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家致富奔小康[九零] 第54節
書迷正在閱讀:姑姑來自異世[七零]、和離后他跪了、小樓一夜聽春雨、七十年代婦女主任、快穿之我家娘子是上神、睡錯男主后我徹底開擺【NP】、(HUNTERxHUNTER)獵物馴養與食用指南、永夜囚籠(NPH-架空現代)、區區五根(NP 穿書 爽文)、白月光復活之后
幾個寢室的女生都眼神交流,滿眼的八卦之情簡直掩都掩不住。 沒辦法,一中的生活實在是太枯燥太無聊了,每天除了學習,最新鮮的事,居然是聽他們老師說‘三班有個學生愛學習,每天只睡三小時’,而如今,就連這事都不再新鮮了。 如今又發生一件新鮮事,還是發生在她們身邊的,可不就好奇嘛。 610寢室的人全都守口如瓶,什么都沒說。 因為江檸急著要書,正好有人書到期了,劉萍帶著盧雪花和汪霞下去收書。 其他人還在寢室。 午休時間有限,大家都盡量在午休的時間,小瞇一會兒,睡不著的,閉目養神一會兒也好。 也有午休的時候不睡覺,還在看書學習的。 總之,這是一個可以自由分配的時間段。 江檸拿到書后,就下去送給江柏了。 江柏在下面已經等了很長一段時間,見她終于下來,問她:“怎么這么長時間?” 江檸也是輕描淡寫:“書被別人借走了?!?/br> 江柏就沒再問,翻開書:“哪篇是你寫的?” 江檸翻到自己寫的那篇標注著‘作者檸檬’的字樣,“呶,以后看到這個作者,基本不出意外,都是我,《青年文摘》上也有我的作品,如果你們寢室有最近幾期的雜志的話,應該能看到我?!?/br> 這些課外書,每個寢室能有個兩三本就不錯了,每期都有,想都不敢想。 江柏有些遺憾,這些刊登著meimei作品的書都被借出去了,說:“回頭一定記得拿回來?!?/br> 他仔細地閱讀著meimei的作品,內心騰升起驕傲的情緒。 在知道了meimei的錢有了正當來源后,他還是將江檸給他的兩件外套遞還給了江檸,說:“鞋子我留下了,衣服我不缺,你拿去退了吧,掙了錢也別亂花,放銀行存起來?!?/br> 他怕她下學期學費都還沒有,就先把錢亂花了。 他不說,江檸也明白他的想法,說:“下學期的學費我心里有數,衣服給你買了,你就穿著?!?/br> 過了年,也是十八歲的大小伙子了,正是愛面子的年紀,總是穿著江松穿剩下的舊衣服。 江柏見她堅持,就隨手拿出一件衣服在手上,剩下的一件塞回到江檸手上,“你退回去?!币膊坏人f話,拔腿就跑了。 他個高腿長,初中又是習慣了跑步十多公里上下學的,很快就跑遠了。 江檸也沒勉強,他不要就不要吧,回頭可以放店里賣掉。 * 王詠搬到江檸店里之后,也是松了口氣。 這個年代,很多人衛生意識有限,有些不講究的人,懶得去廁所,在巷子里隨處小便的不在少數,他們尿意來了,隨手一掏,對著墻根就是一泡。 王詠每天穿梭在這樣的巷子里,鼻尖總是揮散不去的尿sao味,還有見他是外地人,總是過來打聽他是來做什么的三姑六婆,以及下雨天,小巷里總是流淌著的烏黑的泛著臭味的臟水。 他自己的東西并不多,只一個背包。 就如他和江檸預估的那樣,工作日這條街道上冷冷清清,并沒有什么人過來,會路過這條街的,都是住在兩個學校后面的教職工家屬。 他們有些是聽到那天來買過衣服的鄰居提起,說江南制衣廠倒閉了,廠長欠了三千五百多萬,帶著他的小姨子跑路了,廠里發不出工資,就拿廠里的衣服抵工資,這些工人也可憐,拿著這些衣服出來賣,想把廠里欠的工錢抵回來,原價一百多兩百多三百多的衣服,現在只要二十九、三十九,都是好衣裳。 這些鄰居們合何時聽過這樣狗血的八卦?一個個豎著耳朵,雙眼放光的過來找這個傳說中的服裝店,一到店里,也沒聽到什么喇叭聲,還好奇地問王詠:“小伙子,你就是那江南制衣廠的吧?聽說你們制衣廠倒閉了,咋倒閉的?” 然后又聽王詠講了一遍廠長帶著小姨子跑路的現場版,都滿足了,又去看這個超級便宜的衣服,每個來聽八卦的人,都買了一兩件便宜外套,心滿意足的回去了,回去將這個八卦講給更多的人聽,就連去菜市場賣菜,看到熟人都忍不住講兩句這個八卦。 聽到八卦的人,立刻好奇地問:“那店鋪衣服真那么便宜???” “這我還能騙你?就在一中大門口一百多米的地方,吳中正大門的斜對面,那料子是相當好,街中心那邊開價一百多塊,那店里只要三十九,要不是他們制衣廠倒閉了,哪里有這樣便宜的衣服???” 別說現在是九十年代中了,就是六七十年代,這樣的一件好棉襖,沒有二十塊錢都買不到。 “還有那什么羽絨服,我大侄子前些天買了一件,噢喲,九十多塊錢一件,貴嘛貴的要死,我看也不比一中那店里的好,面料也就普普通通?!?/br> 原本只是兩個熟悉的人在聊天,結果身邊豎了一堆耳朵在聽的人,等買完菜,都往一中那邊跑,看看是不是真有一個這么便宜的店。 于是到了下午,又有人來店里買衣服了。 一邊買衣服,一邊聽八卦。 江檸原本以為工作日店里不會有生意,讓王詠愿意開門就開門,不愿開門就走后面的小門進出,結果到了周五,學校門禁開放,江檸去店里一看,衣服居然少了不少。 王詠拿了一沓錢,數好了交給江檸:“五天,一共給你賣了八十七件衣服,外套四十二件,毛衣褲子四十五件,這是錢,都在這了?!?/br> 江檸詫異:“周一到周五居然還有生意?” 說到這個,王詠就不得不說江檸錄的那則廣告了,眉飛色舞地說:“沒想到你錄的那個廣告,還挺管用,星期一那天來買衣服的人還不多,都是附近的鄰居,回去大概是聽說了制衣廠倒閉的事,過來打聽廠長和小姨子的八卦來了,然后見衣服質量好價錢實惠,回去就一傳十十傳百,不少人都不是附近的人,聽說這里有廠子倒閉拉過來的便宜衣服賣,都趕來買衣服?!?/br> 一天十來件衣服的銷量,也不需要王詠跟客人討價還價,十分輕松,半點不費神不說,還給江檸幫了忙,他自己也有事情做,這幾天賣衣服說八卦,那是不亦樂乎。 加上他自己還是新聞專業的,有記者證的職業人士,本來只是照著江檸的廣告瞎說的,后面就開始添油加醋,自己改編,越說越多,連廠長在制衣廠和小姨子幽會被他老婆抓~jian的細節都冒出來了。 再經過別人口中的添油加醋,好家伙,江南制衣廠的八卦快傳遍吳城了,也讓江檸店鋪的生意越來越好。 王詠說:“你明后兩天,大喇叭再喊兩天,保證效果更好,照這個趨勢下去,你這批衣服怕是不夠賣,最好再進一點?!彼@幾天賣衣服賣的還挺樂呵的,“剛好我最近沒什么事,幫你賣賣衣服,你就專心寫稿?!?/br> 他也算是體驗生活嘛。 聽的江檸噗嗤一樂,“行,我明天上午擼一萬六給你?!?/br> 王詠有些猶豫,“你一個人行不行???”畢竟他留在吳城沒回去,就是怕江檸一個人去網吧寫作有危險,才每次都陪著的,要是江檸一個人可以去網吧寫作,他也就沒有留在吳城的必要了,直接回去就行了。 他想想還是不放心,要去陪江檸。 這個店江檸開不開也是無所謂,他要去網吧陪她寫作,才是他目前正經的工作,便點頭說:“行?!?/br> * 那頭,休息了一個星期的江爺爺,終于收起了滿心的不舍,尋了個天晴的日子下山,找江爸和江大伯說了,他打算辭去巡山的工作,去吳城給江檸陪讀的事。 江大伯聽到這話簡直覺得荒謬:“巡山這么好的工作,你說不要就不要,你要去吳城?你在吳城連吃喝都沒有?你去當乞丐討飯嗎?” 想到江檸這么小,就要自己cao心自己的學費,江爺爺手掌捂著眼睛抹淚:“我不討飯怎么辦?不討飯檸檸學費從哪里來?” “你巡山一年穩穩的就有近小一千塊錢,這么好掙的錢你不掙,你要出去要飯?”江大伯是怎么都想不通,“要飯要真那么掙錢,所有人都去要飯了,還輪得到你?” 江爸也是想不通,“家里債都還完了,日子眼看就好過起來了,你怎么想著不去巡山,出去要飯?” 江爺爺抹著眼淚說:“山路濕滑,我年紀大了,哪天在山上滑倒,死在山上都沒人知道,趁著我現在還能動,我想去吳城,陪檸檸兩年?!彼f:“這個工作,你們兄弟倆哪個想要,就跟我到大隊部說一聲,若是都不想要,那我就跟大隊書記去說,讓他收回去了?!?/br> 大隊長一般都管著一個大隊的生產工作,像守林員工作的事情,一般都是大隊書記在負責。 江大伯是泥瓦匠,九十年代正是各個村子建樓房的高爆發期,江大伯每天帶著自己三個兒子,活都接不過來,又怎么會要江爺爺這巡山的工作? 江爸在外地打工,夫妻兩個一年掙的錢比巡山多多了,他自認自己還年輕,還想搞個采石場之類的大事,又怎么會愿意接手守林員這樣養老的工作? 可他們也不愿意江爺爺放棄這么穩定的工作。 在農村,有這樣一份有著固定工資的工作,除了小學的老師,那真的是沒有別人了。 他們是真不解,老爺子怎么想一出是一出,突然就不想干了。 江爺爺真下了決心,做事反而快了。 他在確定了兩個兒子都不想要這份工作后,又去問了他的弟弟。 江爺爺的弟弟比江爺爺足足小了十二歲,他們的父親在叔爺爺出生后沒多久就去世了,是江爺爺小小年紀就又當父親又當哥,將江叔爺爺養大。 只是在養到他十六歲后,已經嫁過來的江奶奶就不愿再養著江叔爺爺,將叔爺爺分了出去。 那時候叔爺爺也長成,能夠自己掙工分養活自己了。 后來叔爺爺不知怎么,和來他們這里下鄉的一個女知青看對眼,結了婚,叔奶奶不知是不是和她娘家那邊斷了親,這么多年都沒有回去過,也沒有跟娘家那邊有過來往,和叔爺爺結婚后,也不和江奶奶這邊來往,像是憋了口氣般,只一心培養兩個兒子,培養出村里第一個大專生。 那年代的大專生可了不得,國家還包分配工作呢,分配到他們鎮上當了個小學老師,后沒到一年,就被調到吳城中心小學去,娶了吳城中心小學校長的女兒,分了房子,落戶在吳城,不論是過年過節,都不再回來,就跟入贅在他岳父家了一樣。 江家人都生的好看,叔爺爺的大兒子也不例外,因為從小沒做過什么農活,又遺傳了江家人的白凈,年輕時看著白白凈凈滿臉書生氣的人,誰都想不到,他會做出再也不回村看看的事。 他不回來,叔奶奶也沒說過什么,又繼續一心培養小兒子。 叔奶奶的小兒子,只比江松大六歲,大學剛畢業,被分配到了距離吳城還要遠,遠到在省城近郊的一個鎮上當了小學老師。 后來這個鎮被劃分到省城,成為省城下面區的一部分,小叔叔的待遇自然也越來越好,娶了他們同一所小學的老師,夫妻倆倒是沒有分房,而是靠兩人的積蓄在那里買了房子,誰想他們這地方后來居然被劃分到省城去,他們也成了省城人,定居在省城。 說來,江家還真是一脈相傳,不管是江叔爺爺生的兩個兒子,還是江爸生的三個兒女,除了江柏還愿意留在老家,陪伴父母之外,剩下的兩個兒女,都一個跑的比一個遠,反正只要是念書考出去的,全部都像是rou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小叔叔倒是孝順人,把叔爺爺叔奶奶兩口子接到城里去住,可老兩口城里住不習慣,又回村子里來了。 大約是叔奶奶年輕時,熬的太過,才五十歲的人,看上去跟六十多歲似的,頭發已經白了一半,梳著兩個麻花辮,還像年輕時的小姑娘一樣,垂在兩邊的胸口處,未說話,就先笑了,用過了二三十多年依然迥然于他們這里口音的外地話喊江爺爺:“大哥,你來找進財是不是有什么事?” 江爺爺是三房的人,江叔爺爺卻是和大房二房的人混居在一塊兒。 江爺爺的身體狀況看著絲毫沒比叔奶奶好多少,說:“我來問問進財,巡山的工作他想不想做?我干不動守林員了,他要是愿意干,我把守林員的工作給他?!?/br> 在他們這個小地方,還保留著六十七年代的,父母工作可以傳給家人子女的傳統。 江爺爺如果有家人愿意接手,這個工作很大可能性會優先江爺爺選擇的家人。 叔奶奶沒想到還有這樣的好事,連聲笑道:“愿意的,愿意的,這大好的工作,哪里能不愿意?” 叔爺爺年輕時為了供兩個兒子上大學,一直在炭洞里背炭挖煤,活又累又重,還危險。 現在兩個兒子都供出來了,他們終于可以歇歇了,就種了幾畝地。 但不干背炭挖煤的活了,也沒了收入來源。 此時江爺爺愿意把守林員的工作給江叔爺爺,叔奶奶簡直喜出望外,連聲喊著:“大哥,快進來坐,我給你泡杯茶?!庇趾笆鍫敔敚骸斑M財!進財!” 叔爺爺在后面的地里澆菜。 他是個看著比江爺爺還要沉默的人,和江爺爺長得十分像,只是外表看著比江爺爺小的多。 聽了江爺爺的話,他還有幾分還不確定:“大哥,你真要把這活讓給我?” 江爺爺說:“我問過大平和國平了,他們都不愿意干,你要是愿意干,就給你?!?/br> 叔奶奶端了一杯茶過來:“愿意愿意,這么好的事,他哪能不愿意??!” 江叔爺爺也說愿意,江爺爺便帶著他去大隊部,做交接的工作。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我當守林員的這些年,偶爾不方便的時候,就是我弟弟替我巡山,他對守林員的工作,要巡哪些山,都清楚的很,他接了我的工作后,馬上就能勝任?!?/br> 雖然有不少人來大隊部打聽過守林員工作的事情,可那些人又不是大隊書記的親人,他才不管他們工作的事,見江爺爺這邊有接手的人,自然優先江爺爺選的人,加上叔爺爺也愿意馬上就接手,兩人很快就做好了交接的工作,正好又是年底,大隊書記干脆叫了會計過來,把江爺爺這一年的工資給結了。 江爺爺握著從大隊部結的工資,抬頭望著仿佛近在咫尺的大山,滿心悵然和迷茫。 他想大孫女開的那個店,那天他們去店里看了一下,大街上一個人都沒有,他十分憂心,大孫女開的那什么服裝店,衣服能不能賣的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