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給漢武帝直播世界地圖 第26節
這種‘紙’??隙ú皇亲约浩饺绽镉玫摹垺?,但只要能有布錦攜帶、輕便的特性,加上造價廉價,那對于自己辦公來說,可就太方便了! 沒別的,就每天看八百斤的竹簡,忒累! 很好,一會兒就下令讓宮坊研究怎么造這種紙! 而天上的天音,更加辛辣起來。 【說的再深一點吧。 司馬遷是個儒生。 儒家很特殊。 他們是古代的知識分子,不但掌握輿論的話語權,還擁有解釋權! 從漢武帝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他們就掌握了這份大殺器?!?/br> 話音剛落。 諸位大臣頓時后背一冷。 大殺器! 聽天音的意思,這份權力恐怕極為重要! 只是,大家根本察覺不到這點。 可如今察覺到了,那能想的就太多了。 比如,陛下還會繼續把這份權力分出去嗎? 肯定不會! 那,他怎么收回來這份權利? 難道,如暴秦那般,焚書坑儒?! 而聽完天音的劉徹,忍不住皺起眉來。 等等,朕什么時候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 朕只是興建了太學,多招了些儒生,其它學派也沒全打死??? 更何況,現在朝政內部還是用的法家那套。 秦朝獨尊法家,結果把自己玩完的事情,就在七十年前! 朕瘋了不吸取教訓! 還有前面,這個輿論的話語權和解釋權,把它稱作大殺器…… 劉徹憑借著政治家的本能,立刻察覺到了它的重要性! 【也不怪后世上上下下,從百姓到皇帝,都被忽悠瘸了。 就比如漢武帝推行的天人合一,直接被儒生拿來當黨政和制約皇帝的工具。 宋朝政斗就是如此,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我以后專門出一期講講?!?/br> 好家伙! 短短幾句話,劉徹就已經感受到這兩種權利的恐怖! 他正想聽得更細些,沒想到天音虛晃一槍,勾出來劉徹想要了解具體的心情后,話題一轉,不談儒生如何坑歪皇帝,開始評價起司馬遷了。 【回歸正題。 司馬遷,就是擁有話語權和解釋權的存在。 我們不能把他認為完人,說他寫的史記全都是對的。 他和李廣一家的私交,被漢武帝下了腐刑,以及他的階級身份,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寫出來的東西。 不過,正因為如此,我很敬佩司馬遷。 畢竟即便是有私人情緒在,他還是做到了史學家的cao守,完整的記錄下來了衛霍的功績,沒有亂寫,也沒有移花接木給李廣。 《史記》縱然有些許問題,但瑕不掩瑜,它在中華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br> 這樣一個評價,讓劉徹等人感覺十分古怪。 這種既批評他的錯誤,又肯定他的價值的雙重評判方式,與現在相差極大。 從周取代商,周公制定,推廣禮樂,建立典章制度。著作《尚書》,創造性的將德行與天命相連接,提出君主勤政愛民,修德行,可得上天保佑后。道德便成為了華夏民族衡量一個人的重要標準,并逐漸深入人心。 隨著發展,一些人開始熟練的使用道德攻擊手段,即:挑出他的錯誤,從道德上貶低一個人,進而否定他所有的成就。 這方面,手段最為熟練的便是儒家。 對于這些人來說,天幕的評判方式,是他們極為難以接受的。 太學 聽到這里的董仲舒極為不滿: “史家秉筆,為尊者諱,卻不可妄改。此人品德底下,如此夾帶私意,其作更不該如此褒贊!” 他的說法,引來了身邊儒者們的贊同。 【僅以我的個人觀點,再來說一下李廣吧。 老將軍還是很不錯的。 個人勇武是真的強,在大漢飽受匈奴欺凌,人人畏戰的時候,他敢于和匈奴對拼。 這樣的勇氣,很難得,很少有?!?/br> 劉徹略微一怔,又立馬反應過來, 欲抑先揚? 果然,天音和他想的一樣。 【但這不能掩蓋他本身實力不行。 四次大規模帶兵征戰一無所獲??瓷先ナ沁\道不好,實際上卻是個人能力問題。 他所記載的七十余戰,獲勝的都是百余人左右的對戰。 一旦帶兵千人以上,馬上出問題。 原因就在于李廣治軍不嚴,軍紀散漫,如同流寇。 就比如他和張騫出征被匈奴包圍那次。 行軍,沒有編制和陣勢,駐扎呢,找水草豐美的地方,然后士兵想干啥干啥,就和放羊一樣。 更狠的是夜間還不設崗哨! 那他不被匈奴圍,誰被圍啊?!?/br> 啊這…… 聽完,劉徹已經開始扶頭了。 就連衛青也實在是看不下去,閉上了眼睛。 如此被圍,真就自己的問題??! 【不過李廣的個人武力和魅力是真的強。 被圍之后靠他鼓舞士氣,能帶著五千人硬抗匈奴四萬人兩天,硬是撐到了張騫來救他?!?/br> 聽到這兒,劉徹微微嘆息: “是個猛將,可惜了?!?/br> 個人之勇,甚強。 可惜這般帶兵,朕怎敢用? 劉徹看著天幕,隱隱約約的,從李廣身上,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 天音,做了總結。 【李廣的軍事風格,其實是小部隊突擊。 這種作戰方式,面對匈奴小規模入侵或分散掠奪時,能夠起到很好的打擊效果。 但這種小打小鬧,對匈奴整體無法造成大的影響。 而防守反擊,也只能建立展小規模的對戰中,一旦遇上大型對戰,就開始就不行。 漢武帝時期,整體對戰匈奴的方式開始改變,上萬人的大規模作戰是常態。 很不幸,戰術定型的李廣,無法適應新的環境。 這,才是他四次失利的根本原因?!?/br> 第19章 平均壽命 劉徹微微嘆息。 天幕所說的是李廣,可又何止一個李廣! 這分明是大漢如今整個將領層面的縮影。 將領帶不起大軍,只能帶小軍,短距離出塞,又或者在漢土內迎敵,打防守反擊。 不過,即便是面對他們所擅長的防守反擊,也不代表他們能取得勝利。 過往七十多年被匈奴入侵的經歷,已經說明了一切。 連李廣這樣的老將都不過如此,更何況其他的普通將領? 要知道,在小規模本土反擊之下,大漢的物資、兵源、馬匹,其實是非常充沛的! 連騎兵的數量差不到哪里去。 就像是今年,他能一口氣征調四萬騎兵迎擊匈奴。 其中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本土作戰上,能夠用極低的成本,進行大軍的糧食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