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柳紅艷的工資說高不算高,老師的工資旱澇保收,但你說要想高收入,那不可能。說低也不算低。??茖W校也算是大學,除了工資、獎金還有課時補。 楊正剛兩口子從老家回去,柳紅艷就跟楊正軍發了脾氣。他們收入不算太低,但在市里買房卻有些不夠看。 加上柳紅艷覺得公婆手里有錢,如果她不趁著買房讓他們拿出來一些,這些錢最后只會便宜老二和老三家。 或者說,老兩口已經把錢都支援老二和老三家了。老二家廠里集資蓋房,老三家買宅基地蓋門面房,哪一樣不需要花錢。 安蘭不知道還里面還有自家事兒,這幾年楊正軍升了副局長,工資漲的不多,工作卻更忙了。 好處也不是沒有,她跟著沾光從縣社調到了交通局,工資和福利都比原來低了一些,但是工作更輕松了,從工人變成了干部級別,安蘭還是很高興的。 最關鍵的是什么呢,交通局不怕下崗,縣社現在是很紅火,是人人擠破頭想往里進的好單位,但到了九十年代末,下崗潮一來,她們這一批都會被買斷工齡回家重新創業。 他倆的工資只能維持家庭日常開銷,主要收入來源是安蘭刺繡和跟楊正軍戰友合伙辦的食品廠。 寶妮一歲多時,楊正軍的兩個戰友來找楊正軍喝酒,生活不易,曾經的戰斗英雄忍不住嘆氣。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啊,他們想創業,但一來沒有啟動資金,二來不會手藝不知道自己能干啥。 倆戰友走了之后,楊正軍長吁短嘆,他是幸運,在部隊立了功、提了干轉業回來有安家費,給安排工作。 很多跟他一起去當兵的戰友就沒那么幸運了。復員后,回家種地,日子也就勉強過得去,那些受傷致殘的就更難了。 安蘭看他挺發愁,就把自己這幾年賣繡活攢的幾萬塊錢全部拿了出來當創業資金。又給出了個點子,說民以食為天,現在生活越來越好,開個食品加工廠應該錯不了。 不貪大,從小打小鬧做起,還給列舉了那幾年賣月餅。幾個人一商量,后世全國百強企業,大兵食品廠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成立了。 說是食品廠,其實嚴格說起來,現在連個廠房都沒有,只能算是加工坊。 在西郊買了一個破院子,幾間房全部打通、裝修后當生產車間,買了機器后,錢幾乎花了個精光。 于是食品廠第一個產品就是月餅。安蘭負責出配方,楊正軍負責跑各種手續。當年大賺,不但所有的投資回本,因為銷量好,忙了兩個月,安蘭光分紅破十萬。 她把這筆錢又投資到廠里,他們一鼓作氣把附近的空地也給買了,貸款轟轟烈烈的建廠。 自此后他們的食品廠越辦越大,現在已經是縣里最大的私營工廠了。招收的工人大半都是傷殘退伍軍人,哪怕是那些坐著輪椅的軍人干勁兒都很足。 后來楊正軍的老領導知道后,把他們的工廠掛靠到了武裝部,算是軍屬企業,給予了不少照顧。 現在大兵食品廠生產各種口味的餅干、蛋糕、糖果和方便面、火腿腸等真空包裝食品,效益越來越好。 安蘭是只分紅不管事,手里有錢,就在一中附近買了兩塊挨著的宅基地。去年那邊重新規劃道路,她買的宅基地臨街,找工程隊蓋成門面房。蓋了三層,每層六間。 就是這幾間門面房讓柳紅艷心里失衡了,她知道安蘭跟楊正軍戰友一起做生意掙了錢。 但是在她看來,做生意能賺多少錢,安蘭能在縣城蓋房,當村支書的公公一定支援了不少。 正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她才會在學校集資蓋家屬樓的時候,攛掇楊正剛回家借錢。 柳紅艷覺得既然老二廠里蓋集資房,老三蓋門面房,公公婆婆給掏錢了,那輪到她們,老兩口也得給拿錢。結果老兩口給的達不到她的預期,她才賭氣說要賣地。 楊正軍不提借給老大錢的事,安蘭也不會主動說咱可以借給他點兒。她蓋房,公婆可沒說給她支援的話。當然了她手里有錢,老兩口就是說給錢,她也不會要。 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她的私房錢都是一針一線繡出來的。 楊正軍當然不會提借給老大錢,他就那點兒死工資,養家還不夠,哪能用媳婦掙得錢去借給自家兄弟? 再說了,媳婦不是說了嘛,想買車,這又是一次開銷。這幾年他對楊正剛和楊正強這倆哥哥也是有些失望了。 父母年紀大了,該享清福的了,反而要為了孩子更加努力。他勸也勸了,每次回去大包小包的買,隔三差五給點錢,想讓他們別那么累。 可每次父母都說自己還能再干幾年,兩個哥哥家過得不容易,他也是無能為力。救急不救窮,如果兩個哥哥家真遇到難事兒了,他肯定義不容辭,但你說過日子有困難,誰家沒困難?誰家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他還靠媳婦養家呢。 第20章 七零村姑前任20 柳紅艷從老家回到市里就一直在慪氣,楊正剛坐在客廳悶頭吸煙,上初三的楊海峰推開家門,就被嗆得直咳嗽。 楊正剛把手里的煙掐滅,把客廳的窗戶打開通風散味,楊海峰把書包放回房間喊了一聲媽,柳紅艷從臥室走出來:“小二回來啦,你先去寫作業吧,媽這就去給你做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