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陽鳥 第174節
李琰雖然沒有一樣的直覺,卻從專業角度告訴他,戚晚受刺激導致病發的時間,就在張大豐和他們的生父周長生遇害之后幾個月。再往后就是戚晚的生母安閑自殺,這種傷害追加無疑是將之前的小雪球滾成了大雪球,進而雪崩。 那么問題來了,戚晚到底見到了什么,經歷了什么,才會“發瘋”? 辛念說,那間辦公室里有監控,應該錄下了全過程??墒乾F場處理之后,靳尋的人并沒有提到特別的事,這就說明一切都和戚晚描述一致。 但周淮的看法卻是相反的,當時張大豐和周長生都無法行動,戚晚有充足的時間對監控做手腳。 不過這一切都只是周淮的想象,根本無從證實。 半晌,周淮再次提出疑問:“你說她像是表演型人格,那么有沒有可能這些年她一直在演?也許她沒有記憶混亂,沒有精神分裂,她只是用‘精神病’當護身符?” 這在以往也不是沒有過,很多犯下惡性案件的兇手都會用精神病這一手試圖逃脫法律制裁。 李琰說:“我認為沒有可能。她是參與犯罪,在張大豐這件事情上她是共犯,他們連同爸爸在內,都犯了故意殺人罪。但要拿精神病做護身符,這種手法非常的吃力不討好,也太天真了。假設她真是這樣想的,還做到了,那她真不是一般人,十幾歲就能有這種心智,連專業醫生都騙過去,感覺不太像是會和朋友計劃殺人的性格?!?/br> 說到這里,李琰問:“你一直在懷疑她,反而對黎湘、辛念的懷疑都沒有這樣重,為什么,能說說你的理由么?” 周淮這樣回道:“我坐牢期間和很多獄友聊過,那里的獄警也很照顧我。我那幾年聽過很多故事,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管是一時沖動還是精心策劃,任何案子都有作案動機,就算是無差別也有原由。戚晚的作案動機是什么,幫朋友,兩肋插刀?” 李琰:“你忘了,那時候張大豐對她意圖不軌?!?/br> 周淮:“那只是她自己說的,沒有任何證據?!?/br> 李琰:“你懷疑她撒謊?” 周淮:“我只是合理提出質疑。按照辛念的說法,她和黎湘當時都被留下證據,被逼到那個份上了。那么戚晚呢?既然張大豐很擅長用這種手段控制小女生,怎么戚晚什么都沒有做?這件事如果將來立案了,到了警方那里也會有同樣的質疑,重證據不親信口供,這是原則?!?/br> 李琰半晌不語,過了會兒才說:“你這樣說也有道理,其實有件事我也覺得不合理?!?/br> 周淮:“是什么?” 李琰:“從戚晚的表達可以看出來她對安閑的感情很深,但又給人一種很奇怪的感覺?!?/br> 周淮:“難道有表演成分?” 李琰:“說不好,就像是在努力說服自己相信這件事一樣。我接觸那么多案例,沒有一個例外,所有有情緒病的小孩,都是家庭關系不和睦的表現。所以只要去詢問這家人平日的相處情況,很快就能找到病因。事實已經擺在眼前了,戚晚的描述卻過于完美,好像她的病只是性格導致的,沒有任何外力原因?!?/br> 周淮不禁冷哼:“我這樣說也許有點過分——如果張大豐真的在安閑和戚晚的家里對戚晚不軌,那安閑是什么態度?那房子是安閑的,安閑不愁吃喝,她可以轟走張大豐。但安閑和張大豐一直很和諧。難道安閑不知道張大豐做了什么,還是明知道卻裝作不知道?如果是后者,那戚晚會怎么看安閑,比起張大豐她應該會更痛恨安閑的行為?!?/br> 也就是說不管怎么看,戚晚的表述和事實推斷都有出入。 基于羅生門現象,這當然可以理解,每個人對自己的視角,對自己經歷過的事都會美化剪輯,在表述中加上自我濾鏡。 但像是這樣強烈的,堪比整容換臉一樣的濾鏡,反而會給人一種強烈的違和感。 一個字,假。 李琰:“你的分析有道理,但沒有證據,分析就只是分析?!?/br> 周淮:“對,所以我想要不要制造一些證據出來?!?/br> 李琰和周淮雖然多年沒有在一起生活,她對他的性格卻是了解的:“你不要亂來?!?/br> 周淮:“除非你有更好的辦法?!?/br> 李琰不答。 她確實沒有。 周淮:“呵,走著瞧吧?!?/br> 作者有話說: 每次寫到心理咨詢師,律師,醫生,就會有人跳出來說這違反職業cao守吧? 嗯,這里我先說一句:作者不無知。 看看生活吧,小到公務員從單位拿走公家的一支筆,大到貪污,指出他人的違紀犯罪是最容易的~如果每個人都能指出他人的問題,并且嚴格做到自我規范,真會少許多不公平的事。 紅包繼續 感謝在2023-04-02 12:00:00~2023-04-09 12:00:0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林炡的筆記本電腦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miu0702 204瓶;兩碗吃不飽 136瓶;呱呱呱 80瓶;66269754 21瓶;pnnny、也許是魚blueblue 20瓶;chloe 17瓶;楊煬、汽球鞋跟、thh 10瓶;22391084 6瓶;歸無期 5瓶;流水人家、大西意、lyl 4瓶;月朗天明 3瓶;咪、貓在打呼嚕、簡單最好61、拉布啦啦啦、47852070、妞妞、echo醬醬醬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36章 黑夜的自贖 戚晚一整天都心神不寧。 余鉞難得放假, 難得他們沒有窩在房間里,到戶外走了一圈,逛了街, 喝了飲料, 趕在就餐高峰之前找了個餐館坐下。 趁著余鉞看菜單的時候,戚晚又走神了。 她這幾天看了很多兒童心理學的書籍和科教類節目,對尋找自己的童年陰影有了一些心得體會, 似乎還隱約觸碰到問題的出口。 所謂的童年陰影并非只是指童年時期經歷過的重大坎坷, 也許只是一件他人眼中的小事, 比如一次語言上的校園霸凌,一次來自家里長輩的pua。 戚晚回憶著自己和母親的相處細節, 大部分過往她都已經忘記了, 但有些細節卻在回憶中逐漸浮現,即便是昨晚睡覺到一半,都會因為夢到其中一個片段而清醒。 母親對她是很冷淡的, 生活里母親沒有虧待她, 卻也沒有滿足過她的要求。 她是個乖巧的孩子, 很少提出自己的要求, 也很少撒嬌。 母親也認為,既然基本的物質需求都滿足了,那你就該懂事聽話,不要無理取鬧, 我很忙,很煩, 沒時間應付這些不合理的毛病。 戚晚不禁在想, 是否就是因為這樣, 她才越發乖巧, 漸漸成了一個對長輩沒有要求的孩子? 當需求沒有被滿足,且因此得到一頓冷嘲熱諷和pua式教育之后,孩子會做出怎樣的反應?大多是無助、不解、難過,但更多的是失望,和學會“閉嘴”。 這是弱勢對強勢的一方的妥協,也是一種自保,和從心里隔離親情的方式。 戚晚發出這樣的疑問:母親真的愛我么? 那我呢,我愛她么? 她昨天又讀了一些安閑的出版物和退稿,也不知道是否是自己太敏感,還是安閑的表達太明顯,她看不進其他劇情,滿眼只有母親對文中“女兒”的不滿和控訴。 那每一篇文的女兒性格都不一樣,卻萬變不離其宗的“不聽話”,給辛苦養家的母親帶來許多煩惱。 安閑甚至寫過這樣一句話:“真是個累贅,有時候真的后悔生下她,后悔一直養著她。還有一次產生過很可怕的想法,如果她病死了,那我就解脫了?!?/br> 這些話刺痛了戚晚的眼睛和思想,她再次想起時連表情都是扭曲的。 就在這時,余鉞握住她的手:“你沒事吧,哪里不舒服?” 戚晚醒過神,這才發覺自己手很涼,眉頭也是皺著的。 她深深吸了口氣,對余鉞露出笑容:“我沒事,就是卡文,有點苦惱?!?/br> 余鉞松了口氣:“最近又開新文了?” 戚晚:“沒有,還在構思階段。我從沒有這樣卡過,還沒開始寫,就覺得寫不下去了?!?/br> 余鉞笑著說:“慢慢來,別把自己逼得太緊。如果對自身要求過高,結果反而會不好?!?/br> 道理戚晚都懂,要平常心,放輕松,這樣在寫作時便能游刃有余。 一口吃不成胖子,這次發揮不好,下次繼續努力。 但…… 餐還沒有上桌,服務員只端上兩杯水。 等候的功夫,戚晚這樣說道:“有句話你聽過嗎,人要用一生來治愈童年傷痛。但我覺得只要人的記憶還在,潛意識還在,傷口就不會治愈,傷口好了也會有道疤。與其說是治愈,不如說是‘解決’。學會去面對那些傷痛,讓自己勇敢、坦然?!?/br> 余鉞已經習慣了戚晚的跳躍式話題,明明前一秒聊的還是寫作,下一秒就提到了童年。 余鉞將聲音放低,語氣柔和:“你臉色不好,是不是昨晚沒睡好,做夢了?” 他的推斷能力不只在偵查斷案上,還有生活里,往往能憑著戚晚透露出的一點蛛絲馬跡推理出前因。 戚晚勉強笑了下,再次感受到和余鉞說話的輕松省力,若是換一個人,八成要解釋半天,對方才能理解到一點皮毛。 戚晚將頭靠在他肩上,小聲說:“是做夢了,夢到我媽。我小時候好像很不聽話,給她帶來很大困擾。她的病,我可能也有責任……” 余鉞笑容收了些,有些意外話題的發展是這個方向:“不要這樣想自己,不要鉆牛角尖,這只是你的想象?!?/br> 戚晚卻好似沒有聽到一般:“我覺得這次的瓶頸是前所未有的,以我現在的能力突破不了。我找了很久原因,我猜這是因為我心里的疑問沒有得到解答。一個懷著疑問去探索世界的人,憑什么寫出令人信服的世界呢?” 這段話就像是自言自語,話音落下,戚晚又跟著說:“你覺得我以前的小說有什么問題?我是說角色上,會不會太非黑即白了?好人,什么時候都是好的,完美的,唯一的缺點就是心軟而已。而壞人,有的十惡不赦,有的又蠢又壞,有的心機深沉,沒有優點。好像太單一片面了……生活里的人,心機深沉也會有心軟的時候,又蠢又壞的人也有善良柔軟的一面,哪怕是十惡不赦的罪犯,是不是也有不能碰觸的傷痛呢?” 直到戚晚的自問自答結束,余鉞才找到機會開口:“其實你已經有答案了?!?/br> 戚晚:“可我還是想聽聽你的看法?!?/br> 余鉞想了想,說:“你知道,我們調查案件的過程,也是對一個人的過去了解的過程,就像你做人設一樣,只不過你是依據生活為基礎而想象,我們是要保證絕對的客觀去探索。不能說全部,但大部分嫌疑人背后的故事,都可以定義為世俗中所說的悲劇?!?/br> 是啊,如果沒經歷過苦難和折磨,生活無憂無慮,且沒有惡意的引導,又怎么會生出惡意呢? 惡意,那原本就是一種不平不滿,又扭曲的欲望啊。 余鉞繼續道:“類似的故事我之前也和你說過,有些犯罪嫌疑人已經證據確鑿,但我們還需要本人的口供。有的人怎么都不肯開口,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回顧他的過去,去找到那個能讓他說話的突破口。那可能是一個人,一段情感,也可能是一些他做過的好事,是他認為驕傲的瞬間?!?/br> 戚晚許久沒有說話,只是聽余鉞闡述觀點。 菜陸續上桌,余鉞邊說邊給她夾菜。 戚晚吃了幾口,放下筷子說:“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好,沒有缺點。起碼對于社會來說,我是個無害守法有同情心的好公民。但我也知道這是自我濾鏡,每個人都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其實我有很多缺點,是吧?” 余鉞輕笑:“你最大的缺點就是胡思亂想?!?/br> 戚晚皺皺鼻子:“多思是我的職業需要啊,想得少了怎么寫東西啊?!?/br> 余鉞正要接話,就在這時,兩人桌前突然多了一道人影。 來人就站在那兒,余鉞和戚晚不約而同看過去,起初還以為是走錯卓,或是正在尋找空位的客人。 直到余鉞看清對方是誰。 “余鉞,這么巧?!?/br> “周淮?” 余鉞笑著起身,拍了拍周淮的肩膀。 周淮說:“剛在門口看到你,進來打個招呼?!?/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