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嫡長孫他太難了 第153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看見彈幕后發現陛下是玩家、絕色大美人躺贏香江豪門[七零]
瞧著納蘭老狐貍模模糊糊地說了一段拍萬歲爺龍屁、其實半點兒沒表露自己明確看法的廢話,站在他旁邊的索額圖不禁嘴角抽搐了兩下,但心里也明白,這在一個弄不好就會被所有八旗子弟們怨懟的事情上面,寧愿說一些沒營養的車轱轆話,也最好別急著沖上前提建議,要不等哪日萬歲爺反悔了,想要找個替罪羊了,你連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心中正這般唏噓想著的索額圖就瞧見太子爺貿貿然沖上前開口了: “汗阿瑪,兒臣認為如今有海貿、玻璃、水泥等物存在,國庫銀兩豐盈,可以再次擴大在旗兵丁的數目,我們的騎兵、步兵訓練有素,可水師方面還比較薄弱,眼下海外諸國都在大力發展水師與海上貿易,咱們也不能落后,需得跟上步伐?!?/br> 聽到太子爺這話是在給八旗子弟們謀福利,索額圖不禁松了口氣。 在三藩之戰中與納蘭明珠一塊最早支持萬歲爺削藩的兵部尚書富察·米思翰在儲君話音落下后,也朝上拱手,十分認真地說道: “萬歲爺,奴才認為太子爺所說的話有理,八旗水師應當擴大人數,增強訓練,寶島雖然已經收復回來了,但與咱們隔海相望的倭國卻是個不安定的存在,倭寇猖獗又沒皮沒臉,倘若未來真有海戰,大清水師強大,咱們也能盡早應對?!?/br> 聽到米思翰這話,康熙也對其露出了一抹贊許的眼神,心中還有些慶幸,之前他曾意外從弘歷口中得知,原來在別的時空中,米思翰“自己”這個頗為看好的臣子竟然在康熙十三年就早早病逝了,令“自己”非常惋惜,如今看著須發皆是灰白色的米思翰身子還算比較硬朗,能談到尚且沒有影子的海戰上面,他不禁滿意地點頭道: “保成與米思翰說的擴大在旗兵丁的事情朕也想到了,這是朕其中一個設想?!?/br> “如今擺在眼前最令朕憂慮的事情則是那些無房混跡在民人村落中的貧苦旗人們,他們祖上也都是為大清效過力的有功之人,于情于理朕都不能讓這些旗人們長年累月的在京城中沒有房子可住,索額圖你對此可有什么好的提議?” “堂姑父”被提問過了,果不其然聽到自己這個“大姨夫”也被圣上點名了,索額圖抿了抿唇,拱手斟酌道: “萬歲爺,大清律明面上規定,旗民分居,旗人盡數住在內城,民人皆住在外城,奴才認為可以讓朝廷出資在內城建造一批實惠便宜的房子用極低的價格租賃給這些失去旗房的旗人們居住,住在朝廷安排的房子內,想來會要比他們自己去找牙行租賃房屋來的便捷、安全些?!?/br> “不錯,索額圖這話也說到了朕的心坎上,無房旗人們的住宿問題迫在眉睫需要處理,可若是讓他們住在內城中就又和養米蟲沒什么兩樣了,昨晚太祖高皇帝給朕支了個招?!?/br> 康熙做出一副懷念的模樣悠悠嘆道: “翁庫瑪法說咱們滿洲的根在大東北,子孫后代們不能如今在富貴京城中過慣舒服生活了就把龍興之地的發展給忘記了?!?/br> “他老人家說那些整日只知躺在祖宗們的功勞簿上吃老本的旗人們就是忘記自己老祖宗們是如何一步一個腳印從白山黑水中艱難跋涉地走出來了?!?/br> “太祖爺給朕建議讓朕派人去東北尋一處地廣人稀、適合種莊稼的好地方,把這些閑散旗人與貧苦旗人都遷到那邊帶著家眷子女們建造房子、分田地,進行屯耕,這樣以來既能穩固邊防,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民間八旗生計問題,還便于充分利用龍興之地那邊肥沃的黑土地,這一舉三得的好處,聽得朕很是心動,故而朕準備就按照老祖宗說的法子做,開展閑散旗人東遷的計劃?!?/br>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內,眾位愛卿們就抓緊時間,積極獻言獻策,盡快把妥協的東遷方案給朕做出來,也好讓朕在給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上香時,把奏折燒給他們兩位關心大清發展的老人家好好瞧瞧看?!?/br> 聽到萬歲爺竟然打算把無所事事的旗人們直接趕回東北老家種地去,無論是滿人還是漢人全都驚得險些將眼珠子給瞪出來了。 “汗阿瑪圣明,兒臣覺得東遷之事可行!太祖高皇帝的提議妙極了!” 康熙話音剛落,七位皇子忙異口同聲的高呼道。 “既然大家都覺得太祖高皇帝他老人家的法子可行,那今日朝會就到這里了!退朝!” 拋下駭人驚雷完全不給底下官員們說話反駁的機會,康熙直接笑著轉動著玉扳指,邁著流星大步離開了了。 太子爺、直郡王、誠郡王、四貝勒七兄弟也腳底抹油的跟上了他們老父親的腳步,儼然一副要去乾清宮蹭御膳的舉動。 等跪在地上的百官們回過神來,眼前又是那空空蕩蕩的龍椅與面前一整排的皇子們站位,這下子他們再也不像沒上朝之前,滿心滿眼都是八卦了,萬萬沒曾想到這腦袋頂著光環的旗人竟然還會有務農的那一日?漢官們紛紛從地上爬起來,三三兩兩地臉上帶笑 離去了。 滿臣官員們則全都像是迎頭被挨了一木棍似的,宛如無頭蒼蠅般下意識往索相與明相跟前湊。 裕親王福全、恭親王常寧也被皇帝父子們這一手給搞了個措手不及,瞧見一眾滿官們朝他們望過來,兄弟倆也眼皮子跳了跳,極快轉過身子,步子匆匆往外走了。 待官員們前后跟著走出宮門,各自尋駿馬、尋馬車準備往任職的衙門趕時,一個以往簇擁在納蘭明珠身旁的心腹官員不禁趕在納蘭明珠抬腿上馬車前,伸手攔住了納蘭明珠,蹙著眉頭難以置信地低聲憂心道: “明相,難道萬歲爺真準備要把閑散旗人們挪到東北之地了?這可不是一件開玩笑的事情??!” 納蘭明珠聞言,不由斂眉怒瞪了他一眼,而后恨鐵不成鋼地在其耳畔輕聲喝斥道: “你是蠢腦子嗎?萬歲爺今個兒都打出開國皇帝的旗號來行事了,明確對咱們說了東遷是一舉三得的好事,皇子們口徑一致的表示附和,難不成咱們這些底下人還能反駁早已作古的太祖爺嗎?” “東北是大清的龍興之地,誰敢說一句不愿意動身回去發展那片廣袤的土地?佟國維這個如今萬歲爺唯一活著的嫡親舅舅還能被萬歲爺趕到盛京老家,美其名曰助力盛京發展呢,若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大著膽子當庭對東遷提出異議,你是想要被萬歲爺動動嘴皮子指使護衛們拖下去送去見太祖高皇帝,還是要被太宗文皇帝夜晚入夢,用手指著鼻子唾罵一句:你小崽子忘本?” “你與其站在這里攔著老夫詢問真與假,不如盡快處理完衙門之事回府瞧瞧看自家有沒有那做欠賬的老賴、撞在萬歲爺槍口上的混子!” 心中氣兒同樣不太順的納蘭明珠劈頭蓋臉的對著來人一頓痛罵,問話的官員心神一凜,忙不迭的俯身作揖,從懷中抽出帕子邊擦拭著額頭上冒出來的汗水,邊步履匆匆的轉身跑遠了。 今日索額圖也難得沒有與納蘭明珠拌嘴,倆人目光相措了一眼,就各自抿著唇鉆入車廂內遠離了宮門。 …… 待到黃昏,官員們陸陸續續從衙門下值回到了府邸里。 米思翰回到家里時就瞧見他的四個兒子——馬斯喀、馬齊、馬武、李榮保身上的官服都未脫,已經坐在正院大廳等著他了。 兄弟四個瞧見他們老父親神情疲憊的從兵部回來了,作為長子的馬斯喀忙領著三個弟弟抬腿迎了上去。 “阿瑪?!?/br> 米思翰知道兒子們想要說什么,他抬手制止道: “萬歲爺主意已定,東遷之事必定取消不了,盡快去察看族人們的情況,看看有沒有那種不長眼的混子?!?/br> 老父親一句話直接將四個大男人未說出口的話給堵回去了。 兄弟四個聞言也不禁嘆了口氣,互相瞧了一眼,紛紛告退離開主院,遵從自己阿瑪的吩咐去做事兒了。 等到米思翰在凈房中沐浴完,換上一件絲綢夏袍來到后院,尋找雖是續弦卻與自己相伴多年的老妻博爾濟吉特氏時,剛抬腿走進門檻就看到他不久前剛抓完周的小孫女穿著一件粉紅色的衣服,站在學步車里,咧著小嘴沖他高興的奶聲奶氣甜甜喊道: “瑪法~” “哎!” 一輩子只生了一個女兒的米思翰對待孫女可是要比大孫子還稀罕的,他的四個兒子給他生了一堆孫子,孫女迄今為止卻只有倆,十四歲的大孫女富察·嵐倩是他二兒子馬奇的嫡女,今年春日里已經被萬歲爺賜婚給十二阿哥胤祹做嫡福晉了。 眼前長得唇紅齒白、粉雕玉啄、笑起來眉眼彎彎像個糯米團子的小女娃是他長子馬斯喀的嫡女富察·嵐瑤,幾個月大時就被老兩口抱到正院撫養了。 看到小孫女天真無邪的笑容,米思翰臉上的皺紋都舒展了,也忙笑著幾步上前將大孫女從學步車里抱了出來。 這時他跟在學步車后面、出身蒙古的老妻博爾濟吉特氏也笑道: “老爺今個兒倒是回來的早啊,你小孫女可是剛睡醒就推著學步車在各個屋子里轉悠著喊瑪法玩兒的?!?/br> 聽到老妻這話,米思翰笑得臉上的褶子更多了,將可愛的小孫女放在大腿上,準備喝盞茶抱孫女去外面轉轉,就看到老妻正珍惜的捧著一個小木匣子到處尋地方安置,瞧見小木匣子精致的外殼像是宮里來的東西,他不禁疑惑的詢問道: “老伴兒,你這匣子中盛的是何物?” 博爾濟吉特氏聽到這話,遂捧著匣子走到一大一小身旁,打開木匣子。 米思翰瞧見里面放了一對漂亮的點翠珠花。 博爾濟吉特氏也笑呵呵地解釋道: “今日上午我和幾個同是來自蒙古的老福晉到寧壽新宮中給皇太后娘娘請安時,太后娘娘知道咱家小妞妞前幾日剛抓過周,就給她賜下了一對珠花,這不我這個做瑪嬤的先給她找個妥帖的地方存著?!?/br> 米思翰聽到這話也笑著點了點頭:“是這個理,是這個理兒?!?/br> “瑪法,去,去外面~” 剛滿一歲說話就比較清晰了的小女娃瞧見自己瑪法與瑪嬤說上話了,不像平日那般抱她去外面轉悠了,立馬急急忙忙的奶聲催促了一句。 “小小年紀就能看出來老夫這個小孫女是個活潑好動、閑不住的啊?!?/br> 看著小丫頭眼巴巴用手指著外面,望著自己的可愛模樣,米思翰笑著感嘆了一句,端起丫鬟給他倒的茶水“咕咚咕咚”幾口仰起脖子飲完,就抱著孫女去花園中遛彎了。 …… 與此同時,宮內的皇太孫也剛結束武學課,在乾清宮側殿中沐浴完換上干凈的衣服,邁著小短腿跑到御書房里,他的汗瑪法、阿瑪、大伯與眾位叔叔們都在里面商議政務。 等他湊到諸位長輩們旁邊,聽到了早朝上他汗瑪法竟然也學會扯著“老祖宗”的旗號辦大事兒了,不禁驚得瑞鳳眼都給瞪圓了,一時之間都想不起來究竟是何時他汗瑪法無聲無息的就把自己“披高級馬甲”的“努懟懟”大招給學會了的。 第108章 放開東北 即便康熙父子們已經在乾隆朝看到弘歷用十八年做出來的有效旗人東遷結果了, 眼下八旗子弟們的數量也沒有乾隆當政時期多,可真的想要將東遷之事落到實處也是十分不容易的。 康熙、乾隆兩朝相隔了兩代人的時間,面對的大清國情也是不一樣的。 如今擺在首位的關鍵問題就是究竟要把康熙朝的旗人們遷到東北哪片地方才合適? 康熙站在用松木制作的大清全境輿圖跟前, 見到了弘歷擱在奉先殿的秋葉海棠地圖, 再瞧著面前的輿圖, 他心中就有些不太得勁兒了。 上躥下跳、虎視眈眈發動東侵戰爭的噶爾丹雖然已經被他滅了,可漠西還未完全收拾掉呢。 倭國現在還不是倭州嘞,眼下的大清輿圖沒有乾隆朝的全境輿圖完美。 作為一個八歲登基,十四歲就扳倒不可一世的鰲中堂,從權臣夾縫中艱難成長起來的雄主, 康熙可是太稀罕自己孫子的秋葉海棠了! 他摩挲著玉扳指仔細打量著東北老家的廣袤領域,這片土地雖然氣候冷, 但確確實實是片寶地,北接沙俄、東連朝鮮,礦產資源豐富,黑土地是難得的肥沃土壤,港口也頗為便利。 沙俄缺港口, 眼饞他們滿洲人的老家不是一天兩天了,一想起來在后世時瞧見晚清那些不肖子孫們與沙俄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崽賣爺田不心疼,割讓給毛子們的大片領土中包括重要的港口,使得后世東北之地的經濟發展都緩慢了, 以及那心腸大大滴壞的倭國人在龍興之地上做下的慘無人道、喪盡天良的種種惡事, 康熙心頭上就涌起陣陣無名火,恨不得大清水師就像雨后竹筍似的“唰”的一下子變得豐盈起來, 也好開著配有火器的戰船迎著海浪去將倭國這個禍患給早日收拾了! 插在自己長輩們中間的弘晞也仰著腦袋看著輿圖,感受到皇帝爺突如其來的憤怒, 不禁疑惑的瞧了自己汗瑪法一眼,隨后又將注意力移到了輿圖上,邊看著輿圖邊與記憶中的“雄雞”做對比,不得不說看著眼前未被割掉的廣大領土,小家伙心里可是太舒坦了!眼睛亮晶晶的,腦海中滿滿都是立體聲環繞的陜西話:“額滴!額滴!全都是額滴!” 祖孫三代人對著輿圖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從黃昏時刻一直說到黑蒙蒙的夜色爬上來。 直至眾人說得口干舌燥,瞧輿圖瞧的眼睛都發酸了。 誠郡王不禁眨了眨干澀的柳葉眼對著老父親最先開口諫言道: “汗阿瑪,兒臣左看右看也覺得弘歷選的地方確實是最恰當的東遷安置區了,后世冰城乃為黑龍江的省會,此地作為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有咱先祖們的文化,這地方又處于東北平原適合屯耕,在地理位置上又比盛京更偏北,若在未來將冰城發展建設好了,咱們大清的東北門戶就是牢牢守住了?!?/br> 誠郡王話音剛落,胤禔也跟著用手指著輿圖邊緣的港口,荔枝眼放亮光的大大咧咧道: “汗阿瑪,老三說的話兒臣贊成,不過兒臣也覺得單單建設黑龍江也不夠呀,再往北去些的地方也很重要??!您瞧瞧咱們老家這出??诙嗪冒?,只要把老家的港口保護好,大清的水師、海貿也不用都擱在南邊發展了,北邊的經濟必然也能借著海貿繁榮起來?!?/br> 聽著兩位哥哥的話,老四不禁有些心虛的抬手摸了摸鼻子,在別的時空中,“他”給沙俄割地了,在“他”的后代手中丟掉的領土更多,在領土方面他永遠都有錯。 他忍著腳趾扣鞋底的羞恥,頂著面無表情的俊臉,輕咳兩聲跟著道: “汗阿瑪,您若以后想要騰出手收拾倭國,兒臣覺得咱們從東北派兵出發就挺便捷的,還能作為大后方很快補給糧草呢?!?/br> 難得老四說的話能引起老十四共鳴了: “汗阿瑪,您快些將老家的水師給建起來吧,再過幾年,等兒臣長大了就帶兵出征去把那不老實的小島國給您搬回這輿圖上!” 聽著四個兒子側重點不同的話,康熙心里不禁熨帖極了,覺得每個人說的都有道理,不愧是他用嚴厲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來的優秀皇子啊,字字句句都說到了他心坎上。 不過一直沒聽到自己寶貝兒子開口,他不禁有些納悶的看向胤礽出聲詢問道: “保成,你是怎么想的?” 聽到老父親開口喊自己了,目光一直在全境上掃視的太子爺也將注意力從輿圖上收了回來,看向康熙蹙眉道: “汗阿瑪,兒臣覺得單單將閑散旗人往東北遷還不夠,不如您直接放開東北的移民政策吧?” “什么?” 眾人冷不丁聽到太子爺這跑偏了的提議,不禁全都驚得瞪大眼睛懵了。 胤礽抿了抿薄唇,一臉認真地對自己老父親解釋道: “汗阿瑪,東北地廣人稀,兒臣覺得即使您給旗人了豐厚的待遇、再劃給他們大量的耕田想要讓閑散旗人們種田也是沒那般容易的,到時候很有可能會是旗人雇傭民人耕種,可東北現如今的人口沒后世那般多,為了生計保不準會有別省的民人偷偷摸摸跑去東北那邊幫著旗人耕種,維持生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