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給漢武帝直播世界地圖 第119節
平民不是傻子,他們知道自己在被盤剝,只是不知道自己被盤剝了多少,亦無法有效組織起來反抗,可這是在以前,而現在,他們知道再過三四個月就要有旱災和飛蝗,在死亡的威脅下,他們什么都能做的出來! “要怎么才能將平民的怒火平息下去呢?” 或者說,拿誰開刀才夠呢? 劉徹心里已經有了答案。 漢朝,田野 坐在地上的趙過拂去跳到自己身上的蝗蟲,他看著這片已經干枯裸露的河灘,到處都是白點點和蹦跳的蝗蟲,令人看的頭皮發麻。 不能再等了,再等,蝗蟲真的要成氣候了! 趙過在心里下定了主意,他神色慎重的對著身邊的伯夫說道: “伯翁,我打算以天幕向陛下上書,不管成敗,還請您一定要帶領鄉間子弟來清理這片河灘?!?/br> 在種田外,平民還承擔著繁重的勞役和兵役,根本抽不出多少人力,靠他們自救,只不過是杯水車薪,可做了,才能有點希望,不做,可就什么都沒有了??! 伯夫也知道這點,他沒有立刻答應,而是沉默片刻,問道: “趙吏,老朽我活了這么久,也有點見識,你別糊弄我,不跟縣令說,你就給更上面的皇帝說我們這邊有災,他們能高興?” 趙過啞口無言。 越級匯報,向來是官場禁忌,他這么做,算是讓整個縣乃至郡里都在皇帝那里丟了臉,現在或許不會有事,日后,恐怕必然會被清算。 會死吧? 趙過不知道,但現在已經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 看趙吏不說話,伯夫便明白了,他猛的伸手抹了把臉: “那評論區我也進去看過,一條條的全都是字,就你一個人管什么用,直接淹里面看不見了,加上我,我再把家里人全叫上,都寫!” 伯夫架起來趙過,不由分說的將他拽回了家。 家里,乃至整個村里的氣氛都很遭,到處都有不知該怎么辦的人在嚎啕大哭,有人直接把自家不多的稻米煮了滿滿一鍋,想在臨死前多吃幾頓飽飯,甚至還有打架斗毆的,伯夫來不及管這些事情,他叫來自己的兒女,仿寫著趙吏在地下寫的字,去評論區留言。 沒學過寫字的伯夫和兒女們努力了半天,才將消息發在趙吏的留言下。 他們面對面坐著,看著對方焦慮的面孔,再看著評論區逐漸被其它評論逐漸壓下去的求救,只覺著本就渺茫的越發微弱。 沉下去的信息要翻很長時間才能看的見,這要怎么辦??! 正當眾人焦急的時候,籬笆墻外不知道何時突然聚集了好多人。 有年輕的婦人,也有剛剛打架的青壯,還有相互扶持的老人,就連不足歲的孩子也混在其中,他們像是猛然抓住了新的希望,對著趙過大聲喊道: “伯夫啊伯夫,這么重要的事,你怎么不喊我們?” “讓我們活命的事情,必須得算我一個??!” “趙吏,這評論區要怎么寫?” “教教我吧,我也來……” “還有我!老翁我眼睛不好,可也能進評論區……” 漢朝,縣 縣令看著趙吏在評論區的上書,沉默良久。 ‘水退至踝,灘涂開裂,遍地蝗子……待蝗聚成勢,則無力回天,屆時糧啃殆盡,人將相食也……’ 看完這段的縣令忍不住罵了一句: “趙吏,你可真是不要命了!” 罵完,縣令卻猛然發覺自己居然開始流淚。 趙吏不要命,我等,又哪里還有命??! 縣令沒有怪罪的趙過打算,而是也開始寫上書,祈皇帝開恩,減免今年的勞役和兵役,好抽出人手,去清理蝗蟲。 在他寫完上書沒多久,相鄰的幾個縣令、田曹乃至基層小吏也在評論區發出了自己的上書。 唐朝 “書不能買么?” 伸手試過,卻什么都沒有拿到的李世民有些驚訝,他微微怔了下,忍不住在心里浮現出一個念頭: 就不知道,這是天幕有意限制,還是它根本做不到? 這含義可就大了,若是前者,就說明天幕對他們這些弱勢時空還有一定的保護,讓整個天下不至于陷入混亂,只是—— 到底是什么存在,非要讓他們窺得后世一角? 繁雜的念頭在李世民腦海中逐一浮現,他找不到頭緒,只能暫且將這件事放下,先點開評論區,剛想問問后世人能不能說下初唐年間的自然災害,便看到最上方有個叫做‘趙過’的人,在評論區寫了份祈治蝗疏。 漢朝 劉徹也看到了趙過祈治蝗疏。 “等了這么久,終于來了啊?!?/br> 天幕已經出現了八次,而點贊兩次,便可以打開這評論區與后世交流,這么多的次數,全天下能進入評論區的人不說全部,怎么也得有個一半,劉徹有空就在評論區向后人聊天問策,出現的如此頻繁,可就是沒人敢向他進諫,詢問。 這也不意外,畢竟天幕至今出現不過兩個月零七天,還在猶豫中的中低層官吏肯定不敢這么快就通過評論區和他交流,尤其是政事。 畢竟,評論區太違反現有規則了。 沒人能想象一個無視空間,無視距離,甚至天下人所有人都能看得懂的評論區,一旦開始有人在這上面和皇帝交流政策,會造成什么后果! 郡守們害怕自己的權力被削弱,實名制讓下屬們害怕被上司報復,縣令揣摩著上面的意思安靜下來,而更底的吏目們,看著杜詢無人理會的例子,也直接閉上了嘴。 可惜這樣平靜的表象,終究是要被打破的。 只是,不是劉徹所想的野心家,而是一個想為平民求活的普通吏目。 后面跟著他的人不多,二百來人,還多是平民,縣令吏目加起來也只有二十幾個,考慮這才過去一個多時辰,能有這些人,已經很不錯了。 就是這點人數對大漢來說不算多,對現代人來說就顯得很多了,一堆相同初級小號的發言,很快吸引來不少人的圍觀,大量的人在質疑作秀,反復說著水軍,還有人好像認識出來趙過在未來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在評論區里和他交流起來如何防止蝗蟲。 劉徹略過那些質疑的、辱罵的、爭吵的后世留言,又將目光投向了一位‘糖炒粟子’的網友上,她正認真的將回復著趙過,給出的全是古代滅蝗辦法。 對她而言,這不過是一場游戲,回復的結尾,也是希望‘小說’要更加真實,不要漠視古人的苦難,除她之外,還有幾個網友,帶著‘科普’的興致,解釋著飛蝗有毒不能吃,為什么不能靠捉蝗蟲當糧食吃。 而最下方,還有一條極有意思的評論。 ‘不知道這是不是up主在營銷,真有作者打算寫文,亦或者有人在做社會實踐,只從評論區的反應來看,我感覺真應了一句話。 縱然這世界破破爛爛,但總有一些人,還在努力的縫縫補補?!?/br> 是啊,即便是這世間爛到這樣的地步,可還是有會人站出來,為民請命,縱然隔了兩個世界,后人一直不相信他們,又有那么多人質疑,可還是有好心人出來,回答他們的問題。 劉徹伸手寫起來召令。 沒有諸葛丞相,但他還有一群能為民請命的好官吏,還有后世的好心人。 他的子民,一定能挺過這次的災害。 對吧? 第97章 視頻后續 語音輸入 漢朝,郡 郡守看著皇帝在天幕上的召令,尤其是最后點了他的名字,要他應答的命令,直接握拳在案幾上猛錘了下。 他咬著牙,在評論區中回復皇帝的召令,又不甘的低吼: “亂了,一切都要亂了!” 漢朝,田野 “后世蝗蟲都可以殺干凈,我們有了辦法,一定也能殺干凈?!?/br> “快看,這里說了篝火,可以用火滅殺蝗蟲!” “這里也有,蝗子多為蜂巢之孔,要挖土鏟除!” “陳醋,沒有陳醋???還是用火容易?!?/br> “蛙也行?那以后可不能抓蛙吃了?!?/br> 看著后世人說的那些治理蝗蟲的辦法,原本慌亂的眾人終于逐漸安定了下來,他們邊商量著要怎么去清理灘涂上的蝗蟲,邊注意評論區的動靜,直到—— “皇帝!皇帝出來回復了!” 一個青壯猛的蹦了起來,克制不住的大喊:“皇帝說我們今年沒有兵役也沒有徭役,要我們全去滅蝗!” 聽聞此言,伯夫有些不敢置信,他趕緊去看評論區,直到親眼看到,臉上才有克制不住的喜色,他: “那還等什么,快去灘涂滅蝗??!” 眾人不敢耽擱,連忙收拾火具和柴草,準備去灘涂清理蝗蟲。 蟲不等人,滅殺要越快越好,能動的男女老幼全部上陣,拿著鋤頭正準備離去的伯夫,看著還在看天,一動不動的趙過,問道: “趙吏,你不去???” “我還在看,后世人說還有蝗不吃的作物,可這豌豆綠豆豇豆芝麻我都沒聽說過,等等,張騫打通絲綢之路后傳入?大漢現在沒有?” 看著后世人極為貼心的推算出現在的時間,又指出張騫現在第二次去大宛,還沒有連通西域的回復,趙過的心情簡直像是坐過山車,剛上去就被拋到了谷底。 同樣難受的還有伯夫,明明有飛蝗不吃的作物,結果不在國內,這誰受得了??! 好在,趙過還是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后世人說,現在河北有一種能夠在秋天種的冬小麥,很抗旱,陛下看到了,他說已經派人去收了,不出意外,我們秋天就能種上它!” “這真是,真是太好了,我們有活路了??!” 好消息一個又一個的傳來,雖然未曾完全消散大家對旱災和蝗災的恐懼,但大家之前的恐慌已經完全消失,他們臉上著對未來的希望,全趕去灘涂清理蝗蟲。 等眾人達到灘涂,發現已經有不少人堆點著篝火,盡力焚燒著蝗蟲,待他們看到趙過和伯夫,連忙高興的喊到: “趙吏大義!” “兩次都被伯夫你這個老翁搶先,這次你可沒我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