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動物世界[快穿] 第91節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去當鄉村醫生、穿了,但只想咸魚(ABO)、宦官之后、真有你的[網游]、霸道兔子和他的便宜哥哥、相煎(1v1兄妹骨科)、【海賊王】鱷薇短打合集、烈焰(小媽 年下H)、干擾劇情后我成PO文女主了【NPH】
于是等卡班拜騎著棗紅馬從山坡上跑下來時,看到的就是一只踩著獵物低頭打量的神駿獵鷹,架勢兇悍異常,他掏腰刀的手都有點遲疑。 不過該做的工作還是要做。 他先下了一個放開獵物的命令,看著金雕優雅地跳到一旁,然后才頗有些生疏地下刀,剝掉了赤狐的皮毛。這種皮子不太值錢,第一次捕獵成功,不如拿來做個紀念。 等把皮子收好,卡班拜才戴上厚厚的手套,把還帶著點殘余毛發的rou抓在手里,做了另一個指令動作。 安瀾歪著腦袋看了他一會兒。 為了培養習慣,馴鷹人經常讓獵鷹直接從他們手上取食,但這種剛剝好的還在跳動的rou畢竟和之前的rou不太一樣,更別提這只狐貍的腦袋還不太美觀,小男孩眼皮都在跳。 她跳上護臂低頭啄了一口,吞下一塊和著血帶著碎毛的rou,再抬頭看,就見他不是眼皮在跳,是連臉皮也一起跳起來了。 有點可憐巴巴。 但是又有點好笑。 安瀾一下子就找到了當年拿尾巴球釣小獅子的惡趣味,更用力地啄了幾下,然后才用腳踩住獵物,把它穩定住。 整個秋季卡班拜都帶著安瀾在外面練習捕獵,整個秋季他也都在練習處理各種各樣的獵物,有的是整個抓著讓鷹吃,有的是掛在馬背上帶回去給家里加餐,但大多數時候安瀾都能分到rou。 吃野食多了,家里喂的食物就慢慢變少。 而早些時候吞過線軸的作用也更明顯了。 安瀾從前以為線軸只是為了刮去膛里的油脂,起到減重和控制飲食的效果,膘太瘦了鷹沒有力氣,抓不到獵物,但如果膘大了,鷹就會“不受控制”,“脫離指令”。 小型猛禽就是這樣,更別說體格大的猛禽了。 金雕是很會審時度勢的。 如果肚子不餓,或者認為獵物太有挑戰性,它們壓根就不會愿意去襲擊目標。都說金雕能和狼戰斗,其實這種斗爭很少會發生。 不過在一個秋天的捕獵之后,她發現了線軸的第二個作用——培養吐食丸的習慣。 猛禽吃野食,意味著會有一些難以消化的骨頭、羽毛、甲殼、牙齒、獸皮等物也被吞進胃里。 生活在人工環境里的猛禽吃的是純rou,從小就沒有什么接觸難消化部位的機會,一旦開始食用野食,很容易就會因為不習慣而生病。 安瀾之前還沒意識到這件事。 無論在氈房外撲抓活物還是在草原上撲抓被人類放出來的活物,因為有爺爺或者爸爸跟著,都沒得到卡班拜過“就地開吃”的指令,往往是從口袋里掏出隨身攜帶的rou條來喂食。 自由捕獵后,小男孩才開始頻頻下那個指令。 第一天她吃完了赤狐,第二天又吃了半只沒剝過的野兔,第三天吃回了狐貍。那天晚上她站在鷹駕上昏昏欲睡時就覺得胃里有點不太對勁。 憑著多次被塞駱駝絨線的經驗,她張嘴就想吐。 關鍵肚子里不太舒服,真正要吐的時候卻什么都吐不出來,醞釀了好一會兒才成功。 這一回掉出來的不是黃液,也不是沒消化完的rou,而是五六塊橢圓型的像石子一樣的東西,又黑又硬,還散發著一股惡臭。 安瀾乍一看見都驚住了,還是用喙去啄了啄,才緩慢回想起來它是個什么東西。 難怪好多鳥被拍到照片時里張著嘴看起來像在笑,其實壓根就是在醞釀那股吐食丸的感覺,醞釀半天出不來,挺絕望的,和人類便秘估計有著差不多的感受,或者是和當大貓時吐毛球的感受差不多。 次日清早卡班拜過來收拾東西,看到地上掉著的食丸,也嚇了一跳,還以為是生了什么病。 正巧阿布史過來串門,兩兄弟就又杠上了。 這次吵架吵得特別兇,一直到入冬時兩個小男孩都沒有再跟彼此說話,安瀾也沒有機會去看看競爭者現在長成了什么樣子。 她下一次看見它,還是在群獵的時候。 群獵是金雕只有在食物缺乏時才會進行的臨時合作,它們往往會由三四只組成一小群,最多的時候可以達到二十只,共同對體型較大的目標或者目標群發動襲擊。 但在人類世界里,群獵變成了一種可以被“安排”的事情。 每年冬天是金雕獵人最活躍的時候。 同個部族里的獵人會聚集到一起,有時候從不同地方趕來的獵人也會因為過往緣分或者祖輩交際聚集到一起,共同策馬放鷹。 這既是一種狩獵行為,也是一種社交行為。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群獵甚至更側重于社交性,那些沒有資格加入的人,或者在加入后表現不佳的人,很容易就會被認為是孬種。 先前卡班拜的爺爺在命令他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按照傳統把這門技藝學下去時,用的其中一個理由也是“合群”。 阿布史等這個機會已經很久了。 早先就說過,他因為是從小就跟著爸爸(即爺爺)學鷹獵技藝,而且頗以此為豪,成天跟著比他年紀稍微大點的年輕人們跑,希望有朝一日能加入他們。 現在兩兄弟都有鷹了,而且就是這一年馴好的鷹,冬天完全可以參加群獵,他心中難免會對冬天的活動更加期待,也會對自己好好發揮把卡班拜壓下去這件事更加期待。 而卡班拜自己,一如既往地,腦子里好像缺根弦。 第一次群獵開始前一家人去了部族中年紀最大的老馴鷹人那里,讓他對獵鷹和小馴鷹人進行了一次“賜?!?。 安瀾沒覺得這種儀式有什么加成,非說加成的話,也是在氈房外燒的那點草藥。據說這種草藥是游牧民族用來治療牲畜的,讓鷹服用可以提高鷹的腓力,就不必像有些部族一樣使用有毒的水銀。 賜福結束后,老人上馬和卡班拜家一起朝會和地點趕路,隨著離目的地的距離越來越近,路上碰到的金雕獵人也越來越多。 卡班拜和她也有了點默契,看她歪著腦袋,知道這是在好奇,沒有害怕也不是應激,就把鷹帽在手里多攥了一會兒,預備等人多時再戴上。 借此機會,安瀾得以仔細觀察其他金雕的狀況。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養得精心不精心幾乎是第一眼就能分析出來,有的金雕賴以得名的金棕色羽毛片片分明,爪子看著也很正常;有的金雕則精神萎靡,爪墊肥大,還有些許腐爛的跡象。 聚集地的金雕大多是雌性,從一歲到六歲各個年齡段的都有,偶爾也有雄性,體型普遍要小上一號。 這是安瀾第一次看到這么多同類。 即使聚會是人類促成的,即使這些金雕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人類訓練的影響,但她一想到群獵開始后能夠看到多少罕見的捕獵技巧,心也忍不住熱了起來。 第113章 這次集體出獵是由一個叫別力克的獵人組織的。 他是卡班拜爺爺的老朋友,也是這一帶遠近聞名的老鷹把式,據說從十三歲就開始馴鷹,這些年前后馴過的金雕有超過十只。 安瀾冷眼看著,發覺這個老獵手是少數能讓卡班拜爺爺和顏悅色對待的人之一,即使中間兩人起了一點小爭執,很快也以后者的退讓告終。 人類的爭吵她不感興趣,因此很快就把注意力轉移到獵鷹身上。 卡班拜爺爺帶著一頭五歲大的雌性金雕,而別力克帶著的鷹年齡雖然目測只有三歲,體型卻更偉岸,狀態也更好。 這只金雕后頸的羽毛又長又亮,一直披到背部,腓部的毛則層次分明,在陽光下閃著一棱一棱的赤紅縱紋,放在整個群獵場地里都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漂亮大鷹。 等獵手全部集合完畢,開始今天的第一階段即策馬齊行時,安瀾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這位美人身上,看著風把它的羽毛吹得獵獵作響。 卡班拜一直沒給她戴上帽子。 安瀾知道他是犯老毛病,自顧自想心事把這些細節給忘在了腦后,但其他獵手不知道,他們只看得到一個馴鷹不過半年的小子已經能架鷹在人多的地方活動了。 鷹帽是一道情緒保險。 如果馴鷹人每天架鷹在人群中活動的時間夠長,達到一種近似脫敏的效果,讓鷹不再容易對人類世界中的常見事物起恐懼或攻擊反應,就可以不用長時間佩戴鷹帽。 這個過程在一些傳統中被叫做“闖臉”。 在場有近兩位數的金雕獵人、同等數量的金雕和二十多名過來看熱鬧的族人,因為人數眾多,還有同類這個刺激源,只有四只金雕有能力不戴鷹帽。 安瀾并不認為她和其他三只大鳥能力相當。 她占著前世為人的大便宜,原本就對人類社會非常熟悉,也不可能被尋常事物嚇到;但對其他鳥兒來說,它們就好像被外星人抓走的人類,能夠保持鎮定、有的還在審視著周圍的環境,已經算是族群中適應力較強的個體了。 那三只獵鷹分別是爺爺的鷹,別力克的鷹和另一個中年哈薩克人駕著的六歲雌鷹。 除了安瀾自己,別力克的鷹是最小的。 這位鳥中美人叫做沙烏列,意思是光輝,從它閃閃發亮的羽毛來看,這個名字可以說是非常貼切,可以傲視周圍一圈沒有新意的“英雄”、“汗王”、“強大”和“不可戰勝”。 安瀾自己還沒有名字。 按照常理卡班拜應該在開始訓練時就給起名字,但他卻一直像忘了這回事似的,每次爸爸爺爺問起都說還沒想好,拖著拖著就拖到了現在。 因為沒有名字,全家人都管她叫“那只金雕”或者“那只鳥”,聽久了還能苦中作樂地安慰自己這有點像名字不可說的伏地魔。 不過安瀾先前沒想到的是,這個不太“精確”的名字可能會讓人類辨認不出來究竟指代的是哪只鷹。 群獵第二階段是跑馬撒鷹的階段。 因為聚會是半社交性質,并不是狩獵比拼,獵人們邊聊天邊尋找獵物的蹤跡,先找到的人率先摘下眼罩讓獵鷹出擊去捕捉,捉到了就會有一大群人為他喝彩。 其中又以抓到狐貍為好彩頭。 在眾多金雕獵人的虎視眈眈中搶先發現狐貍并放鷹出去抓狐貍不僅考驗獵人的眼力和知識,還考驗鷹的能力。 老獵人們是不會覺得有什么,他們找狐貍的蹤跡都找了幾十年了,撒鷹出去一撒一個準,經驗相對較弱的年輕人就沒那么順利了。 阿布史和卡班拜這兩個合不來的難兄難弟一個總是晚人一步發現狐貍,一個是等別人獵鷹出擊了還沒看到狐貍在哪,半天了一點收獲都沒有。 安瀾暫時沒有出動的機會,也不想開啟全自動模式,于是就蹲在護臂上按照原計劃欣賞同類大鳥的捕獵技藝。 這一看,她就停不下來了。 大家都是金雕,不同個體卻有不同的特長。 沙烏列和別力克兒子馴養的金雕能做一種極為默契的配合捕獵動作,它們當兩個方向朝獵物逼近,其中一只金雕做勢要撲,把狐貍嚇得急轉彎,另一只則趁機抓碎它的頭顱,留下一張完整的皮子。 其他金雕有的能在近地面追擊獵物長達數百米,有的能能用橫向的力把獵物掀翻,然后抓住對方的咽喉,將其斃命。 但這些狩獵技巧加起來都不如那只六歲雌鷹做出來的飛行技巧那么讓人目眩神迷。 在眾人面前,它就像在炫技。 大鳥乘風飛到三百多米的高空,然后朝著瘋狂逃竄的獵物俯沖下降。它在俯沖一段距離后改全開翅為半開翅,以減少風的阻力,并賦予轉向靈活性。當獵物朝另一個方向急轉彎時,它維持著半開翅的狀態,只通過兩腿彎曲程度不同和雙翼展開程度不同完成了一次急墜轉向。 這一套動作太過流暢,以至于在場的老獵手們都喝彩起來,阿布史眼中更是異彩連連。 安瀾恨不得兩只眼睛變成攝像機。 就鷹獵而言,除了捕獵中型大型動物時金雕會有巨大優勢,在捕獵小型動物時它們完全比不上游隼或者雀鷹,差就差在身體結構造成的機動性。 在俯沖上游隼能把金雕甩開一截,它們可以像箭一樣收攏翅膀直直下墜,時速超過390公里時,而金雕盡管也能俯沖,速度是遠遠不及的。 在轉向上雀鷹才是大師,它們不僅能夠做到瞬間加速減速,還能夠在碰到各種障礙物時做急轉彎,有時快到人類rou眼都跟不上,“鷂子翻身”這個戰術動作就是雀鷹機動性的最好表現。 反觀金雕……如果獵物在它們落地前幾秒做急轉彎,金雕要么就是拉高高度重新下降,要么就是直接降落在地上絕望目送獵物遠去,別無他法。