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親后我成了流放犯婦 第91節
第134章 探查 于松和安喜悄無聲息的進了院落之中。 北邊的院落和南方不同,粗獷的多,因為寒冷,所以墻體建的十分厚實,這一家的院落前院和后院都極為寬敞,還蓋了棚頂。 院中堆積了不少貨物,兩人如同矯健的黑貓,兵分兩路無聲游走在黑暗中。 半晌后安喜查到這里堆積的貨物種類有不少,有茶葉、綢緞、瓷器、脂粉、香胰子等東西,數量非常大。這處院落看起來是專門存放貨物的地方。 他們一路追蹤來的三十車鐵礦已經全部卸下,就垛在前院,一筐又一筐用麻布蓋的嚴嚴實實。安喜掀開后,發現這些鐵礦都是被煉制過的,成一個又一個圓球狀。 前院門內外守著四個壯漢,里外各兩個,于松的身體倒掛在房檐上,仿佛本來就長在那里的。 屋內的窗子是半開的,看來幾面的人對這里的安全極有信心。 酒菜的香味從半開的窗子內飄出,隨之飄出的還有幾人吃喝間說的話。 “今天最后一批貨已經來了,前后一共萬斤精鐵,等明天那批陶瓷送來,我們就可以啟程了?!?/br> “現在北邊不穩定,今年開春往西走也不知道有沒有往年安全?!?/br> “順利的話,這一趟咱們就夠吃一年了,今年應該能比去年多賺一倍,這世道亂起來,貨物的價錢咱們還能再往上漲漲?!?/br> 說話的人喝著酒暢想著將所有貨物在西邊的小國全部處理完后可以得到的巨大利潤。 “我看了,今天的這一批精鐵成色沒有去年的好,這價錢上怕是要比去歲低些?!?/br> “價錢不能降,巴哈王子要是想壓價,咱們就去其它小國出售,不怕高價賣不出去?!?/br> “這樣不好吧,西夷國和我們的合作幾年了,和大公子關系緊密,咱們這么做,大公子若是知道…” “只要咱們的進貢到位了,西夷國大公子不會追究,再說,鐵礦的成色不好,也不能賴我們?!?/br> “要不是蟒山鬧了一回,跑了不少礦工,也不至于會如此” … 于松靜悄悄的聽著,聽到一聲鳥叫后,一個閃身去和安喜匯合。 萬瑾瀾在原地等了不到半個時辰就見兩人回來了。 “主子,院里前后一共八個護衛,屋里頭應有四人,院中堆積的是各類貨物,應當是送去西邊小國做交易的?!?/br> 涼州這片地界掐住了中原和西邊各國來往的咽喉,中原各大商行想做西方各國的生意只有這一條路可走。 中原的茶葉、絲綢、陶瓷倍受西方諸國喜愛,往往能賣出極高的價錢,與此同時,西方的珍珠、玉石、香料等也受到了中原貴族的追捧,葡萄和蜜瓜這些果類也是從西方傳來的,還有可制作御寒衣物的白疊子,都是從西方傳來的。 “主子,這商隊的背后應當是州牧府的大公子?!?/br> 于松想不到在涼州還有哪股勢力敢把鐵礦出售他國換取錢財,這種行為無異于通敵叛國。 “過不了幾日他們應當就會啟程,咱們若要行動,得趁早?!?/br> 萬瑾瀾點點頭,“這樣,咱們明天晚上行動,現在勘察勘察周圍?!?/br> 安喜問道:“咱們是偷?” 萬瑾瀾:“不偷怎么辦?你問問他們賣不賣?就算賣,我也不想給銀票?!?/br> 安喜:“…” 他又道:“這些鐵礦都打成了圓球樣,放在鐵礦里,每一筐的重量應當大致相同,筐數也是有數的?!?/br> 于松:“這好辦,只要每個筐中偷相同的數量就行,麻煩歸麻煩了些,但有很大的可能不會被發現?!?/br> 萬瑾瀾贊同于松的觀點。 三人說話間聽到了開門聲,在院外守著的人回了院內,竟然沒有留一個人守門。 安喜道:“我再回去探探情況?!?/br> 安喜走后,萬瑾瀾和于松在周遭探查了起來。 后山看起來離院落很近,其實還是有些距離的,后山到院落之間有一條干枯的河床,是沙質的,踩在上面很是松軟,河床兩側有一片胡楊和蘆葦叢。 那邊是一片村落,隨著夜深人靜,狗吠聲早就沉寂了下去。 等三人再次匯合后,安喜說院里的人都睡下了,其中兩人就睡在棚下,呼嚕聲打的震天響。 萬瑾瀾和于松沒發現可以暫時藏鐵礦的地方,那一片胡楊和蘆葦叢看起來雖然茂密,但完全藏不了東西,太遠的地方又不方便。 她思來想去,還是只能回去多叫些人手來。 安喜被留下守著了,萬瑾瀾還給他留下了一包龍爪粉。 于松和萬瑾瀾回到山寨時已經是后半夜了。 先補了覺,等醒來時后山的晨練都結束了。 魏賢回來用膳時給了她一封信,是夏風送回來的。 夏風在信中說北邊的戰事快結束了,言語間又提及了從京都來了一位監軍,提出了想要來清源縣看看的事,告誡山寨內最近低調些。 萬瑾瀾看完信倒是沒什么想法。 這位監軍代表的是建安帝,如今該頭疼的是涼州牧。她和蕭灃雖然有暴露的風險,但小心謹慎些也不會出事。 再說,蕭灃在前線多時都沒被發現,她自然也不用過于擔憂。 魏賢問道:“夫人可是找到了法子?” 萬瑾瀾把這幾日的探查結果一說,又道:“點些人手,夜里去把鐵礦偷出來,我們的馬車要是不夠,就把東西先藏在半道上?!?/br> 魏賢聽著萬瑾瀾如何把鐵礦偷運回來,心中有些復雜。 從前他在禁軍中,接受的是忠于國、拱衛皇室、保衛百姓的思想,如今倒是做起偷盜之事了。 緊接著他又聽萬瑾瀾說:“半下午你與我一道去,山寨內的七輛馬車全部出動,再叫三十個兄弟?!?/br> 魏賢心情復雜的點點頭。 萬事俱備,等天色徹底黑下來時,萬瑾瀾幾人和安喜在昨日的地點匯合。 安喜已經把龍爪粉下了,就等著藥粉生效。 遠遠看去,門口的兩個守衛已經坐在門口垂下了頭,靠著墻迷迷糊糊的。 又等了小半個時辰,于松去探了一圈,院子里沒有一個還有神志的人。 留下了放哨的人,眾人行動了起來。 第135章 鎮西侯 夜色中,眾人無聲忙碌的熱火朝天。 棚頂下裝著鐵球的筐子每個里面都被拿出相同數量的鐵球,拿出后再一個個摞回去,放回原樣。 萬瑾瀾在棚下看到一批批的綢緞、陶瓷、胭脂水粉等物品,眼睛有點紅,這些都是銀子??! 她本還估計著七輛馬車不夠,結果擠一擠、勻一勻正正好放下,估摸著有個兩千斤的鐵礦。 車隊走后,于松和安喜斷后,將棚下恢復原樣,麻布一蓋,高度除了看起來矮了些,和之前沒有任何區別。 車隊在前后走,于松幾人在后跟著掃除痕跡。 為防萬一,掃除完痕跡于松并未跟著回山寨,而是拐回去找了個地方先睡下,等著第二日看院里的反應。 等回到山寨時,已經是后半夜了。 總算是把這這件事辦成了,萬瑾瀾松了一口氣后就放心的睡了過去。 她勞心勞力幾日,這一覺睡的格外沉。 和她睡的一樣沉的還有院里的人。 幾個守大門的醒來后發現都睡在了門口,當即覺得有些不太對,趕忙把院里的貨物全部清點了一遍。 掀開麻布時,看著一筐一筐摞起來的鐵球,一時之間也沒覺得有哪里不對勁,點了筐數后,放下心來,一筐都沒少。 這幾人萬萬想不到,等到出售時,明明是整整的萬斤,最后卻變成了八千斤,那兩千斤就像是蒸發了。 于松見沒發生別的,從懷中掏出rou餅,就著水囊里的水吃飽喝足繼續盯著。 晚上又來了十輛馬車,送來了一批貨,第二日一早,院外來了不少壯漢,近百個人高馬大的壯漢,馬車都有近五十輛,裝好車后眾人騎著馬出發了。 這些人都準備出發了,于松也回去了山寨。 兩千斤鐵礦到手,王術和李大壯那邊還沒有消息傳回來,萬瑾瀾開始到處買其它材料,又著手在山寨后方健了工坊。 至于鐵匠,下平村中就有一對父子在鎮上以打鐵為生。 萬瑾瀾忙忙碌碌時,北邊的戰事結束了,賀蘭族和巴剎族消耗不下去了,他們的牛羊不少得了疫病,因為幾月的戰火,族人也傷亡不少,又連失幾座城,天氣回暖,到了修養生息的時候,帶著族人逃到了古拉山脈。 涼州軍自疫病好轉后開始扭轉戰局,涼州牧李威一心想給這出爾反爾的兩族血一般的教訓,不計代價的反攻,連投毒這種損招都用上了。 效果是顯著的,這兩族兩年內都不敢再犯涼州。 當然,涼州軍的傷亡也是一個讓人驚心的數目,不提死于疫病中的,死在蠻子們的馬蹄下的前后足有三萬之數。 傷亡統計過后,李威將狀況報于朝廷,意在討要撫恤金。不止如此,還在奏折中為此次在戰中立功之人請功。 捷報早在第一時間就傳入了京都,建安帝看起來龍心大悅,朝臣們高興歸高興,但心中始終都懷有隱憂。 外患解決之后,就是內部的隱患了。 直到討要撫恤金的折子送來,建安帝臉都黑了。 若非當初查揚州的鹽稅,抄沒許多家產,國庫豐盈不少,現在肯定是要相形見絀的。 建安帝不想出錢,卻又不得不出錢。 想起蕭明環稟報過的蟒山的鐵礦,建安帝對李威是防備至極。 他一想到臣子圖謀不軌,他還要給對方出錢,就惱怒至極。 若非肅王造反,他根本不會落到這般境地。 建安帝能坐穩帝位多年,自然不是易與之輩,與心腹臣子商議后,決定封李威為鎮西侯,隨即命鎮西侯入京都為其慶功,再然后,他會讓其帶兵去打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