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仙 第75節
這老漢正是玄國公應小棠,名字聽著是有些小家子氣,且有些女人味,原卻是錦國軍方的頭號人物,如今雖不掌兵權,但影響力猶在。 興許是見到客人來了,巨狼忽轉向,朝著這邊疾馳而來,眼看要沖擊到亭子,一條人影跳下,巨狼呼一聲從亭子上方越過。 穩穩落地的應小棠一臉的絡腮胡須和頭發都有點發紅,像是被染過一樣,大步走入亭內。 肅立在旁的一名玄級大箭師面無表情,兩邊面頰上各有一道難看的疤痕,他奉上衣袍,應小棠順手一把扯過,抖開往身上一披,雙臂穿出袖子,腰帶一系就行了。 “下官見過國公?!迸崆喑枪Ь葱卸Y。 應小棠也不坐,伸手拿了茶水咕嘟猛灌了兩口,才揮手示意不用多禮,繼而問道:“聽說那個阿士衡要去你手下?” 裴青城:“是。暫時是這樣定的,不知后面會不會出什么變故,畢竟連定下的狀元都能更改?!?/br> 應小棠:“我聽說京城冒出了一股陰風,且席卷的很快,說狀元不配做狀元,還把阿士衡的老底給揭了出來,為阿士衡鳴冤,有這回事吧?” 裴青城頷首,“我也聽說了?!?/br> 亭外巨狼的大腦袋往里伸,獠牙后面的鮮紅舌頭往應小棠身上舔了一下,應小棠隨手抓了桌上的一只羊腿揮臂拋了出去,將巨狼引開后,繼續道:“哪是在為阿士衡鳴冤,分明是在指責陛下取仕不公,分明是要讓陛下厭了他。一個小娃娃才剛進京,便有人針對他造勢,下這么黑的手,欲陷他于逆境難翻,也不知是哪冒出的邪氣,竟如此迫不及待?!?/br> 裴青城:“情形是有些不對,希望陛下能明辨?!?/br> 應小棠:“我不管他明辨不明辨,人到了你的手下,你要把人給護好了,若這小子一進京就栽了,別說對不起他老子,有這前車之鑒,以后可就沒人敢站著說話了!” 裴青城略欠身,“下官明白,國公放心。國公若無其他吩咐,下官就先告退了?!?/br> 應小棠:“不留下吃個飯?!?/br> 裴青城苦笑,“還是不了,下官告退?!闭f罷就這樣離開了。 客人走了,應小棠也坐下了慢慢喝茶,“阿節璋調教出了一個好兒子啊,四科滿分的會元,若是折在了小人手里未免可惜,你派幾個好手去做暗衛,以防萬一,若真有人行不軌,可先殺后報!” 肅立的玄級大箭師面無表情,背對亭內問道:“若是司南府的人出手呢?” 應小棠吹著茶湯葉子,“殺無赦!那婆娘若有意見,自會來找我理論,用不著你來擔心?!?/br> 第102章 授官 二進宮。 天色才微微亮,一群金榜題名的進士便早早來到了宮門外集合,庾慶自然也在其中。 其他進士都紛紛打量庾慶,或近前與之寒暄。 事到如今,庾慶也不躲避了,蒙臉的事情也不會干了,已經在人前眼熟到了這個地步,沒必要了。 他如今的態度是不主動,不回避,也不會熱情。 他這不冷不熱的態度讓人難以親近,身邊也就漸漸冷清了。 人氣最高的還是新科狀元詹沐春,可詹沐春明顯在不時往庾慶這里看,而和詹沐春比較熟的許沸則一直混在詹沐春的身邊,也是不時悄悄往庾慶這邊看。 好不容易把大家都給應付了一下,詹沐春主動到了庾慶這邊拱手打招呼,“士衡兄?!?/br> 他面對庾慶的神色是很復雜的,獲悉自己考了狀元后,自己都有點難以置信,因為會試的時候看過排名在前的答卷,發現確實是高手如云,結果殿試后的金榜上自己突然蓋過了所有人,連阿士衡都只是考了第三名,他越發感到意外。 會試有四道考題,如果說部分考題考了滿分還能說有運氣成分,四道考題都能考滿分,那就是絕對的實力了,自己能考的比阿士衡還好,連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 為此,他昨天忍不住又以狀元之軀親自跑去看過了公示的答卷,看過后平心而論,他不知道其他人的解讀是怎么回事,站在他自己的欣賞角度來看,并不認為阿士衡的發揮失常了,自我認為阿士衡的那篇賦文是超過他的,也依然是一氣呵成的高水準,僅憑這一點其造詣就不是自己能比的。 他不知道殿試判卷的標準是什么,而自己的家世背景又不可能左右這次的殿試結果。 但聽說了一些傳聞,如果不印證,將會成為永遠都解不開的心結。 “哎喲,聽說考上狀元了,恭喜恭喜?!扁讘c拱手道喜,繼而又對他身邊的許沸道:“許兄,這次考的怎么樣?” 許沸干笑一聲,搖頭道:“比不得你們,這次沒那么好的運氣,倒數第一,做了墊底的?!?/br> 庾慶聽后嘿嘿一樂,心想,倒數第一就對了,總不能還能事先搞到考題吧。 詹沐春一直在觀察庾慶的神色,發現人家心態自然的很,并未有他想的什么,但他卻是不吐不快,忍不住問道:“士衡兄,聽說令尊是朝廷的前虞部郎中,可有此事?” 庾慶默了默,知道有些事情會試之后就瞞不了了,點頭道:“都已經是過去的事情?!?/br> 許沸眼睛眨了又眨,反正他舅舅的態度是突然間變了,說阿士衡背后的勢力不小,讓他面對阿士衡時既不要得罪,也不要走的太近。 如今的庾慶在他眼里就像是個謎一樣,身上不斷有令人匪夷所思的東西涌現出來。 他現在最后悔的是把蟲兒給送了,再也找不到那么稱心如意的下人了。 詹沐春苦笑,“還真是這樣,難道傳言是真的,狀元本來是士衡兄你的?” “怎么可能,詹兄想多了?!扁讘c拍了拍他肩膀,那是真心感慨道:“功名于我如浮云,我對這場功名來說只是一個過客,拈花惹草的撿個‘探花郎’玩玩就夠了。至于做官什么的,還得是詹兄你這樣的人來,只要詹兄能做個好官,這‘狀元’便拿得問心無愧?!?/br> 詹沐春和許沸有點沒聽懂什么意思,什么叫浮云,什么叫過客,難道十年寒窗求的不就是這個嘛? 正這時,一側突然傳來一聲喝彩,“好一個‘只要能做個好官,狀元便拿得問心無愧’,說的好!” 三人回頭看去,只見一側走來一人,竟是個身穿紫袍的,再看官袍上繡的散花,赫然是一個三品大員。 三人趕緊拱手行禮,附近的其他進士也趕緊跟著行禮。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御史中丞裴青城,他盯著庾慶上下打量了一番,問道:“你就是阿士衡?” 庾慶忍不住抬眼與其對視了一下,“學生正是?!?/br> “不錯不錯?!迸崆喑强淞艘宦?,也拍了拍他肩膀,就此笑著過去了,跟隨的兩名身穿深緋色官袍的官員也認真打量了一下庾慶。 庾慶等人面面相覷,也不知道是夸庾慶人好,還是夸他說的話好。 反正看那三位官員直奔宮門的樣子,顯然也是去上朝的,等到現在他們已經看到了不少的上朝官員,有些還是直接坐馬車進宮的。 許沸左右看了看,朝正在這里陪著大家的一名小太監走過去問了聲,“公公,不知剛才過去的那位三品大員是什么人?” 小太監喲了聲,“那是御史中丞裴大人,連咱們宮里人見了他都怕,今后你們見到可要小心點?!?/br> 許沸謝過,回來對庾慶和詹沐春轉告了一下,詹沐春為之咋舌,“原來是言官之首?!?/br> 庾慶疑惑,問:“看官袍不是才三品嗎?很厲害嗎?” 詹沐春和許沸竟無言以對,有點不知這家伙的一甲是怎么考上來的。 最終還是許沸習慣了他的不靠譜,小聲解釋了句,“御史臺的老大,你說呢?” 這時,宮里面又出來了一名小太監,這次是來催新科進士們排隊的。 庾慶本以為自己這次終于不用站最前面了,誰知這次壓根不搞什么單個突出的,一甲的三個一起站最前面,詹沐春站中間,考第二的榜眼和他這個探花各站左右,說到底還是站在了前面。 排好隊后,一隊人就老老實實站那等著。 等了好久,等到太陽升起了,宮門內才又出來個老太監,庾慶一眼便認出了就是上回摸他手的那個。 只是這回那老太監像是不認識了他一般,目光從他臉上一掃而過。 還是跟上回一樣,是來帶隊的,只是沒了上回的禮儀,老太監招呼上一群人按照排好的隊伍跟他走。 一行入宮直達朝堂外時,一百多名同進士留在了殿外玉階下,朝堂上也站不下這么多人,一甲和二甲的共六十人做了代表進殿。 六十人分三列跨進朝堂大殿的那一刻,大多人的心情是激動的。 有些人也很明白,這也許是自己這一生中唯一一次進入朝堂的機會。 朝堂左右,百官林立,庾慶能感覺到許多官員的目光在盯著自己打量,包括之前看到的那位御史中丞。 目光向上一瞟,發現高坐在上身穿龍袍的一個老頭也在盯著自己,老頭面色紅潤,須發皆白,不怒自威中透著一股高高在上的冷漠。 一上一下的目光碰了一下,庾慶頓感心虛,趕緊老老實實低頭行進。 走到指定的位置,老太監示意了停下后,唱道:“新科進士們,還不快快拜見陛下?!?/br> 于是一群人一起拱手躬身道:“參見陛下!” 皇帝陛下抬手示意道:“平身?!?/br> 聲音清冷。 站直的一群進士也都是看了他一眼后便不敢直視了。 “從你們踏進這座大殿開始,便只是個開始,一個新的開始。希望你們將來都能像堂上左右羅列的百官一樣,成為寡人的肱股之臣,成為錦國的有用之仕!” 皇帝陛下說到這便揮手示意了下。 領路的老太監愣了一下,沒想到陛下就說了這么兩句話,與往屆差別很大的樣子,感覺陛下今天對這屆進士似乎不愿多說什么,他當即喊道:“眾進士還不快謝恩?” 于是一群進士又齊聲道:“謝陛下隆恩?!?/br> 皇帝身側站立的老太監撥手示意,側殿立刻出來了三名端著托盤的太監,托盤里是三套官服,中間的一套深青色,左右兩套淺青色。 高站的老太監唱道:“新科狀元詹沐春,蒙陛下天恩,授從八品,補京縣主簿缺!” 詹沐春當即上前一步,躬身行禮,“謝陛下隆恩!” 中間端著托盤的太監立刻走了過去將東西奉上,詹沐春雙手端了退回。 高站的老太監唱道:“新科榜眼殷吉真,新科探花阿士衡,蒙陛下天恩,授正九品,補御史臺校書郎缺!” 阿士衡和另一位立刻上前一步,同樣的行禮拜謝,“謝陛下隆恩!” 兩名太監過來奉上了托盤,兩人接了又退回。 高站的老太監唱道:“新科二甲五十七名進士,蒙陛下天恩,授從九品,交六部點缺!” 庾慶三人身后五十七人立刻齊聲道:“謝陛下隆恩!” 他們沒有在大殿上授予官服的那套儀式,由一甲三人代表做了做樣子,甚至連具體官職都未定下,還要等六部來具體分配。 高站的太監突然大聲唱道:“新科三甲一百五十七名同進士,蒙陛下天恩,授從九品,交六部候用!” 殿外很快傳來一片呼聲,“謝陛下隆恩!” 知情的都知道,這些同進士和那些進士雖然都授了從九品的銜,雖然都是交給了六部,但是“點缺”和“候用”的差別就大了去了,“點缺”是一定會安排,“候用”就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了,怕是要各憑本事了。 隨后高站在上的老太監看了下皇帝陛下的態度,旋即高聲道:“退朝!” 兩邊朝臣立刻齊聲道:“恭送陛下!” 一群站在中間的新人紛紛躬身。 皇帝就此退場離去,臨別前又掃了眼庾慶。 之后就是百官退場,等到百官都出去了,領路的老太監才招呼上一群新人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