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陽鳥 第101節
郗望:“什么意思,我聽不懂?!?/br> 黎湘:“我舉個例子,有人跟你求助,你幫忙了,你就認為那個人應該感恩對么?結果那個人不但不感恩,還記恨你,甚至做出一些傷害你的行為,你對他的好在他看來是一種人格上的貶低、羞辱,你對他越好,他越恨你,就像老話說的一樣大恩如大仇。同樣的道理,你恨你的jiejie,你希望她因為你的遭遇永遠生活在悔恨中,事實上這種事是不太會發生的。逃避和自救是人的本能,她可能一時悔恨,但不會一輩子悔恨,時間會令她淡忘這一切,卻會加重你的這種‘希望’,到頭來你發現她已經放過自己了,你得多失望多憤怒?” 郗望臉色變了,這話激怒了她:“那我就一直提醒她,讓她忘不掉!” 黎湘:“你還是沒明白我的意思,不要將你的注意力放在別人的思想上,你要想想自己該怎么做。你能控制的只有自己?!?/br> 這次的對話很不愉快,直到手機里的鬧鐘響起,郗望的情緒都沒有平復。 黎湘將錢轉過去,郗望就拿著手機離開,門關上的聲音比平時大一些。 黎湘坐在原位久久沒有動,她漸漸明白了一件事,一件她早該正視,到了今天才確認的事實。 郗望根本沒有“走出來”。 這樣說是有些輕巧,在經歷過去十幾年的折磨之后,郗望怎么可能輕易走出來。 人這一生要經歷無數“陰影”,一層一層疊上來,兜頭蓋臉的籠罩著。 它們不只是來自童年,成人世界依然會有。 但經過這幾次對話,黎湘發現郗望的陰影其中那道面積最大的,顏色最深的,竟然是來自“郗晨”。 郗望表現出的對那個變態的恨意都沒有這樣強烈,有時候她在提到他時還會笑,會用一些不太恰當的形容詞,仿佛他們“相戀”過。 當然這種相戀的比喻也是畸形的,類似于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又像是某種自我毀滅的傾向,為了證實自己沒有那么差,就想通過一些手段來證明,比如在那樣畸形的環境里爭取到更多的“愛”。 她還注意到,郗望在說起她們三個是“元老”,最受信任最受寵的時候,她的語氣是有點自滿的,好像獲得了某種榮譽。 再回想起郗望在家里時受到蕎姐的打壓、忽視,蕎姐對她外貌的pua,郗望是否便因此被激發出代償心理? 她想告訴郗望,這是不正常的。 然而逼郗望面對現實,她又沒有力量給她更好的現實,她只能選擇沉默。 有件事她很不想承認。 過去十幾年的畸形生活,以及對過去那個家的恨,就是郗望人生的全部支撐。 如今支點被人抽掉了,恨著的家人“不在了”,她便失重了。 接下來的時間就和之前一樣,每次在郗望那里受完刺激,黎湘都需要找李琰幫忙進一步“消化”。 語音接通后,黎湘將“meimei”這個角色進一步描述細化,隨即問:“就我所說的這個meimei的角色,你認為她有沒有可能治愈?” 李琰:“這很難。我的意思是,對于這種有自毀和自厭傾向的人,外人能做的很有限,他們更愿意關在自己的世界里,靠心理疏導連門都進不去。除非他們自己想通了?!?/br> 黎湘:“我現在感覺,jiejie的存在對meimei是一種刺激。她似乎還想從另外一種畸形的兩性關系里尋找個人魅力,證實自我價值?!?/br> 李琰:“因為她沒體會過正常的兩性關系?!?/br> 黎湘:“沒有辦法了是么?” 李琰:“可能是我能力有限。我實在不知道該怎么告訴這個meimei,她所接收到的都是錯的。這就相當于推翻一個人的‘信仰’?!?/br> 隔了片刻,李琰又建議道:“其實還有一種辦法可以嘗試,只是效果未必理想?,F在我們圈內有一種現象,就是定期開售的心理課程經常爆滿,來報名的學員大部分都不是為了上崗考證,而是想用過系統學習來了解自己的心理問題。這是一種‘自救’行為,我們是鼓勵的。這里每一個人人生都很豐富,經歷五花八門,他們不但很積極的向老師求教,私下里也會互相交流?!?/br> 黎湘:“你是說,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知識灌輸,讓他們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將這種問題跟理論對號入座,主動尋求改變?” 李琰:“差不多吧?!?/br> 這的確是一種辦法,但黎湘并不看好。 起碼在她看來,郗望不是尋求幫助的迷途羔羊,她的腦子里裝的不是漿糊,她的自我認知很清晰,也很清醒,還是一種變態扭曲的清醒。 事實上黎湘也沒有機會去建議,之后幾天郗望都將她當空氣,看得出來郗望還在介意那天的對話。 原本郗望答應帶黎湘四處走走也沒有兌現,黎湘就坐著保姆車在林新逛了半圈,遠遠地看了母校一眼。 夜陽天的那條街車子也剛好經過,街景全變了,那地方有一半改建成量販式ktv,另一半成了海鮮酒樓。 回到劇組時,黎湘原本想先回房休息,誰知經過餐飲區卻發現郗望和戚晚坐在一起,兩人的討論很激烈,完全不像是剛認識的陌生人。 黎湘沒有第一時間靠近,就站在原地看了看。 楊雋說了句:“她們熟得還挺快?!?/br> 雖然這樣說不恰當,卻有一種兩個“精神病”終于相遇的既視感。 黎湘走上前,發現郗望的聲音變小了,到最后直接停了下來。 戚晚也看過來,問:“去瞰景了?” 黎湘:“只是閑逛?!?/br> 郗望起身:“我先回房了?!?/br> 戚晚:“哦,回頭接著聊?!?/br> 黎湘掃過郗望的背影,問:“聊劇本?” 戚晚:“是啊,她給我很多啟發?!?/br> 黎湘看向桌上攤開的草稿紙,上面筆跡潦草,看得出來都是在短時間內急忙趕出來的。 戚晚順手給草稿紙標上數字,一張一張排列好,嘴上說:“我也應該出去逛逛,我以前也住在這里,有好多地方我都覺得眼熟?!?/br> 黎湘:“你是本地人?” 戚晚:“嗯,不過十幾年沒回來過了?!?/br> 黎湘瞅著她,想起那天說的話,當她問起戚晚劇本的靈感時,戚晚說:“我做夢夢到了類似的片段?!?/br> 她當時就在想,戚晚是不是想起什么了,她還認不認識叫辛念和“郗晨”的朋友? 黎湘試探道:“十幾年前的林新是什么樣的?” 戚晚說:“和現在差別不大,物價沒有春城高,生活節奏慢,到處都是破破爛爛的。說起來還得感謝你們劇組,要不是這個機會,我真懶得回來這里?!?/br> 說到這,戚晚對黎湘笑了下:“是我的心理咨詢師建議的,說找時間回老家看看,也許對我的記憶有幫助?!?/br> 黎湘故作不解:“記憶?” 戚晚用食指敲了敲腦袋:“我腦子不太好使,總忘事,還總愛做噩夢。哎,現在老年癡呆癥越來越年輕化了,我都懷疑自己有那個趨勢?!?/br> 黎湘試探道:“你那天也說到做夢夢到類似的橋段,你的夢好像很刺激,都是什么內容,能說么?” “做夢而已,有什么不能說的?!逼萃硭坪跻瞾砹伺d致,大概是剛才還沒聊爽。 她將整理好的草稿紙用夾子夾起來放到一邊,一手擱在桌上,用開玩笑一般的語氣說:“夢里的我,策劃過殺人?!?/br> 作者有話說: 鋪墊得差不多了,要出點事了~ …… 關于陰影: 我忘了是哪章作話,我好像提過榮格的集體無意識,個體無意識,陰影,人格面具。 這里說的陰影就是咱們所理解的那種,光的背面,不想面對的,投射在意識中的,會產生刺激的,決定人的行為,住在深淵里的物質。 陰影是不斷累積的,面積越大,里面的“你”越多,對正常生活的影響越大,直到陰暗的自己支配所有。 換個理解就是,其實陰影中的“你”是有力量的,會消耗對外的能量,可以去對抗它,也可以去調動它。但戰勝我認為不太可能,因為戰勝首先是要處于敵對關系,這就有點自我較勁兒自我為難的意思,與其說戰勝不如說和解。 這幾個名詞乍一聽有點抽象,我用一個游戲來舉例,叫《女神異聞錄5》。表面上看它是一個rpg游戲,其實是個心理游戲。 游戲背景在真實世界,現實生活中心理扭曲的人,他們的心理世界會形成一個巨大的迷宮,迷宮深處都有一個“心理陰影”存在,就是主角進入迷宮后要打敗的boss。 這個心理迷宮就可以理解為是“個體無意識”。名詞解釋是個人經歷的累積沉淀。 而在心理迷宮戰斗中,主角和boss的陰影都戴著人格面具,再通過面具獲得巨大的力量。 主角闖關后打敗陰影boss,然后這個扭曲的人現實生活里會變好。這可以理解為是心理治愈吧,設定很魔幻。 游戲里還有很多小boss,現實中的本我沒有扭曲到那個體量,就沒有單獨迷宮,這些小boss就會集體迷失在同一個“地鐵”迷宮里。 雖然他們現實中并不認識,但都集中在這里就意味著他們之間有某種共性,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這就是所謂的“群體無意識”。 這個游戲的主創肯定是研究榮格的,設定很貼切。 這么一解釋是不是一下子就理解了? 紅包繼續么么~ 第83章 第十二年秋 ——夢里的我, 策劃過殺人。 這一聽就是玩笑話,配合著不認真的表情,誰會當真呢? 黎湘也笑了笑, 在心里默默回了句:誰又沒殺過呢? 隨即嘴上問:“動機是什么?” 戚晚說:“為了脫身。死者是一個討厭的家伙?!?/br> 黎湘點頭:“你剛才說策劃, 所以不只是你一個人干?” 戚晚:“嗯,還有別人,不過我有點記不太清了?!?/br> 黎湘:“做夢都是這樣的, 夢的時候很精彩, 醒來就忘了七七八八?!?/br> 戚晚又是一笑, 轉而問:“你知不知道男人殺人和女人殺人的區別?!?/br> 顯然戚晚是研究過的,她一直在寫犯罪題材的小說。 黎湘卻沒有順著這條思路走, 她只想到自己, 想到周長生,還有很多人。 黎湘說:“知道一點,我還知道富人和窮人殺人的區別?!?/br> 戚晚來了興趣:“你先說?!?/br> 黎湘:“富人動嘴, 窮人動手。男人動武, 女人動腦?!?/br> 戚晚:“有意思, 我得把這句話記下來?!?/br> 黎湘看著她拿起筆在草稿紙上飛快地寫, 補充道:“你要是寫進書里,可不要說是我說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