學弟學妹們說的,江檸想了想,說:“對于農村出生的人來說,讀書或許不是唯一的路,卻是很多女生改變命運的路,在這條道路上,不論遇到什么困難,堅持!” 相信我,我會走給你們看的! 之后記者又單獨帶著宋培風,在吳中校門口拍了一會兒,又帶著江檸來一中校門口拍了一會兒,還去校園里,他們各自的班級都拍了。 之前學校采訪的部分,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已經拍過了,不需要再拍,剩下的,便是補足江檸家人的采訪。 這也是為什么,他們在年初三年節期間,還能接到電視臺領導們電話催促的原因。 之前江檸、宋培風在集訓隊還未回來,想去江家村采訪,卻沒有船去的時候,又從吳城一中的老師那里了解到,江檸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可能要年底才能回來。 年底他們放假了,還沒開工呢,領導就催他們趕緊去江家村采訪:“等節后,人家都走了!” 現在人出去打工,普遍是初六上班,初五就收拾行李都出去,年初四是他們最后的機會,到了年初五,說不定江爸江媽他們又走了,又采訪不到人了。 一中的校領導們早就等著江爸江媽他們回來,去江檸家里報喜了,可之前,從江爸給一中老師們打的電話中,知道他們要到年底才回來,二是江檸還在冬令營沒回來,而且具體是什么情況,京大招生老師那邊還沒過來聯系到學校,現在江爸江媽江檸都回來了,學校在兩個記者采訪完了后,也帶上了他們早已準備好的大紅花、獎狀、獎學金等一大堆東西,又去江檸店里邀請江檸和江爺爺和記者們一起往江家村去了。 江爺爺老早就想回去了,他真是憋了一肚子的話想要炫耀,都不能回去,真的是錦衣夜行,可把他憋壞了! 這次居然能和電視臺的記者,還有校領導們一起回去,那這是衣錦還鄉??! 江爺爺高興的跟什么似的,可他還是看向江檸。 江檸最受不得的,便是爺爺這小心翼翼的姿態,他這一輩子都是這樣小心翼翼的。 她當下就收拾了背包,扶著江爺爺,坐著一中承包的小面包車,往水埠鎮去了。 可把吳中的校領導們給眼紅壞了。 吳中面臨著和記者們同樣的問題,就是,他們能宣傳宋培風這個學生,卻不能宣傳他的父親,所以像什么大招旗鼓送獎學金這種行為,吳中都做不了。 一個記者一個攝影師,就這么扛著他們的裝備,和一中的孫校長、大小王主任,一起去臨河大隊去采訪。 孫校長不知道是不是從張主任那里得到了靈感,可以說是將高調進行到底,還想將大紅花綁在江檸身前,就這么讓她回去,被江檸連連拒絕。 孫校長被拒絕也不生氣,到了水埠鎮上,叫王老師去買了煙花爆竹,用個大紅袋子裝著,一起拎到了車上。 他們一路繞過了炭山,又繞過了磅秤,又繞過了江小姨所在的鄉,繞了個大圈,然后又走了一段非常崎嶇顛簸的山路,足足坐了近三個多小時,中間有一處山澗,山澗溪水潺潺,眾人只能淌水過去。 這大冬天的,居然要淌水。 女記者問江檸:“這么冷的天,你就這么打算淌水過去嗎?” 江檸淡然地說:“都淌習慣了?!?/br> 她要背江爺爺,江爺爺不讓,要自己淌水過去,被已經長到一米六幾江檸,一把背在了背上,抱著江爺爺瘦長的大腿,一點一點,從清澈,又冰冷刺骨的山澗溪流中淌過去。 其他沒在冬天淌過水的人,都傻眼了,尤其是女記者,她是實在沒想到,江檸所在的村子,居然如此的偏遠。 江檸解釋說:“這是路沒開通,等以后路修到我們大隊,就會好走很多,現在我們大隊的人出行,基本都是靠船。而且這是冬天,水落而石出,山澗里的水都淺了,平時水流湍急也比這深的多,大概到腰的地方?!?/br> 他們坐船是容易,可回去他們沒車沒船,這么多人,總不能歇在江家村??! 這也是他們選擇承包面包車來江家村的原因。 有路過的人,看到他們面對著山澗,不敢過來,從家里拿了個鐵鍬出來,還叫了兩個人來幫忙挖沙子,說:“你們是第一次來我們這吧?一看就是沒經驗,你們要在車里放一把鐵鍬,找個水淺一點的地方,扔幾塊石頭下去,挖點沙子過來,水不就平一點了么?” 他挖了一會兒,看差不多了,指揮面包車師傅:“好了,開過來吧?!?/br> 面包車師傅看著山澗的水,又看看自己的車輪,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車子被水泡的發動不了,最終還是開過去了。 江檸淡定的用包里毛巾擦干腳上腿上的水,船上保暖鞋,繼續上車。 從頭到尾,攝影師都開著攝影機拍著。 幫忙填砂石的人,看他們又是扛著攝影機,又是拿著話筒,那個女記者,還把自己畫了個大白臉,都紛紛好奇地過來問他們是到哪里去。 女記者一看這些人問,扛著攝影機的男攝影師,也默契地打開了攝影機,女記者問他們:“請問你們知道我們吳城出了兩個清大和京大的高材生嗎?” 這里的很多人,一輩子都沒出過水埠鎮,又哪里會知道吳城的事? 聞言都紛紛搖頭:“不知道?!?/br> 還有不想被采訪的人,面對攝像頭轉過身擺擺手:“不知道不知道?!?/br> 有聽到熱鬧跑來的年輕人,他們從外地打工回來的,從賭博桌上剛下來,見到有記者,頭伸到攝影機前,用他那蹩腳的普通話問記者:“是我們山澗鄉的嗎?” 他的普通話,遭到了船上很多他同伴的嘲笑,把他笑的臉漲的通紅。 當地人的風氣真的很奇怪,他們自己不說不通話,也看不起,甚至嘲笑所有非水埠鎮的外地人,任何口音與他們不一樣,試著說普通話的人,都會被當地人用當地一個土話,類似于‘南蠻北侉’這樣的形容詞來形容,比如說:“嘁,還學侉!” “侉子!” 像小江叔奶奶這種一輩子都改不掉自己原來口音的,村里很多人喊小江叔奶奶,都是直接喊她:“侉子?!庇袝r候喊小江叔爺爺,都會直接喊:“你家侉子婆娘呢?” 侉子,侉子,在當地人眼中,是一種很貶低別人的話,這導致在農村很多想學普通話,想說普通話的人,在老家,都不敢開口,就怕惹來別人的嘲笑,反倒是他們去外地打工,不論怎么說普通話,都不會有人嘲笑他們。 當然,他們不學著說普通話,在外地也無法與人溝通。 女記者笑著說:“是水埠鎮的?!?/br> 女記者其實普通話也不標準,用的是吳城普通話,還是帶有一些吳城特色口音。 吳城人講話一般都用吳城話,這些人見他們用吳城普通話,還以為是市里來的,紛紛打聽,他們是不是市里來的,又問他們是到哪里去。 很快,整個山澗鄉的人,都知道臨河大隊有個女生,是這一屆的吳城縣縣狀元,在全國競賽中,獲得金獎,提前被京城大學錄取的事了。 山澗鄉,因為在更深的山里,又不像臨河大隊一樣,跟前就是大河,可以通過船只,通往外面。 這個鄉的人,因為地理位置等原因,比外面更封建、更封閉、更重男輕女。 就江檸所知道的,真是存在的,將剛出生的女嬰,放入木盆中,通過山澗的水流,直接沖到下面去的,就有好幾起,小時候他們就經常聽說,誰誰家的誰誰誰,就是她mama在山澗里的木盆中撿的。 這不是后來大家開玩笑說,你是我充話費送的,一句玩笑話。 這時候說是從山澗里撿的,那就真是撿的。 給閨女取名,也都十分簡單粗暴,招娣、帶娣、盼娣、來娣、引娣、有娣。 江檸在小學的時候,班里沒有見過這樣的名字,卻在進了初中之后,這些名字她不僅在班里聽了個遍,居然還有重名的。 而能在初中的班級你,被她遇上的,都已經是對女孩子很好的家庭了,這里大部分女孩子,連九年義務教育都沒有上過,很多只念了個一二年級,就回家帶弟弟meimei去了。 計劃生育?他們往大山里一躲,別說計生辦的了,就是江檸這個從小在山里長大的人,都找不到。 這個鄉的人聽到這事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你是不是聽錯了?是男娃考上大學,你聽成女娃了?哪有女娃兒考大學的?” “就是!女娃兒考大學做什么?考出來都二十多歲了,還怎么嫁人?二十多歲還沒嫁人,以后還能嫁的出去?” 江檸他們已經開著車遠去,車上的老師們都沉默著。 忽地,孫校長對江檸說:“江檸,等會兒到了你們大隊,你就身披紅花,我們在你后面上鞭炮,一路簇擁著你回去吧?” 原本以為江檸會拒絕的孫校長,卻見江檸眉眼彎彎,欣然應允:“好的呀!” 車子都還沒到江家村,只到臨河大隊的范圍內,江檸他們一行人就下車了。 女記者和王老師兩人,認真的將大紅花給江檸戴上,用大紅綢緞綁在胸前,攝影師也拍著,等大紅花綁好后,攝影師連忙小跑著,跑到最前面,又打開攝像機。 江檸攙扶著江爺爺走在最前面,身后是孫校長,大小王主任,女記者,面包車司機,跑到路邊點燃了煙花爆竹。 從丁家村,穿過施家村,終于到了江家村大房。 路上,全是被煙花爆竹聲引出來,站到路邊看熱鬧的人,他們就看著一個女孩子,身戴紅花,走在最前,后面兩個男人拉著一張巨大的橫幅:【恭喜臨河大隊江家村江檸同學考上京城大學】 很多因為過年回家,閑著沒事就聚集在賭桌上的年輕人們,聽到熱鬧,也都紛紛走出來,看發生了什么事。 于是每個前來看熱鬧的人,都看到了這道橫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