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大唐 第667節
聽到這話,狄仁杰這才松了一口氣。 “狄兄,其實真正要小心的人,該是你才對,這個黑袍人不遠千里來找你,怕是沒那么簡單?!?/br> 李道玄手掌一揮,從黑袍人的懷中飛出一樣東西。 狄仁杰瞳孔一震,那竟是圣旨! 也就是說,對方的本意是來宣旨的。 李道玄對圣旨這玩意沒什么敬重,隨手就打開了,但是當看清里面的內容后,他玩世不恭的神色卻漸漸凝重起來。 狄仁杰也湊上來,當看清圣旨上的話,素來鎮定的他,都倒吸一口冷氣,露出不可思議之色。 這種事情……怎么可能? …… 第684章 再見長樂,宸王是我師姐? 圣旨只講了一件事,卻是一件足以震驚天下的大事。 “圣僧玄奘,于大慈恩寺翻譯大乘真經,閉關十六年,卻在十日前突然發瘋,疑似走火入魔,呼喊著佛敵二字,將寺中眾僧打傷,跑至長安城中?!?/br> “為防止其傷害百姓,蟄龍全體出動,卻被圣僧全部轟飛,最后引得宸王出關,兩人于長安上空交手,斗法一天一夜,最終平手,圣僧離開了長安城?!?/br> “調狄仁杰速往長安,徹查此事?!?/br> 李道玄微微皺眉,玄奘入魔? 這不開玩笑嗎? 玄奘佛心通透,西天取經后更是得到了一番磨礪,再加上佛門氣運加持,他若是會走火入魔,那天下九成九的修士都別修煉了。 狄仁杰似是想到了什么,道:“我聽說圣僧一共帶回了六百五十七部真經,他在這幾十年間已經將其中的六百五十六部真經全部譯出,只剩下最后一部?!?/br> “而為了譯出這最后一部真經,圣僧已經閉關了整整十六年!” 李道玄聽到這話心中一動,察覺到了不對。 歷史中的玄奘在取經之后,用了二十年時間便將所有的真經翻譯完畢,開創出了唯識宗,成為佛門中的一派宗師。 但此世的玄奘,卻已經用了四十多年還未功成,最后一部真經更是讓他閉關十六載。 他口中高呼的佛敵,是否和那最后一部真經有關? 李道玄立刻默誦娘娘佛名,詢問了這一問題。 青衣娘娘聽完后,聲音出現了一絲波瀾,說出了讓李道玄大為震動的一句話。 “六百五十七部?” “大乘真經……應該只有六百五十六部才對,乃是世尊親手所書的渡世法門,不會有錯?!?/br> 一股莫名的寒意涌上李道玄心頭。 為什么會多出一部真經? 多出來的那最后一部真經,又是誰放進去的? “孔兄,孔兄?” 狄仁杰發現李道玄有些走神,便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孔兄,看來我們剛結識沒多久,就又要分別了?!?/br> “若你不嫌棄,這座縣府,便留給你居住了,我會給下面的人吩咐好,每天都為你送上好酒好菜?!?/br> 說著狄仁杰就要整理行囊,準備立刻前往長安。 李道玄皺眉道:“你真準備接下這個案子?” 狄仁杰搖頭笑道:“既然是陛下有令,我自當遵從?!?/br> 李道玄搖頭道:“以你的聰明,應該能看出這圣旨的貓膩,它根本就不是皇帝下的,背后是武嗣宗在推波助瀾,想要徹底置你于死地!” 圣僧玄奘疑似入魔,這種事情確實影響極大,但畢竟涉及到了修士,為何要讓一個凡人去查? 狄仁杰就算再能斷案,對這種神神鬼鬼的事情,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再加上來傳旨的是梅花內衛,而非正常的官員,可見這道旨意并沒有走正規程序,是讓狄仁杰暗查。 本就是凡人去查鬼神之事,還是暗查,真要死了,都沒地方找人訴冤。 查的出還好,若是查不出,武嗣宗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治罪,徹底除掉狄仁杰這個心腹大患。 以狄仁杰的聰明,不可能猜不出這道圣旨是武嗣宗的陰謀,是對方布下的陷阱。 同時李道玄對武則天的印象更差了幾分。 武嗣宗再受寵,也不可能假傳圣旨,他能設下此計,背后是武則天的默許和縱容。 這個女人,為了鞏固權勢,吃相未免也太難看了。 狄仁杰聞言微微一頓,而后嘆道:“孔兄,你說的話我都知道,但事關圣僧玄奘,他是國師的義弟,國師于我有恩,我怎能袖手旁觀?” “而且圣僧之事,很有可能波及到我大唐百姓,我身為唐人,也應略盡綿薄之力?!?/br> 李道玄脫口而出道:“你放心,玄奘哪怕真的走火入魔,也絕不會傷害普通百姓?!?/br> 狄仁杰有些詫異道:“孔兄為何如此肯定,難道你認識圣僧?” 李道玄一滯,連忙道:“是國師給我說的,他說玄奘此人,有慈悲濟世之心,是位真正的高僧?!?/br> 狄仁杰這才了然,卻又忍不住嘟囔了一句。 “國師怎么什么都和你說……” 李道玄連忙岔開話題,道:“走吧,我陪你一起去長安?!?/br> 狄仁杰想也不想就拒絕了,道:“長安高人太多,而且這次我還要去拜訪宸王,孔兄你跟在我身邊,要是被——” 李道玄擺擺手,笑道:“放心,你忘了我是國師親手點化的嗎,宸王又是國師弟子,算起來她還是我的……師姐呢?!?/br> “而且你不懂修行,查這種事若是身邊沒有一個懂行的,豈不是太危險了?” “再說了,失心案的兇手很有可能去了長安,我答應過你,要幫你抓住兇手,大丈夫又豈能食言而肥?” 看到李道玄那不容置疑的態度,狄仁杰心中一暖。 兩人雖然相識不久,卻都救過彼此,堪稱是生死之交。 不知為何,狄仁杰總和他有種相逢恨晚的感覺,一向小心謹慎的他,在孔兄面前會下意識撤去戒心。 好似見到了某個老朋友。 “老狄呀,你先別感動,咱得先說好,這一路上的酒錢必須你來付!” “哈哈哈,好好好,我來付就我來付,保管你一路醉到長安!” …… 長安,明月夜,玄都觀。 一道身影靜靜站在棗樹下,負手而立,烏黑如墨的長發流轉輝光,垂至腰間,在夜風中微微飄蕩。 她身穿白色長裙,腰束金帶,淡金色的流蘇輕盈飄動,有種與生俱來的貴氣和威嚴。 一道身影悄然走來,似是與夜色融為一體。 “啟稟殿下,并未找到圣僧蹤跡?!?/br> 玉隆的聲音中有一絲愧色。 那女子轉過身來,容顏如仙,若畫中佳人,一雙如夢似幻的眼眸透出一股神秘感。 顧盼生威,氣度超凡。 赫然便是當今的玄門道首,和圣僧玄奘并列為天下絕頂的大唐長公主,宸王李麗質。 歲月似乎沒有在她身上留下任何痕跡,已經七十歲的她堪稱青春永駐,容顏不老。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看起來傾國傾城的少女,竟然會是深不可測的北道首,是撐起李唐皇室的一座巍峨巨岳。 “無妨,玄奘叔叔是師父義弟,已證得阿羅漢之境,他若不想別人尋到,除非是師父出手,否則誰又能查到他的行蹤?” 長樂的聲音依然未變,卻多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氣質,縹緲如云,浩瀚如淵,讓人親近的同時,又忍不住生出敬畏之心。 玉隆猶豫了一下,問道:“殿下,圣僧他……真的入魔了嗎?” 長樂想起那場戰斗,情緒微微波動,忍不住輕咳一聲,本就白皙的臉上顯得更加蒼白。 “殿下,你的傷怎么樣了?” 玉隆心中一緊,他其實清楚,圣僧雖然離開了長安,看似是落了下風,但實際上殿下也受了傷。 殿下這些年都在嘗試沖擊人仙之境,本已趨于功成,可惜感受到了長安震動,不得不提前出關,如今還落下了暗傷,實在讓人擔憂。 “無妨,藥王前輩已經給我看過了?!?/br> 長樂擺擺手道:“玉叔,你先下去吧,我想一個人待一會兒?!?/br> 玉隆望著那在月下飄然而立的身影,心中輕輕一嘆。 殿下早就有了自己的王府,但每當出關,她都會來玄都小院住上一段時間。 身為殿下身邊的老人,玉隆非常清楚,殿下是想師父了。 可惜的是,這些年國師再未出現過人間。 玉隆離開后,長樂再次輕咳一聲,她深吸一口氣,周圍的草木皆涌現出絲絲縷縷的綠芒,好似無數只閃爍著幽光的螢火蟲,飛入她的體內。 那蒼白的臉色稍微好了一些。 長樂望著那棵四十二年前,在師父帶著師娘離開龍虎山時,她親手種下的棗樹,眼中不禁露出一絲滄桑。 當年栽下的幼苗,現在不僅已亭亭如蓋,還一次次開花結果,枯榮凋謝。 她本是想培育出一棵靈棗樹,等師父什么時候來長安看自己了,就摘棗子給他釀酒,摘棗花給他做糕。 卻不想,這一等就是四十二年。 月落日升。 長樂一站就是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