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給漢武帝直播世界地圖 第124節
隔著時空,他難道還能讓秦始皇不去聯系無才不成? 還好朕提前分析過無才,聯系上她,說不定也不是壞事。 天幕還在繼續。 【狂歡開始了。 三十六年,隕石落地,有人在石頭上刻‘始皇帝死而地分’,而后大肆宣揚。 始皇的信使夜間從關東過華陰平舒道,有人出現在信使的面前,威脅‘今年祖龍死’! 面對這樣的局勢,始皇能做的,卻也只有銷其石了。 晚年的秦始皇如此癡迷尋仙求道,妄想長生,很難說不是想要破解天下如此猖獗的反秦宣言。 畢竟他在時,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只要他在一天,誰敢真正的舉兵謀反? 那是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的始皇??!】 秦朝 王翦蒙恬兩人不由得淚流滿面。 原本還在因為始皇被刺殺威脅而憤怒,為秦國將亡而悲的各地鎮守秦兵,此刻卻不約而同的挺起來胸膛。 從古至今,何人能有始皇的偉業? 那就是他們的高懸于天空之上的太陽,是他們的不滅的信仰! 【可惜,秦始皇終究不是神,他是凡人,而凡人,終有一死。 于是—— 始皇崩,而天下反?!?/br> 有人震驚出聲: “太陽,怎么會落下來?!” 張良看著天幕對始皇的贊美,不想違心的反駁,又不愿意贊美,只能生氣的將頭扭到另一邊。 秦朝,巴郡 同樣年邁的巴清無奈的嘆了口氣,她看著自己已經蒼老的,如同枯樹皮般的手,心中不免生出幾分悲涼。 始皇立下何等的偉業,可最終還是難逃一死,她,又還能活多久? 【up主不得不說,秦始皇已經做盡了他能做的一切。 抓住歷代秦王留下的積累和六國的破綻,快速駕駛著秦國這輛戰車一統天下,緊接著又馬不停蹄的開始治理,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而后修馳道、筑長城、建官署,遷豪族……這其中的每一項,都是為了更好的維護秦國統治。 譬如文字能夠讓政令快速傳達,度量衡能夠更好的稅收,車同軌和行同倫可以讓運糧變得容易……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治理天下而服務,唯一的問題是,這些任務,本應該需要上百年時間才能完成,而秦始皇在短短十四年的時間實現,這—— 太急了。 從官吏到平民每人都壓的喘不過氣來,里耶秦簡中多名小吏累死病死在任上,更不要提那些被驅使到極致的平民又會如何,除了反秦人士,恐怕大量的普通人都在心里問一個問題:為什么明明已經統一了,沒有戰爭了,我們反而過的更差了,更慘了?!】 秦朝,皇宮 嬴政只覺著說不出來的疲倦涌上心頭: “做這么多,原來只是飲鴆止渴么?” 無數平民、基層秦吏抬頭看著天幕,眼中含淚。 現在已經夠苦了,而天幕還在說未來會更苦,這讓他們怎么過下去? 眾人想哭,卻不敢哭出聲,因為秦律規定,男子無辜大哭,也是要受罰的。 漢朝 作為秦政受益者的劉徹長嘆: “始皇之政,功在千秋,可也只在千秋了?!?/br> 【up主無法替這些平民回答這個問題,秦后幾十代人受益的政策和設施,是這一代人用生命來付出的,這太沉重了,所以,秦滅亡時,沒人會懷念它。 悲哀的是,在這段時間內,始皇沒有停下來的可能。 生產力提升催生出鐵農具,提高上來的糧食產量已經使得分封制無法持續,秦始皇就算是采取分封,那不用孫子,兒子晚年就可以再次出現春秋爭霸并快進到戰國再現,更糟糕的,是此刻農耕文明的孿生兄弟游牧民族,它也被迫著跟著統一了?!?/br> 【無法耕種的草原只能游牧,最適合它的生活方式只是部落模式,秦未統一天下時,他們總能找到能夠和他們交易生活必需品的國家,秦不允許,可以去燕地,趙地更優惠,可以去趙地,這使得單個部落也可以生存的很好。 但當秦統一天下后,游牧民族不得不面對強大的,可以直接關閉所有物資購買渠道的龐大農耕帝國,巨大的生存壓力使得游牧民族走向了聯合,而這樣的政體,天生就充滿了進攻性。 他們無時無刻不希望揮軍南下,大肆劫掠,采用分封,沒有完成一統的‘秦國’,面對擁有十萬騎兵的游牧帝國,又會是怎樣危險的景象?】 第102章 視頻 放棄治療 “怎會如此!” 秦國各學派的圣賢們滿是驚愕。 不可否認,秦的統治對比六國就是暴虐,商鞅將禮樂、詩書、修善孝悌、誠信貞廉、仁義、非兵羞戰稱之為‘六虱’,運用各種手段嚴厲打擊,這使得六國和圣賢將秦視為蠻夷,不屑與之為伍。 可正是這個蠻夷,憑借著武力將六國打的抱頭鼠竄,在過去的日子里,無數的六國士人和圣賢都在疑惑一個問題,為什么秦這個拋棄了仁義禮樂、對內欺壓,對外征戰國家能夠這么強大,難道這個時代只有野蠻與暴力,過往的禮樂仁義,真的一點用處都沒有了嗎? 秦統一天下的時候,很多人真以為它沒有了。 而當不知多少人打算投身秦法的時候,天幕來了。 它帶來了秦亡的消息,這讓眾人高興的奔走相告,重新拾起對仁義禮樂的信任,可事情的發展顯然出乎大家的意料,天幕不只出現一次,它還帶來了評論區! 士人圣賢借此窺得后世一角,他們看到無數的王朝更替,政體變遷,看到了生產力提升帶來的改變,看到了何謂天下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在這些后世王朝用生命實驗出來的事實下,無數人不得不承認: “真會如此?!?/br> 后繼王朝的‘漢’,不就是如此嗎? 劉邦白登山被圍,要數代和親,漢初人口凋零,稍作修養,四世便出諸侯之亂,有了這個前例,秦是行郡縣還是分封,六國復辟還是漢朝再立,都不過是—— “民何其苦也!” 秦統治著他們的未來會很苦,分封也不過是重新回到戰國時的朝不保夕,若是有人反秦,那更是民不聊生的末世,甚至現在,也要面臨盜寇的侵擾搶劫,他們可不是什么六國貴族、反秦人士,就是想要不勞而獲的搶奪他們少有的財物而已! 這日子,怎么就這么苦,連點希望都不給人了嗎? 無數看著天幕的平民,淚水止不住的下落,一時間,整個街道都是悲泣,看到的秦吏背過身,像是突然患上了眼瞎耳聾。 【沒人知道這個關鍵節點如果轉變,華夏的歷史究竟會走向何方,但,在既定的歷史上,秦始皇完成了他應做的歷史使命,而且,他做的很好。 就是成果被六國貴族給偷了?!?/br> 【不過始皇也不用太難過,畢竟六國貴族也沒有笑到最后,當鐵農具變革、當竹簡讓普通小吏也能夠學習文字、當秦國為了更好的統治而推行小纂——新的、從未被人重視的草芥們,也開始在屬于他們的時代放聲高歌。 貴族這種只依靠所謂血脈就騎在眾頭上作威作福、拉屎撒尿的垃圾,就是要被丟進垃圾桶,小鎮做題家和城市做題家們只要兩個字:公平、公平、還是他媽的公平! 如果沒有我們想要的公平,那不好意思,我們會自己來拿。 陳勝吳廣的起義,韓信擊敗項羽,劉邦取得天下,無數布衣在秦末漢初攪動著風云,這是能者上,庸者下的時代!】 秦朝 “六國,哼!” 秦國的強大,本就是依靠六國能力出眾,卻身份低微的士人,以及大量的平民做為秦卒,看過后世那么多農民起義的嬴政,顯然不會小瞧了這些平民,他眸中多了幾分思量: “時代大勢,無人可逆,六國貴族妄想分封,不過是倒逆行之罷了,就像是昔日齊桓公定葵丘會盟……倒是這士人平民,應能為朕所用?!?/br> 只是,他們如今的人數還不夠多,聲音還不夠大,壓不過六國貴族和那些支持分封的士人,要怎么才能讓他們快速提升起來呢? 嬴政抬頭看向了天幕。 漢朝 “分封這個制度就嘩——” 還記得景帝清理坐大諸侯多么困難的劉徹,顯然對分封制沒什么好感,當年老爹可是差點翻車,要不是,咳咳咳。 親兄弟嘛,坑一坑也無所謂啦~ “說白了,就是鐵農具種出的糧食比過往多,周兩百年增加的人口數量,如今四五十年就趕得上,還有多余的糧食做軍糧,這不打起來才怪?!?/br> 還在拿著屠刀清理劉王諸侯的劉徹往后一躺,嘆道: “秦回不去啦?!?/br> 畢竟,沒有人愿意退回周朝的生產水平,莫說他,連有錢的商人都不愿意吃麥飯啊。 【不過,這些和秦始皇沒有太大的關系,up主不再多說,再說另一個更有意思的點吧。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后在皇位坐了十二年,缺人的問題從公元222年就有,而六國刺殺從218年便有記載,始皇肯定需要足夠忠誠的秦國執政人才來為自己維持統治,這么久的時間,為什么秦吏就不見多,反而是局勢越來越爛? 難道秦始皇放棄治療了?】 秦朝 本以為天幕就要結束的嬴政,沒想到無才又提出一個新的問題,他微怔,同樣也跟著疑惑起來: “是了,朕當時肯定會想辦法充實秦吏?!?/br> 只是,書寫與學習秦律不是易事,再加上缺口太大,他御使過重,就算是培養秦吏,也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 而在殿中端坐的李斯等人,額頭又開始浮現出冷汗。 培養秦官秦吏? 這是什么冷笑話! 【秦始皇放沒放棄治療up主不知道,但之前的秦王都挺放棄治療的,如果我們扒一扒秦國的官員,那大家便會發現,從很早之前,秦國的朝廷就被六國人士給占領了。 比如,秦孝公任用的商鞅來自衛國,秦惠文王任用的張儀、公孫衍來自魏國,秦昭襄王最器重的丞相范雎也是魏國人,而到了秦始皇,他重用的是楚國李斯。 簡單來看,這就是戰國時期秦朝為了提升國家實力,向六國不斷招攬人才的緣故,但當我們從秦的角度來看,問題就出現了。 為什么秦朝治國的人才要從六國招聘,秦國本土的,能夠在國家層面制定戰略的人才哪兒去了? 答案是,他們都去打仗了?!?/br> 秦朝 天幕剛說時,嬴政還沒有反應過來,六國向著秦國的人才過來給他執政,秦國將領負責打仗不是挺好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