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給漢武帝直播世界地圖 第130節
“唐穆宗李恒、唐武宗李炎?” 完全沒想到自家人也會上榜的李世民簡直是氣樂了: “晉哀帝在前,不吸取教訓,還服食丹藥,如此短命,當真是活該!” 【不過,最讓up主不理解的點是,明明死了的前輩這么多,怎么就沒有皇帝吸取一下教訓,不吃丹藥呢?這點,廣大的網友還真給出了一個解釋。 進獻給皇帝服用的丹藥,其實是有一定作用的,比如,可以短期內精神振奮,亦或者有著不錯的壯陽功效,有那么那么多前車之鑒的皇帝,不一定想成仙,但肯定還想感受一下過往的青春,所以他們義無反顧的又踏上了服食丹藥的道路,至于吃死人—— 是藥三分毒,吃什么都有可能出事,只要不過度吃,那就沒事了嘛。 所以抱著這樣想法的皇帝,死的都很早?!?/br> 秦朝 聽到這里,嬴政不由得輕咳了下。 后世這些皇帝怎么回事,好好的一個長生藥都被扭曲成了yin樂之物,真是不堪入目! 漢朝 “用無才的話來說,這就是太相信自己就是那個天命之子了?!?/br> 劉徹很清楚這種心態,皇帝受朝臣跪拜,萬民供養,高高在上久了,便會覺著自己能掌握一切,而這種心態,從不止在服用丹藥上。 比如秦始皇的相信長生,春秋戰國哪有長壽不老的天子和諸侯?但他就覺著自己做為統一天下的始皇,有功績拿到長生不老藥。 而自己,晚年那場巫蠱之禍,劉徹仍在懷疑這是自己想要清理軍功侯設下的局,他自信能掌握一切,可最終逼的太子造反,最后只能讓八歲的稚童登基,這可真是…… 唉。 【抖個機靈,其實古代迷信的原因多種多樣,秦漢時期,人們對世界認識的不足,所以將生活中的種種無法解釋的現象歸于鬼神。 就比如人死后去往黃泉的神話傳說,其來源是當時的人們看到死人的墳墓中常常出現黃色的積水。山海經中的動物也有許多被證實,比如‘兕’是犀牛,飛鼠,是鼯鼠,當然,它們并沒有記載中神奇的能力。 晉唐宋時期,迷信的思想源于當時興盛的宗教,這群人編造了各種各樣的神話,等到了明清,已經形成體系的各類封建迷信隨著儀式、節日深入人心,再難根除。 而這些神棍能在古代如此瘋狂的詐騙,除了他們本身就擅長撲捉人們的需求、口才了得之外,還有一點,是他們的確在探究世界的真理?!?/br> 第108章 視頻 劃水的御醫 秦朝 “探究世界?” 隱約對方士起了殺心的嬴政,敏銳的察覺到方士似乎有著更為巨大的作用,只是他壓根想不出來這群方士能做什么,只能依靠之前的視頻去猜: “難道,就像無才之前講的紙張?可這群方士只是在煉丹而已,也沒見他們有這樣的造物啊?!?/br> 秦朝 兩千年后天幕所展現的世界太過于奇特,僅僅是普通人的富足都足夠碾壓現在大量的達官顯貴,更不要偶爾顯露的各色建筑和科技,這碾壓太強,強到很多方士們都沒用勇氣反駁無才,待聽到無才將這些全部歸結于迷信、騙人之后,大家的信念處于嚴重崩潰的狀態。 他們的認知都是錯的,那為什么天上還會有天幕?丹藥都是毒?鬼神是假造的?世上從來都沒有長生藥,皇帝都因為吃毒而死,那他們的試驗丹藥還有什么意義! 絕望中,有方士將自己多年來煉制的丹藥全都扔到火里,還有人不知從何處摸出來一把錘子,直接砸向了面前的丹爐。 好在,方士中還是有冷靜的人,他們攔住崩潰的同伴,指著天幕說道: “快聽!后世人未曾全部否定我等!” 漢朝 “黃泉居然是這樣來的?” 劉徹聽的是饒有興致,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又道: “朕想起來,如今傳聞地府索賄嚴重,還有地吏一說,現在想想,也不過是方士迎合現狀,編造出來的內容吧?!?/br> 西漢年間,官吏賄賂風氣成風,就連大破匈奴的衛青,都得向漢武帝寵愛王夫人送五百斤金子,中央如此,更不要說地方和民間,陰間世界向來是人間的投影,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原本普通的陰間也開始有了貪婪無度的地吏,乃至有人在陽間當官、死還能在陰間當官的傳說。 【在這方面,創造能力最強的便是道家,他們是最早且持續不斷研究天文學、數學、化學、植物學、礦物學乃至動物學的人士。 比如,發明地動儀,寫下數學著作《算罔論》的張衡,便信奉五斗米教,這是道教的分支。 唐代孫思邈的《丹經內伏硫黃法》書中,有最早的火藥配方,道士李淳風除了擅長占卜,還極為擅長天文與數學,他定下了《麟德歷》,給十多部古代數學典籍做注釋,這些書最終成了唐朝國子監的專用教科書。 宋代的道士趙友欽在《革象新書》里解釋了四季的規律,并研究光源和象距的關系以及光的直線傳播等等?!?/br> 秦朝 “天文是星相,后者是數算,可化學又是何物?” “還有這礦物學,礦分‘石’‘廣’,是和石頭有關系嗎?” 方士們有點懵,這些被后世拿出來說的,除了天文和數算能稱道稱道,其它還能干啥? 秦朝 看著天幕,嬴政心中也有幾分不解。 數算他還能理解,行軍打仗,將領必須要學會計算糧食和行軍距離,民田測量更是少不了數算,甚至每年都國庫收稅調用,征調徭役都需要它,天文星相次之,礦產關乎金鐵產物,可這化學和動植物,又有何獨到之處呢? 漢朝 “朕怎么覺著,事情好像沒這么簡單?” 劉徹忍不住輕聲嘀咕一句,天幕說的這些東西,除了天文和數算,其它好像都沒什么重要的,可正是不重要才恐怖,畢竟—— 過往女人也是不重要,她們連官職都沒有,結果出來各種把持朝政的太后,最后連女帝都出來了! 【可惜,由于研究到應用有著很大的距離,在加上古代對科技的不重視,大多數科學家都無法得到匹配的待遇,就比如落下閎,這位優秀的天文學家在漢武帝時制定了《太初歷》。 彼時的西漢使用的是古歷《顓頊歷》,由于氣候變化的緣故,時節嚴重錯位,根本指導無法農業生產,這對于農耕國家來說極為嚴重,而《太初歷》很好的解決了這點,它不僅糾正了《顓頊歷》的誤差,還以正月為歲首,把二十四節氣納入歷法,更科學的指導農業生產。 落下閎對當時的西漢影響極為巨大,但記載功績上,他只能在史記歷書部分作為一件事中的人物出現,而書寫漢書的班固,更是寥寥數筆將其帶過。 當這些頂尖的科學家們都無法取得匹配的地位和社會敬仰,那也不怪大量科研人才開始動些歪腦筋,將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轉化為能更快獲取收益的騙人之術。 結果,就是皇帝被反復忽悠瘸了?!?/br> 秦朝 “編寫天文歷法,官可至太史,俸祿至六百石,職只在九卿之下,不算差?!?/br> 秦重視耕戰,耕排首位,平民百姓如果弄不準耕種的時間,那一年的收成就得出問題,這對于農業國的打擊極大,極有可能造成民田顆粒無收,民眾四散的結果,嬴政很清楚這部歷法的價值,只是—— “可比起來用星相偽造箴言,蠱惑帝王乃至擾亂政局獲得的收益,就少的可憐了?!?/br> 秦朝 方士們認真聽完了這段,臉上都浮現出幾分失望。 “只是天文嗎?天幕怎么不說化學和礦物有何作用?” “算了吧,天幕說又有何用?”拿著錘子,頹廢坐在地上的方士嘆息道: “連新歷法這樣有益于天下的成果都不被重視,更何況你們說的這些,恐怕都成為騙人的把戲了!” 漢朝 “落下閎,唔……是尊敬不夠吧?!?/br> 劉徹不相信自己對這樣的人才沒有給出足夠的賞賜,那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后面這點,整個社會和史家在記載上,都將其認為是不重要的事情。 至于什么重要? 當然是涉及前朝政治的各類帝王將相啦。 漢朝 “太初歷!” 落下閎完全沒有想到天幕會提到自己:“老夫居然真修出來了歷書,好啊,好??!” 【其實,中國古代除了方士詐騙外,還出現了能夠真正為人們解決病痛的人群:醫生。 按照正常發展,他們應該逐步掙脫迷信,為世人提供更好的救治,可惜的是,我國古代醫生的發展從一開始就是畸形的。 醫,又稱醫匠,地位和工匠差不多,是賤業,地位低下的同時,他們服務的對象又是達官貴族乃至皇帝,這使得給人治病成了件危及自身生命的事情,治好了無功,治不好就是有罪。 后漢書云:夫貴者處尊高以臨臣,臣懷怖懾以承之。這顯然不是開玩笑,最有名的例子便是華佗和曹cao,名醫也是說殺就殺。而舊唐書中還有同昌公主沒有治好,是因為醫官韓宗召、康仲殷等用藥無效,直接將兩家三百余人全部殺了的記載。 只能說,小說中治不好就讓太醫全家陪葬情節,真不是胡編?!?/br> 【于是,在不對等醫患關系和分分鐘上演的送命醫鬧下,御醫們便開始劃水摸魚。 比如,唐代王彥伯在皇宮時名聲不顯,在家坐診時卻療效頗佳,患者盈門,宋代大臣有病,皇帝讓御醫去看,御醫們開的藥往往藥不對癥,吃死人的事情也不少見。 隨著御醫們放棄治療,皇帝們也越來越不相信御醫,甚至對完全不在意醫生的專業性,以至于造成了兩任皇帝被‘太醫’開錯藥害死的案例。 這兩位倒霉皇帝分別是明憲宗和明孝宗,屠龍勇士是劉文泰,但不得不說,鍋還得怪皇帝自己,明朝官職管理混亂,劉文泰并不精通醫術,他是任右通政,也就是掌管理官員上奏審核的官員,結果皇帝讓他同時負責管理太醫院事務—— up主還能說什么呢?實在是皇帝咎由自取的結果。 不過沒關系,反正皇帝們可以自由的從巫覡、方士、道家、佛家等等人士中挑選,總有一款,能快速的將他們送上西天?!?/br> 秦朝 說起來也是奇怪,天幕說方士丹藥害人,盡皆為毒,毒死了數位皇帝,和御醫給人治病,因為害怕死亡而不肯全力醫治,以及開錯藥方治死兩個皇帝時,嬴政的心態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假偽為神騙朕,即便是戳穿他們為騙子,朕殺他們,可對神還會有幾分敬畏,而后者為人,醫術泛泛,以至于朕心生貶意而不自知?!?/br> 而除了這點,帝王難以將自身性命全權托付給醫生也是個極大的問題,想到這點的嬴政不由得皺眉: “后世皆靠醫術延壽,朕若是想要如此,可不是件容易事?!?/br> 漢朝 知道自己能活到六十九的劉徹,極為愉快的看著后世皇帝們的笑話,好在他沒有真把無才說的壽命當成自己的真實壽命,對醫學發展還是極為上心——畢竟自己的兩位大將都英年早逝,全靠醫術救命??! 就是吧,這些天匯集長安的‘名醫’實在是太多,時常關注的劉徹忍不住說道: “現今醫者們治病的手段,和巫覡方士有什么區別?” 還是等聯系上無才,向她請教后世更有用的醫術吧。 唐朝 李世民不由得冷哼一聲:“自尋死路?!?/br> 天幕沒有說時間,但李世民還是將韓宗召、康仲殷兩位御醫滅族、王彥伯代表的御醫摸魚,以及后面的皇帝服食丹藥聯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