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有可能、有可能……”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著傳著就越發的離譜了。變成了張一航攀了高枝兒, 在部隊娶了軍長的閨女,不敢給家里說, 就這么拖著,不結婚也不退婚。 甚至還有那好八卦的跑到唐月芬面前旁敲側擊:“芬兒,聽說你家一航要娶軍長家的閨女了?” 唐月芬當時都懵了:“啥玩意兒,你說啥?這怎么可能,這不是瞎胡扯的嗎?一航對象是蘭蘭,長瑞哥啥時候當軍長了,我咋不知道?” 哪怕她都辟謠了,但還是有些人啊,堅持自己臆想的才是事實,到處跟人說,安蘭可憐,還沒結婚就被甩了。 安蘭聽說這個謠言的時候笑噴了,士官一般是不允許在駐地或者部隊談戀愛的。 士官士官,聽上去好像是官,其實則不然,士官就是職業士兵,比兩年的義務兵高那么一丟丟,但最終還是兵,像以前的志愿兵,提不了干,轉不了軍官,最終的結果還是復員回原籍。 當然,事無絕對,考上軍校、或者立了大功提干當軍官的也有,但那是概率非常低的。 張一航就是一沒背景的大頭兵,可能會因為表現出色多續兩三期士官,在部隊多待幾年再復員。 農村娃娶軍長的閨女留在部隊飛黃騰達,這種事兒在夢里想想就行了。 在部隊累死累活拉練的張一航,還不知道他已經成了眾人心中的張世美。 唐月芬都快氣成河豚了,這些三姑六婆真不是一般的可惡,抹黑兒子的名聲,更有甚者竟然說他犧牲了,這話真是戳到了唐月芬的肺管子。她是越想越氣,血壓往上飆,頭暈的躺床上起不來。 張軍旗一看這樣,就給她找了個活,轉移一下注意力。要說啥活能這么靈驗,那就是蓋房子。 張一航家的房子是那種一層半的結構,平房上面加蓋了半層,人上去得稍微彎腰,但用來存糧食、放雜物是很寬綽的。 這房子有些年頭了,張一航五歲的時候蓋的,蓋的是當時最流行的平房。那個時候蓋平房是覺得比普通磚瓦房好看,晾東西、曬糧食也方便。 后來發現,這平房不行啊,曬個糧食你得費勁巴力的抬上去,然后再抬下來,是唯恐自己累不死。 夏天曬的屋里像蒸籠,能把人熱死。下雨下雪天天,外面下大雨、飄大雪、屋里下小雨、飄小雪凍死個人。 她們這兒平房就流行了一陣兒,后來就都蓋成了一層半的帶閣樓的房子。像張一航和安蘭家這種蓋好的,就在上面加蓋了半層閣樓。 這說著都二十多年了,雖然依舊結實,但到底比不了現在新蓋的小洋樓。 張軍旗就張一航這一個兒子,夫妻倆又能干。張軍旗頭腦活,不光是種地,還年年去中牟做囤蒜生意。 啥叫囤蒜?就是在大蒜收獲的時候,從種蒜的農民那里收購大蒜,然后存到冷庫里,等到合適的時候再賣出去。 想做這個生意要膽大心細,因為啥呢,你收蒜的時候是不知道今年到底啥行情。有可能你賺得盆滿缽滿,也有可能高價收了,到最后賠了個底掉。 做囤蒜生意,就像炒股,風險很大,收益也很高。像張軍旗,表面上看著不顯山不露水,其實讓他拿出來個二三十萬是絕對沒問題的。 他是屬于那種比較克制,年年控制著囤蒜的量,加上嗅覺比較敏銳。賺錢的時候多、賠錢的也有,但總的來說,比只在家種地強。 關鍵是悶聲發大財,他每年到囤蒜的時候,對外都說出去打零工,除了偶爾會跟著他試水的宋長瑞,誰也不知道他家存款折上的數字已經有六位數了。 手里不缺錢,張軍旗兩口子商量了一下,就著手準備蓋房的事兒?,F在蓋房不是跟后世似的直接承包出去不用管了。 現在千頭萬緒的事兒多的很,從瓦片到螺絲釘,都得你自己跑著買。哪怕不缺錢,兩層半的小樓蓋下來,張軍旗的腿兒都跑細了一圈。 圖紙是安蘭找系統給畫的,上面清清楚楚標注了數據,不識字的包工頭也能比著照葫蘆畫瓢蓋出來,兩層半的小樓里面的戶型設計比現在的合理多了,但又沒有太超前的設計。 跟后世五室兩廳的戶型類似,區別在于自己蓋的房子,一樓二樓的客廳格外大之外,其他房間的面積也不小。除了一樓二樓各有衛生間之外,院子角落里也預留了一個衛生間。 農村老一輩兒的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沒有年輕人快,比起城市里那種抽水馬桶,他們更喜歡用了幾十年的蹲坑。 以前他們莊有個老大爺去看上大學的兒子,住賓館時,坐在抽水馬桶上拉不出來。最后沒辦法,別別扭扭的蹲到馬桶上,回來還到處說城市里的蹲坑太高,差點沒把他給摔殘廢了。 廚房是像現在大多數人家放到進大門,東邊靠墻的那個房間。廚房地上鋪地磚,貼滿墻的瓷磚,上面吊頂、抽油煙機和太陽能、熱水器樣樣都不缺。 因為這個張軍旗沒少被人說嘴,兜里有點兒錢就燒的不是他了,廚房貼瓷磚、吊頂,還整個抽油煙機,除了亂花錢,屁用沒有。 但等到用了一段時間,很多人就發現貼瓷磚、吊頂、裝抽油煙機的好處了。廚房燒鍋炒菜油煙少,墻面熏臟了用毛巾一擦,照樣跟新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