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給漢武帝直播世界地圖 第138節
他卓越的不只是御人之術,文治武功只是表象,收服降臣,也不只是他能夠容人。 作為封建帝王,李世民當然有落后的地方,但他提出民本思想,確定科舉收納人才,在戰爭方面,更是不肯耗費民力的,將以戰養戰玩出花來,甚至,他還提出了限制君權并加以實施——給予門下省審核和駁回皇帝命令的權力。 整個大唐自信,開放,海納百川的氣質,是李世民憑借著極強個人魅力和能力一手所打造。 所以,面對王朝百年而亡,科技進步以及天幕帶來的影響,李世民也都保持一種較為開放包容,努力解決的態度。 只是包容和對這種事情有危機感并不沖突,就像是竹簡到紙張的過程中,都會產生那么大的社會變革,而天幕所說的蒸汽時代,有了機器,一個紡織女工生產的量能比得上過去二百個紡織女工——那整個行業所需要的人不知道要縮小多少,剩余的一百九十九個紡織女工,她們要去哪里?! 以此類推,在步入這樣社會的過程中,不知道有多少舊行業消失,多少新行業出現,這必然會導致社會極具動蕩不安,他沒有經驗,只有問題擺到他面前才可以去解決,李世民覺得自己或許尚能控制住六七分局面,可皇帝向來是一代不如一代——到那時,他們又要如何去治理這動蕩的國家? 若是再加上周圍的強國,那局勢根本不是亂成一鍋粥,是想象都想象不出來的程度。 更不要說他現在所有對未來的所知都是來源于無才,而她,只能說是平庸,而平庸之人,對世界的認知一定會有所誤解,誰能保證她不會將這種誤解錯誤的傳達給自己? “無才啊無才,朕要怎么和你說這些事情……” 李世民的頭痛,平民們顯然是不知的,他們呆愣的看著天上的那些機械講解,這次大部分人沒有立刻將其誤認為鋼鐵怪獸,又或者是什么鬼神妖魔,但御使水蒸氣和雷電這些完全不應該由凡人掌握的力量,還是讓大家拐到了一個新的地方—— 后世人,他們的后代子孫,肯定全成神成仙了! 有了這樣的解釋,那他們看不懂的那些東西,就可以愉快的歸類為成仙子孫們的所煉制出來的法寶,看起來也沒有了恐懼。 而理解成了成仙,不僅沒有影響平民們好奇的提問,甚至讓他們的熱情更大起來。 畢竟,誰不想成仙還擁有這樣的能力? 剎那間,回復中全都是如何掌握水汽和雷電的詢問。 而除了大量誤解的普通百姓之外,也還是有很多有識之士,能夠理清楚這些機械是人力所為,與成仙沒有什么關系,甚至有些人已經和李世民想到了一處,在擔憂和向往中反復橫跳。 只能通過文字古人交流的葉圖南顯然還不清楚事情的走向,她捂著發懵的腦袋,看著古人開始詢問蒸汽,只能又給大家放起來瓦特發明蒸汽機的過程。 等這個視頻放完,秦始皇再也忍不住的詢問,華夏呢?這么重要的時候,華夏在干什么? 葉圖南不得不又調出來個清朝閉關鎖國視頻給大家觀看…… 之前在評論區,皇帝大臣乃至文人已經知道了清朝是異族入主,也知道閉關鎖國,只是沒有那么具體而已,可此刻在看廣東十三行的介紹,不少人頓時心生怒意。 平民看不懂,他們還看不出來?清朝的皇室明顯是知曉外界動亂的,只不過他們為了穩固國內,才做出了這樣的政策,其實做也無所謂,可問題是技術要學啊,別的不說,大.炮這樣的國之重器,想辦法造出來防守??! 畢竟,除了本國,其余哪個不是外敵,誰給你的勇氣自認為能夠偏居一偶,什么反應都不做,尤其是在別國的船支都能隨意過來的時候? 想到無才之前說過的話——不是自家的皇帝,又害的華夏淪喪,差點亡國滅種,那還等什么? 罵??! 看著滿屏的斥責,葉圖南也不知道要怎么回答。 清朝異族入主是主因,可根子,還是在持續兩千年的封建帝制上。儒法交融,給封建帝制設計出了一套極為完美的管理體系,它只需要文人,不需要科技,同時又讓所有的屠龍者終成為惡龍。 于是,每一次王朝更替,看似將在權力下放的同時,又讓統治階層變得更加穩固,這樣的環境,無法孕育出西方那樣的變革。 換個漢人王朝,或許死的會更加體面,但終究還是要死的。 某種意義上來說,從宋往后,帝制已經沒有其進步性,相反,它在一步一步的扼殺這片土地上應有的活力。 可這樣的話,葉圖南不能說。 因為在宋前,封建帝制是一個還不錯的國家結構,她抨擊帝制,很容易造成三個時空的社會動亂。 正當葉圖南不知道要怎么繞過去的時候,葉知微解救了她。 將車停在路邊,她道: “工地到了,施工現場禁止外來人員隨意進入,不過咱們在外拍就夠了,你看,前面就有輛運土車?!?/br> 兩人下車,拿著設備開始拍攝。 龐大的建筑工地,就這么展現在了三個時空的古人面前。 轟隆隆作響的背景下,是無數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機械工具。 比房屋還要高的大車,輕而易舉的裝上數百人都擔不走的泥土離開。 如同放大上千倍倒扣酒杯的‘攪拌車’,緩緩的攪拌著水泥。 還有著長長‘手臂’的挖掘機,一下就將大量的土鏟了出來。 高達上百米的塔吊上,有人cao縱著和人一樣高大的掛鉤,輕松的將各種沉重建材送到了十幾米高的建筑臺上。 唯一看著‘小巧玲瓏’叉車,也能輕而易舉的將以噸計算的鋼材叉起,轉送到其它地方…… 在這些巨大的器物下,零星的那些人變得極其渺小——他們甚至還沒有還沒有車輪高! 看著天幕,所有人突然懂得了為何無才會說出那樣的話。 有人瞪大眼睛,目光灼熱的看著天幕,無意識的喃喃道: “它們可真美啊?!?/br> 是啊。 這些機械,能夠替代無數人工,從此讓死人的工程變成了一項能夠獲得收益的工作,政府從此不再征徭役,窮人也開始不用交稅——還有什么,會比這更美?! 回復變的靜止起來,無數人屏住呼吸,聽著無才和另一道沉穩女音講述每一項機械有什么作用。 良久,李世民發問道:“我們能做出來嗎?” 這仿佛按開了什么開關,瞬間,整個回復區全變成了類似的回復。 坐在人行道臺階邊上,葉圖南咕咚咕咚灌下去半瓶水,她看著手機,明明知道古人最希望什么,卻也只能搖頭道: “做不到的?!?/br> 剎那間,三個時空的人又發出了失望的嘆息。 葉圖南開口解釋道:“水力、蒸汽、電力三個時代,每一個時代都有難以跨越的鴻溝,很多方面吧,我光說我知道的,除了之前說的各行業配合的問題,還有一點是技術的跨越,也不是一個人努力的結果,是各行業各都有進步孕育出來的結果?!?/br> “就比如大家之前看到的瓦特改進的蒸汽機,大家可能光想原來蒸汽可以被這樣被利用,但——有沒有人想過,低劣的鐵接觸水會腐蝕生銹,泄露氣體,進而導致無效做工,所以當時的社會肯定有了更好的鋼鐵?!?/br> 說到這里,無才左手握拳,右手包裹,隨即又將左手張開,四面八方的去抵御右手的包裹: “而力是相互的,蒸汽不可能聽話的只沖一個地方使勁,它在腔室里會全方位的施加壓力,這就要求蒸汽機在密閉性上達到極高的程度,不然,不是泄氣,就是炸掉?!?/br> “其它的,在瓦特蒸汽機之前,還有紐卡門蒸汽機,甚至瓦特個人能夠有這樣的技術,也因為他旁聽了大學的高等數學、物理學等課程,同時又當過金屬冶煉,其它行業加工修造儀器的工人?!?/br> “學校前沿知識的研究,鋼鐵行業的技術迭代,之前已經有的蒸汽機,自身經驗的積累,最終,才孕育出來瓦特,不過,就算沒有瓦特,在當時的環境下,也會有石特、土特、牛特……” “總之?!碧炷簧系臒o才斬釘截鐵的說道:“唐花個幾十年有可能摸到蒸汽時代的邊緣,而秦漢……就很渺茫了,就算鐵技術達到了,它也沒辦法平民化,因為糧產不夠,無法有工人,工人不夠又沒辦法將機械產量化,最后只能會因為造價高昂,成為權力的象征物品?!?/br> 聽到這里,嬴政沒多少變化,如今秦國治理難如登天,都不知道能不能維持多少年的統治,莫說希望渺茫,就幾十年后能成功,又能有什么用? 劉徹也早就做了思考,此刻對無才這么說也不意外。 而各地的平民,是真的遺憾不已。 他們太苦了。 秦時的平民,是知道自己要去修長城、修馳道的,他們要自背著干糧,背著沉重的土石在烈日下蹣跚前行,監工會像豺狼一樣盯著他們,一旦慢了、掉隊了,便會拿鞭子抽上來,沒人知道自己會不會累死。 而漢時的平民,他們雖然沒有太多的工程壓力,但繁多的自然災害同樣是壓的人喘不過氣來,要是能造出來這樣的機械,修出來無才說的蓄水池,他們就的莊稼就有救了,人也都能活下去…… 可怎么就不行呢? 怎么就造不出來??! 他們也會煉鐵,技術他們也能學,不求那些比人高的神仙法器,哪怕讓他們造出來一個二輪小車(電動車)省省力,也好??! 想讓平民憑借著幾句空話就理解難度,顯然是很困難的事情,他們抓住了糧食產量問題,立馬開問: ‘真的不能造出來這樣車?小的也不行?’ ‘怎么提升糧食產量???’ ‘現代糧食是什么樣子的?’ ‘我們能學嗎?’ ‘糧食,我想看糧食……’ “糧食啊——” 隔著兩個時空,只憑借總結出來最多的文字提問進行交流,能夠傳達的情緒便被過濾掉了太多,而葉圖南又是個遲鈍的人,她看著眾人在看了實物之后,更加有序的詢問,下意識覺著自己解釋還沒有眼睛看更快,想了想便說道: “現代農業也很復雜,這樣,我直接帶你們去郊區看就好了?!?/br> 第116章 完~ 城市外的郊區有著大片的農田,過去的路上,葉圖南暫且關了天幕。 在這個空檔,皇帝大臣乃至各地的人士們,都抓緊時間緩了緩自己受刺激的心臟,或是喝茶喝酒壓驚,或是趕緊去更衣,然后繼續回來等待天幕的出現。 而在田間、工坊中勞作的農人和匠人,看著手中的農具和各種工具,嘆了口氣,還是平復了自己的心情,仿佛認命般的重新拾起來沒做的活計,抓緊時間趕工。 天幕上的那些東西,和神仙法寶沒什么兩樣,神仙都說了,他們造不出來,那又能怎么辦?難道今天還不種地、不干活了? 農人誤地一天,地敢誤人一年,到時候收上來的糧食能讓人哭死,匠人今天不做工,明天就沒錢吃飯,餓肚子的滋味能把人逼瘋,成神仙的后世子孫看過了,還是要面對現實,那再難受又能如何? 畢竟,過往也不是沒聽到過那些商人吃的如何豪華,也不是沒在之前的天幕上看到帝王諸侯驕奢yin逸,美人環繞的日子——他們和自己,也是天上地下,相差極大的日子??! 那時候不曾要死要活,這時候又何必如此。 反正,都是隔了那么遠,不可能實現的幻夢。 平民們好像收回了自己悲傷的情緒,而葉圖南,則終于趕到了郊區。 說起來也巧,這段時間本地快一個月沒什么降水,而正值灌漿期的小麥又正是要水的時候,要是古代出現這樣的情況,今年的收成怎么都得降個一半,而現在嘛—— 農田灌溉搖臂噴槍正旋轉著給麥田澆水。 這實在是運氣好,天氣已經轉熱,農田在中午高溫強光時段是不能澆的,只能在早晨八~十一點或下午四~六點進行,而葉圖南八點左右開播,去了工地,又轉去郊區,到達已經十點半多,要是在晚點,就看不到滿天噴撒的水花了。 葉圖南趕緊打開了直播。 等了小半個時辰的古人們抬頭,便看到了那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綠色麥浪,以及兩米左右高,正在分三股旋轉澆水的黑色鐵桿。 “那時什么東西?能直接給田地澆水?” “農人呢?這么大的田,怎么一個人都沒有?” “麥子,好大好多的麥穗,比現在多了三四倍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