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給漢武帝直播世界地圖 第57節
如果天音沒有殘忍的指出來這一點的話。 劉邦不懂女人,但他懂人心,他更聽明白了天音的未盡之意。 那時候的呂雉,不是人。 至少在父與夫之間的交換中,她不是人,她不需要表達意見,她也沒有資格表達意見,她更沒有能力表達意見。 想到這里,劉邦的眼神有些幽暗。 原來,十六歲妙齡少女,被迫嫁給四旬老漢的意思,是這么回事! 當真是符合其意! 理解了這點,不知道為何,劉邦覺著自己心情有些煩躁,他看著周圍的內侍,突然嚷嚷起來: “這么有意思的天幕,光吃rou看有什么意思!給乃公拿酒來!快去!” 而后宮中的呂雉,也聽到了這里,她看著天幕,鼻子有些微酸。 呂雉沒有哭。 她經過太多的苦楚,嫁人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已經無法讓她落淚了。 但呂雉還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那時候,母親抱著自己痛哭,說父親將要把自己嫁給一個老男人,在知道這個消息時,她是心生不滿的,可她又能有什么辦法呢? 沒有選擇啊,她違抗不了父命,若是離開了父親,離開了父親選的丈夫,她要怎么生存下去? 所以,只能收拾嫁妝,嫁去劉家。 劉家的家境沒有在家好,還要做很多活,只是,嫁人成家的女子,哪個不要勞累呢? 這么多年了,女子都是這樣過來的,其她女人都能做到的,她呂雉也能做到。 咬著牙,呂雉開始下地,紡布,照顧公婆,撫育兒女,一點一點撐起了她的新家。 可她做的再完美,又能有什么用??! 呂雉想起來劉邦私放徭役,想起來在楚軍中作為人質的日子,想起來如今劉邦想要廢立太子……每一次,每一次她的命運,都被控制在別人的手中,由不得她做半點選擇! 漢武帝時期,未央宮 在聽到呂公嫁女之后,劉徹止不住的輕笑兩聲。 標題如此驚悚,實際上卻是這個意思,這天幕,也太會聳人聽聞,夸大事實了! 可笑著笑著,劉徹笑不出來了。 他聽到天幕說起來呂后,短短的幾句話,讓劉徹的逐漸收起臉上的笑意,變得越發凝重起來。 劉徹不會代入呂后,傲慢的帝王,怎么會彎下腰,憐憫女性的苦難?他看到的,是最后這段話和標題的呼應! 末尾說的內容,說明第一個標題,根本不是玩笑般打趣高祖,而是以呂后的視角寫出來的! 面對這樣的世俗,天音,則是使用了‘被迫’這個詞! 對這件事情,天音是不滿的,生氣的,甚至可以說是厭惡的! 而這,在劉徹帝王這位的眼中,絕非可以簡單劃過。 天音可是能面對無數同時代的人,她講的內容,肯定是符合大家所都認同的觀點,也就是說,在后世之人所處的時代,女性,必然擁有自主婚嫁的權力! 可兒女的婚嫁,是屬于父母的權力! 弱小的女子都從父母手中拿過這樣的權力,那男子呢?肯定會更隨意了,由此而來,必然是父母的權力急劇下降,那,家庭,還存在嗎? 天音說自己是普通人,若連底層的家庭都開始瓦解,那整個王朝豈不是已經開始崩潰? 要知道,從周至今,所有王朝建立的邏輯,都是大宗小宗,皇帝、諸侯以血緣為關系,傳遞權力,底層的民眾以家庭為單位生存,傳遞財富,甚至王朝的運轉,也是君如父,民如子! 難道,家天下,消失了? 這怎么可能?! 劉徹的心臟開始克制不住的劇烈跳動起來,如果那樣強大的國度,建立的代價是皇帝消失,這…該死,天幕不受他控制,面對這樣強大好無法對抗的對手,他什么都做不了! 在他身后,部分庸碌大臣,還在反駁著天幕的忤逆父母。 這些大臣并沒有劉徹想的那么快,他們只是潛意識里覺著天音說說的內容,不符合現在的規矩,所以開始呵斥: “婦人,本就該幼從父兄,嫁從夫!” “呂后心狠手辣,任人唯親,此等婦人,談她做甚!” “夫受命于朝,妻受命于家,此為各司其職,各顯其能,天音亂政,與妖邪何異!” “男居外,女居內,分為陰陽相合,共守其道,怎為你天音亂言!” “天音亂語,實為豎子爾!” 在這些爭吵謾罵的大臣中,一些聰明人反倒沉默不語起來。 天音無知無覺,還在歡快的講解起來: 【讓我們進入第二部 分的內容,有人追殺,狠心父親竟將兩兒女強行推下車,自行逃跑!】 劉邦時期,宮內 剛喝了口酒的劉邦頓時嗆住,一口酒全噴了出去。 他瞠目結舌的看著天幕,完全沒想到自己能有這么大的黑鍋: “這不會也是乃公的黑點吧?誰編排的?乃公什么時候推過孩子下車!” 后宮,聽到這里的呂雉,臉色瞬間黑了。 那老不死的,他要是真敢這么干,我這就找他拼命! 伴隨著天幕的切換,一處戰場突然出現,周圍到處都是潰散的士兵,一輛疾行的馬車上,坐著一個男人和兩個幼童,看身后的追兵越來越近,男人面容變得極為狠厲,徑直向兩個幼童,伸出了雙手…… 還沒有將人推下去,這一幕就‘咔’的靜止,天音歡快的語調,再次出現。 【劉邦推兒女下車,屬于大眾皆知的故事,通常用來展現劉邦的心狠手辣,毫無人性。 不過實際上嘛,這一點是存疑的。 劉邦扔兒女下車的記載,出自夏侯嬰的列傳: 見孝惠、魯元,載之。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馀,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於豐?!?/br> 漢武帝,鄉野 聽不懂內容的農人們,關注完全不在那段文字上。 看著更加清晰的視頻,伯夫的表情有些犯懵,他看看定格住的天幕,回憶起之前看到的‘劉邦’,忍不住問道: “這位是高祖嗎?為什么他的臉和之前不一樣?” “不止有兩張,之前還有呢,應該是三張,每個都不一樣!” “呂后也是!長得都不一樣!” 分不清視頻剪輯的農人們面面相覷,根本無法理解為什么會是這個樣子。 突然,有人一拍大腿: “我明白了,高祖是龍生的!他有千面,能夠變化不同的人臉!” “那為啥呂后也有?她可不是龍生的?!?/br> 提出來這個解釋的人,信誓旦旦的說道: “呂后是高祖的妻子,當了他妻子之后不就有了嗎!” 將面孔的變化歸類于神,農人們頓時能夠理解了,他們點著頭贊同道: “對哦?!?/br> “有道理?!?/br> “就是這么回事兒!” 旁邊的趙過看著他們的自我攻略,非常想說不是這么回事,他剛想解釋,就想起來天幕的這次主題,話到嘴邊,又給咽了下去。 說高祖是龍,有千張面孔,也比討論有沒有踹兒女好吧? 【雖然說史記上有這么一段記載,但史記列傳,多是司馬遷通過采訪這些人的后人,記下的歷史。 玩過傳話游戲的大家都知道,一句話,經過十個人之后,基本上就已經跑偏了。 僅從這一段來討論,就有一個很大疑點。 都已經潰敗了,為什么非要坐馬車?】 說著,天幕放出一張圖。 圖片上是一處鄉下土公路,兩旁是紅磚瓦墻,土公路地面坑洼不齊,現代小轎車開過去都能享受到搖搖車的快樂,古代的木質車輪,前進起來肯定會更加困難。 【古代的交通條件,基本上就是這樣,如果是非常嚴重的潰敗狀態,為什么不騎馬帶著孩子跑?非要坐馬車? 都能踢完孩子停下再抱起來,中間還有時間吵架,還是說明追的不急,那劉邦為什么要扔孩子呢?】 劉邦時期,宮中 聽完天幕的劉邦,壓根不需要后面的解釋,他生氣的叫罵起來: “夏侯嬰這豎子,敢如編排乃公!乃公必然要把他叫進宮中,好好訓一頓!” 蕭何沒有勸阻,高祖寬仁,訓斥一頓而已,又不是要殺了夏侯嬰,被這么編排,訓訓人解氣,太正常不過了。 【除了這點在邏輯上說不通。史記中還有其它矛盾的點。 夏侯嬰傳中,劉邦大敗,逃命,路上遇到了夏侯嬰和這兩個孩子。 在項羽本紀中,變成了劉邦主動去接家眷,只接到他們兩個。 而在功臣表里,不僅人變了,地點也變了,是王陵在彭城保護兩個孩子從睢水撤離。 由于以上疑點,我個人更懷疑沒有發生劉邦扔孩子,而是當初的功臣在給后代吹噓的時候,多給自己加了那么一點點戲份。 后人再告訴司馬遷的時候,又夸大了一點點,然后……】 漢武帝時期,胡騎營中 “傳話就是越傳越跑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