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嫡長孫他太難了 第164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看見彈幕后發現陛下是玩家、絕色大美人躺贏香江豪門[七零]
聽到閨女這話,兆佳氏不禁錯愕的瞪大了眼睛,但她也知道宮里的規矩,往床內側挪了挪,給端靜騰出地方說道: “那既然是你汗阿瑪的吩咐,你也快些起床洗漱整理妝容吧,這個時辰外面正冷呢,你去乾清宮時穿的厚些,讓宮人多提幾個羊角宮燈,當心宮道上面雪水融化結冰,莫要摔了?!?/br> “嗯,額娘,我知道了?!?/br> 還沒有睡醒的端靜腦袋暈乎乎的,邊點頭邊回答,穿著寢衣下了床,被嬤嬤伺候著往凈房去了。 約莫小半個時辰后,穿戴整齊、收拾妥當的端靜腦子也清醒了,領著提有昏黃宮燈的宮人走出景陽宮門往南邊的乾清宮而去。 于此同時,住在宮外的皇阿哥們也剛剛進入西華門,沿著宮道往東走。 東宮一家三口與住在阿哥所的皇子們幾乎是同時出門的。 弘晞很想睜開眼睛,親自走路,可卻抵不過自己三歲半的生理本能。 早上四點半的時間他是真的睡不醒啊。 太子爺與太子妃穿戴整齊后,拿著溫熱的帕子給好大兒擦了擦臉。 弘晞在半睡半醒之間被一層一層裹上衣服,最后被他阿瑪塞進暖和的黑色大氅里,一路抱著睡到了乾清宮內,又躺在他汗瑪法的龍床上睡了個短暫的回籠覺。 直到卯時二刻,直郡王、誠郡王、四貝勒、五貝勒等人以及四位公主全都像是點卯似的趕到乾清宮正殿大廳了。 純禧、榮憲、端靜、恪靖瞧著眾位兄弟們拎著盛有各種衣服的大包裹,不禁驚得瞪大了眼睛。 康熙看著四個女兒穿在身上的宮裝,也后知后覺地伸手拍了一下腦門,無奈地笑道: “看來朕真是老了啊,昨個兒忘記交代你們四個衣著打扮的事情了,罷了,若是有需要的話到后世就再買吧?!?/br> 胤礽也笑道: “汗阿瑪,后世在街上穿旗裝的女子也是有的,大姐她們這打扮放到后世也不會顯得太過奇怪的?!?/br> 四姐妹瞧了胤礽一眼,純禧、榮憲、端靜不禁吞了吞口水,總覺得他們汗阿瑪與眾兄弟們可能腦子有些問題了。 恪靖則一副期待的模樣,畢竟她一直生活在宮里,自從弘晞出生后她汗阿瑪以及一群兄弟們的變化她是明明白白瞧在眼里的。 譬如小鐵蛋兒愛不釋手的奶粉鐵罐罐,那一眼就能瞧出來不是大清現有的東西,她對自己汗阿瑪昨日說的穿越時空之事是抱有九分相信的。 等到弘晞睡醒后,四姐妹眼睜睜看著她們兄弟們提溜在手中的包裹在她們眼前消失了,各個驚得瞳孔地震,險些失聲喊出來。 身上穿著常服的康熙瞥了一眼桌面上的鎏金自鳴鐘,瞧見再有十分鐘就到六點整了,忙催促著兒子們、兒媳與四個女兒找床睡覺。 純禧、榮憲、端靜、恪靖四人被梁九功領著來到一件內室里,姐妹四個半信半疑的剛剛穿著鞋子、橫著躺在床上,沒一會兒就感覺被外面寒風給吹得極其清醒的意識變得漸漸模糊,上下眼皮子也變得越來越沉重,朦朦朧朧間瞧見一道刺眼的白光在眼前滑過,沒等姐妹四個細想,意識就徹底陷入混沌,不曉得今夕是何年了。 …… 等姐妹四個再次感受到腳踩硬地的踏實感覺時,耳邊隱隱約約能聽到恢弘莊嚴的禮樂,腦袋卻像是宿醉剛醒一樣,又疼又暈的。 端靜最先忍不住,彎下身子、雙手撐膝,難受的反胃干嘔。 “三妹,你沒事兒吧?” 站在她身旁的太子妃見狀忙伸出右手輕拍著端靜的背。 “二嫂,我沒事兒?!?/br> 端靜咳嗽了兩聲,直起了身子,環顧四周只瞧見他們一圈人周遭圍了一層厚重的白霧,頭頂的光線十分明亮。 她心中難掩震撼,想起在乾清宮睡覺時,天還沒亮呢! 純禧、榮憲與恪靖也在兄弟們的攙扶下,穩住了身子,克服了那骨子像是暈船的難受感覺。 “汗阿瑪,這,這里是什么地方?” 榮憲看著身旁的奇怪的白霧,既驚又嚇的往康熙身邊挪了一下。 康熙笑著對女兒們說道: “你們四個不用害怕,第一次坐時空馬車時都會眩暈的,次數多了就不暈乎了,等待會咱們周圍的白霧散去就知道居于何地了?!?/br> 幾乎是康熙話音剛落,圍著一大群人的白霧就紛紛四散開去,老愛一家人與從雙膝跪在金鑾殿上的文武百官們大眼對小眼后,雙雙愕然的瞪大了眼睛。 今日乃是嘉慶元年正月戊申日,登基六十載,為了不超過自己敬愛的汗阿瑪的登基時長,八十五歲的乾隆皇帝舉行禪讓大典,把皇位給兒子的時間。 伴隨著莊嚴的禮樂,按照禮部規劃好的流程原本一切都是走得好好的。 跪在地上的百官們、宗室王公貴族們、外國使臣們眼瞧著乾隆爺剛將盛在錦盒中的傳國玉璽交付給身穿明黃色龍袍的中年嘉慶皇帝,就看到站在御階之上的父子倆身后突然冒出了一團白霧。 霎時間,禮樂聲戛然而至,跪在底下的臣子們也都嚇得失了聲。 在如今這個時代,年近九十的弘歷已經很老了,隨著歲數的增大,他的記憶力也變得不太好了,這位善戰的帝王,背也有些微微佝僂了。 他皺了皺斑白的眉毛總覺得眼前這情景他之前瞧過,但究竟是他在哪一年見到的,弘歷真得有些記不起來了。 手中端著傳國玉璽的嘉慶盯著白霧,聽著里面傳來的嘈雜聲音,思緒瞬間回到了自己十三歲那年正月初八,自己汗阿瑪將他帶入奉先殿,父子倆一前一后的跪在蒲團上,自己汗阿瑪看著懸掛在墻上的列祖列宗畫像,雙手合十虔誠的禱告“圣祖爺快快顯靈”的場景。 他的雙目一縮,等白霧散盡,瞧見站在里面的一群人與多年前相見時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嘉慶不由驚呼高喊道: “翁庫瑪法!” 康熙的目光與父子倆相接時,瞧見弘歷衰老的超出他意料之外的模樣,也忍不住詫異道: “弘歷!永琰!” 這一聲稱呼倒是令乾隆認出眼前一群人是誰了,他當即眼睛發亮邊喊邊朝著康熙等人走去: “汗瑪法!汗阿瑪!金團!” 跪在底下的臣子們聽到太上皇與新皇的稱呼,心肝脾肺腎都是亂顫的。 時隔多年,乾隆朝宣告結束了,康熙朝、雍正朝的人也幾乎都走完了人生路。 此刻待在金鑾殿上的人已經還了兩代人了。 無論是臣子還是宗室人員都險少有人記得多年前的離譜傳言:四十多歲的乾隆皇帝想要帶著自己的生母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開啟第三次南巡之旅時,圣祖爺曾帶著世宗憲皇帝與一眾康熙朝皇子們當朝顯靈,勸諫太上皇要將精力放在治國理政上,莫要將精力耽于玩樂之事中,自此后,太上皇才改了用度奢侈的習慣,一門心思撲在江山社稷上,全力治理大清盛世。 一個跪在百官前面容貌俊美的中年官員是乾隆皇帝信任多年的寵臣,他可是將乾隆皇帝的大事、小事記得門清,想起他剛入朝為官時,那個曾在官員中間當成笑話傳播的流言,再結合當下乾隆爺與嘉慶皇帝父子倆的激動反應,他的一顆心臟“砰砰砰”直跳,當即俯身大拜高聲喊道: “奴才鈕祜祿·和珅拜見我大清的列祖列宗!圣祖爺吉祥!世宗爺吉祥!” 站在自己汗瑪法腿邊的弘晞聞聲朝著底下看去,瞧見發聲源的俊美儒雅長相,不禁往上挑了挑好看的眉毛,心中暗道一聲:這就是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將四書五經背的滾瓜爛熟,頭上官銜一大串的天下第一貪吶! 眼前超出尋常認知范圍的景象早已經令百官們懵圈了,聽到和中堂的話,他們也紛紛穩住心神,找到自己的音調,學著和中堂的模樣,俯身大拜高呼道: “奴才/微臣給我大清的列祖列宗請安!” 跪在末尾的外國使臣們也都紛紛吞了吞口水,被面前離奇又玄幻的事情給嚇著了,紛紛在心中畫起了十字,無聲吶喊:阿門!這難道就是神秘的東方力量嗎?! 第117章 萬國來朝 這些外國使臣穿著不同的服飾、長相也差別很大。 他們之中有金發碧眼的歐洲人, 有虎背熊腰、長著滿臉絡腮大胡子的沙俄人,還有一部分人腦袋上纏著頭巾、皮膚呈現淡棕色是來自南邊的印度、緬甸與暹羅等地的。 他們目含驚恐的瞧著站在御階之上的康熙等人,互相扭頭對視間傳達出來同樣的意思:神秘的東方力量果然是名不虛傳! 早年前曾暗自打過壞主意, 妄圖靠著輸送鴉片前來攫取大清財富的英吉利人更是被眼前“大變活人”的一幕給嚇破了膽, 他們冷白皮的膚色變得愈發慘白、滿額頭冒冷汗, 拼命將腦袋往下垂,恨不得當場縮成一個不起眼的球,咕嚕咕嚕的滾出去,好來躲避上首傳來的各種各樣的打量視線。 執政六十一年的康熙大帝對歐洲諸國是有很強的震懾力的,如今他的孫子的政績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本就好戰的乾隆在執政中期后, 變得愈發愛打仗了。更讓外國人驚恐的則是,他不僅愛打仗還非常擅長做遠征指揮官。 二十年前的清俄一戰, 清軍打得毛子們嗷嗷叫,沙俄女皇更是氣憤的頒布國書臭罵乾隆皇帝不要臉,“不要臉”的乾隆皇帝從精明的女皇手里奪回了雍正朝被割去的土地。 十幾年前的倭國海戰又讓世界瞧見了大清不俗的水師力量。 十年前,緬甸野心勃勃的貢榜王朝在中南半島稱霸,把暹羅滅了并入自己的國家后又入侵云南, 清軍在兩國邊境線上開啟了保衛戰,坐鎮于京城的乾隆皇帝遠隔大半個國家遙遙指揮。 弘歷吸取了在后世瞧見的史料教訓,面對此時空中這場遲來的清緬之戰他顯得十分有經驗,早在大軍出發前就讓軍醫配備了足量的能抵御南邊瘴氣的藥丸。 因為戰前準備充足、再加上乾隆這個總指揮官知曉戰局,游刃有余的精準打擊, 使得這場清緬之戰不像是歷史上記載的那般斷斷續續的打了七年, 四次戰爭,清軍最后雖然贏得了勝利卻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而是一戰定勝負,半年的時間, 清軍大勝,緬軍慘敗,中南半島的□□勢也被此戰給大大的改變。 戰爭的勝利不僅使得乾隆皇帝收復了早在明朝萬歷年間就被緬甸掠奪走的孟養、木邦、蠻暮(蠻莫)等土司,還使得剛被滅國的暹羅獲得了喘息的時間、抓住機會又從緬甸中獨立1,而后轉頭投靠大清,成為清廷附屬國,同老撾、不丹、尼泊爾、錫金等一樣歲歲向愛新覺羅一族朝貢。 拋開這些武功不談,日漸老邁的乾隆文治也沒有隨著年紀的增加變得平庸。 民間歌舞升平、國庫豐盈,每隔兩年朝廷都會減免一部分賦稅,硬邦邦的水泥路像是蛛網般覆蓋在了黃土路上。 舉國上下都在修路搞基建,一座座廠房在各省郊外拔地而起,廠房多了,用人自然而然也跟著增多了,諸如紡紗、織布、刺繡這種手藝活只能手巧的女子干,有需求自然得滿足,有機會明眼人也會緊緊抓住。 八年前,皇家科學院研制出來來一種名為“飛梭”的東西,飛梭的發明使得織布速度翻倍的提升,在深受乾隆皇帝疼愛的和敬、和嘉、和靜、和恪、和孝五位公主的推動下,一些皇家紡織廠中擴大了女工的數量,其余民間的紡織廠也跟著有樣學樣,廢除纏足后的女人們得到了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腦子清醒的女人們越來越多走出家里做工。 這時,擺在面前的問題就又冒出來了。 在如今識字率普遍低的情況下,男子們讀書的都不多,女子認字的就更少了,可女子們做工時避不可免的也會碰上文字。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七年前外城里建設了第一座女子學院。 女子學院剛剛建成,一種名為“蒸汽機”的東西橫空出世直接將大清這輛放在馬車上快速奔跑的國家給挪到了汽車上。 蒸汽機如一個加速器般推著各種各樣的器具進行升級換代。 乾隆五十四年春,第一輛乾隆牌的四輪蒸汽車行駛在了京城平坦的水泥路上。 此時剛剛學會騎兩輪自行車的百姓們望著四輪蒸汽車驚得瞪大了眼睛。 等三年后。 百姓們已經習慣看到四輪車與兩輪車在水泥路上跑來騎去時,乾隆五十七年秋,大清第一條鐵路建成。 此鐵路名為“京盛鐵路”,從京城東郊起直達關外的盛京。 乾隆五十八年春,第一輛擁有三十二節車廂的蒸汽機車生產成功。 去年年末,京盛鐵路正式投入使用。 關內、關外的老百姓們提著大包小包、拎著大箱小箱、驚奇又欣喜的坐著行駛起來會在鐵軌上“狂嗤狂嗤”響、頂部“嘟嘟嘟”冒著白色水蒸氣的綠皮列車,看著玻璃窗外白茫茫的雪色,在關內外自由的往返。 鐵路的修建、列車的運行大大提高了運貨的速度。 大清也在水泥路與廠房之后開啟了第二次基建,勢必要在十五年之內以豫省為中心修出來一個能到達大清東南西北的“米字形”鐵路網。 此刻是清朝的巔峰盛世,萬國來朝的局面是盛唐之后,華夏之地上迎來的又一巔峰樂世。 百姓們走在京城街道上能瞧見各種各樣的外國人,他們說著顛三倒四的蹩腳漢話,學著如今世界上最熱門的語言,感受著神奇的東方大國五千年的歷史底蘊以及豐富多彩的文化。 這是宮外面的情況,而眼下金鑾殿上的震撼還在持續。 外國使臣們戰戰兢兢的,跟隨使臣前來的外國史官們更是恨不得將眼前之景給深深刻在腦子里,好回國后寫到他們國家的史書上,讓他們國家的人明白華夏人常說的“老祖宗”的魂魄是真的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