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裝了,我是廚神我攤牌了! 第937節
書迷正在閱讀:糖醋陷阱、燒傷(校園 1v1)、每天都想給同桌下藥怎么辦?、替身受他有千層套路、沉溺NPH、春風不入夜、復制屬性值后我成了萬人迷、大美人要過普通人的生活、怎么還不懂!、穿成貓后大佬們爭著養我
兩人又開啟了斗嘴模式。 沈佳悅這回兒顧不上吃瓜看戲,看著林旭問道: “那昨晚我說的蜜三刀和羊角蜜也不做了?” “做,等會兒收拾完我就給你做,說實話我也好久沒吃過這兩樣點心了,尤其是羊角蜜,記得小時候在我奶奶家,會故意挑沉的吃,因為越沉里面的糖就越多?!?/br> 羊角蜜是傳統的中式點心,把面片炸成兩條尖的月牙形,外面裹滿了炒熟的糯米粉,口感干香,但咬開后,里面卻滿是粘稠的糖漿。 小時候一直以為是點心廠的工人用針管一點點把糖漿打進去,甚至還翻來覆去找過上面的針孔。 直到昨晚兌換了羊角蜜的做法,才知道這是利用空氣熱脹冷縮的原理,讓熬好的糖漿自動滲入到羊角中。 明明是初中都能學到的物理知識,但林旭卻一直想不到這一點。 這不得不讓人感嘆前輩的智慧,不僅想到了這一點,還運用到了美食中,這真是太難得了。 等拍攝現場收拾妥當,齊思明將之前烤好的團年花饃端過來,因為沒用發面,這個需要重拍,不過今天本就是打掩護而已,沒打算真的做這道面食。 他看著林旭問道: “現在錄大菜有些來不及,林老板有什么好建議沒?” 林旭說道: “今天的日子甜甜蜜蜜的,正適合吃點甜蜜的東西……咱倆聯手做羊角蜜吧,我負責面,你負責熬糖?!?/br> 齊思明說道: “喲,這可是兒時的回憶了,那行,那咱就做羊角蜜!” 第五百一十六章 香甜美味的羊角蜜!邱耀祖:小旭,會做三套鴨嗎? “羊角蜜的做法很簡單,基本上一看就能會?!?/br> 林旭拿來和面盆,開始和面。 盆里加入半盆中筋面粉,放入一小勺增加筋性的食鹽,打入兩個雞蛋,然后分少量多次的往面盆中加水,把面粉攪成面絮。 加雞蛋是為了增加色澤,能讓炸出來的面皮呈現誘人的金黃色,而不加雞蛋,炸出來則呈現出淺白色,相對來說賣相也欠缺一些。 當然,也有人直接炸好幾種顏色的羊角蜜,比如不加雞蛋的淺白色,加了雞蛋的金色,以及加了綿白糖的紅色等等,做成金銀紅三色羊角蜜,搭配在一起賣相會更好。 用力將面絮揉成一個偏硬的面團,揉好放在面盆中,用濕布蓋著。 揉好的面團需要松弛,這樣面和水才能結合得更徹底。 趁著這個功夫,林旭拿了一包糯米粉放在無油鍋里炒了一下,一直到炒出香味,這才盛到托盤里攤開晾著。 糯米粉是最后往羊角蜜上裹著的干粉,這不僅能有效防止羊角蜜粘手,同時也能增加糯米粉的香味。 除了糯米粉之外,也可以用炒熟的面粉、澄粉、奶粉、糖粉甚至白砂糖、綿白糖、白芝麻等食材裹在羊角蜜外面。 炒好糯米粉,齊思明開始熬糖。 糖的熬制需要用到玉米飴糖和白砂糖,鍋里加水,按照1:1的比例放入兩種糖,用勺子攪著,開始熬制。 飴糖粘度大,甜味低,放進來純粹是為了中和白砂糖的甜味。 除了白砂糖之外,也可以用冰片糖之類甜度適中的糖來做。 邱振華說道: “其實這類成品糖的甜味都太過,我們小時候,用的都是現熬的麥芽糖或者南瓜糖、紅薯糖以及各種果糖?!?/br> 他說的這類糖甜度更低,還帶著食材本身的香味,比較適合制作甜品。 不過這話點醒了林旭,他覺得回頭可以用秋梨膏試試,把秋梨膏熬到略微粘稠的狀態,就直接拿來當糖漿用,效果應該不錯。 冬天容易咳嗽,得多吃潤肺止咳的秋梨膏。 齊思明說道: “這種點心現在基本上只有一些中老年人吃,年輕人不喜歡,太甜了,對身體也確實不好?!?/br> 這類點心里面灌滿糖漿,每一個都是熱量炸彈。 而吃糖多了對身體不好已經成了共識,所以如何在降低糖攝入量的同時,還能享用這些甜品,成了眼下所有面點師面臨的難題。 鍋里的糖全部融化后,就不用再攪動了,繼續熬煮著,等糖變粘稠,甚至微微有些掛勺的時候,就說明已經熬好。 熬好的糖漿蓋上鍋蓋放在一邊備用。 之前發好的面已經松弛完畢,林旭將面團放在案板上,開始揉搓。 這會兒面依然有些硬,揉搓一遍后,林旭將面團一分為二,全都揉成圓形面劑,接著拿起搟面杖,開始搟面。 將面劑子搟成兩毫米左右的大圓片,搟好卷在搟面杖上,放在一邊。 接著再拿一根長搟面杖,開始搟另一個面劑子,同樣搟成薄薄的大圓片。 用刷子在面片上刷一層薄薄的油脂,接著將之前搟好的面片拿過來,轉動搟面杖,均勻的鋪在刷了油的面片上。 兩個面片完全對準,分毫不差。 不遠處的陳燕看得嘖嘖稱奇: “我去,妹夫這是圓規成精了嗎?兩個面片居然搟得一模一樣圓,大小也分毫不差,這也太厲害了?!?/br> 沈佳悅瞥了她一眼: “夸人就好好夸,什么圓規成精,我家旭寶這叫技藝高超?!?/br> 這羊角蜜的做法看起來也就那樣嘛,雖然搟面的步驟挺難的,但可以借助面條機壓成薄片,要是接下來沒什么難度的話,那我就偷偷在家做出來,給大家開開眼。 哼哼,不能老活在旭寶的陰影下,咱也得勇于挑戰自己。 林旭把兩張面片合在一起,又用搟面杖搟了一下,讓兩張片面盡可能的貼緊,接著他拿起一個直徑十多厘米的圓形模具,扣在面片的邊上,只扣整個模具的三分之一。 接著用力一摁,面片上就出現了一個月牙形的空缺。 然后順著這個空缺繼續向前壓,每次只壓整個模具的三分一到四分之一,把面片壓成一個個月牙。 這些月牙就是做羊角蜜的面胚。 林旭做得很快,這么把整個面片全都摁壓成月牙狀之后,還往這些月牙上撒了一些干淀粉,防止粘連。 沈佳悅看著這一步,覺得也不難,對她來說唯一的難點或許就是油炸了,要是沒有油炸,其它步驟都能做到。 林旭把這些做好,隨即架上油鍋,開始炸制。 油溫五成熱,將一個個面片做的小月牙放在漏勺中,先抖掉多余的淀粉,接著放進油鍋中開始炸制。 把月牙放進油中后,先不用管,等定型了再用勺子在鍋里攪動。 要是一下鍋就開始攪動,這些面片很容易散開的。 沒多久,一個個鼓鼓的月牙就炸好了,跟記憶中的羊角蜜一模一樣,兩頭尖尖的,中間帶著弧度。 林旭拿著漏勺撈出來,略一控油,就放進旁邊的糖漿鍋里。 齊思明拿著一個小勺子,在糖漿中攪動一下,讓糖漿把這些炸得鼓起來的月牙完全裹起來。 糖漿的溫度還很高,沒多久,就在氣壓的作用下被吸到了面胚中。 用漏勺撈出來,控一下表面多余的糖漿,然后放進已經晾涼的糯米粉上,裹均勻,一個個羊角蜜就做好了。 白色的糯米粉里面是金色的面皮,金色的面皮中是淺黃色的糖漿,每種顏色都代表著不同的味道和口感,讓人一看,就忍不住響起小時候吃羊角蜜時的情形。 “小時候奶奶總是把好吃的放在五斗柜里,只要拉開抽屜就能找到,各種點心都有,江米條、小麻花、蜜三刀、羊角蜜、糖果子、蜜棗酥、麻棗……” 沈佳悅小時候跟沈老太太一塊兒生活,對這些吃的記憶猶新。 陳燕笑著說道: “姥姥其實不想把吃的放到五斗柜里,因為她每次都得彎腰,但放別的地方又怕你撒敷敷的找不到,就一直放到五斗柜里了?!?/br> “切,你才撒敷敷呢?!?/br> 等林旭全部做完,準備進入試吃環節時,陳燕盛了一盤子,端到一邊跟沈佳悅享用去了。 羊角蜜這會兒還是溫熱的,送進嘴里,首先吃到的是糯米粉的香,接著一咬,咔嚓一聲酥脆,里面溫熱的糖漿頓時淌入口中。 香味甜味以及面片被炸得香酥的那種口感匯聚在口腔中,別提多過癮了。 雖然大家注重飲食,知道這玩意兒別看小小的,卻是當之無愧的熱量核彈,但吃了第一個后,還是會忍不住再拿起第二個、第三個…… 重新吃到小時候的美味,會不自覺的加上一層記憶濾鏡,這也是很多人覺得過去的美食好吃的原因。 但就算沒有記憶濾鏡,羊角蜜這種美食也非常有特點。 糯米粉的香味、面粉的香味、油炸面皮的香味,以及飴糖的香味,多種香味匯聚在一起,就為了中和糖漿的甜味。 加上糖漿冷卻后那種粘稠且潤澤的感覺,讓人不自覺就會喜歡上這種口感和味道。 攝像機前,耿立山也回憶了一把年輕時候吃羊角蜜的情形: “樂樂他爸小時候喜歡吃甜食,我就趁著過年寫春聯掙的錢,買了十來斤蜜三刀羊角蜜之類的甜品,把孩子吃得血糖失控,托人送到協和內分泌科才算調過來。打那會兒起,我就開始研究美食了,生怕孩子再吃出個好歹來?!?/br> 誰能想到,自詡為美食老饕的耿立山,研究美食的初衷居然是為了孩子,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拍完這一條,林旭又做了蜜三刀。 蜜三刀的做法比羊角蜜復雜一些,需要用水和油和成水油皮,再用飴糖和油把面粉和成酥皮。 做的時候,糖皮的量要比水油皮多四倍,搟成大小一致的面皮后,刷水黏在一起,再用搟面杖搟薄,撒上芝麻再搟成四五毫米的片。 先切成長條,再用刀往上面打花刀,接著切斷放進油鍋里炸制。 炸制過程中,酥皮會膨脹起來,和水油皮之間出現空隙,這些空隙就是蜜三刀吸入糖漿的地方。 除了蜜三刀,齊思明和邱振華還做了江米條桃酥之類的傳統點心,算是直接把年貨的點心給做完了。 中午,林旭回店里看了看,各部門都平穩進行,燒鵝的品質也都屬于上上之選。 可以心無旁騖的出去送請柬了,不過今天還不能去,因為老媽打來電話,讓林旭去銀杏園那邊看一下施工進度。 快過年了,這邊的工期也得抓緊進行。 等過了春節,就得把羊駝、小矮馬之類的動物弄過來,提前適應環境,這樣有游客時才能減少應激。 林旭扒拉著碗中的燒鵝飯,看著沈佳悅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